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18820|回复: 11

关于“六桂”之说

[复制链接]

10

主题

1101

帖子

3万

积分

光明使者

积分
30911

贡献奖

发表于 2006-6-27 10:4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把原在新浪网万家姓维客留言和翁氏自己对改姓的情况再转帖过来,请大家对六桂之说再予以明察。

  主题:请教茂和、唐泊之水、清风斋主人,龙眠之子及对汪氏族谱有一定研究造诣的本家门:
  ?我曾以参考有关族谱之说,用“一主二脉”的观点提出汪氏来源,看来这种观点很值得反思了。就目前大家一直关注或有争议的:汪芒氏“有无”之说?汪世显是“汪古”还是属唐“达公”之后?“六桂汪”存在的真实性有多大?恳请各位对这些问题给予赐教。
??在新浪•网同万家维客留言栏中,姓翁的就根本不承认翁乾度将六子改姓一事,他们把“一桂至六桂”从四十世起一直查到六、七十世了,六个儿子后代仍然姓翁,没有改姓洪、江、方、龚、汪。翁姓有位读者对海外六桂联宗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因为当时祖国积贫积弱,海外谋生的侨胞,在倍受歧视的社会环境下,为壮大自身力量而实行的一种带有宗亲性质的联合,因此,翁、方、洪、江、龚、汪氏以六桂为旗号,实行联谊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其实台湾台北县淡水镇和三重市的汪氏,在参与六桂联宗的活动中,仍然保留“汪氏起家新安,望出婺源”的底线,说明他们在海外虽参与“联桂”活动,但仍然坚持自己祖宗是颖川汪侯,不是翁姓所改。

  翁氏留言是:

“六桂联宗”原是“六桂腾芳”(转帖)

留言人:莆田方氏
——在福建莆田根本就没有什么联宗之说,是从国外传来的.而且"洪、江、汪"人数很少,他们也不自称"六桂"什么的


我国南方的福建、潮汕及台湾等地的翁氏,多以“六桂”为其堂号:因此,在这里有必要对“六桂堂”谈谈自己看法。由潮汕六桂联谊会编的刊物《六桂》中云:“六桂者,吾宗之六姓:洪、方、江、翁、龚、汪是也,此六姓,系出炎黄……”
(见潮汕翁氏联谊会会刊 《六桂》第二期《六桂渊源总述》)该文的观点其实也就是长期流行于民间的关于“六桂”的说法。这种说法颇值得商榷。
可以说,每个姓氏都有自己的堂号,堂号或灯号可以说是中国姓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堂号的取名,一般来说,是对其先祖光荣史的阐释,如张氏“百忍堂”,杨氏“立雪堂”等等。潮汕翁氏用“六桂”为堂号也同此用意,是“六桂腾芳”的简缩。对照潮汕翁氏的迁徒地莆田,此说完全符合。莆田至今有六桂坊二座;一座是方氏的,一座是翁氏的,皆因先后有六兄弟(或六子)均成进土而立坊以志,所以说“六桂者,吾宗之六姓:洪、方、江、翁、袭、汪是也,此六姓,系出炎黄……”有欠妥之处。我们只要稍稍了解一下这六姓的来源就不难发现,他们之得姓均有几千年的历史,而且其祖源也不完全相同,如龚,乃共工氏之后,与炎黄是对立面。原莆田电视局局长、莆田姓氏研究会顾问林祖韩先生对六桂源出六姓联芳的说法也认为欠妥,并认真对莆田市内的两座六桂坊进行了考证。他发现,方、翁二姓皆为当时莆田盛族,两家常有往来,有通谊之好,但在当时各有六子成进士,皆名扬天下的情况下,两个大家族绝不可能结什么宗族绝不可能与其他四姓联宗结谊,就是朝廷也不允许当地豪族有这种行为,怕其尾大不掉。他还发现,六桂之说只有福建、台湾、潮汕、珠江三角洲和海外才有六姓的联宗,尤其以侨居海外的华侨华裔为盛,六姓联芳在北方是不存在的。
笔者认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显然是因为当时祖国积贫积弱,海外谋生的侨胞,在备受歧视的社会环境下,为壮大自身的力量而实行的一种带有宗会性质的联合,因此翁、方、洪、江、袭;汪氏以六桂为旗号,实行联谊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实际上,这种现象在海外是较普遍的,如在菲律宾,有萧、钟、叶、林、沈、尤的“六兰堂”等等。
潮汕是著名侨乡,民俗风情不少带有明显的华侨色彩与侨乡特色,姓氏文化也不可能例外,六桂含义的演化便是典型例证。因此,我们探讨“六桂”由来时,可以尊重历史,二说并存。当然,那种中国人受欺侮受歧视的历史已一去不复返,我们中国人已经站起来了壮大起来了,已不必再用这种带有封建宗会性质的方式来壮大自己了。

六桂改姓并非史实(转帖)

留言人:翁 暨2006年1月24日

翁氏六桂分六姓的说法,在大陆内地过去是不存在的,出现这一说法是1933年从菲律宾开始,以后在东南亚各国和台湾等地才陆续出现,传到大陆是近几年的事,千年的历史,近年拿来编故事,有人就借题发挥写文章,这猜测那猜测,还说材料难得到处转载,你是翁氏六桂子孙见到也气愤,如上海有个叫什么‘填坑’的,这样写道:“笔者有一个自认为颇具可能性的解释:在古老的翁氏家族中,也许隐藏着一个后人难以启齿的、与伦常之变有关的绝大的家族秘密。否则断难想像,怎么会在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望族中,出现一姓之六房突然间分裂为独立的六姓,而且分裂之后竟然由老三继承本姓,各姓子孙老死不相往来的事件?程度如此深刻的家族分裂,在中国民间社会的历史上非常少见。往事越千年,不堪回首的一页终究翻过,恩怨的沟壑也在漫长的岁月中填平。源于福建莆田的翁、洪、江、方、龚、汪六姓后裔,终于从1933年开始陆续结成了异姓联宗关系。本来就是一姓之六房,故无须再作多余解释。语焉不详,点到为止;留下想像空间,更添无穷意味。”这是无中生有的荒唐推测,说翁氏家族‘隐藏着一个后人难以启齿的、与伦常之变有关的绝大的家族秘密。’还故弄玄虚说什么‘点到为止,留下想像空间,更添无穷意味。’企图给翁氏子孙留下永久的耻辱,和永远解不开的谜,用心如此不良 ,还搞什么研究。侨胞在海外谋生,为壮大自身的力量而实行一种带宗会性质的联合,旨在团结互助,排忧解难。兴办公益事业,造福社会。或用以对付异族的挑衅,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如若作为史实,就不足以取信了 。去年我曾走访过广东惠东、惠州、惠阳、五华、兴宁等县市翁氏宗亲,看过多本新老族谱,其中有一本与我村族谱基本一致(手抄本),相隔成千公里也竟有如此祥细的同一版本的族谱(主要是六桂堂派的),从乾度六个儿子下来20多代子孙的名号都有记载,如标有地址的也大多准确,从辈份看应是清朝中期(约乾隆年间)六桂宗亲联合起来续编的,否则就没有那么具体。谱中写的是‘六桂开芳’,不是‘六桂联芳’,说明海外编故事时留下了破绽 ,六姓之说核心在一个‘联’字,可能原意只是联合而己,但为了增加故事的可信度,有人就以改姓来进行编造,以为时间空间都久远,海外无法核对,但谁知在大陆内地乾度公派下没有任何支派改姓,全是青一色的翁姓, 他们却胡说‘只有老三继承本姓’,白痴才会相信呢,至于其他五姓,如若说是六桂所改,那么又是其哪个儿子所传,其儿子的儿子的儿子又是谁,能说得清楚吗?反正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有,谁不妨说说看, 所以改姓之说我认为不是史实。下面我把台湾族谱资讯网的一段关于异姓联宗的论述提供给大家参考:

    附:台湾族谱资讯网‘姓氏\姓氏趣闻\异姓联宗’

臺灣不但是地小人多,其實姓氏也是非常的多。臺灣先民大多來自福建、廣東兩地,因此一般社會人文與民間傳說,也大致相沿兩地之舊俗。例如,異姓聯宗與分類械鬥,大概也是源自於祖籍地的社會現象;其實這兩種現象,似乎也存在著一些因果關係,因為在一個貧困社會裏,爭利互鬥總是難免的。在不同姓氏之間,為了避禍保命而有異姓聯宗之發明,尤其是小姓人家,為了增強族群力量而尋求與他姓結緣締盟,以待有事之時,能夠團結在一起對抗外來的欺侮或挑釁。因此,陸續產生了「烈山五姓」、「昭倫四姓」、「媯汭五姓」、「六桂聯芳」、「張廖簡」、「朱莊嚴」、「賴羅傅」、「何藍韓」等諸多異姓聯宗之現象。福建與臺灣地區的異姓聯宗現象,雖然他們都自認為具有相同之血緣,所以平常見面會以「親堂」互相稱呼,而他們的子女也不能互通婚娶。事實上,異姓聯宗之產生,其源由大多是牽強附會的,而追溯其歷史淵源,往往也是發生在相當遙遠之前的傳說故事。目前臺灣還存有異姓聯宗之組織,甚至有一起合編族譜的,這可算是一件相當特殊而不尋常的現象,因為在傳統宗族文化上,姓氏雖然相同,但受姓淵源或始遷祖先不一樣者,都不會輕易湊在一起合修族譜的,更何況是異姓人家。


  翁姓一直不承认改姓,其世代发展如下:
   
三桂處易公世系遷徙紀錄
四十五世點公由浦田文賦里遷居泉州晉江南陽花橋
四十八世念一分住竹莊上房堂後’
四十九世十二公由北高竹莊分遷涵江
四十九世三十五公字祖濬 由北高竹析居黃清江東前
五十一世德二公由北高竹分遷黃石
五十一世濟武公由北高竹莊遷居松領利
明朝
五十三世千五公由北高竹莊出贅常太長城
五十三世神志公由北高竹莊分住北高埕口
五十四世華公由北高竹莊華公由北高竹莊分居仓邊
五十四世巡公由北高竹莊贅居涵江邱家
五十四世美公由北高竹莊遷居華亭油潭五十四世[扌戶]公由北高竹莊分遷天尾澄渚
五十四世瓚公由北高竹莊遷居華亭油潭五十四世滿公由北高竹莊分住靖海
五十五世佛郎公油浦田北高遷住泉州
五十七世希虞公由浦田北高遷居北京
五十七世文廣公由浦田竹莊遷居福州急避巷’
五十七世文琳公由浦田竹莊因官寓居廣東惠州海豐縣
清朝
五十八世慶一公由北高竹莊遷居華亭油潭五十九世檜公由浦田竹莊分遷福清峰頭
六十二世秋公由北高竹莊隨母嫁居黃石江東

四桂處朴公遷徙紀錄
宋朝
四十二世天緯公由浦田竹嘯遷居廣東新会縣
四十三世師勛公由廣東新會分居廣東南雄府保昌縣
四十四世佛生公由南雄府保昌縣渡瓊涯[今海南省]文昌縣紫貝嶺
四十七世于公由海南省文昌縣分遷海南萬寧縣和樂鎮群村
四十九世五十公由北高竹莊分居北高美蘭村
五十二世九公由北高美蘭村分住美蘭石阜
五十二世德明公由北高竹莊贅居涵江
明朝
五十三世必彥公五十二世遷居黃石
五十四世時[阜急]公由北高竹莊分住竹莊塘尾
五十五世延賂公由黃石贅居靈川
五十五世宗禮公由黃十分住黃石海濱
五十六世慶文公由黃石贅居尊賢里
五十六世得祿公由黃石遷回北高竹莊
五十六世舉公’由北高竹莊贅居美蘭山後
五十七世瓊公由北高竹莊分居龍莊
五十九世士中公由浦田黃石遷居健寧府浦城縣
六十世凤公由浦田美蘭遷居江蘇平陽縣
清朝
六十一世起誠公由浦田黃石海濱遷居浙江溫州
六十一世姐公由浦田黃石海濱遷居浙江溫州
六十一世盛如公由浦田遷福州
六十一世預治公由北高竹莊遷居西天尾紫霄楓林
六十二世志公由北高竹莊分遷秀嶼後江
六十二世銀公由北高竹莊分遷黃石清江
六十二世秋凉公由北高竹莊分住北高山尾仔

40世处休公 生三子楚、桢、幹
41世楚公……(略)
41世幹公……(略)
41世桢公 生二子鑑、祖衍
42世祖衍生一子坊
42世鑑公 生四子景猷、景臻、景倩、景宪
43世景臻……(略)
43世景倩一子居潮州塘步 家一谱……
43世景猷公 生一子师愈
43世景宪公 生一子槩
44世师愈公 生一子杰
44世槩公 生一子赏
45世杰公 生二子汴儿、鹤儿
45世赏公 生一子惟(万达公祖)
46世鹤儿……(玉林祖 略)
46世惟公 生二子秋孙、冬孙
47世秋孙公 生一子瑞七
48世瑞七公 生一子敏六
49世敏六公 生一子雄
50世雄公(号秀峰,揭扬举登村始祖)生一子保
51世保公 生一子琦
52世琦公 生一子绍纲
53世绍纲公 生一子可
54世可公生四子璿 、玑、玉、衡
55世璿公(号松斋)生一子月塘
56世月塘公生一子易轩
57世易轩公生二子成宇、成宙
58世成宇公生二子缵成、六秀才
59世缵成公生二子祗予、淑
60世祗予公生一子石生
61世石生公生一子龙振
62世龙振公生二子伟爹、相爹
60世淑公生一子明俊
61世明俊公生二子龙飞、诚云
62世诚云公生一子丘保
59世六秀才公生一子体瑚
60体瑚公生一子蛋家爹
58世成宙公生一子宗泮
59世宗泮公生一子敬予
60世敬予公生一子乌娘(阿科)
55世玑公(号竹斋)生一子南汀
56世南汀公生一子云衢
57世云衢公生二子声阁、少直
58世少直公生一子举禄
59世举禄公生三子成拙、廷槐、乌(女只)
60世乌(女只)公生一子阿面(外出)
55世玉公(号梅斋)生四子万达、万纪、万程、万逵
56世万达公(字仁夫号东涯)生二子思任、思佐
57世思任公生二子莘野、元启
57世思佐公生五子元开、元周、元集、元猷、元颖
56世万纪公(号定轩)生一子思俊
57世思俊公生一子元雅
56世万程公(号东河)生二子赞东、行我
57世赞东公生二子锵、(金贡)
57世行我公生一子调资
56世万逵公(号少梅)生一子芸宇
55世衡公(号兰斋)……(不祥)


五桂處廉公世祖遷徙紀錄
宋朝四十三世穆公由北高美蘭分住美蘭山後
四十三世[印刷不明]由北高美蘭分居蘭將之東為東翁
四十四世從喜公]由北高美蘭分居蘭將之西為西翁
四十四世伯逢公由北高美蘭遷居涵江南埕
四十四世伯鎮公由北高美蘭徒居廣業里[今庄邊]洋尾
四十五世文育公由北高美蘭傳至義垅’[今秀嶼其垅]
四十七世膺公由秀嶼其垅分住秀嶼石碼
四十八世桂卿公由涵江南埕遷徙涵江
四十九世夢[忄岂]公由涵江南埕分居涵江大埕
明朝
五十二世孟儔公由北高美蘭移居笏石東華
五十三世景公由北高美蘭因避倭寇遷住莊邊黃龍洋尾
五十三世孟寅公由涵江大埕分住涵江三江埕
五十四世延斌公由北高美蘭贅居黃石惠洋
五十六世朝述公由北高美蘭贅居北高埕頭
五十六世宗珍公由涵江南埕分居梧塘東坡
五十六世凤公由浦田美蘭遷居山東大洲府濟寧洲鄆城縣張和鎮
五十七世天香公[字德馨] 由北高美蘭分居上黃
五十七世與皇公由浦田美蘭遷徙江西南昌府丰城縣達湖墟
五十七世與奇公由浦田美蘭遷徙江西揚洲府今溪谷縣五都
五十九世宗順公由北高美蘭遷居涵江埭里
清朝
六十世皇仲公由北高美蘭分居笏石垻][今垻津’
六十世爾恭公由北高美蘭遷居笏石街道
六十一世孝景公由浦田涵江南埕遷居江西瑞洲府高安縣
六十一世舜祿公由浦田涵江遷徙江西臨江
六十一世青公由北高美蘭分居埕 鄉西洙黃沟邊
六十一世全朝公由北高美蘭隨母嫁居涵江埕尾
六十一世孤公由浦田美蘭徙居浙江溫州橋斗門
六十一世遷公由美蘭山坡分住海山
六十一世舜斯公由涵江南埕分居涵江卓埔
六十一世正初公由浦田莊邊分居泉州
六十一世喬公由北高美蘭遷居黃石江東
六十一世志公由北高美蘭分居白沙洋莊又遷泥坂上廊
六十一世君耀公由涵江南埕分居涵江鎮前
六十一世伯棟公由涵江遷住江西
六十一世章公由浦田涵江遷祝福寧洲
六十一世良玉公由浦田北高分遷福州

原城四十代處恭公字伯虔’乾度公次子生四子璉’瑰’玨’珍 珪公我鐵洲譜記於三桂世系下可能印刷時有誤
原城四十一代璉公’生二子’仲顏’仲容’
原城四十一代’瑰公生三子’可及’可原’可猷’
原城四十一代玨公生二子振’搢 ‘
原城四十一代珍公生二子操’撝
原城四十二代’仲顏公’生一子士寧
原城四十二代 仲容公’生一子士宗
原城四十二代 可及公生一子’士良
原城四十二代 可原公生一子’聖應
原城四十二代 可猷公生一子聖聰’
原城四十二代 振公生一子聖助
原城四十二代 搢公生一子永德
原城四十二代 操公[景佑元年進士]生一子永隆
原城四十二代’撝公生一子
原城四十三代士寧公生一子熙預
原城四十三代士宗公生一子國輔
原城四十三代士良公生二子國權國材
原城四十三代聖應公’生一子國英
原城四十三代聖聰
原城四十三代聖助公生一子邦翰
原城四十三代永德公生一子邦憲
原城四十三代永隆公生一子國焦
原城四十三代永宗[立補闕公道碑]
原城四十四代熙預公
原城四十四代國輔公生一子延壽
原城四十四代國權公生一子大壽
原城四十四代國材公生一子寧老
原城四十四代國英公生一子善老
原城四十四代邦翰公
原城四十四代邦憲公生一子桂兒
原城四十四代國焦公
原城四十五代延壽公
原城四十五代大壽公
原城四十五代寧老公
原城四十五代善老公
原城四十五代桂兒公
補充珪公世系[經玉琳翁暨宗親比對’珪公系處恭公五子’]
原城四十一代珪公’生四子佑’’佐’儉’’億
原城四十二代佑公’生三子’慶孫’載’伯存’
原城四十二代佐公生一子詢
原城四十二代儉公生一子裕
原城四十二代 億公生一子馬
原城四十三代慶孫公生一子叔明
原城四十三代載公生一子日
原城四十三代伯存生二子元輔’元量
原城四十三代詢公生二子仲酉’仲晉’
原城四十三代裕公生一子周潤
原城四十三代馬公生一子野
原城四十四代日公生一子乾
宗支略傳司法曹府君處恭公生四子

  处厚后裔暂时未发现。
                         
                             多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02

主题

5056

帖子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6429

特殊贡献奖宣传大使奖

QQ
发表于 2006-6-27 18:00:11 | 显示全部楼层

[s:1] 是啊。“六桂”都基本找到了,还能存在改姓之说吗?

真不知还有没有汪姓之人,认为自己是来自翁姓的吗?他们有根据吗?

再查<<莆田县志>><<八闽掌故大全>>这些文献中, 也从未提及什么避乱改姓的事. 举二例:

1. 明翁世资, 父子皆进士, 为户部尚书, 他就是一桂处厚的后代, 一桂的后代, 现在居住在, 黄石镇, 清江, 为巨族. 皆姓翁. 并没有姓洪

2. 宋翁纬, 景德二年进士(1005), 为四桂处扑之子. 四桂后代现居莆田涵江, 黄石, 塘尾等地, 都姓翁.可见四桂也没有改姓方! 和方姓毫无关系.

河南-汪聚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02

主题

5056

帖子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6429

特殊贡献奖宣传大使奖

QQ
发表于 2006-6-27 18: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莆田曾有三家六桂的历史

莆田曾有三家六桂的历史。又有二座宋代六桂坊(翁氏和方氏)都在城内。除了有翁氏六桂的风流佳话外,吾莆还有二家六桂历史:
  其一为方氏六桂,原在今荔城坊巷,兴化宾馆的北巷口,此巷早在唐代名刺桐巷。唐末,歙(今安徽屯溪市歙县)人方廷范,唐昭宗大顺二年(891)年登进士,先后任过浙江安固县尉和福建长溪(今宁德地区)、古田、长乐三县县令,受赠金紫光禄大夫,当时老百姓尊称为长官。方廷范后定居坊巷,他生有六子,皆出仕闽国:长子仁逸,官检校水部员外郎;次子仁岳,官秘书少监;三子仁瑞,官著作郎;四子仁逊,官大理司直;五子仁载,官礼部郎中;六子仁远,官秘书省正字。个个荣登进士,世称金紫六桂方氏。这条街坊以此名袭桂芳,又名朱紫坊。据宋李俊甫《莆阳比事》坊名袭桂条云:方殷符,唐僖宗朝(874—888)为王府谘议,与其子廷范,自光山来宰长乐,遂家于莆田刺桐巷,廷六子,是为六房。这座石坊不幸于文革中被毁了,地名由方巷改为坊巷却依然存在。

  其二还有一家龚氏六桂。莆田龚氏原居浙江钱塘的龚隐一支为逃五代干戈扰攘而入闽,其子龚忠又挚眷迁徙莆田城内,成为莆田龚氏始祖。至孝宗乾道年间,七世孙龚茂良官至参知政事(行宰相事)茂良六兄弟(含堂兄弟)皆登进士第:兄龚遂良,宋绍兴三十年(1160)进士。龚茂良、绍兴八年(1138)进士,官至参知政事。其从弟龚梦良,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官筠州司户参军。龚史良,淳熙二年(1175)进士,官归善知县升通判。龚友良,淳熙五年(1178)进士、官龙岩县尉。龚元良,绍熙元年(1190)特奏名进士。号称龚氏六桂,誉满闽中。鉴于龚茂良1178年蒙冤落难,贬死广东英州,龚氏后裔大部分迁徙闽南,广东一带,却未能在莆造坊树碑,当今闽南一带均奉龚茂良为一世祖。每年重阳节都有龚氏后裔来莆龚茂良陵园拜祭活动。

  按我国科举取士时代、读书登科、美称为折桂。自唐代以来,凡父子或兄弟叔侄联登科甲的家族,有的称双桂、有的称五桂不少,莆田居然有方、翁、龚三家则是六兄弟皆登进士第,号称六桂,可谓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美事。由此可见,莆田是世界六桂堂的发祥地。

河南-汪聚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02

主题

5056

帖子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6429

特殊贡献奖宣传大使奖

QQ
发表于 2006-6-27 18:35:03 | 显示全部楼层

从翁氏谱系看,没有分姓之说

莆田 翁氏94年编著的《京兆翁氏族谱》,这是一本非常完整的谱系,从翁氏始祖周昭王起始,家族世系条条有序,支脉衍派分明,几乎无断代之虞。从唐何公由中原入莆为始祖至宋明清编就15个谱序来看,大都提到翁乾度生有六子:处厚、处恭、处易、处朴、处廉、处休,六桂联芳之说,但均无片言只语提及避难改姓之事。《翁氏族谱》世系图表中自改姓的第四十代至六十五代子孙中一律清一色的满堂翁氏原姓。

仅就乾度第五子改为姓龚的处廉来看,他生五子:谭、咏、谏、锷、浩由第40代至65代其子孙分支到莆田境内北高美兰东西翁、涵江南埕翁、庄边洋尾、秀屿其垅翁,却始终未见其分姓龚氏。

再从六桂大宗祠六桂坊来说,宋景德四年创建的大宗祠、明朝重建、清代整修现存黄石清江部分石碑来看,其六子在碑上有名有姓均刻上姓翁,可谓早已盖棺论定,纯属翁氏六桂,这与其他五姓毫无关联。

广西《翁氏源流分派序》即是六桂中的老大处厚公所作。以后还有几篇又序和跋,其中长官房(六桂老四处朴公后裔)十八世孙在善公在〈记谱跋〉中写道:乾度公生六桂,分六房,长礼部,居清江;次涂洋,官检法;三少府,居竹啸;四竹啸,历任长官;五朝请、六判官居美兰于东林是也,举皆吾祖之正派,然时所慕,不曰漆林翁,而曰六桂派,要之谱系不明,多有附支接派,吾备录一谱,分于房族,欲内外分明,宗支不紊,传之亿万年如一日矣。六桂当官后都有自己的府第,即处厚公住清江,处恭公住涂洋,处易、处朴公住竹啸庄,处廉、处休公住美兰于东林。六兄弟每人都有几个儿子,处厚生允修、允成,处恭生琏、珏、珎、瑰、珪,处易生绢、缓、绅、纪,处朴生铣、纬、绎,处廉生谭、咏、谏、谔、诰,处休生楚、桢、干。

古代莆田科举文化非常发达, 兄弟六人同登进士的有三家, "三氏六桂", 指方, , 各有六桂.莆田龚氏原居浙江钱塘的龚隐一支为逃五代干戈扰攘而入闽,其子龚忠又挚眷迁徙莆田城内,成为莆田龚氏始祖。至孝宗乾道年间,七世孙龚茂良官至参知政事(行宰相事)茂良六兄弟(含堂兄弟)皆登进士第:兄龚遂良,宋绍兴三十年(1160)进士。龚茂良、绍兴八年(1138)进士,官至参知政事。其从弟龚梦良,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官筠州司户参军。龚史良,淳熙二年(1175)进士,官归善知县升通判。龚友良,淳熙五年(1178)进士、官龙岩县尉。龚元良,绍熙元年(1190)特奏名进士。号称龚氏六桂,誉满闽中。

可见这三家六桂是毫不相干的, 翁、方、龚三姓都有自已的六桂堂。发源于海外的"六姓联宗"其他五姓出自翁姓之说, 纯属侨胞在海外谋生,为了团结互助,壮大自身的力量而实行的一种带宗会性质的联合,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不是史实. 海外还有"世界至德宗亲会,成员为: 吴、周、蔡、曹、辛、柯、洪、江、翁、方、龚、汪等12姓,被称为至德宗亲12. 该会以吴姓为核心, 这个组织和六桂堂可以说是同一性质的联宗.

河南-汪聚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02

主题

5056

帖子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6429

特殊贡献奖宣传大使奖

QQ
发表于 2006-6-27 18:47:16 | 显示全部楼层
长子处厚,改为洪姓,堂号敦煌;
次子处恭,改为江姓,堂号济阳;
三子处易,仍为翁姓,堂号盐官;
四子处朴,改为方姓,堂号河南;
五子处廉,改为龚姓,堂号武陵;
六子处休,改为汪姓,堂号平阳。

我们从六姓的“堂号”,可以看出,是六姓大联合,而不是改姓!这六个堂号正是原来六姓的堂号。
河南-汪聚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1

主题

3766

帖子

11475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探究汪氏源流,学习汪氏文化。

Rank: 8Rank: 8

积分
1147514344

特殊贡献奖

发表于 2006-6-27 23:5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内翁姓后代资料很清晰,看来是迁到国外的六姓很可能找不到祖先而挂到翁姓了。
七律·喜看女孙 屯蒙辑别步尘阶,双眸晶明神度谐。
一气混元观世界,万般依赖就娘怀。
饥啼不解人间苦,梦笑惟呈弱体乖。
年老莫愁无乐趣,含饴笑弄女孙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02

主题

5056

帖子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6429

特殊贡献奖宣传大使奖

QQ
发表于 2006-6-28 16: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龙吉本家前面提供的资料说明,从“二桂”到“六桂”的后代,没有改姓。那么“一桂”呢?

“一桂”翁处厚,其后代, 现在居住在(福建)的, 黄石镇, 清江, 为巨族. 皆姓翁. 并没有姓洪。明代:处厚的后代翁世资, 父子皆进士, 为户部尚书。

翁氏的“六桂”其后代都已找到,他们都姓翁,这说明了什么?

河南-汪聚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1101

帖子

3万

积分

光明使者

积分
30911

贡献奖

 楼主| 发表于 2006-8-4 09:29:25 | 显示全部楼层
翁氏不认“分姓说”


  我把新浪·网同万家翁姓留言栏中翁氏家族把处休支系(即六子处休改姓汪)的后代再次贴出来,请大家细读,从中可以看出他们并未改姓汪。
  
留言人:weng Email:   时间:2006-7-30 10:00:21
主题:翁万达是明代军事家 ,是六桂堂处休公派下十七代孙
  翁万达(1498-1552),字仁夫,号东涯,卒谥襄敏,潮州蓬洲人。嘉靖年间,曾3度被明世宗委以兵部尚书。终其一生,虽仅有54个年头,但自28岁金榜题名开始,从政、从军长达26个春秋,其中戎马生涯就有16年之久。他&quot;南平登庸,北惩俺答,筑边墙八百里,赈饥民三十万&quot;,是有明一代屈指可数的一位重要军事家。
翁万达是明代有名的军事家,系翁氏五十六世祖、是六桂堂处休公派下十七代孙:
翁氏39世祖乾度—→40世祖处休—→41世祖桢—→42世祖鑑 —→ 43世祖景宪 —→ 44世祖槩 —→45世祖赏 —→ 46世祖惟—→47世祖秋孙—→ 48世祖瑞七—→49世祖敏六—→50世祖雄—→51世祖保—→52世祖琦—→53世祖绍纲(号德怀)—→54世祖可(字本权号守绳,以孙诰赠兵部尚书)—→55世祖玉(号梅斋,以子诰封兵部尚书)—→56世祖万达(字仁夫号东涯,明嘉靖丙戌二甲进士、历任兵部尚书)—→57世(万达之子)思任、思佐—→58世(万达之孙)莘野、元启、元开、元周、元集、元猷、元颖—→………

                              多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99

帖子

2278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2278
发表于 2006-11-25 21:59:05 | 显示全部楼层

Re:关于“六桂”之说[補一桂世系]

原城四十代 處厚公字伯起’生二子允脩’允成
原城四十一代允脩公’生一子挺
原城四十一代允成公’生四子’援’損’抃\’扶
原城四十二代援公’生一子’景先
原城四十二代損公’[天聖二年及第’官太子中書]生二子景純’景文
原城四十二代抃\公’’生三子師回’師孟’師韓’
原城四十二代扶公’生四子景溫’景賢’景泰’景曾
原城四十三代景先公’生二子’勗’’普珠
原城四十三代景純公’[承務郎]生一子’與玲’[居呂溪’]
原城四十三代景文公[蘇州尉’松江派]生一子敏中
原城四十三代師回公’生一子[栨]此字次在上木在下合體’我漢音字典查無]
原城四十三代師孟公’生二子’棠’棨’
原城四十三代師韓公’生二子槃’美’
原城四十三代景溫公
原城四十三代景賢公原城四十三代師曾公
原城四十四代勗
原城四十四代普珠公’[宋朝奉郎]生二子元’亨’
原城四十四代與玲公’
原城四十四代敏中公[贈朝議郎]生二子湍臣翊臣’
原城四十四代栨公’生二子樁年’[木霞]年’ [註此字漢音辭典無法查出’]
原城四十四代棠公’生三子’松年’萬’萬年
原城 四十四代棨公
原城四十四代美公
原城四十五代元公字守仁宋進士’
原城四十五代亨公字守義號洞洲[打鐵洲大路始祖
原城四十五代湍臣[居平江]
原城四十五代翊臣[通議大夫
原城四十五代樁年
原城四十五代[木霞]年公[註此字漢音辭典無法查出’][柙]
原城四十五代松年公
原城四十五代萬公
原城四十五代萬年公
   
一桂41世孫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99

帖子

2278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2278
发表于 2006-11-25 22:04:58 | 显示全部楼层

Re:关于“六桂”之说[常熟翁氏]

常熟翁氏也是一桂掛下世孫  最具代表性人物   清朝帝師翁同龢 翁童書 翁同爵皆是一桂掛下世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