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记者来到位于北京琉璃厂的中国书店海王村古玩市场,在此欣赏到了刚刚正式对公众开放的肄雅堂古籍修复技艺。
去年,中国书店肄雅堂古籍修复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肄雅堂建于清光绪年间,专事古籍修补、书画装裱,在国内最负盛名,而肄雅堂那些身怀绝技的师傅们则被尊称为“古书医生”。
在古籍修复技艺展示现场聚集了很多慕名而来的人。在大家看来,毛笔、锥子、敲槌、尺板、剪刀、竹签,这些随处可寻的工具在“古书医生”的手中却
充满神秘。汪学军师傅正在修复《躬心斋诗抄》,只见他轻轻用毛笔蘸了些糨糊,开始粘接破损的书页,“尊重纸张、书籍的特点进行修复很重要,以旧还旧。”很
多观看技艺展示的人觉得“古籍修复和变魔术差不多”。溜口、补虫眼、画栏、齐栏、作捻、下捻、打磨、打眼儿、订线、粘签,让人眼花缭乱。汪师傅说,这本
《躬心斋诗抄》受损不算重,修复起来相对容易。可对于“重伤书”来说,一天仅修复两三页的时候都有过。
记者在现场见到了北京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孟宪钧,他表示,古书可谓综合艺术品,每当拿到一本修补完好的古书,有和古人遥遥相对的感觉。“品质不
错的古籍,本身要有好的内容,刻工要好、纸张要好、选墨要好。可是,这样的书原文原样保存很不易。因此,延续古书的生命就靠这些能工巧匠了。”
肄雅堂古籍修复也首次对公众“承揽业务”,收费根据古书受损情况不同,从几十元至几百元不等,有的甚至要上千元。孟宪钧说:“在古代,修补线装书是不少读书人都会的手艺,现在并不需要大家都会,但了解这个古代文化传承的过程也同样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