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6-6-23 18:33:06
|
显示全部楼层
京剧改革的先驱者——汪笑侬
原名德克金,字润田,号仰天,又名舜,号孝农,别署竹天农人。北京人,满族。幼聪颖好学,酷爱戏曲艺术。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考入八旗官学。清光绪五年(1879年)中举,被任命为河南太康县令,因无意官场,又得罪当地土豪而被革职。弃官后更加迷恋京剧。汪少年时常涉足三庆徽班,后来,又是翠凤庵票房票友,得到过孙菊仙、安静之、金秀山诸多名家的指点,具有一定的舞台演剧能力。光绪中年,以汪筱侬艺名在天津“下海”;光绪二十八年因不堪汪桂芬“谈何容易”的耻笑,遂更名“笑侬”,以自策勉。
汪笑侬嗓音清刚浏亮,表演艺术宗法汪桂芬与孙菊仙,且博采广纳,独树一帜。其唱念清晰,行腔奔放,喷口强劲有力,做派真切细腻,着意于展现人物情感心绪的变化。光绪后期南来,先后在丹桂、春仙茶园演剧,以《打侄上坟》、《搜孤救孤》等传统老戏为常演剧目,与此同时,潜心学习同班名家的表演技艺,不断充实自己,在戏业竞争激烈、名角如林的上海剧坛,非科班出身的汪笑侬,充分发挥自身文学功底颇深的优势,扬长避短,以编演新戏来争取观众。第一出《胡迪骂阎》深受观众好评,接着又编演《骂安禄山》、《骂王朗》等剧。戊戌政变失败,谭嗣同等六君子殉难,唤起千万爱国的仁人志士的进一步觉醒,汪笑侬含泪挥毫,写下了“他自仰天长笑,我却长歌当哭”的诗句,并将杭州人连梦醒所作的《党人碑》改编成十本连台本戏,于光绪二十七年首演于天仙茶园,参演者有王鸿寿、小连生(潘月樵)、刘永春等。激起强烈的社会反响。由此,汪笑侬决意编演新戏,以“高台教化,开通民智”为己任。光绪三十三年,汪根据波兰亡国史实,编演了以御侮图强为主旨的洋装新戏《瓜种兰因》和古装戏《桃花扇》,受到陈去病、陈独秀等革命派人士的关注与好评。陈去病在他主编的《警钟日报》上,充分肯定此剧,显示了戏剧改良的成功。陈独秀以“三爱”的署名,在《安徽白话报》上发表《论戏曲》一文中说这两个剧演出中,“看戏的人被他感动的不少。”号召:“内地各处的戏馆也排些开通民智的新戏。”该报还在第11~13期上,刊载了《瓜种兰因》第一本戏的演出本。《瓜种兰因》、《桃花扇》的编演,拉开了上海的京剧改良运动的序幕,激发起剧坛编演反映现实生活,触及和针砭时弊的时装新戏的热潮。
光绪三十年汪笑侬与陈去病、柳亚子等8位社会文化界、剧界人士,发起创办了中国第一份戏剧刊物《二十世纪大舞台》,以“革新旧剧”、“改革恶俗、陶冶国魂”为宗旨,发表理论文章、剧本新作,介绍国外剧艺,以指导戏曲改良实践,汪编写的《金缕箱》、《长乐老》二剧即问世于该刊。 |
-
取荥阳》中汪笑侬饰演纪信
-
汪笑侬自题诗的便装照
-
分金记》中汪笑侬(右)饰演管仲,袁寒云(左)饰演鲍叔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