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楼主: 汪稳安

上清往事

[复制链接]

45

主题

1205

帖子

3万

积分

认证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34344
发表于 2009-9-23 17:34: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6楼(汪稳安) 的帖子

稳安本家:您好!
您太谦虚了。承蒙高看,改谈不上。互相学习吧。总的来说很不错,我都在看呢,以后要有想法再说。还是您自己多琢磨。比如拙作《越国公汪华》,日前临送印时,还在改呢。
我电话05568926115,qq1214587785有事可联系。
blog.sina.com.cn/u/15959352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1

主题

884

帖子

1万

积分

光明使者

积分
19383
QQ
 楼主| 发表于 2009-9-24 10: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汪稳安 于 2014-11-7 12:36 编辑

    丧祖母家兄顶大梁   遵师言院试膺魁首(2009-08-31 11:02:12)

                               第四回
     众人见宗骐与元音看信后神色大变,有些惊慌。宗玉接信一看:原是储老夫人病危,文扬催众人速归。
     宗玉与众人商议。
     文进道:“兼万兄刚过头七,理当守过七七四十九天。然今家中变故,我以为当北归上青,只是钟泽之事还须妥善安排。”
     宗玉道:“本当为兼万叔守满七七。这几日灵屋扎妥,无什要紧事,只须择得吉日化了便是。若让宗骐元音先行,谁还有心思呆在钟泽?化了屋库便成行就是。兼万叔临终嘱咐永宁随我等北归上青,今与永宁随行,也遂了兼万叔的心愿。”
    仁灏叔谓众人道:“上青有事,众位只管北归。兼万化库之事交与我等。诸位放心便是。逢着七,我等自会上坟做七。”
     元音宗骐听后齐道:“如此甚好,只是有劳诸位叔伯兄弟了!”
     嘉馥回道:“都是一脉相承,亲疏只隔一匹,本也是自家事!”
     客套话权且不表,但说众人打点行装,立刻出发。行前永宁给兆渭及诸叔伯兄弟等一一磕头致谢,特别与元德、元顺他们相拥而泣。文进、文龙也个个交待言谢。临别时,哭声阵阵,真个是:
            分别方知情意切,见时何晓隔云天?!
      却说众人出得钟泽,一路北行,日夜兼程。三日后赶至安庆,与万水依依惜别尚且不表,却听得相约府试,书信频寄莫违!
      随后仅用一天一夜便赶至上青来榜河。过来榜街时,熟人目目相观,只点头致礼,也不敢出声相问。行至田家冲口,只见汪家大屋门前亲友齐聚,头戴白冠。真是:
             祸不单行霜雪至,遭寒又听霹雳雷!
      宗骐、元音立即明白。呼天抢地,跪步向家爬行。文扬、翠华身着孝袍,月娥头顶白冠,与宗骐、元音相拥而泣。
      原来元音、宗骐他们出行不久,储老夫人便身体染病。病重时文扬托人带了书信去。病危时老人仍头脑清醒,一直呼唤着同律、同衡,念念不忘宗骐、元音。她言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元音聪颖过人,须能光宗耀祖,考举人,中状元!”
     元音听后,抱起祖母灵位,纵声大哭。。。。。。。。。伤心之情难以言喻。
     此时姐姐若菊、若梅同储如春、蒋孔乐带孩子回门。
     蒋家老亲家蒋长庚已过世多年,孔乐父亲蒋严淼已是头发花白。此次也来奔丧。宗骐、元音一一给各位亲戚磕头谢礼。
    丧事办得热闹隆重自不在话下。做七化库各种孝事皆不言表。
    却说元音牢记祖母所嘱,立志攻书,誓考功名。
    老夫人过世后,文扬深知担子格外重大。这一日,文扬、翠华将宗骐、月娥、元音叫至堂屋,道:“我祖惟厚公因商贸远徙潜北上青,又因商贸立足于上青。今家中连添了瑞莹、瑞英、瑞镇、瑞蓉、瑞梁,现已是九口之家,不久仍得添丁进口。若依田亩,仅能维持温饱。故得效法先祖,方得家道中兴!”
    宗骐道:“西门故地,历来尊崇祖训,不废诗书。自接公诗书传家,亦商亦农。应辛公饱读诗书,诗文传于后世。今迁上青,历五六世。以诗文鸣者不多见。元音生来聪颖,资质过人,当尊祖母懿训,求取功名,振我家族。”
    翠华道:“宗骐有此心胸,甚是欣慰。如此经商之任,落在你的肩上。振兴家族须你二人同心协力!”
    宗骐回道:“请父母放心便是!”,回头与元音道:“今贸易者莫过于吃、穿、用:食者,粮多为自给,食盐又为官卖;用者,农具家什;穿者布匹棉花。上青山区,人多地少,多事粮食。故棉花紧俏。湖广地广人稀。盛产棉花,英山又盛产布匹。今若将上青山货运至湖广,带回布匹,此乃生财之道也。”
    文扬道:“市面棉花多从下江运来,从英山运妥否?”
    宗骐道:“下江路程远于英山,下江多产棉。而英山盛产老布。运布比运棉,价值高了许多。故获利更大!”
    元音赞同宗骐意见。于是便于老街开了爿布店。永宁身子单薄,不爱书文,便在店中帮忖。宗骐生来勤快,生意做得红火。家中用度宽余。元音功书便无后顾之忧。
    元音早读完《四书》、《五经》,依《四书集注》作得上好文章,徐先生常常赞不绝口。他一直鼓励元音,还为元音特作词句鼓励:
                                   虽是攻书有益,
                                   犹当立志专精。
                                   儒生不敢落虚名,
                                   定效先贤德行。
                                   莫谓潜修太苦,
                                   须知功业能成。
                                   才高学富步云程,
                                   但等春雷一震。
   这年,正逢县试。县试是考取功名的第一步。
   元音和宗璞、宗玉、宗珍、宗珠一道,让宗骐作保,陪去潜山县城礼房报名,参考县试。因为宗骐已取得廪生资格。元音填写姓名、籍贯、年岁,就连三代履历,也一并写上了。在报考童生中,元音是年龄小的。二月,就是考期,主持考试的就是潜山县拯,此次考试分四场。各场分别考作文,帖诗、经论、律赋等。场终后,元音自觉格外轻松。学政大人见后很是高兴,谓元音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其后任重道远,当跃马扬鞭,勇往直前。”
     元音向学政道谢道:“将不忘恩师教诲。”
     还好,元音和宗璞、宗玉、宗珍、宗珠,依名次,首考都被录取,将其名单送县儒学署备案。
     很快就到了四月,经县试录取童生将要参加安庆府的府试。元音和宗璞、宗玉、宗珍、宗珠依旧报参考。
考试录取以后宗珍、宗珠他们非常紧张。元音笑道:“何必如此认真?慢慢来便是!”
     宗玉道:“你年纪虽小,成绩却是上乘,我等年纪皆比你大,以后会越来越难考的。”
     元音安慰道:“兄也不必耽心,只要努力,自可迎头赶上,说不定你早我取举人呢!”
     众人哄笑一时,也忘了烦恼,齐声道:“无论谁再考出色,皆为我等请桌酒席!”
     元音也附和道:“好说,好说。”
     托祖宗保佑,这次他们又顺利通过了考试。
     这样,他们五人就取得参加院试的资格。院试是由省学政主持的考试,也是童生试的最高阶段。因为主持考试的学政称提督学院,所以叫做院试。因只有府试录取的童生,方可以参加院试。学政于安庆府考试就近各府的应试童生。其余各府、则依次分期案临考试。此次考试,非同小可,考取便取得生员资格,考不取,便仍是白衣童生。这给宗璞、宗玉、宗珍、宗珠他们很大的压力。
     八月到来,安庆府童生齐聚宜城,进行三年一度的院试。
     元音、宗璞、宗玉、宗珍、宗珠他们不敢懈怠,早来宜城,参加院考。
     此次院考且不赘述。单说元音考后,不等结果,便很快回到上清帮家里打点事务。

     不管中与不中,元音感到卸下了千斤重担。
     这日,风和日丽,艳阳高照。元音帮嫂子在老屋稻床上做蚕笼。秋深,天高云淡,北雁南翔,组成人字队形。元音翘首东南,若有所思。
     忽然从远处传来清脆的马蹄声,放眼看去,只见有人骑匹快马,向此飞奔而来。来人到了老屋门前翻身下马。定睛一看:原是万水!后面跟着宗璞、宗玉、宗珍、宗珠。
     元音喜道:“方才思君,君便到来。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
     万水道:“我从怀宁而来,过潜山县时,遇着学政大人,以及等待院考结果的宗璞、宗玉、宗珍、宗珠他们。学政大人告诉我,元音院考名列前茅!乃高中出案之名!”
     元音听后言道:“区区秀才之名,何足挂齿?即使中个举人也不过如此。只是万水兄自远方来,真正是可喜之事。”
     原来宗璞和宗珍也都通过院试,取得生员之名。宗玉和宗珠面露愧色。
    元音将来客让进堂屋,一面安慰宗玉和宗珠。
    万水见过文扬和翠华夫人。二老得知元音、宗璞和宗珍考取秀才,自是欢天喜地。 万水道:“元音院考考得头名,来年乡试定会金榜题名。学政大人关照说,望元音不可懈怠”
   “这是自然!”元音认真道。说着,让翠华吩咐人去街上告知宗骐来客了,顺便买些酒菜。
    此时乡邻得知元音考中秀才,纷纷前来道贺。
    永宁前些日子送货物去了老鸭冲,在大房未归。此时也随宗祥回到店铺,知道家里来客了,也回到田家冲。
    万水见到永宁、宗璞他们,兴奋之情且不必说。
    他们相邀去了公屋操场比试拳脚去了。宗骐带着酒菜赶回来,月娥、翠华已在厨房干开了。晚上国用、国楫、宗瑭、宗琏、宗玉、宗英、宗春、宗珊、宗珍、宗珠他们也过来帮忙。晚上在老屋堂轩开了六桌,把万水请至上座,一是酬谢远客,二是表示庆贺。真是:
       佳宾送得佳音至,喜酒相酬喜事来。
    却说众人喝得热闹非凡,很晚才散去。乘着酒兴。元音、万水、永宁、宗珍、宗珠他们高谈阔论。
    万水道:“元音老弟才高八斗,日后必定发达,将来愿随贤弟干一番事业。”
    元音笑道;“蒙兄厚爱,不胜感激。大丈夫志在天下,将来若有造化,又岂敢忘仁兄情谊?!”
    次日众人日上杆头还未起床。忽然瑞灼推门进来道:“小大,家中来了显客,爹奶在堂屋侯你去回话!”
    元音不敢怠慢,翻身起床稍作收拾便去堂屋见过客人。听得来客言语,元音满面绯红。
    欲知来客何言,且听下回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1

主题

884

帖子

1万

积分

光明使者

积分
19383
QQ
 楼主| 发表于 2009-9-24 11:54: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8楼(亮翁) 的帖子

谢谢亮翁
真诚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1

主题

884

帖子

1万

积分

光明使者

积分
19383
QQ
 楼主| 发表于 2009-9-25 08:4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汪稳安 于 2014-11-7 12:37 编辑

才子新婚庆小登科   和家昌盛还思奋进(2009-09-05 09:27:31

      
                                     第五回
   
  
    却说元音随瑞灼来到堂屋,文扬和翠华正在此陪表叔说话。表叔姓储,名万和,是奶奶储老夫人娘家侄子,也是妹夫如春的父亲。因是老亲开亲,依旧照老亲喊。元音见过表叔,表叔谓元音道:“恭喜表侄高中秀才。元音心怀大志,才貌出众,将来定中状元.元音这年龄,正该论婚配之事,中了状元也得有个佩戴凤冠霞披之人啊。我堂兄万安生有一女,名唤碧云,与你年龄相当,人貌出众,聪慧贤淑。本不当自家为媒,只是蒙表兄不弃,将若菊许与犬子。亲戚望亲戚好,今再开个回头亲,我来为媒,将碧云许与元音,不知表侄意下如何?”
    元音羞得满面通红,道;“愚侄不才,正当功书求取功名,怎好就言这终身大事?”
    翠华接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婚姻与功名并不相悖。蒙表叔厚意,你当好生思量!”
    万和又道:“碧云知书达理,命理先生言是相夫益子之命。表侄若答应,书房之中也好有人照料。”
    文扬开言道:“我看使得!”
    父母发下话来,又有表叔为媒,元音沉思片刻道:“婚姻大事,全凭父母做主。”
    万水、永宁及众堂兄弟生员得知元音又临喜事,高兴万分。起哄道:“本是说中得秀才请客,如今双喜临门,这酒不备双份,合作一次请吧!?”
    元音请来众生员,一是为万水饯行,二是为践言。席间之热闹权且不表。
    万水走后,喜事紧接着办来。先是媒人谐碧云同父母来汪府看门,再是元音随媒人来储府看门。接着举行认亲仪式。虽是老亲开亲,礼数脚步还须走到,元音准备了糖糕彩礼,万安亲疏兄弟、娘舅姑母,皆得双份。新人来时包了红包。喜事办得热闹自不必说。第二年正月,接着女婿上门,亲家过路。端午节,仍按认亲的数字送了端午礼。送端午礼时,两家商定婚期。因流年相合男女命相,得紧接着办婚礼,否则得再等三年五载。本是男大女大,何须再等?婚期定在腊月初十。
    汪家是名门望族,储家是高门大户,礼数必不从简。汪府备给碧云亲叔父,每房一对火腿,双份糖糕;新人春衫八套,夏衫四套,冬衣四套;金银首饰,一应俱全,彩礼办得周到。储府嫁妆也办得齐备,老少亲家每人一双新布鞋,乃碧云亲手所做;碧云亲疏叔伯每人陪有一台嫁妆,床上用品,厨房用具应有尽有。
    喜事当日,元音从头到脚穿得崭新,配郎是宗珠。配郎当选比新郎小的,到了储府,安排席次时,不至于新郎坐不上首席。宗珊、宗珍挑礼挑,抬嫁妆的有二十几人。元音骑着高头大马向储府进发。储府也是喜气洋洋,大门帖了大红喜联;“映日红莲开并蒂,同心伴侣喜双飞”。望见新郎一行人到来,便点燃事先备好的烟花火炮,响彻云霄。
   元音到时,依次喊了岳父岳母及叔伯,再给每位客人敬了礼。亲朋好友无不称赞元音英俊端庄,礼貌潇洒。
   中午在储府吃午饭。储府亲朋好友贺喜的有二十多桌,菜肴丰盛、场面热闹自不必说。却只说中午饭酒直吃到日头偏西。据说新娘到婆家时,须看不见婆家屋檐方是最吉。
   碧云身穿大红喜袍,头戴凤冠,顶着大红盖头,三寸金莲着一双金丝秀履,由兄长背出房门。相传新娘出嫁时双脚不沾娘家地上灰尘方是最好。发嫁的三音喜炮冲天三响,府上女眷哭嫁哭成一团。据传姑娘出嫁时,须得哭嫁的人多,哭多方发。
   掌灯时轿子便到了汪家大屋,汪府门前烟花炮竹响彻云霄。轿子一停,便有一双妙龄少妇各执一只红布袋,垫在轿前,又一双着彩童女,各提一只红禧灯笼前来搀扶,新人脚踏布袋,布袋交替换过向前,新人踏在布袋上一步一步前移,真个是:
                  金莲娇无娜,代代永相传。
    来至大门前,一对新人须并坐在事先备好的长凳上稍事歇息,早有人端来两碗枣子和鸡蛋泡成的“早子茶”,让新人喝下。喝下它,夫妻永结同心,早生贵子。稍后便由人搀扶,来至堂屋,拜了天地,送入洞房。此时婚宴开席。新娘由童女陪侍在新房,新郎则要到宴席上给客人敬礼。这婚宴的热闹排场权且不表。
    却说日月如梭,时光飞转。碧云元音新婚第二年便喜得双胞贵子,取名瑞焕、瑞勳。双喜临门,喜庆自不必说。新添三口,元音便觉家事全由父兄操办,且文扬年事已高,很是过意不去,自己也该顶天立地了。不得已,决定暂不赴乡试,帮助宗骐照应生意。宗骐百般劝解无效,只得为元音合计。元音自幼功书,秀才出身,能干何业?此时徐先生年事已高,归家颐养天年,元音正好接下义父行当,入教私塾。元音入熟后,改私塾为学堂。
     这学堂一教便是很多年过去,瑞灼、瑞莹、瑞镇皆亦成人,均是县学肄业。瑞蓉、瑞梁也已长大,在学堂念书。碧云也生有瑞莲、瑞兆。皆因侄儿顶事,家业成倍翻增。宗骐征得文扬、翠华同意,买下了来榜街下边至黄泥畈的大片肥沃田畴。又于曹姓手中买下了狮形山及狮形岗下的房屋田地。宗骐让瑞灼承手在此建成规模可观的新屋子。新屋真的很大,横向三排屋,纵向四排半屋。外有围墙罩着,围墙连着院门楼子。进了院门,到堂屋去,还得进三道门。先是大门。大门有石门垛子,门槛有一尺多高。进得大门便是大门楼子。后边是个天井,天井两边,一边一个阳沟。越过天井,进一道木门就是中厅。中厅很大,有八根米斗那么粗的木柱子,一边四根。每两根连一起,中间雕有木花。四根木柱顶着一根巨的的湾梁。梁上雕有花形图案,梁两头雕有龙头,龙头和横梁上顶几根雕成花形的短木柱。两边一样。顶端两根大湾梁的两头连有横木,叫牵方,画有花。顶端最粗的那根,叫大梁,正中画有八卦,两边是龙凤呈祥。中厅是八根木柱和木架撑起来的。后面是一堵木隔板墙,墙正中开有两开的木门。木墙两边的侧面,正好是两个大木柱中间,有两道侧门。平时人皆从此进出。只有办大事时,才开板墙正中的木门。后面才是堂屋。堂屋两边有长弄通向两则,后经耳门出去。这大屋当时算是一流的了。这便是现今来榜村的汪家老屋。
    此时瑞灼早已成人婚配,夫人是王府表叔王世安之女晓凤,婚后头产得子,取名承租。接着又生了承泽。为了生意方便,平时瑞灼住在狮形山下的新屋子里。此时汪家又是四世同堂了。
    后来元音提议,由瑞灼承手又于狮形岗上建起一所学堂。元音从公屋私塾搬至狮形岗学堂。之前,公屋私塾只收有汪氏子侄。后来收有亲戚储氏、王氏子侄,搬来狮形岗后,邀来宗祥、宗玉同来执教。便收有收徐姓、刘姓等多姓孩童。孩童收至几十号人,俨然县学学馆。此乃上青第一所由汪姓创办收有多姓学童的启蒙学堂。至今来榜汪家老屋背后的一处平地仍称学堂坪。
    汪家家大业大,元音已不必为生活而操劳。宗骐便记祖母储老夫人的嘱咐,谓元音道:“你寒窗十年,未必是为了埋没乡里,龙卧小潭终赴海,凤居深山必腾空!今家道昌盛,你当应试,求取功名,为家族增光!”
    元音道:“我若又埋头功书,家中商贸、学堂诸事,岂不劳累哥哥?”
    宗骐高声道:“你我兄弟何必如此拘礼!?如今你侄儿瑞灼 瑞莹 瑞镇、瑞梁皆已顶力,你只管放手博取功名就是!”
    如此说来,元音真的动了心思。以前同众生员言及理想,皆立志为国为民。前几年宗璞中了武举人,又是何等荣耀!元音也很羡慕。多年来,元音饱读诗书,熟读史记,深知民富国强的道理。一心有所作为。嘉庆皇帝继位后,政事仍由太上皇乾隆决定。和坤为首的一大批官僚贪污腐化,各级官僚腐败成风。朝廷虽采取些许政策、措施,然土地仍集中于大官僚、大地主手中,农民大量破产,流亡,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日盛。元音自幼立志为民为国,报效朝廷。于是,元音决定参加乡试,从政为民。
   此时怀宁万水来信相邀元音同赴安庆府参加乡试。如今哥哥支持,此时不去,又待何年?这年正是戊午年,安庆府秋闱乡试。秋试前潜山县先得选考,全县秀才齐聚县考,考中方能参加乡试。
    此年二月,宗珊、宗珍和姐夫如春都是县学秀才,与元音相邀赴潜山县参加选考。四人由来榜河出发,一路上吟诗联对,也不觉累。过了水吼岭,沿皖河前行,四人在河边歇息。忽然一阵狂风吹来,天昏地暗,飞沙走石。宗珊忽道:“好一阵大风!众位不如以风为句,而又不着‘风’字,一人一句接上,谁没接上,今晚就吃谁的晚餐!”
    四人异口同声道好,众推元音率先发句,元音不假思索道:“平地飞尘万丈高”
    宗珊观得山林树木道:“山川回荡树呼号”
    宗珍看看沿岸田畴道:“田畴起伏金波涌”
    姐夫如春接不上,正抓耳挠腮,忽然狂风又作。正有过渡少年过得渡来,听四人联句听得入迷,狂风吹得他前俯后仰,站立不稳。如春陡来语句道:“江海翻腾掀浪涛!”
    木筏上少年听得四人联句竟忘了上岸,口中连连称妙。一阵大风再来,他未加防备猝落水中。幸得岸边水浅,仅湿衣衫。元音他们将他扯将上来,方知少年乃对岸人氏,姓杨,也拟往县城参考。无乃衣衫行李皆湿,只好返家待明日起早赶往县城。
    元音他们一行来至县城,寻得上好的客栈住下。
    第二日前往县学报名参考。来考的秀才有一百多人。巳时开考,县中秀才都已入座,正待考官宣题。忽然门外有人叫喊。
    你道喊者何事?且听下回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1

主题

884

帖子

1万

积分

光明使者

积分
19383
QQ
 楼主| 发表于 2009-9-27 11:4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汪稳安 于 2014-11-7 12:43 编辑

染恙宜城幸得朋友  归来乡里哀痛永宁(2009-09-07 13:37:17)


                              第六回

      考官派人询问,回话说门外有位秀才,因事迟到,想进考场。考官来至门口,见来人容貌清秀,绝非无赖之徒。询问得知,此人乃潜山水吼秀才,姓杨,因遇风落水,耽误了行程,特请考官开恩,让进考场。考官想看看秀才才华如何,便道:“你既是因风耽误行程,就以风为题作诗如何?”
     杨秀才忽记起元音四人联句,随口吟道:
                          “平地飞尘万丈高,
                            山川回荡树呼号。
                            田畴起伏金波涌,
                            江海翻腾掀浪涛!”
     考官见杨秀才出口成章,诗律皆合,惊异不已,遂让其进入考场。后来杨秀才与元音、宗珍皆入选,可入省府乡试。
     这便是流传于潜山岳西一带偷“风”换举人的故事。其实杨秀才并未偷“风”换来举人,而是借“风”取得入场资格,后世传他因 “风”诗,考官赏了他个举人。这究竟也是传说。
     闲话少叙。却说杨秀才用“风”换得入场资格,并与元音、宗珍通过选考,心里十分感激。很快到了秋闱。元音万水相约八月初来至安庆府。杨秀才因上回迟到,差点不得入场,此次也提前赶至省城。得知元音也已到省城,杨秀才遍寻安庆客栈,费得九牛二虎之力,方寻得元音等人。为表谢意,欲请桌酒席,谓元音等道:“君等高才,那日谁都未输酒饭。不想我借得珠玉方入得考场,不然也无今日相会,此乃奇缘。为表谢意,今晚特请诸位吃些水酒,不成敬意,请务必光临!”
    元音见杨秀才如此诚恳,恭敬不如从命,便邀来万水同去。众人相约来至状元酒店,这里是省城最好的饭馆,秋闱后,举人们多在此举行状元宴,酬谢朋友。酒菜丰盛且不须表。席间秀才们乘着酒兴高谈阔论,谈古论今。元音发表了对当今时政的看法及当朝时弊的症结所在,表明了各自的志向,杨秀才佩服得五体投地,道:“汪兄才高八斗,将来必成大器。日后果能为朝廷所用,乃当朝之大幸,国家之大幸,民众之大幸也!他日富贵,汪兄莫忘小弟,望能提携一二!”
   元音稽首道:“杨老弟太客气了!我等不求富贵,但望为国为民出力,报效朝廷!”
   随后相邀游历迎江寺,泛舟莲子湖。元音回请了杨秀才,万水也依次做东请了诸位。秋日天气,乍凉还热,冷暖无常。元音睡在客栈,全身滚烫,偶感风寒。宗珍十分着急。杨秀才闻讯,特从别处搬至与元音处同住,以便关照。宗珍又告之万水,万水请来省城最好的郎中,为元音把脉开方。宗珍赶紧去药店提回虎头包,杨秀才亲手为元音调制汤药。这真是:
           患难方知真情在  滴水之恩报涌泉
    元音喝下一剂,退了烧热,喝下二剂,好了大半,很快三剂喝完。在众位朋友的关照下,元音终于痊愈。杨秀才与元音成了莫逆之交。日同三餐,夜同一宿,关照无微不至。至此元音已完全康复,调养后,精神胜似从前。
    很快便至八月九日,安徽秀才云集安庆府,人数足有上千人。有十几岁少年,亦有须发斑白老者。秀才们手提考蓝进了贡院,考蓝内装的笔墨和用品,得从九日考至十七日,连考三场九天。秀才们全在单隔几尺见方的号舍内,白日考试,在此奋笔疾书,入夜便取下案板,席板而卧。三场下来,既考了秀才们才华,也考了秀才们毅力与意志。一般人实难吃得这般苦头,只是十年寒窗甚至几十年寒窗与此九日相比,此苦不值言谈。只是那须发斑白老者,也得同年轻人一般,实实可怜。闲话权且不表,却说三场考将下来,秀才们神态各异。有人踌躇满志,满面春风;有人后悔不已,捶胸顿足;有人沉默不语,有人嚎啕大哭。。。。。。几十年之功,就在此见分晓。
    宗珍、万水、杨秀才他们出得考场,便邀元音对题卷,谈论后万水仰天长叹,复谓元音道:“此科看来,我等乃是陪考,汪兄高才,此科必中也。”
   元音对道:“未张榜,谁可预知?等得出榜时方见分晓,诸兄不必耽心,或有喜讯来,纵是此科不中,还有下科。不如安心去吧。”
   秀才们依依惜别。元音、宗珍、杨秀才结伴西行,万水送出集贤关,还话语滔滔,再送至十里铺,方挥手言别。真是难分难舍。行至水吼岭下,杨秀才欲邀去杨府,元音道是家中有事。这又与杨秀才道别,别后一路西行。
    回得家来,元音将从省城带回的点心顶雪贡糕和墨子酥分成几份,让碧云送些到哥哥宗骐那里,吩咐分些给瑞灼、瑞莹他们。自己亲自送包到父母屋里。进得房来,正好小妹若兰回门在母亲屋里。
    若梅、若菊四岁时出嫁做了童养媳。只有小妹若兰在家养成大姑娘,于元音结婚的第二年,嫁与曾祖母娘家曾侄孙王艳庭。婚后夫妻和睦,今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
    见元音进来,若兰问道:“哥哥此科考的如何?家里等着来喝喜酒呢。”
元音咧嘴笑笑,道:“未张榜,难知分晓。生定的眉毛长定的骨。也无须焦心。”
    翠华夫人也道:“有福姻缘在,无福莫强求。且由他吧。”
    元音知道母亲的心思,她既望儿子高中,又怕儿子未考好。只能说些安慰的话语。元音会心地笑笑,谓母亲道:“且待些时日吧。”
    晚上,宗骐、永宁、瑞灼、瑞莹弟兄等都回到汪家大屋。饭厅坐了满满两桌。叔侄们七嘴八舌,询问元音乡试情况。文扬一语未发,含笑听着儿子和孙儿的谈话,似胸有成竹。碧云则申言道:“元音只是去省城试试罢了,未必真的能中!但愿有祖宗保佑!”
   吃饭时永宁吃得很少,不停咳嗽,浑身冒汗。元音过来问道:“还是老毛病犯了?明日去弄些汤药来。”
   永宁强笑道:“没事的,我没事,今日全家团聚,别扫了大家的兴致。”
   永宁自幼身体单薄,来上青一直随文扬居于汪家大屋。身体一直不好,文扬曾与之请来多位郎中,号脉开药,时好时歹。也曾多次托媒与永宁说亲,然永宁坚决不从,道是不想累及他人。之前国选在世时曾亲自为媒,永宁也是宁死不从。如今快入三十岁。永宁乃惟观公支文贞一脉独苗,又是自钟泽来依近支,如今是这般状况,如何是好?此乃文扬、翠华的一块心病。文扬吩咐宗骐明日领永宁去老街找郎中再好生看看,弄几剂方药。
   瑞莹送叔叔永宁先回屋休息,叔侄们仍接着之先的话题。
   侄媳晓凤笑道:“小婶如此谦虚,叔叔今个中了举人,将来还会中状元,你就等着那凤冠霞披吧!我们也好跟着荣耀些!”
   婆媳叔侄,又说说笑笑,好不热闹。文扬道:“元音乡试才归,举人之事不可妄言,叫别人见笑,即使中得举人,也是祖先之德,先生教导之功,无须四处彰显!”
   众人不敢多言,饭罢各自去了。夜里,元音碧云回到内房,碧云轻声道:“累了么?究竟考得如何?”
   元音笑道:“到九月发榜自见分晓,倒是考时尽了力的。”
   碧云也笑道:“也无须耽心,中与不中,你自是元音!”
   言罢,夫妻相视而笑。接着给孩子宽衣解带,洗脸洗脚,哄得他们入睡。
   第二日,宗骐送永宁至来榜街最好的医铺,让陈郎中给永宁看病。陈郎中给永宁把过脉象,认真看了看永宁,复又看了舌苔,验过吐出的痰污,然后摘下眼镜,示意让永宁暂避,宗骐支开永宁让去了店里。陈郎中这才摇头谓宗骐道:“汪掌柜,令弟的毛病非同一般,非药物能治也。”
   宗骐急问道:“是何毛病?”
   陈郎中言道:“怕是肺痨!”
   宗骐惊得无语,陈郎中复道:“肺痨肺痨,十个生病,十个难逃!”
   宗骐十分着急:“难道无药可医?”
   陈郎中道:“就是请得宫廷御医,怕是也难救得令弟性命。”
   正巧,大房文龙也来药店抓药,见宗骐一脸苦愁,问其原因,方知究竟。长叹道:“上天不佑,何绝我文贞公支?!”
   回头与宗骐商量道:“事已至此,急也无益。我看暂时还无大碍,不如让我将永宁带回老鸭冲。老鸭冲有舒城游医来,到时可再让看看。不然再想想单方,或可有救。”
   言毕,宗骐让陈郎中开了些调理之药,让文龙带了去。文龙与宗骐回到店里,永宁见过叔父。文龙言老鸭冲有事,要永宁去帮忙,永宁这才随文龙去了。
   永宁去老鸭冲许多时日,家里都为永宁之事焦心。这日吃罢早饭,天下起毛毛细雨,直到中午方停。碧云和翠华夫人准备上街打听消息。正待出发,忽听得有人叫喊,开门看时,只见宗祥在门外喊道:“不好了,永宁出事了!”
    元音出门询问,原来文龙随永宁回得老鸭冲,老屋并无要紧事,永宁住得几日便惦记店里,要回街上。文龙不让,说让永宁帮采些草药,永宁信以为真,便提锄向河边去,不想体虚无力,一阵咳嗽竟摔下河去,可怜捞起已气息奄奄。永宁伤痛不得动,文龙这才派宗祥来大屋相告。此事非同小可。永宁乃惟观公支文贞一脉独苗,自钟泽老家来依近宗,如何担当得起?文扬与翠华夫人泪如泉涌。
   元音唤来大房兄弟。派宗瑭速去街上请郎中去老鸭冲,并告知宗骐;又分别让宗琏、宗珏、宗瑛、宗瑃、宗珊、宗珍、宗珠分头去请上青其他十大支房,到老鸭冲议事。
   元音便径直奔向老鸭冲。待赶到时,可怜永宁已气绝身亡。这伤心之场景,权且不表。各支赶到时只得商量后事了。元音吩咐请了道士,做了各套法事。又派人去店里取来布匹,做了五领三腰。丧事且不细说。
   后永宁就近葬在了老鸭冲龙王坪,巽山乾向
   这真是:

            同移南树上青栽,一树枯来一树荣。

     三日复山,办得牲礼,正待上山。忽又听得有人在屋前叫喊,众人心里又是一惊,方过来询问时,这才转忧为喜。
    你道是何事?且听下回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1

主题

884

帖子

1万

积分

光明使者

积分
19383
QQ
 楼主| 发表于 2009-9-28 10:2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汪稳安 于 2014-11-7 19:20 编辑

喜中解元耀祖光宗 尤舞斑衣椿荣萱茂                               (2009-09-13 18:22:15)
   
                                      第七回
   
     众人正惊疑,原是宗骐派来伙计在叫喊元音。询问方知是家中来了送喜报之人!元音中举了!
     这真是:
          雨终虹现彩,寒极暖春开。
     元音三步并做两步,流星回赶。快至大屋,只见家里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原来送喜报官差在街上问路时,恰巧问到宗骐布行里。宗骐这才派得店中伙计去老鸭冲寻元音,旋又吩咐瑞灼、瑞莹买回喜炮酒菜。
     第一班报子六人乃随宗骐一道到来,自是放过喜炮。众乡邻闻讯赶来,有的贺喜,有的来看热闹,汪家大屋早围得水泄不通。未去老鸭冲的早搬来锣鼓。这正碰得第二班报子五人飞马来到,便敲将起来,锣鼓声、鞭炮声直上云霄。元音进得屋来,早有人喊道:“新老爷回府了!”

    十一位报子齐向元音施礼,元音向前分别见了礼。翠华老夫人吩咐月娥、碧云、晓凤下厨准备酒菜。文扬老爷正陪报子寒暄,宗骐给各位客人上了茶水。瑞兆同侄儿承祖拾地上哑炮哧火花。

    不多时又听得人喊道:“潜山上青汪元音中举了!潜山上青汪元音中举了!!————”

    抬眼看时,只见又飞来五匹快马,前面一个手举一面红旗。此是第三班报子到来。宗骐让瑞灼、瑞莹再点炮竹,锣鼓又敲将起来.瑞兆引着承祖捂着耳朵跑进屋里。

    五人翻身下马,众人让开一条道。报子高叫道;“潜山上青汪元音高中头名解元!”

    这时五名报子来到堂屋,早有人拿来长板凳,宗骐给客人上了茶水。元音这才细看挂在堂屋正中的捷报,只见大红捷报上写道:捷报贵府汪元音高中戊午科安徽乡试第一名解元   京报连登黄甲   三联捷报。
    此时厨房来人吩咐开饭,堂屋至中厅摆开八桌。十六人分坐八桌上坐,报子差头坐首席。元音拱手道:“有劳各位远道而来,一路辛苦。略备水酒,请各位开怀畅饮!”
    吃过饭后,文扬老爷给各位报子发了赏钱,元音送至门前,报子们拱手做谢,高兴而去。田家冲大路上,尘土飞扬。
    此时看热闹的乡邻大部分散了去,留下的请上桌吃些饭菜。月娥、碧云、晓凤忙了一个中午,正待上桌吃饭,从老鸭冲归来的宗琏、宗珏、宗瑛、宗瑃、宗珊、宗珍、宗珠一行人进得门来,齐给元音道喜。宗骐吩咐弟兄们就座吃酒。
   文扬询问起永宁丧葬情况。元音问道:“带回了永宁灵位吗?”
   宗琏回道:“永宁死在老鸭冲,就近葬了,怎好将灵位捧回?灵位自是安置在老屋里,待选得吉日化库,送进灵屋烧了便是。”
   元音闻言,泪如泉涌,哽咽道:“永宁去时好端端地走的,说没就没了,灵位都回不来,家里影子都看不见!如何对得起兼万叔?日后如何向仁灏叔、兆渭叔交代?!。”
    众人都有些悲戚。月娥高声道:“生生死死,乃世之常态,人终归要走那条道,今个家里临了天大的喜事,便别说那些伤心的事了!”
   
    正说话间,忽听有人高喊:“元音中举了!元音中举了!”
    此时屋外传来细碎的马蹄声。众人诧异,难道还有第四班报子?众人出门看时,只见一人翻身下马来至跟前,定睛一看:原是万水!
    元音惊喜道:“万水兄怎来了?”
    宗骐、元音将万水引进屋里。万水道:“昨日张榜之日,我一早便在贡院门前等候。金榜开时,一眼便看见第一名解元老爷是元音老弟!安徽共取举人六十八名,水吼杨秀才高中二十五名文元,如此真是偷风换得举人了!”
    原来万水看到张榜后,自己虽未得中,却为元音高中头名欣喜万分。今日清早披星登程,这才到得汪家大屋。文杨老爷得知后十分感动,称赞道:“万相公重情重义,腹容天地。元音与你结交,乃前世所修!”
   翠华老夫人亲自端出刚捞出的鸡蛋挂面,让万水先打点心,万水边吃边同元音谈话。忽见元音双眼通红,面容疲倦,有些疑惑,问道:“元音老弟值此大喜,何以这般容颜?”
   元音道:“兄有所不知,前几日家中陡起变故,今不堪言讲。”
   万水抬头看看众人,甚感奇怪。
   元音戚戚道:“是永宁跨鹤西去了!”
   万水这才恍然大悟,就是未见永宁!顿时眼前闪过泪光。万水问其究竟,元音如此这般说了一番。
   文杨老爷吩咐宗骐元音赶写请帖,上清汪氏十二支房俱要请到,亲朋戚友,皆不能漏,不然便是不敬。人家怪罪,不好说话。
   万水欲去老鸭冲拜祭永宁,文扬老爷吩咐瑞灼相陪祭拜,嘱咐速去速回。
   不等请帖发到,便有许多亲朋不请自来。最先来的便是姐夫如春与姐姐若菊。如春言道:“恭喜贤弟高中举人!元音确实高才,竟考得头名解元!明年会试,少不得三甲连中!我等也好沾光荣耀些!”
   元音道:“姐夫怎好这般说话?愚弟实属侥幸!姐夫也不必灰心,功夫不负苦心人,辛酉科定会得中!”
   如春笑道:“我储门哪有汪府这般好坟山?!相传故时先祖好不容易觅得眠犬形,地仙呼龙时问我那祖婆婆有何求?祖婆婆竟说不求高官,不求富贵,单求要发得一斛芝麻的人丁。你看看,我潜阳诸乡,哪儿无有我储姓门户?可这上至朝廷,下至州县,却没一个储姓当官的!”
   众人听得哈哈大笑,如春复道:“好在我这人八字好,算命先生常说命带贵人,利官近贵,故而念书中了个酸秀才,识得字体,写得文书。果不其然,内弟中举做了解元老爷!解元老爷不去那会试殿试,少不得个县官老爷当当,你说这县官老爷也少不得个跟班的吧?”
   众人听得入迷,元音却听出了话音,也没做声。如春继续道:“亲戚望亲戚好,我这至亲的亲姐夫,还真会居闲在家里?”
   元音听得不适,又不便言讲,只得赔笑道:“我听说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当官的也有当官的章程,照你说这朝庭上下,级级官员还不都是亲戚?皇帝老爷也干脆废了这科举制度,就让亲戚与亲戚的亲戚管事?”
   如春听后,有些不好意思,便讷讷言道:“我道的是我储门坟山终无汪府坟山管事呢!”
   这时万安亲家老爷来了,众人纷纷让座,万安拱手向文杨老爷言道:“恭喜亲家!贺喜亲家!”
   文扬老爷也拱手道:“亲家驾到,未曾远迎,失礼了!”
   万安道:“汪府欣逢大喜,元音中得头名举人,此乃汪氏一门荣耀,也是我潜山县通姓之荣耀!”
   文杨老爷道:“过誉了!同喜同喜!”
   元音见过岳父大人。万安从衣袋中摸出一封银子,捧与文杨老爷道:“些许贺银,不成敬意!亲家笑纳!”
   文扬老爷推道:“你我何要如此客气?受之不敬!”
   万安道:“礼轻仁义重,却之不恭!”
   推托不过,只得收下。元音磕头谢了岳父。
   这时门外边炮响起,锣鼓喧天。众人迎出来,原是五河的蒋家姐姐若梅、姐夫孔乐与义父徐老先生到了。
   徐先生命人做了块木匾,上写有“解元”二字,“解元”二字各有笆斗大小,金光闪闪,匾底是大红漆的,很是醒目。老先生头发全白,神采奕奕。
   文扬老爷与翠华老夫人将徐老先生迎进屋里,说着客套话,元音给义父磕头致礼,徐老先生将元音扶起道:“可喜可贺啊,我潜山上清终于出了个解元,汪府出了人才!”
   文扬老爷道:“全是义父教导有方!方得出此成绩,当记义父恩德!”
   徐老先生乐呵呵言道:“元音自幼聪颖过人,我早道他日后必有造化。”
   翠华老夫人道:“当年不是义父因童诗及早与祖奶奶说项,让元音早入私塾,何有元音之今日?元音得有今日,全赖先生训导教诲!”
   元音与义父话语不断,这时万水同瑞灼也回得门来,文扬老爷命将牌匾挂之在堂屋正中。
   此时门外又响起鞭炮声,原是潜山县学学政大人派人送来贺匾,上写道:花开一树椿荣萱茂  锦绣三篇祖耀宗光
   儿子中举,父母何等荣耀!众人无不称赞文扬老爷与翠华老夫人慈祥淑德,教子有方。文杨老爷命将此匾挂至中厅板壁上。上青汪氏十二大支房共送来一块贺扁,写的是:解元及第宗族增光
   此几块匾一直挂在汪家大屋,达二百年之久。直至文革期间才被毁坏。至今汪氏还将碎块保存在大屋东头楼上,拼将起来,文字依旧清晰可见。这都是后话。
   却说上清刘姓家族、王姓家族、徐姓家族、胡氏家族等各大姓氏均送来贺匾、贺礼,各房亲戚均已到贺。众乡邻见汪家操办如此场面之喜事,纷纷送来贺礼。元音命管事的除亲友外,众穷苦乡邻的纹银一慨不得收。汪家大屋开饭一番开上十桌,各代亲戚依次坐席,吃了三番。                     
   宗骐谓文扬老爷道:“乡邻生活艰辛,挣钱不易,却还纷纷送来贺礼,今虽却之未收,却未能还人盛情,未免会引起歧议。”
   元音居于乡里,深知民之疾苦,言道:“这贺礼断不能收!”
   于是请来宗琏、宗珏、宗瑛等商议。宗琏陈言道:“不收贺礼,这与乡情不符。幸得收了各姓族送来的贺匾与礼物,这对众乡邻便也好说。既是收了族礼,宗族乃一姓之代表,再收便说是重了。”
   后经商议决定:为酬谢乡邻厚意,开三日流水席,让穷苦乡邻也能吃些喜酒,享受喜庆快乐。故此便在老屋开起流水席。一传十,十传百,潜山、霍山、舒城、太湖近上清之人纷纷来看热闹,来者皆入座席,直吃至三天三夜。菜肴之丰盛,场面之热闹自不必说。
   这日席间正是热闹,忽见一匹快马直奔大屋而来,众人见时官差模样,早有人通报,元音迎将出来,来人翻身下马,便给举人老爷施礼。元音将客人让至客厅。早有人上了茶水,方要细问,客人拿出一份请帖双手奉与举人老爷。元音接过请帖一看,便又向客人施礼,言道:“请代转告大人,到时我一定光临!”
   你道这请帖是何人所写?请听下回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1

主题

884

帖子

1万

积分

光明使者

积分
19383
QQ
 楼主| 发表于 2009-9-29 08:24: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汪稳安 于 2014-11-7 20:03 编辑

探友寻幽共居农舍 访师赴宴拜会朱珪

                                   第八回
   
      却说元音打开请帖看时,只见请帖上写道:恭请新科解元汪元音于戊午年九月十八日至安徽巡抚衙门赴宴  敬请光临安徽巡抚朱珪  具礼 。
     想不到巡抚大人会发来请帖,元音心潮起伏。
     贺客散尽,元音于书房将请帖呈与万水,万水不解其意,道:“巡抚宴请新科举人,可是惯例?”
     此时文杨老爷与徐老先生度步来到书房门前,听得万水元音话语,便进了书房。徐老先生道:“我闻得朱大人为官清廉,爱民如子,犹爱惜人才。乾隆五十五年,朱珪大人曾外放安徽巡抚。此年安徽北部发生水灾,年近花甲的朱大人,轻车简从,仅带数仆便奔赴灾区,勘察灾情,赈济灾民。足迹遍布宿州、泗州、砀山、灵璧、五河、盱眙等地。与灾民同舟共济,亲自参加抗洪抢险,抢堵决口大堤。其亲民爱民在皖北传为佳话。因救灾有方,措施得力,大灾之后,无灾民流亡。数度受到乾隆帝颁谕奖励。”
     文杨老爷道:“如此可知朱大人乃是位勤政清廉之官,你等且莫恃才傲物,目中无人。逢得上官长辈,须恭敬礼貌。即便是同辈晚生,也须以礼相待,莫失读书人礼仪!”
    元音垂首道:“父亲所言极是,儿子谨记在心!”
    万水道:“尊师敬长,当是自然,元音与人交往,礼节周到。”
    徐老先生复道:“此去安庆,有万相公相伴倒也省心。如今是举人,行事要有分寸,事事当讲章程。”
    元音点头称是。父子们语多话长,且不赘叙。
    转眼便将近十八日,元音辞别双亲,与万水登程安庆。一路上人们都投以羡慕的眼光,见得熟人,元音皆拱手致礼方得前行。
    上得清潭翻大坳,下经黄岭望天堂。
    才行朱屋腾云庙,方过衙前往响肠。
    马踏无愁奔割肚,目观天柱大关凉。
    很快便到水吼岭。元音万水欲顺道拜访杨秀才。
    来至河边,便乘竹筏过渡,上得竹筏,询问摆渡人杨秀才住处。摆渡人道:“你们所说的杨秀才,便是新科举人杨文清吧?如今真个是平步青云!原先举债读书,告贷无门,如今当了举人老爷,亲朋争相来访,小屋都坐不下,乡绅财主也争套近乎,就连安徽巡抚大人都下来请帖相请,你等莫不是来送礼的吧?过得渡去,沿山路行得半里方至。”
    元音万水相视一笑。下得筏来,行了半里山路,便见一处竹林,竹林深处藏一农舍。一老汉正在门前干着打草簿的活计,元音向前问道:“请问老伯,贵处是新科举人杨文清府上么?”
    老人方要答话,屋里跑出一人。定睛一看,正是文清!文清惊奇道:“汪兄、吴兄怎生来了?贵人光临,蓬荜生辉!快快请进!”
    元音道:“冒昧来访,实属唐突!”
    文清嗔怪道:“说哪里话来?!二位光临求之不得,在下受宠若惊,何言唐突二字?只是寒舍窄敝,还望二位兄长屈尊暂住一时!”
    说着元音二人进得屋来,就一方木凳坐下。
    四下打量,家境确实清贫。独一正明三暗六的房子,本是平房,倒是收拾得干净。中间一间进身长的是堂屋,堂屋两则各开两扇门。这两扇门一间厨房,三间睡房。堂屋正中摆一方八仙桌,来人时在此喝水说话,开饭时便是饭桌,堂屋后方,也摆一案几,上供着烈祖列宗的排位。此是潜阳一带普通农舍。此时老人家进得屋来,便喊出厨房的老妇人出来上了茶水,又弄一盘瓜子放在桌上招呼客人。元音起身问道:“敢问便是世伯伯母了?”
    文清回道:“正是家父家母!”接着对父母道:“这位便是救我出水的汪兄,如今的新科解元老爷汪元音!”
    老人便要给元音施礼,元音给二位老人施过礼道:“见过伯父伯母!伯父伯母躬耕田亩,真不容易,还精心抚育文清成得人才。实属可敬!”
    杨老伯道:“庄稼人目不识丁,受够了委屈。我发誓要给文清念书。如今种得几亩薄田,勉强糊口,养得一头老母猪,养几条牛,这便是文清学资。”
    文清眼前闪过泪花道:“也亏了我的老父母!”复又笑谓元音道:“小户人家,着实让二位兄长见笑了!”  
    元音回道:“文清弟说那里话来,我等都生于乡下,怎不知民生之艰?只不过祖上有些基业传至我辈,家兄宗骐弃学从商,故家境稍强罢了,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我看杨兄日后必能飞黄腾达!”
   元音与万水在文清家住了一夜,第二日同文清一道,直向省城安庆而去。深秋之田野,一片金黄,沉甸甸的稻谷子饱粒大,似低头沉思;菡萏千顷,莲蓬结子,采莲人轻撑莲舟,驶向水洼深处。真乃是收获季节!
    文清问元音道:“汪兄今后作何打算?”
    元音道:“侥幸中得解元,徒有虚名,明年会试,方见得真功夫。杨兄作何计议?”
    文清回道:“此科仅中得二十五名文元,即是在吏部备得案,弄得候补,也不知何年获得实职。故此明年欲往京城会试,博上一搏,若是侥幸中得进士,求得一官半职,也好让老父半生心血不至白费。”
    元音道:“杨兄所言极是,如今十年寒窗,虽中得举人,却还无法施展。参加会试乃是捷径,若是真获得职位,到场面上博上一搏,也不至人微言轻无所作为!故此,学业不可荒废,此后一年还须下些功夫才是。”
    万水很是认同,笑道:“汪兄倒是细致缜密!你如今中得是头名解元,再获个进士,还不是囊中取物?就凭这头名的解元,吏部也得是优先的!汪兄的雄才大略,终得实现!”
    言毕,三人哈哈大笑。一路闲谈,倒是行得飞快,当日便到了安庆府。已由衙门安排了住处。一路累了,倒是一夜睡得香沉。准备第二日拜会巡抚大人朱珪。
    朱珪大人乃嘉庆帝师傅,生于雍正九年,字石君,顺天大兴人。乾隆十三年,年方十八虚龄,便金榜题名考中进士,其工于文章,被乾隆帝选为庶吉士,于学馆深造三年进入翰林院,任七品编修。乾隆二十三年大考,名列二等,乾隆帝看重其才学品行,提拔为侍读学士,官至从四品。乾隆二十四年,出任河南乡试副考官。后历任朝廷要职,乾隆四十九年任命为殿试读卷官,掌衡文大权,为朝庭选拔文职人才。当年复任命武会试总裁,掌衡武大权,为朝庭选拔文武精英。乾隆五十一年,正式升任礼部右侍郎,出任江南乡试正考官,肩负收罗才子江南之重任。后任浙江学政。乾隆五十五年,五十九岁的朱珪外放任安徽巡抚,首任封疆大吏。此后又连年攀升,官至京中从一品大员。 嘉庆元年乾隆将皇位禅让给嘉庆帝,朱珪大人的身份正式成为帝师。奸臣和珅心生妒火,借机诽谤,并在乾隆帝面前搬弄是非,挑拨离间。故此朱大人降任安徽巡抚。
    然朱大人安徽上任仍为朝廷选拔人才,为戊午科众举人高兴,故设宴款待。
    第二日上午,巡抚衙门差人来告知,众举人状元酒店齐聚。新科六十八位举人首次相聚,真乃是群英荟萃。寒暄声、高论声,好不热闹。举人们依次坐定。大厅庄严宏伟,富丽堂皇。墙壁上首挂有大幅水墨山水画,两侧有名人丹青。宽敞宏大,能容十几桌人。举人们分九桌坐下,由学政大人及衙门官员作陪。众人方坐定,忽听得有人道:“巡抚大人驾到!”
    顿时大厅一片寂静。只见朱大人身穿朝服,快步走向大厅,笑容里透着威严。帽官下长辨与胡须俱已花白。
    朱大人道:“今日幸会安徽众英才,恭喜各位新科高中举人!诸位取得优异成绩,乃家族的荣耀,亦为安徽之荣耀!将来诸位便是国之中坚,朝廷栋梁!祝各位会试及第,金榜题名。为己争光,为家族争光,为安徽争光!”
    大厅气氛热烈,随后朱大人来至新科解元一桌坐下。元音起身见礼。朱大人审视元音道:“新科解元风华正茂,气度不凡,文才出众,可喜可贺!”
    元音稽首道:“巡抚大人过誉了!在下出于乡野,才疏学浅,望巡抚大人多多赐教!”
     寒暄后宴席正式开始,巡抚大人为众举人举杯敬过水酒,举人们更是争相回敬。席间巡抚大人询问过元音的境况及及家乡风土人情。元音一一作答,元音道:“在下出自潜山上清,创办过一所学堂。此前与堂兄在学堂执教。后家兄劝说,才赴乡试,不想侥幸中得解元。”
    巡抚大人听后非常高兴,便询问元音今后作何打算。元音道:“我于乡中办得学堂,只教得数十学生。若是使得国中穷乡僻壤无处不办学堂,无人不得教化,是时不愁事之不举,不愁民风不善,不愁国事不强。在下认为国中诸事,当从教化做起。若是今后能实现此宏愿,此生无憾!”
    巡抚大人很是赞赏,道:“年轻人胸怀大志,立志报效国家,报效朝廷,其情可嘉。明年会试,望能为家族争光,为安徽争光!”
    元音举酒,敬过巡抚大人。表示深深的敬意。一席饭,相谈甚欢。宴会散去,元音与文清已喝得满面春色,已觉有些睡意,倒在床上便睡去。
    第二日日上杆头才起得床来。稍作收拾,忽见巡抚大人侍卫进得门来,至新科解元跟前拱手施礼道:“巡抚大人有请新科解元老爷!”
    你道巡抚大人所请何事?且听下回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5

帖子

515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515
QQ
发表于 2009-9-29 09:5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1

主题

884

帖子

1万

积分

光明使者

积分
19383
QQ
 楼主| 发表于 2009-10-9 17:4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汪稳安 于 2014-11-11 17:55 编辑

疗亲割股堪称大孝 报国举贤推荐良臣

                                      第九回
   
     却说元音随侍从来至朱大人住处。
     只见朱大人穿一袭玄色长衫,着一双粉底尖口布鞋,未着冠帽,全见苍苍白发。见元音到来,便引至书房。
    元音拱手施礼。朱大人道:“新科解元满腹经纶,胸怀大志,可喜可贺。今老夫请于舍下,说些闲话。”
    元音道:“承蒙大人抬爱,元音受之有愧,愿垂听大人教诲!”
    朱大人道:“解元不必拘礼。”
    言罢,示意元音坐下,问道:“上青汪氏可是越国公汪华之后?”
    元音道:“正是,越国公乃四十四世先祖,我等乃越国公七子爽公之后,晚辈乃是越国公第四十一代裔孙。”
    朱大人道:“尊祖越国公起于隋末,恃江南而称王。占据六州,保境安民,使江南安享太平。唐室兴起,越国公审时度势,旌表衷心,率众归唐,使民众免受战乱之苦。备受唐王嘉奖,封为越国公,享誉一时。后世历代君王多加追封。江南各地多越国公庙宇,烟火旺盛。解元实出名门也。”
    元音道:“朱大人过誉了。大人博古通今,对汪氏也知之甚多。”
    朱大人道:“我朝汪氏名流也不乏其人,汪士宏乃是康熙年间状元,古文诗词造诣极高,且写得一手好书法。雍正年间工部尚书汪由敦,更是大名鼎鼎,极为朝廷器重。”
    元音道:“大人见多识广,知识渊博,令人钦佩!”
    朱大人微笑道:“新科解元才华出众,誉满州府,不愧名门之后。解元志向高远,胸怀大志,风华正茂,正可创一番事业!”
    元音道:“谨记大人教诲!”
    大人复道:“新科解元今后作何计议?”
    元音起身道:“当今朝廷权臣当道,闲人难用。各州府风气萎靡。似大人这般忠良闲臣。。。。。”
   “莫妄议朝政!年轻人所言还须谨慎。为政者,务必谨行慎言。” 朱大人打断话题,复言道:“昨日席间言语,知你志向高远,是个人才,故请来相叙。明年会试,你可早入京师,熟悉环境。临行前可先来我处。朝中尚有故旧,待我修得书信,自会方便许多。”
    元音深深谢过大人恩典,辞别大人而去。随即别了文清、万水,回得上青。到家之后,未敢懈怠。温习功课,备应会试。
    时光犹如白驹过隙,过了严冬,即是春日。嘉庆四年正月,朝中起了惊天剧变:一乃乾隆帝于正月初三殡天:二乃嘉庆帝赐乾隆帝宠臣和珅死于正月十二日;三乃嘉庆帝真正亲政。举国服丧,却又带有几分喜庆。正月十一日,京城来使驰至抵安徽。朱珪大人接到上谕,奉命火速至京供职。朱珪大人昼夜兼程,飞赴京师。
    很快便是阳春二月,花红柳绿,乍暖犹寒。此时天下举子,正好进京赶考。真个是:
         春光无限花开早,
         举子途中赶考忙。
         三月不期霜雪至,
         重山雾锁意彷徨。
    一场春雪,铺天盖地。时光又似回到过年前。翠华老夫人崔促碧云为原音准备行礼,欲让瑞灼陪元音同往。碧云早已办得妥贴,因是路远,光是布鞋备得四双;如今赶上春雪,便又赶制了一双棉鞋,本是望讨得“事事如意”的兆头,补做一双,却也讨得个“五子登科”的彩头。
    一家人准备与元音饯行。
    碧云、月娥、晓凤齐下厨房动手,不一会两席菜肴便端上桌来。一家人依次入席,文扬老爷自是坐在上首,宗骐让瑞镇给各位倒酒。瑞镇自是先给首席的爷爷文扬斟满,再斟与元音叔父,众人都斟满,文扬老爷先举杯预祝元音金榜题名。谁知一杯酒仰头喝下,竟又跌坐在椅子上,元音急扶起老父,文扬老爷却已口眼歪斜,不得出声。一家人焦急万分。元音与宗骐将文扬老爷抬至床上。大声呼唤,文杨老爷却不能应答,于是宗骐命瑞灼、瑞镇速去街上请陈郎中。
    不多时陈郎中到来,给文扬老爷把过手脉,看了面相,道:“老爷怕是中风了,很是危险,三日无事看七天,七天无事看半月。跨过半月,好生调理,可慢慢恢复。”
    说着便开了药方,瑞灼、瑞镇又随去抓药,宗骐付了钱银。翠华老夫人苦道:“这好好的,忽就塌了天来。如今会试期急。如何是好?”
    元音道:“母亲且放宽心,三日父亲便会好转。纵是不赴会试,三年后还有下科。”
    翠华老夫人伤心道:“十年寒窗,十年心血,好不易中得举人,才逢会试。怎可耽误!?”
    元音劝得老夫人,言七日方好,到时再赴京城不迟。
    可七日过去,文扬老爷仍不见好转。再过得几日,还不见起色。众人皆劝元音登程。没奈何,元音来至父母房里,给父母磕了头,这才挥泪东去。因与文清有约同去,事先有言,故先到文清处,皆同北往。
    离别之情权且不表。
    时过三日,碧云正思元音行至何处。在文扬老爷屋里煨汤药,忽见元音进得门来,吓了一跳。原来元音见得文清,送了些盘缠给文清,便让文清先行,并写得一封书信,让文清带与朱珪大人。自己终放心不下文扬老爷,这才又返至上青。
   
   却说文清来至京城,好不容易见得朱大人。文清将事情原委告知朱大人,并递交了元音的书信。朱大人为元音不能会试,深表惋惜,却又为元音的孝心深深打动。他言道:“凭元音之才,再取功名,如囊中取物,实实的可惜了!”
   
    却说元音在家为文扬老爷亲奉汤药,却仍不见好转,心急如焚。这一日百无聊赖,来至书房,翻开些昔日书籍来看,忽被书中《割股疗亲》的故事打动,眼前一亮。思忖道:莫说是割股,即便是用生命换来父亲的健康,元音也是心甘情愿!
    吃了许多汤药,文扬老爷仍不见好转,不能说话。儿媳孙媳去至观音庙、药王庙,烧了多次高香,也不见起色。这几日元音为文杨老爷亲自煎药,喂药,不要众人相帮。
    这日碧云房中服侍元音洗澡,忽见元音臂股处缠着白布,不让揭开,问其缘由,元音支吾难言。碧云忽然明白,顿时热泪满面。元音轻声道:“千万不得让人知晓。”
   
     或是孝心所致,或是感动上天。文扬老爷病情终得好转,慢慢能起身行动,说得半语。只是时间已至四月。终是误了元音会试。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里桃花始盛开。
    元音无心欣赏,时时又为会试之事所困扰,这日面对火红桃花吟道:
    人间三月近,着翠岭云低。
    一夜霜风紧,满山银色迷。
    玉枝琼树冷,朱蕾瓣花稀。
    面绯心带恨,春梦雪相欺!
    终是难忘那场恼人的春雪!碧云看得出元音的心事,又是担心,又是心疼。除了服侍文扬老爷,便尽量陪伴元音。翠华老夫人也是心急,常谓元音道:“此科会试未去,但等下科再考。”
    元音总笑道:“父母安康,比任何事皆重要!”
   
    这日忽见一位差官骑得一匹快马,直奔汪家大屋而来。元音与家人方要上前迎接。来人翻身下马,道:“圣旨到!”
    元音心里一惊,不知何事。官差又道:“解元汪元音接旨!”
    元音道:“万岁,万万岁!”
    元音跪倒在地,口呼万岁,一家人都跪倒在地,恭听圣旨,官差高声道:“上天承运,皇帝诏曰:安徽戊午科解元汪元音文才出众,孝心可嘉。任命为常州府无锡县县令,择日赴任。钦此!”
    皇上下此圣旨,元音万万想不到!一时出神,竟不知接旨。翠华老夫人道:“还不接旨谢恩!”
    元音回过神来,方接过圣旨,道:“谢过万岁,万万岁!”
    官差笑道:“上青汪氏,出了个知县,乃是破天荒的喜事,当好生庆贺!”
    翠华老夫人吩咐女眷下厨做些饭菜招待上差,自己回到房中,将喜讯告诉文扬老爷。文扬老爷万分高兴,一时忘了病情,竟下得躺椅,徒步行至客厅,见了上差。
     真是:
                 喜讯千般好,魔除胜药医!
    众人万分奇怪,可就是如此,文扬老爷顿时身轻如燕,能快步行走。自此下了躺椅,身体好了九分。文扬老爷吩咐为元音准备行礼,远出家门,去无锡赴任。
   大家正为元音出行做准备。忽然有二人推门进来,大家看时,来人正是文清与万水!元音惊喜万分,道:“二位兄弟何来寒舍?文清又是何时归来?会试如何?”
    文清笑道:“竟连发三问,待我慢慢道来。孙山依旧榜上著末名,文清却落孙山后。只好回行水吼岭,近日才得到家门。”
    元音道:“看二兄容颜,似逢喜事,言行似异于往常。定不会名落孙山!”
    文清道:“今却实遇得喜事,虽不是金榜题名,却也值得庆贺!”
    文清如此这般道来,元音道:“原是道我赴任之事,此又何足挂齿!?”
    文清回道:“元音兄新任无锡县令,倒是可喜可贺。只是此乃兄之大喜!我今所言之事乃你我同喜之事也!”
    元音急道:“文清兄今日言语,云里雾里,让人不知所以,快快道来!”
    文清这才慢慢道来:原来文清去了京城,将元音书信交与朱大人。朱大人为元音未得会试很是遗憾,又为元音孝心所感动。此时回得京城的朱大人,亦不同原来的朱大人,嘉庆帝对恩师非常宠信,时常独自召见,人事既行政事务都与之咨询,嘉庆帝对恩师几乎言听计从。故朱大人闲谈之中,便说出安徽戊午科解元未赴会试之因,言得解元宏才大略及雄心壮志,嘉庆帝甚是赞赏。此时常州府无锡县有个空缺,故下得圣旨,命元音任无锡县令。同时另拟圣旨,命文清任无锡县教谕。这便是文清所说的共庆之喜事!
    元音闻言,喜出望外,言道:“确实大喜之事,可喜可贺!也多亏了朱大人!”
    万水补充道:“二位仁兄远赴江南,我决定随二位前去,鞍前马后,追随左右!”
    元音万没想到会是如此,欣喜之情,难以言表!
    文杨老爷与翠华老夫人得知,更是高兴万分,命人为三位另择吉日,远行赴任!
    你道是何日是行期?且听下回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1

主题

884

帖子

1万

积分

光明使者

积分
1938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4-5-24 21:24: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汪稳安 于 2014-6-12 07:31 编辑

任上遇灾心系黎民  行违知府人归故里


                          第十 回

     文扬老爷为元音选就吉日,定于五月初六启程。万水、文清各自归乡,先做准备。

     元音于初六行往安庆,与三人会齐,再乘船顺水而行,第三日便到了江苏巡抚衙门南京。三人下得船来,拟拜会江苏巡抚大人岳启。

     岳启,满洲镶白旗人,因前任官员贪黩,岳启初任地方官,便将官府房屋、器物,一一洗刷,以示不与同流合污。嘉庆四年,岳启任山东布政使,当年擢升江苏巡抚。赴任时仅随几名僮仆,外出轻简,不带侍从。禁止歌姬舞女及游船卖唱,不许宴客演剧,随即改变江南奢侈之风。

    文清在京城曾听朱大人说起过岳大人。岳大人与朱大人未曾共事,交情平平。今远道来访怎好相见?

    文清道:“汪兄所带家乡上青兰花茶享誉安庆府,清香甘醇,可做为见面礼。”

    万水道:“岳大人乃朝廷大员,何物未见过?想这点茶叶,怕是难以出手。”

    于是,万水在南京街头寻得上好的店铺,买了礼物,配与上青兰花去见岳大人。三人来至巡抚衙门,让守门差官通报了名姓。

    差官回称岳大人有请,三人提了礼物随官差进得门来,至厅堂见得岳大人,便行了大礼。岳大人见三人提来礼物,未开笑脸,万水进献礼物时便正色道:“我江苏巡抚衙门乃清净之地,从不收受贿礼,你等既是来江苏就职,送礼是何意?”

    元音道:“下官依家乡风俗,带些土产做为见面礼,聊表敬意,且无他念,请大人见谅!”

    岳大人道:“我生来最恨钻营贪渎,江苏自岳某到任一来,革除歪风邪气,树立清廉勤政之风。你等初来,须得好自为之!”

    元音自心里钦佩岳大人,只是岳大人将元音等看成市井钻营之徒了,这礼真正不当送!出得巡抚衙门,三人未将此事放在心上,便又乘船而去。     

    这日到得江阴,便先到常州府拜见常州胡知府。

    三人乘车到得常州,因有巡抚衙门的教训,这回便空手而去。到得州府衙门,依旧让守门差官通报,知府胡大人听得无锡新知县到访,忙说有请。

    元音三人这才到得厅堂,胡大人满面带笑迎了上来,寒暄了一会,见三人依旧山南海北的说话,忽然冷淡起来,元音不解其意。

    胡大人道:“闻得安徽富饶无比,物产丰富,不知汪县令带来何上等特产?”

    元音忽然明白,也觉有些不好意思。但见知府这样明目张胆索要,便觉可恶。道:“在下本也带得些家乡土产,因巡抚岳大人言道,江苏乃官场清净之地,从不收受贿礼。厌其是途中累赘,便已处理,故空手来得常州。”

    胡大人脸上忙堆起笑容,连声称是,心里却是懊恼。

    元音三人辞别胡知府,这才向无锡而去。

    相传周秦时无锡惠山之东产锡,后开采殆尽,便得名无锡。无锡境内多为平原,散落些低山。南部平原,河湖星罗棋布,乃太湖之明珠,自古为鱼米之乡。

    无锡商业渐渐兴起,当地农民多种植桑棉,家家纺纱织布,以此为业。其纺织手工业,形成规模。

     有诗曰:   

     黄道婆婆经纬术,

     太湖沿岸布丝城。

     人人手巧如苏惠,

     户户常闻机织声。

     当地农民皆是抱布贸米而食。近城农民亦不植五谷,而种植园疏。故而无论年成好坏,无锡得输进几百万石粮食。

    元音、文清、万水到任,先组建三班六房。肃整吏治,严禁贪污。文清着手发展教育,开设学堂。当时常州诗词盛行,无锡是常州重镇。元音、文清多与当地词人互动,常有唱和之作。后常州词派于嘉庆年间崛起,形成独特风格的诗词门派。

     其时,元音写有诗句曰:

   

     江南自古丝兴旺,

     仲夏长街尽瑞祥.

     市铺皆陈千色锦,

     贾门齐聚八方商.

     珠帘半掩春光泻,

     纱幔低垂秀气藏.

     欲借东风翔广袤,

     展开双羽莫彷徨!

   

     太湖连瀚海,

     润泽得天恩。

     地阔田如毯,

     山深竹似云,

     气吞吴越势,

     物聚九州宾。

     千古江南月,

     梭声夜夜闻。

     此时元音结识无锡乡绅华员外。华员外从事丝纱贸易,他所营丝纱除供应无锡外,还外销至苏州、扬州,利润颇丰,华员外富甲一方,称得上万贯家财。

     然华员外绝非为富不仁之辈。他常将钱银用于修桥补路,好为善举。此次文清开办蒙馆学堂,华员外便是出资人。

    嘉庆初年,太湖沿岸雨水不断,水没齐腰,棉蚕不收。织布业所需棉花,皆需从附近产棉区供应,无棉丝可售,原料价格上涨。因粮歉收,无粮可卖,粮价飞涨,缺粮严峻。民众收入渐减,市民难以维持生计。

    元音于是派万水赴安徽芜湖筹集米粮,又亲自勘察灾情,拟写奏章,呈报州府。元音拟实行平糶、赈济、借谷种之法济渡灾荒。于是便向常州府报灾,减免赋税。另望朝廷速拨振灾之银,组织生产自救。

    常州胡知府,好大喜功,常报喜不报忧,怕影响前程,故隐瞒灾情,致使朝廷赈灾银迟迟不到。灾民水深火热。元音将自身所带私款用光,还动员华员外等,募集些钱款。从安徽购进些稻米,开设粥场,救济灾民。

    然而还远远不够。有些灾民多日断炊。元音无奈,报请胡知府来察灾情。

    胡知府坐得八抬大轿来至无锡,随从前呼后拥,至河堤走个过场便来至县衙。每天酒足饭饱后便是麻将纸牌。

    元音忍无可忍,然为得多弄些救灾款,只好忍气吞声。

    然而灾民早已看不下去,便将县衙围得水泄不通,要求开仓放粮。无锡粮仓,乃是军需所用,无有朝廷旨意,擅开粮仓,乃是杀头之罪。谁能做主?饿急之灾民欲挟持胡知府,达到开仓之目的。

    胡知府吓得屁滚尿流,浑身发抖,却也答复不了灾民。

    激怒的灾民欲砸开粮库,情况万分危急。

    元音命万水带人保护粮仓;又命文清去找华员外商议,由华员外出面找粮铺老板,赊些粮米,以解燃眉之急;元音亲自和灾民对话,向灾民陈述困境,控制事态发展,化解灾民怨气。以求解决之方。

    因华员外与粮商帮助,终弄来救命粮米,灾民分得些米粮,皆对元音十分感激,各自散去。

    然胡知府颜面扫尽,怒火万丈,便写奏疏,诬告元音。或因巡抚大人与元音产生误会。终来公文命元音革职返乡。可怜正直勤勉之人,竟落得如此下场。

    元音只得与万水卷起行囊,愤然北归。文清也毅然辞职,誓与元音归去。

    华员外来至元音处,泪流满面。元音道:“世事难料,聚散无常。只是多谢华员外相助,元音万分感激。今虽北归安徽,然绝不食言。华员外赊欠的粮款,元音变卖家产也将奉还!”

    华员外道:“汪大人浩然正气,舍官救民,我又何惜些许钱财?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何劳汪大人为灾民相还?”

    汪县令被撤职,传遍无锡县。民众从四面八方赶来,跪送十里,场面着实感人。

    有人仰天长叹道:“上天何不开眼?!让坏人逍遥法外,让好人受尽委屈!”

    万水、文清陪得元音,一路游山玩水散心,写得许多词句。

   

    思往昔,

    夜灯红,

    月下枝头夜露浓。

    常愿风云能际会,

    蟾宫折桂梦来空。



    清江何处往?波浪打凄凉。

    空誉缠心曲,红尘迷眼眶。

    开言逢语塞,凭寄枉心伤。

    漫卷行囊去,林中菊正香!



    人返斜阳里,舟循碧水归。

    空山回宿鸟,青鲤跃余辉。

    日落清江静,夜临渔火稀。

    桃源何以至?陶令莫相违!



    元音回得上青,仍执教于汪家老屋屋后的狮形岗学堂。

    上天终于开眼,常州胡知府因与盐商勾结贪渎获罪,撤职查办。此后元音于道光年间敕修职郎,后又授无锡县教谕,于道光壬寅年得以官复原职,只是元音未曾赴任。

    元音晚年仍执教于狮形岗学堂,并于学堂边修得一座草堂,取名空山草堂。元音于草堂里写得一本诗集,名《空山集》,后又作有《一家箴诗稿》。因故时上青属潜山县,故此诗集载于《潜山县志》。

    元音公卒于道光三十年庚戌月十四日卯时,享年八十八岁。葬老鸭冲皮匠塆单提穴癸山丁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