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卷第1期
2005年2月
黄山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uangshan University
Vo1.7, N0.
Feb.2005
徽州古祠堂特色初探
姚邦藻,每文
(黄山学院徽州文化研究所,安徽黄山245021)
摘要:作为徽州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的徽州古祠堂,由于徽州历史上中原世家大族的入迁,中原
儒学文化的影响,徽州大儒朱熹《家礼》的特别熏陶,徽商兴盛创造的物质基础,宋元明清以来,它们遥布徽州
山乡.徽州古祠堂在古徽州建造较早,数量特多,总祠,宗祠,分祠,支祠,家祠等等种类丰富,徽州宗祠的祭
祀,执法等等宗族活动生动地反映了儒教文化的原生态面貌,徽州宗祠从徽州建筑角度看,花费巨大,建构精
美,多有创新,是徽派建筑三绝之一.
关键词:徽州古祠堂;家礼;特色;徽建三绝
中图分类号:K8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47X(2005)01-0016-07
徽州古祠堂是徽州文化宝库中一部经典性的大
书.我们认为,只有努力读懂"徽州古祠堂",才有可
能准确地认知徽州文化之一二.基于徽州古祠堂研
究这一课题在徽州学中的重要性,近些年来,不少徽
州学研究者进行了专门的探究,不论在其概况总括
性的整体描述方面,还是在内涵发掘方面,都已有相
当成果发表,为这一课题的深人研讨准备了基础.本
文不揣浅陋,专就徽州古祠堂的特色作一些初步的
探析,缺失讹谬处,尚乞方家教正.
徽州古祠堂建构较早,数目特多,这是其第一个
突出的特点.
古徽州是程朱理学的故乡.集儒学之大成的朱
熹所著的《家礼 祠堂》明载:"君子将营宫室,先立祠
堂于正寝之东,为四完,以奉先世神主."聚族而居,
极重宗法的徽州人对这位老乡大儒崇仰至极,本之
《家礼》,宋时就纷纷在居家之室设先祖神位,或立家
庙家祠以祭祀祖先.当然,这种家庙家祠和后来宗族
共建的有前院,享堂,寝殿的独体建筑"宗祠","支
祠"建构不同,供奉也有所不同.据现知历史文献记
载,在宋代,休宁黄氏宗族曾建古林黄氏宗祠川;休
宁率口程氏宗族建有率口程氏宗祠[21;休宁减溪汪
氏宗族建有减溪汪氏祠堂[3l;(另有一说,绩溪龙川胡
氏宗祠"始建于宋",明嘉靖二十年扩建(41(r%).未见文
献,待考).元代,徽州建有祠堂5座.明代,徽州建有
祠堂39座.这些祠堂,由于资料残缺,大多无法知道
建构和供奉情况.
明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礼部尚书夏言奏
议《请定功臣配享及臣民得祭始祖立家庙》,说是"臣
民不得祭其始祖,先祖,而庙制也未有定则,天下之
为孝子慈孙者,尚有未尽之情",提出"定功臣配享",
"乞诏天下臣民冬至日得祭始祖","乞诏天下臣工建
立家庙"[51三条建议,明世宗朱厚熄采纳了夏言的建
议,"许民间皆得联宗立庙,于是祠堂遍天下"[61.一
方面是朱夫子《家礼》在徽州故乡的深人人心,一方
面得嘉靖皇帝"上是之","上从之"在政策上对民间
建祠立庙祭先祖的鼓励,从这时开始,徽州乡村宗
族兴起了大建祠堂的高潮,弘治《徽州府志》记载徽
州祠堂巧座,嘉靖《徽州府志》卷二一《宫室》记载
有徽州祠堂213座,其中弘治《徽州府志》无祠堂记
载的祁门,这时也已有31座,到了万历间,祁门县
志记载已是"堂室家有之,不可胜载",已登录县内
祠堂56座.从以上史料可知徽州最早在宋元已建
有宗祠,明清以降,徽州宗祠已遍布山乡,成为徽州
收稿日期:2004-12-27
作者简介:姚郊藻(1944-),安徽救县人,徽州文化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徽州学之徽州宗族;
每文(1947-),安徽欲县人,徽州文化研究所副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徽州学之徽州历史人物
16
万方数据
古村落最普遍最突出的建筑,几乎都已有近千逾百
年的历史了.
徽州古祠堂不仅建构较早,而且数目特多.这个
"多"有两层涵义,一是徽州古祠堂在历史上建得很
多,二是徽州古祠堂基本保存完好的现存很多.徽州
历史上全盛时期到底共建有多少祠堂 确数未能统
计,有人说徽州古祠堂仅汪,程二姓之支祠就有数千
之多{[7l.新编《姿源县志》说婆源旧志记载该县"祭祀
先灵祠坛宇宙350座,承宗继祖宗祠615所',(83(p5o9)0
在一些比较著名的徽州古村落,聚族而居的徽州大
姓,族众兴旺,支分派别,不仅建构有统宗祠,总祠,
而且修有分祠,支祠,专祠,家祠.这些祠堂建构规模
不等,是这些古村落中最重要的宗族建筑.
历史上,黔县西南的千年古村古筑,其新安大姓
之一的孙氏宗族就建有"尚古堂"等30多座祠堂,另
外村中程氏,毕氏,何氏还各有1座祠堂[91(p167)0黔县
碧山村共有祠堂36座,其中仅汪姓在村中较著名的
祠堂就有13门大本堂,贵公祠惊大堂,石狮祠堂,明
睦堂,咸正堂,光绪堂,义安堂,树德堂,尚义堂,孝友
堂,遗安堂,宝善堂,贻善堂,适安堂,仁让堂,名贤
堂,世德堂等20多个祠堂,其中大本堂为13门汪姓
始祖汪葵之祖庙,祠堂宏伟堂皇.太平天国战争期
间,湘军曾住此,曾国藩就慨叹:"吾周游名胜,未见
有汪氏祠堂气象巍巍,碧山倚于后,霭峰拱于前,斯
真乎莫尚矣"[9](P111)0黔县西递村在历史上也有祠堂
本始堂等26座.在黔县南屏,全村目前也不过1000
多人丁,历史上却也是祠堂林立,仅叶氏宗族就建叙
秩堂等祠堂11座,还有程氏,李氏祠堂.在村中从横
店到真公厅不足200米的一条轴线上,就依次排列
着叙秩堂,奎光堂等8座祠堂,组成了一列壮观的古
祠堂建筑群,人称为"中国古祠堂博物馆"[9](P170)0
徽州府治所在的款县,千年古村—江村历史
上有责成堂等祠堂31座〔10].呈坎古村有罗氏祠堂
15座[ul(P26).灵山古村有方氏宗祠8座[II I (p62)0
绩溪县旺川村,曹氏宗族建有一个总祠,11个
支祠[[41(p135)0坳头村许氏宗族则在村中建有10座祠
堂[41(P261)0
徽州"文公胭里"的姿源县,其游山村是宋代迁
居于此的董姓聚落,董氏宗族先后在村中建有嘉会
堂,著存堂,荫槐堂,继思堂,树德堂,叙伦堂,怀德堂,
光烈堂,听彝堂,庆远堂,种德堂,勤治堂,叙庆堂,敦
义堂,崇德堂,永思堂,保和堂,光裕堂,贞训堂,贞和
堂,双节堂,崇义堂,志礼公祠等23座祠堂[12].李坑古
村则有祠堂12座[133(p192)0潘村目前人口400多人.据
民国《婆源县志 宫室》记载,村中潘氏宗族就建有各
类祠堂10座〔131(P264)0婆源穿峰村潘氏则先后建有企
贤堂等4座祠堂〔131(P744)0
祁门县六都村,程氏宗族建有承恩堂等祠堂18
座,人称祁门祠堂村[141(p57)0肠源村则有谢氏宗族祠
堂13座[14](p183).文堂村有祠堂12座[14](p156).祁门彭龙
村目前400多户千余人口,历史上汪氏宗族建有光庆
堂等祠堂7座[[141(p22).石坑村100多户350多人,原有祠
堂6座[14](p149).陶源村历史上陈氏五兄弟曾先后建造了
+)c经堂"等7座祠堂,被称为"五门七祠"I15l(Pl49)0
仅以上不完全的举例统计,就可知徽州历史上
曾有的祠堂,数目惊人,如果作一个比较全面的统
计,对我们了解明嘉靖以后在朱子《家礼》指导下徽
州宗族建祠堂热潮的兴盛程度,会有一个更具体的
感知.
至于古祠堂在历尽大自然和人世的风霜之后,
还基本上完好地保存下来的"代表作",从区域比较
角度来看,也是徽州最多.其中代表性的,规模宏大,
最有特色,建筑精美的大祠堂,主要有:绩溪龙川胡
氏宗祠,原款县呈坎罗东舒祠,款县北岸吴氏宗祠,
款县大阜潘氏宗祠,歇县昌溪吴氏太湖祠,款县周邦
头周氏宗祠,族德江氏宗祠,姿源萧江大祠堂,婆源
汪口俞氏宗祠,祁门倪氏"贞一堂"等等.这些目前仍
遍布徽州古村落的规模大小不一的徽州古祠堂,有
的已被列为国家,省,市,县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有的
已作为徽州文化人文景观正在开发利用.有的则仍
在风雨飘摇中面临损毁消失的命运,就象一位位饱
经历史风雨冲刷的老人,在默默地向人们诉说着徽
州千百年来的历史与文化.
徽州古祠堂不仅数目特多,而且种类丰富,"品
种齐全",共性,个性兼备,这是其又一个重要特点.
先说说"品种齐全".徽州自宋代朱熹制定《家
礼》规定臣庶祠堂之制以后,就有不少世家大族在营
构居室的同时,建构家庙以祭祀祖先,象婆源清华胡
氏家庙,款县呈坎罗氏文献家庙,罗氏家庙等等.明
嘉靖以后,封建统治者提倡民间百姓建祠堂以供奉
祭祀祖先,又得到老乡朱熹《家礼》的指导,徽州宗族
竟相努力建造各类祠堂,有一族大姓各派联宗合力
修建的统宗祠,总祠,如歇县霞坑方氏统宗祠"真应
庙",休宁隆阜戴氏"荆墩总祠"等等;有在一村之中
一姓的宗祠,象歇县北岸吴氏大祠堂,歇县江村江氏
"责成堂",婆源游山董氏"嘉会堂"等.而一村一姓中
由于人丁繁茂,各房各派为祭祀本门祖先,又建有大
万方数据
量的分祠,支祠,家祠,这类祠堂所占比重最大.象款
县渔梁姚氏,以姚家巷为界,有上姚祠堂,下姚祠堂,
门对紫阳,气势恢宏.又象休宁隆阜戴震支族的"三
「1三甲祠堂".前述祁门桃源陈氏五兄弟所建"五门
七祠"以及黔县西递的汪氏敬爱堂,常春堂,仁让堂,
元琏堂,悖典堂,维新堂,崇礼堂,存仁堂,悖化堂,种
德堂,追慕堂,中和堂,绎思堂,继述堂,凝秀堂,时化
公祠,含元堂,贻翼堂,锄经堂,霭如公祠,鸿公厅,培
芝轩,葆善堂等23座支祠和家祠,还有七哲祠,节孝祠
2座专祠.绩溪旺川村18座祠堂,除曹氏宗祠是总祠
外,其余"九思堂"等17座祠堂都是分祠,支祠[[a]cplal )a
徽州古祠堂,家庙,统宗祠,总祠,宗祠,支祠,家
祠,在几百年以上历史的徽州古村中比较普遍.除此
之外,徽州还有一些很有个性的特殊宗祠.
在徽州城乡不少地方,都有忠烈庙,汪王庙一类
祠庙之设.建祠祀唐代张巡,许远二将军的忠烈庙,
一般由地方上多姓共同供奉祭祀,张巡,许远已不仅
是张姓,许姓先祖,他们是作为地方神为一方所漠
拜.而徽州的汪华,也由于历史上保障六州之业绩,
被徽州各大姓共同崇奉为"汪公大帝",成了庇佑一
方的神抵,汪王庙一类宗祠,也不再是汪姓一族的先
祖祠堂,这是徽州的一类特别祠堂.
在一些徽州大族中,还有专祠之设.歇县棠抛有
专为本族中祭奉孝子而设的"世孝祠",潭渡也有这
类"孝子祠"之设,黔县西递则有"七哲祠","节孝祠"
这类专祠.在款县潭渡,还有一座"宋逸民祠".在绩
溪龙川胡氏宗祠东侧,另建有一个规模较小,相对简
朴的"特祭祠",据洪树林考证,是用来祭祀族中无后
绝户祖先的〔161(p63),也有传说是专为其村中丁姓而
设,因为龙川村形似大船,说是需有一丁一户作为船
之桅杆,龙川村于是有了一户丁姓人家.
徽州还有几个比较特殊的祠庙.绩溪有个叫黄
毛坦的村子,有一座称为"将军庙"的祠庙,祭奉的是
东汉末年徽州土著山越首领之一的毛甘,"汪节毛",
祠庙中塑有俩人的像[a) (Pas).原款县富山村公元530
年建有"吕竭报功祠",该祠是梁武帝为褒奖新安刺史
吕文达而建.当年为根除这一带旱涝之灾,新安刺史
吕文达带领民众开筑吕竭,渠长10余公里,引水灌田
3000多亩,造福了当地百姓.为感其德,该祠内供奉
了吕文达等为吕竭建设作出贡献的有功之臣牌位,有
大厅,中厅,后厅,历代屡毁屡修,现祠仍存〔11](p122).绩
溪的"江南第一关",有一座胡家村胡桂森修建的"二
程庙",此庙祭祀的是两个普通徽商.传说民国二十
二年(1932)绩溪北村有程灶起,程瑞湖两位徽商往
浙江做生意,恰逢雷雨,避身悬岩下,不幸岩崩俱死.
胡桂森哀其不幸,筑祠庙以志哀示诫[[41(P234-235)0歇县
渔梁街上有一个坝祠,是专为纪念宋以来修筑号称
江南的都江堰—渔梁坝这一浩大水利工程的功臣
们而建的.
在徽州古祠堂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各种各样
的徽州女祠.
一般来说,按照朱熹《家礼 祠堂》之规制,徽州
宗祠大多既供奉男祖先神主,也供奉女祖先神主,
"夫妇俱人祠堂","设祖考神位于堂中之西,祖批神
位于堂中之东"(17].然而也有的徽州宗族,设立的祠
堂,只供奉祖考(男性)神主,"而不及姚",不供奉女姓
神主.许多宗族子弟,"幼恃母慈,长承母训",特别是
许多官高位显的族子,商场发达的族豪,每当祭祀先
祖时,进人宗祠,"顾瞻座位,母氏之祖咸胭如",自然
心中有未申之情,"于私心每有未安者",于是他们就
想法变通,有了各类女祠之设.
据不完全统计,徽州曾有这么一些女祠:
款县棠彬的清r.祠;呈坎罗东舒祠侧的"则内"
女祠;呈坎的"一善祠";西溪南后街思睦祠边的女
祠;澄塘上头厅边上的女祠;长龄桥郑家女祠;休宁
黄村村口的女祠;祁门"贞一堂"边的"庶母祠";汪村
徽商为其母建的"汪氏家庙";芦溪汪氏"正义堂"边
的"衍正堂";据说款县的潭渡也有女祠.还有一些人
们常见的烈女祠.
款县棠褪女祠"清M.堂",可谓女祠中的精品,为
清嘉庆间徽商鲍启运所建,因为此前族中所建鲍氏
万四公支祠"敦本堂"规定只"奉男主",不"衬女主",
所以鲍启运决定独建女祠,专"奉女主"以"隆享祀".
这座女祠,建筑宏丽,通面阔18.9米,进深48.4米,
五开间,三进,规模甚至比男祠敦本堂大〔18](p107).休宁
黄村村口象鼻山处,也曾建有1座女祠,位于黄村男
祠之左,规模也比男祠要大,其祠背靠男祠,依山而
建,雕梁画栋青石柱,气势盖过男祠[191(p97),此祠70年
代拆毁.象这类为供奉本族女祖先而设的女祠,还有呈
坎罗东舒祠边的"则内"[11](p27),呈坎的"一善堂"[11](p29),西
溪南后街"思睦堂"之女祠〔11](p30),澄塘上头厅边的女
祠[11 ](plan),长龄桥的"郑家女祠"等[11](pl25)0
还有一类女祠可称之为专祠.在祁门清口倪氏
大祠堂"贞一堂"西侧,曾有一座占地400平方米的
"庶母祠",是倪氏宗族于清末所建,祠堂有"庶母祠"
门匾,院内植柏柳,寓意"百年好合,流芳千古"之意,
内供奉倪氏多位小妾牌位〔1a]}puo1.祁门芦溪汪氏"正
义堂"左边,也曾建有1座规模稍小的"衍正堂",用
万方数据
材讲究,风格有异,据说是汪氏为小妾而建〔141 (p84).在
祁门汪村的上门,有1座"汪氏家庙""贻燕祠",传说
汪一大之妾是"小姓"人家,这位汪家小妾地位低微,
却很能干,经商发了大财,去世后,其子专为母亲建
T这座"贻燕祠"[ 141 (p292)0
从所见的史料来看,徽州封建宗族社会演进中
女祠建构的现象比较突出,因而引起了徽州学界的
学术探究,研索深浅不一,众说纷纭.由于各类女祠,
建构各有差别,功用各有不同,似乎需要进一步专门
调研,从女祠具体实际出发,尽量多地掌握其具体情
况,在基本量化分析基础上,结合徽州宗法社会自身
的演进情况,才可能得出比较客观的结论,才可能准
确而恰当地评析女祠建构的价值和意义.
徽州古祠堂,是人们了解中华宗族社会民间实
态的最重要物态现存,其封建宗法的正宗性,中华儒
学文化的化石意义,是其第三个重要特点.
徽州自汉宋以来,中原世家大族陆续徙人,各大
姓聚族而居,不杂他姓,"社则有屋,宗则有祠"[20].这
些祠堂,以宗族血缘为基础,建构的目的是通过对先
祖的祭祀供奉收宗睦族,增强本宗族的向心力,凝聚
力,以求宗族的兴旺发达.祖籍徽州的二程和朱熹,
其程朱理学全面地承继和发展了中华儒学思想,他
们建构的那一套封建宗法伦理纲常体系成为成熟期
封建社会的正宗,正统思想.在徽州这个程朱桑梓之
乡,徽州古祠堂无论从建构规制到祭祀制度,人们完
全按照朱熹《家礼》来进行规范,所谓"祭用文公《家
礼》;(21〕通过祠堂之筑,配以宗谱家谱的修订,严格地
梳理了本宗族的血脉源流关系,达到明彝伦,序昭
穆,正名份,辩尊卑的目的.徽州古祠堂以统宗祠,总
祠,宗祠,分祠,支祠,家祠这一庞大完备的组构清晰
地表达了各大宗祠的血缘亲疏远近关系,是中华正
宗宗法社会结构的一种物化,成为人们认知中华宗
族文化的重要活化石.
徽州古祠堂里每年的祭祀大典,也是严格按照
中华儒学经典规定,按照朱熹《家礼》进行的,据徽州
学家赵华富教授对徽州宗族情况的多年实地调查,
发现徽州古祠堂的祭祀大典比较生动地再现了中华
宗法社会的历史情形.
在徽州各大族的祠堂祭祀时,都行朱熹《家礼》
之"三献礼",族内所有成年支丁严格按照昭穆世次
和年齿排列,各就各位,在香烟缭绕,钟鼓齐鸣的肃
穆气氛中,在执事礼生指挥下,向老祖宗行初献,亚
献,终献礼,祠堂祭祀的祭品都行"少牢礼"猪羊祭.
(郑玄有言:"羊,F`曰少牢,诸侯之卿大夫祭宗庙之
牲".)(221按照儒学"凡事死之礼,当厚于奉生者"的古
训,徽州古祠堂名宗大族祭祀大典的祭品都非常豪
奢和丰厚,黔县南屏叶氏叙秩堂,清明祭祀用祭盒
16个,夏祭,中元,冬祭各有祭盒36个〔231.在绩溪登
源,因为这里是徽州历史上有名的汪王汪华故里,其
汪公庙每年祭祀汪华生日的汪公庙会仪式,规模盛
大隆重,堪称代表.其供品,蜡烛大如断柱,四人抬,
肥猪要"公养十二年",大若枯牛.至于南北果品,山
珍海鲜,无不盘龙镂凤,工细精致,斗艳争奇,甚至盆
花盆景,异花奇草,都成为供奉礼品,一次祖祭,简直
就是一个盛大的徽菜,徽艺展览会.至于祠堂祖祭时
的摆设,也有相当严格而繁细的规定,极尽豪奢之能
事,徽州古祠堂的祭祀大典礼仪,摆设,祭品等情况,
赵华富之(徽州宗族研究》,张小平之《徽州古祠堂》
有较为详备的描述.就是在这种陈设,规制,排场的
展现中,人们看到了徽州宗族文化,了解到了中华宗
法社会的一些原始形态.
徽州古祠堂除祭祖功能之外,它还是徽州宗族
用以议事,执法,励学,娱神娱祖娱人的场所.
作为一村一姓宗族的聚会之地,族中大事如祭
祖扫墓,修宗谱,建宗族建筑,祠产处置,族际纠纷
等等,都由族里尊长聚集商议,按本族族规作出决
定,起着一个维系宗族内部稳定,强固宗法统治的
作用.对于族内支丁人众违反族规的各种"出轨"行
为,祠堂又是本族执法的"法庭和刑堂".许多徽州
大族,祠堂中都有要求族众严格遵守的族规家法,
象呈坎罗东舒祠内的八块族规粉牌,休宁《茗州吴
氏家典》等,如有族众不听教训,坏了族规家法,就
会在祠堂中受到斥责训诫,曲膝罚跪,答杖,经济制
裁,革出祠堂,呈公究治,处以不孝等处分,甚至可
以在祠堂中被剥夺生命,徽州有的地方民间评说宗
祠执法是"家法大于国法".由此也可见徽州宗法御
族众之严酷.徽州古祠堂还是一个努力劝学的场
所,为了本宗族的发达和光宗耀祖,历代在徽州古
祠堂中都在上演着鼓励族众勤奋读书,努力求取科
举功名的历史剧,许多大族有励学的各种详细规
定,正是在古祠堂着意营造的崇文氛围中,徽州科
举历史上江山代有才人出,涌现了大量的"学而优
则仕"传世佳话.
徽州学家叶显恩,曾将广东一些地域的祠堂建
构和徽州古祠堂作过比较.他发现,地处商品经济相
对发达的广东一些地域,其农村祠堂,有不少是徙人
居民客家人主要为合作需要,由数姓合建的共姓虚
万方数据
拟祠堂,这种祠堂,已逐渐淡化了它的宗法血缘基
础 ,有较多的商业因素在其中发挥作用,和徽州这种
完全排他性的强化宗法血缘的祠堂有所不同.徽州
祁门的环沙村,也曾有1座"一祠双姓"的祠堂"叙伦
堂",该祠三进,第一进门厅,第二进程姓叙伦堂,第
三进傅姓"傅相宗祠".这里有一个美好的故事.环沙
村历史上金,鲍,李,程各宗族聚居,金,鲍,李族衰落
后,村子改名程家,后改名"环沙".村斜对面傅家背
村的傅相,相传是《目连戏》的主人翁.他举家迁到环
沙村,为人和蔼,待人宽厚,深得村中人的爱戴,族际
关系很好.傅相想修祠堂,但无地皮可建,程姓族人
仁厚为怀,于是让其在程姓祠堂叙伦堂后续建"傅相
宗祠".在古徽州,大多是一村中一族聚居,不杂他
姓,如有"小姓","旁姓",人丁不旺,势单力薄的宗
族,往往受尽大姓宗族的排挤,欺凌甚至无法落脚,
宗族排他性极强,象祁门环沙这种情况,真是徽州古
祠堂中的一个特例.
四
徽州各类古祠堂,差不多都是一姓一族举全体
之力着意营建的公共建筑,所以从徽州建筑角度观
察,许多古祠堂建筑花费惊人,建构规模宏大,用材
考究,砖木石雕精美,形制巍峨壮观,伟丽气派,体
现了徽州建筑的最高水平,成为徽州古建三绝(徽
州古民宅,徽州古祠堂,徽州古牌坊)中最重要的一
绝.徽州古祠堂在建筑学上的特殊价值是其第四个
重要特点.
徽州社会特重宗法,修建宗族祠堂成为一个宗
族最重要的大事,都不惜投人巨大的人力,物力,财
力,举族动员.加上明清徽商事业鼎盛,许多族丁是
驰骋商海的大富豪,他们为强固宗法制度,回报宗族
对他们为商的支持,也大多慷慨捐输为建祠堂出力,
所以那些在徽州古村落中的气宇不凡的古祠堂,耗
资都很惊人.例如,休宁竹林汪氏宗祠,修造历时6
年,67项开支耗银38230两5分4厘[241.潭渡黄氏
宗祠修建享批专祠,一座女祠就花费白金3万两〔u)0
有了巨大的资金投人,徽州古祠堂的建构许多
代表作成了徽州建筑之最.祁门诸口倪氏"贞一堂",
其建构三进七开间,占地1267平方米,整个建筑硕
大立柱108根,气势恢宏.呈坎罗东舒祠占地5亩,
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仿孔庙规制,前有权星门,
碑亭,仪门,厅事,庞廊,享堂,寝殿,安排气派,后寝
殿宝纶阁竟有十一开间,其享堂"彝伦枚叙"大牌匾
高近2米,宽5米多,国内罕见.而"宝纶阁"内梁柱
拱托的雕镂彩绘也极精美,虽历经数百年,色彩却鲜
艳如新.绩溪龙川胡氏宗祠占地1729平方米,建筑
面积1564平方米,五凤门楼,其建筑砖木石雕技艺
高超,尤以正厅和寝殿数目众多的隔扇门木雕最为
精妙,集中反映了徽州木雕的高水平.姿源汪口俞氏
宗祠则里里外外,木雕精粹遍布梁柱斗拱,历经数百
年,成为当代"中华一绝".此外,欺县北岸吴氏宗祠
的西湖十景石雕,百鹿图石雕,大阜潘氏宗祠的百鸟
图木雕等等,都是徽州建筑水平的代表性杰作.
徽州古祠堂,大多为徽州民居式,徽州天井廊院
式,一些大族祠堂起五凤楼,更有一些特别的构制,
象呈坎罗东舒祠是仿孔庙式,建有权星门,潜口汪氏
宗祠金紫祠则是仿北京故宫保和殿式.汪氏潜口八
十一世祖汪一诚承父兄之志捐巨资和土地,于万历
间(公元1592年)起造.这座宗祠,祠前有1排3座
石坊(中间四脚石坊上有"金紫祠"名,两边两脚石
坊),1座"三源桥"跨矩池过一段石板道进人权星
门,经甫道到戟门,角道两边天井里各有碑亭1座,
其享堂大殿高悬"越国世家"和各种功名匾额,最后
一进寝殿(现在尚存).总占地面积约3810平方米,
在祠堂后面,还修建了1座"汪公殿",专祀汪华.另
外,在婆源穿峰村的"成义堂"建构也很特别,不仅享
堂,寝殿合二为一,而且正厅天花顶的构造是覆钵藻
井,十分罕见.
徽州古祠堂用料考究.一些硕大的梁,柱,多用
楠木,白果,柏木做成,有的柱石用的是黔县青.也许
是由于精心选料的原因,或者是建筑空间的巧妙结
构原因,这些高大的建筑许多两三百年,四五百年都
未曾打扫,却不见蛛网,也很少有灰尘,成为至今发
人思考的一个建筑之谜.
徽州古祠堂建筑,许多建筑工匠还有精构巧思.
徽州古祠堂大厅正堂梁柱是祠堂最重要构建件之
一,一点也不能马虎.歇县昌溪"寿乐堂"用了8根
大梁,其中正厅和寝殿有两根大梁通长13米,其余
长9米,如此硕大的古柏木材,实不多见.有一座徽
州古祠堂,其正厅大梁是知县老爷所送,可惜短了
一点,但上梁吉日日近,传说木工师傅为此很伤脑
筋,正在烦闷时,有一个衣衫槛褛的要饭老人却纠
缠着要吃饭.旁边的工匠没有好脸色要赶他走,主
事的木工师傅却是心地特别善良的好心人,虽很烦
闷,仍和气地给要饭老人饭吃,要饭老人进一步提
出要吃点鱼,木工师傅就把自己碗里的两条鱼给了
他.一会儿,那要饭老人瞬间就不见了,木工师傅看
到桌子上一只筷子,两头插在两条鱼嘴里,木工师
傅若有所思,一下子悟出了上梁的办法,在他的指
万方数据
挥下,两条雕刻精美的龙鱼含着一根大梁,在选定
的大吉日按时架在了大厅上,人们说这是鲁班先师
点化的结果.在款南昌溪等地一些祠堂,寝殿二楼
也供奉有先祖牌位,每当祀祭之时,不仅上香上下
不便,而且楼板不易防火,建筑师傅于是在二楼神
位前设计了围栏式天井,一楼供桌上的香火可直达
二楼,再也用不着在楼上上香,既利于防火,又免了
族众上下拥挤之忧.祁门西乡许多古祠堂,把古戏
台和古祠堂有机结合成一个整体,大多在祠堂享堂
前建有万年戏台,象诸口"贞一堂",坑口"会源堂"
等,把娱神和娱人,祀祭和教化紧密结合在一起.特
别值得一提的是,考虑到祠堂这类族人聚集,祭祀,
看戏的人群密集场所,万一发生意外,疏散人众单
有大门不行,于是这些祠堂在建筑上就有所创新,
闪里村"会源堂",在祠堂两侧对称共开八道边门;
潘村"敦典堂"虽然规模不大仅380平方米,也开了
七道疏散门(一正门,二耳门,三边门).在徽州,几
百年前劳动人民就对公共场所有了类似于现代安
全疏散门一类的创新构思,可说是徽州古祠堂建筑
的一种创造[2610
至于徽州古祠堂砖木石雕的高超技艺,集徽州
建筑珍品之大全,还有那些雕饰彩绘新材料新技术
的采用,许多都是建筑学可以深人探究的话题.其建
筑美学,也正引起各方面人士的注意.
五
徽州古祠堂,如果进一步对它作立体的解读,还
有一些特点值得人们进一步探究.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
人",只有天子和一定品级的臣子才有资格设祠庙祭
祀先祖,有一套非常严格的封建礼制规条.朱熹《家
礼》结合当时的实际将这些封建礼制更加规范化,宋
明间,臣庶祭祀先祖的规定逐渐松动.到了明嘉靖十
五年(1536)嘉靖皇帝采纳夏言建议允许天下臣庶
"专构以礼先"建祠堂祭祀先祖之后,民间才有大量
祠堂之设.而徽州作为程朱理学的故乡,又有徽商的
经济实力,于是各类祠堂迅速遍及徽州山乡,这些徽
州古祠堂之设,推进了封建儒学宗法文化的民间化,
平民化,儒学的那些原本只属于宫殿和经院的经典,
借助祠堂这一物化载体,广泛深人民间.徽州古祠堂
在儒学的世俗化方面的作用不可小看.
中国宗族宗法制度讲究"嫡系制"宗长制.祭祀
先祖"宗子之祭,礼之常也".但是一族之中,往往有
时宗子太年幼,或德行不足充主祭,于是宗族共推族
中年尊德昭之族长主祭,有的并行3人主祭.徽州古
祠堂祭祀仪式对传统礼制的变通,给我们提供了考
察封建宗法文化演进情况的活标本.
中国正宗的宗法制度,强调血缘关系.血缘是维
系宗族的纽带.徽州宗祠建构比较突出的就是讲血
缘,其祠规族规都严防异姓"乱宗",一般都视血缘
的纯洁性为金科玉律,绝对不能违反.不仅异姓不
得人祠,既使同姓而别宗,也不能有一点混淆.需要
注意的是,在徽州这样一个封建宗法传统强固的堡
垒内,也会因社会的前进产生例外,款县黄村黄姓
原为村中大姓,后来渐渐衰微,郑,叶各姓渐兴.黄
姓祠堂公订的"合议文书"不再死守传统儒教教条,
而是宣称"今时代欧风播布,凡属中华民族皆若同
胞,……决议无嗣者可移花而接木,每名津贴祠内
洋钱拾伍元作为公款"[181(v3'0).可见到了民国时,在
这个深山区"欧风播布"也对传统不准"异姓乱宗"
的血缘宗法有很大冲击,族众只要向黄家祠堂交巧
块大洋,就可以将异姓嗣子纳于本宗祠.结合时代
演变考察徽州宗祠文化的表现,也是我们所应该十
分注意的.
徽州古祠堂之构筑,一般强调封建伦理,儒家耕
读为本,亲仁孝梯,科举功名,人丁兴旺之类理念,贯
穿在其形制,三雕艺术之中的文化内容大多以此为
主题.然而由于徽商文化的影响,一些商业文化理念
也逐渐渗透到徽州祠堂的建构设计中,且不说不少
祠堂三雕中已出现反映徽商活动的内容,在款县许
氏金锅岭村,其许志和祠的建构就很有意思,一般徽
州祠堂,下堂天井大多植桂,柏,兆示宗祠"百枝富
贵",而许志和祠则一改传统模式,掘水池二,水池四
角各凿钱眼,八个钱眼喻"发"之意,池中养鱼喻"发
财有余"[18](pl10)煞费苦心的设计,表达了人们对发财
和宗族兴旺的同样重视.
徽州古祠堂还有一个比较突出的地方是,差不
多每个祠堂都有祠田祠产,有力地维系着其宗族活
动.少的几十,几百亩,多的上千亩,象棠褪徽商鲍启
运,乾隆四十三年到五十三年10年间,就先后捐资
置祠产共有义田1211.16亩,地20.14亩,塘18.14
亩[[271.徽州乡村,占有大量田地的大地主很少,占有
大量田地的祠堂则比比皆是,其大量的土地买卖活
动,占了徽州契约文书内容的相当比量.
另外,徽州宗祠的修建,也总是和该宗族的修谱
紧紧结合在一起的,祠堂和族谱家谱,十分严密地组
构起徽州农村的宗族血缘网络,强固了中国封建宗
法制度在徽州民间的统治.
以上对徽州古祠堂若干特色的浮光掠影式浅
万方数据
探,意在引起人们对这一徽州文化特色物态遗存的
新思考.在我们比较深人地把握徽州古祠堂的特色
之后,徽州古祠堂的见证意义将被更多的人所认知,
其文化旅游的开发利用价值也将大为彰显.
2004年4月一10月于古徽州
参考文献:
[1]新安黄氏大宗语(卷二):古林黄氏宗祠碑记〔Z].
[2)汪循.汪仁峰先生文集(卷十一):柏山祠堂记【C].
[3)弘治徽州府志(卷一):宫室【Z].
[4」黄山市社科联等.徽州五千村(绩溪卷)[M].合肥:黄
山书社,2004.
[5]夏言.桂洲先生奏议(卷十七)[Z].
[6]夏言.桂洲夏文憨公奏议(卷二十一)[Z ).
[7]陈去病.五石脂[M ].
[8]婆源县志〔Z].北京:档案出版社,1993.
[9]黄山市社科联等.徽州五千村(移县卷)[M].合肥:黄
山书社.2004
[10」江登云等.救县橙阳散志(卷八):舍宇志 祠堂〔Z].
[11]黄山市社科联等.徽州五千村(徽州区卷)[M]合肥:
黄山书社.2004.
[12]赵华富.婆源县游山董氏宗族调查报告【J].徽学.
2002.
[13]黄山市社科联等.徽州五千村(婆源卷)[M].合肥:黄
山书社,2004.
[14]黄山市社科联等.徽州五千村(郊门卷)[M].合肥:黄
山书社,2004.
【巧〕赵华富.徽州宗族研究〔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
2004.
[16〕姚民和.中国龙川〔M].香港: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
司,2004.
[17」朱熹.家礼(卷五):祭礼 忌日;祭礼 先祖【M].
[18)黄山市社科联等.徽州五千村(毅县卷)[M].合肥:黄
山书社,2004.
[19」黄山市社科联等.徽州五千村(休宁卷)[M].合肥:黄
山书社,2004.
[20〕程且硕.春帆纪程.引自欲事闲谭(第8 *)[M].
[21]赵吉士.寄园寄所寄(卷十一):故老杂记【MI.
[22]仪礼.少牢债食礼【MI.
[23」南屏叶叙扶堂值年规则.附奎光【Z].
[24]休宁竹林汪氏宗祠记[Z].
[25]救县潭渡孝里黄氏族谱(卷六):祠记 新建享批专祠
记略[Z].
[26」李俊.徽州古民居探幽【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
2003.
[27]棠挞鲍氏宣忠堂支谱(卷十九):义田 软本户田记【Z].
A Discussion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cient Memorial Halls in Huizhou District
Yao Bangzao Mei Wen
Abstract: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arriers of the clan cuolture of Huizhou District, Huizhou ancient
family memorial halls had spread all over the mountains and villages in this district ever sinc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e popularity of these memorial halls resulted from the immigration of many aristocratic and wealthy
families from the Central Planis with the cultural influence brought along,the particular nurturing of jia Li written
by Zhu Xi (one of Chinese great Confucianist), as well as the rich material foundation created by Huizhou
businessmen.The construction of memorial halls started out early in Huizhou District, large in number and wide
in variety, among which are the main halls, sub-halls, branch halls and domestic halls.Such religious services as
offering sacrifices to ancestors and performing religious ceremonies vividly reflect the original appearance of
Confucian culture.ln terms of architecture, the construcrion of memorial halls is dear in cost,exquisite in
structure, original in design, thus becoming one of the Three Wonders of Huizhuo architecture.
Key words:Huizhou ancient memorial hall;domestic ethics;characterisrics;three wonders of Huizhou
buiding
22
万方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