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9011|回复: 0

打造歙砚[龙尾砚]故乡,天官[汪鋐]故里文化品牌

[复制链接]

108

主题

694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93世 汪鸿欣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094

贡献奖

发表于 2009-4-7 05:54: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立足特色文化特色产业
                                     打造歙砚[龙尾砚]故乡,天官[汪鋐]故里文化品牌
   
   婺源作为书乡,文化大县,自然传统文化很多,然而当前能真正能体现出婺源特有的文化大多还没有被挖掘。
  歙砚[龙尾砚]故乡   婺源除了朱子文化外,再能体现地域性,又是国内外皆知的特有文化就是“歙砚[龙尾砚]文化”。  
    婺源是歙砚的故乡,由于古隶安徽歙州,当时产品习惯以州名物,故古时称“歙砚”。是我国四大传统名砚之一。歙砚全称歙州砚,简称歙砚,又称婺源砚,龙尾砚,不是现代人字面理解的歙县砚。
  早在南唐、北宋时期,龙尾砚就已著称于世。南唐后主李煜称赞“龙尾砚为天下冠”。宋代龙尾砚被列为朝廷贡品,文坛大家欧阳修、苏轼、苏辙、黄庭坚、蔡襄都曾为龙尾砚撰文、填词、写诗,更使其声名远播,身价百倍。苏轼赞龙尾砚“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瓜肤而彀理,金声而玉德”,还即兴题咏《龙尾砚歌》;苏轼夸龙尾砚“声如铜,色如铁,性滑坚,善凝墨”;欧阳修称赞龙尾砚“世所罕有”;黄庭坚奉旨到龙尾山取砚,写下了名诗《砚山行》;书法家蔡襄将龙尾砚比做价值连城的和氏壁,赋诗赞叹:“玉质纯苍理致精,锋芒都尽墨无声。相如闻道还持去,肯要秦人十五城。”
    婺源从上世纪70年代恢复歙砚生产30多年来,婺源的砚雕和油漆产业都集中在大畈,并且已闻名国内外,作为歙砚[龙尾砚]的主产地已基本完善了各个生产环节,利用和溪头砚山及大畈济溪相连近的砚石资源地利优势,已打造出歙砚[龙尾砚]生产的中心位置,20多年来,许多国内外媒体,专业报刊纷纷介绍大畈歙砚雕刻艺术,先后有方见尘大师和胡中泰大师在成名之前都在大畈长期创作和指导,油漆产业并且出了为歙砚油漆包装业作出特别贡献的清漆大师过月龙,另2006年评出上饶市有史以来第一批工艺美术师。。。。。砚雕业是大畈的主产业,也是婺源目前唯一的特色文化产业,千年传承,继续书写着中国几千文明;2007年大畈的歙砚制作技艺为婺源争得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然而大畈砚雕业也已出现了发展瓶颈,那就是发展方向在哪?如何提高和如何持序发展?
  一,发展方向在哪?婺源砚台业几十年发展以来,一直是以龙尾砚品牌,然而历史上在以歙砚代表龙尾砚之后,名声大振,一千多年来使龙尾砚不被大多人所知道,就算是能真正了解歙砚的,也会说是好的歙砚是“歙砚龙尾石”;现代人更是硬是把歙砚和龙尾砚分为两类了,本是同一物两种称谓何说出两物,可悲!所以我以为婺源砚台业发展还是要打歙砚[龙尾砚]品牌,利用婺源的砚石资源,一千多年制砚文化,现有的十大古砚坑,宋代遗存下的从大畈西坑口到砚山的古道及历代名人来婺源寻砚的史实传说等等,综上所述可以打造“歙砚故乡文化区”,传播真正的歙砚历史,文化,工艺制作传承以及艺术交流,赏析等,这可以促进当地文化和艺术水平的进步。
   二,如何提高和如何持序发展?技艺的提高是出好的砚雕作品的关键,能有许多好作品是能否出艺术大师的关键,好的砚雕师和大师多少是标志着一个产业的层次高低,所以鼓励和培养从业人员提高技艺是这个行业持序发展第一要素;另一个就是砚石资源,只有提高了从业人员的技艺,就会更少的不浪费这有限资源。
    三,婺源是旅游大县,但旅游对婺源砚产业带动不大,然而黄山老街的歙砚都是从婺源进货过去的,20多年来,黄山旅游完全带动了他们歙砚市场,所以以为,我们婺源旅游是可以很好带动我们歙砚市场的,不过婺源旅游文化对歙砚[龙尾砚]的文化了解很有限,宣传也不够,一直以来,大畈砚产业绝大部分的砚还是从黄山老街走遍全国,走出海外,自已的东西给别人还要冒我们用了一千多年的品牌挣钱,多少年的遗憾!
  天官[汪鋐]故里     大畈村,是百个“中国民俗文化村”之一 。这里自古文风鼎盛,科第蝉联,从唐宋至清,就汪姓就曾出宰相三人、四世天官、13位尚书、进士36人,七品以上官员达103人.“天官故里”是历史上对大畈村人杰辈出的另一个称谓。在大畈历史上,出任或赠天官[“吏部尚书”的别称]的共有6人:大畈始祖赠天官汪中元,子汪绍宋朝天官[迁浙江常山],明代柱国天官汪鋐及曾、祖、父四世天官。其中以汪鋐为最,在我国反侵略史上功勋卓著,影响深远。--------这个数字在婺源所有古村是仅有,而且在全国所有古村落中,如此人杰群涌也是很罕见的,历史上出现过许许多多优美古建已不复存在了,然而近二十多座功名坊中四到五座石牌坊的主体依然还在,其有明代太子太保吏部兼兵部尚书汪鋐的”大冢宰”坊和”四世一品”坊,这对宣传爱国主义和保护文物古迹都有着很高的意,修复这些牌坊还可以改写婺源没有古牌坊的历史,这可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旅游招商项目.
   大畈汪姓不但在婺源大畈本地能有此人杰辈出,而且走出去的人也是非常多,而且出名人在整个汪氏中也众,如浙江宁波写下”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诗句的宋代神童观文殿学士汪洙,宋代龙图阁学士汪大猷,当代名人汪东兴,汪道涵,国防大学博导教授汪江淮少将,总参某部政委汪承兴少将,著名的传记作家汪致正等等都是大畈中元公之后,大畈汪氏是中国汪氏[越国公之后]最大,影响也是最大的支系之一,大畈已是全国大多数汪姓人向往的汪家圣地,大畈始祖汪中元也自然大多数汪姓寻根祭奠的最重要汪氏显祖之一.
     近两年来,年年都有北京,安徽,江苏,江西,云南,湖北,台湾等处裔孙前来大畈寻根问祖:1996年汪道涵,2007年4月7日汪江淮少将和汪承兴少将,2007年5月27日汪道涵侄子上海知名作家汪致正等。
    大畈自古还是盛产名茶的地方,婺源四大贡茶中的大畈灵山茶[明嘉靖间由吏部尚书汪鋐进贡给皇帝,获赐”金竹峰”金匾]和济溪上坦源茶[明嘉靖间由户部侍郎游应乾进贡给皇帝,获赐银牌]就产在这里,开发婺源贡茶也是个很有份量的招商项目.
        所以大畈是婺源“书乡、砚乡、茶乡”唯一并存的千年古村,能利用这一个汪氏寻根祭奠大畈中元公墓活动平台,正如上饶市委书记蔡晓明在婺源调研所说的挖掘人文资源和旅游资源,是完全可以打造一个浓合宗亲寻根之旅,歙砚[龙尾砚]文化之旅,婺源贡茶文化之旅,休适观光之旅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多元化的景区.
      综上打造"歙砚[龙尾砚]故乡,天官[汪鋐]故里文化品牌"是比较实际可行的.
                                                                                                  寒山
                                                      2008.09.20
寒山艺术馆 http://blog.sina.com.cn/u/231023378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