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6-6-22 21:3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化寺原是明代谢廷柱私宅,寺前身不过是宅旁一小庵。明嘉靖三年(1524年)知府汪文盛捐资建寺标“开化”之名。清康熙四十四年(1707年)总督金世荣疏浚西湖重修开化寺。寺大门三楹,中为正殿,后为禅堂;两翼钟鼓楼,禅堂左为客寮,右为方丈所居。乾隆十三年(1748年)巡抚潘思渠浚湖时又重新修葺,二十六年郡守李拔在寺内建云中堂,后历代名人常为寺重修。原寺内有数十株荔枝,与西禅寺荔枝一样闻名。相传寺内荔枝由王氏之女十八娘手植,故有“十八娘”之称。《西湖志》云:荔枝“雪霜肌肉丁香骨,瘦腰细核”,清芬甜美。古时寺外环湖遍植桃柳,春回大地,桃红柳绿,翠竹掩映,寺内钟声,湖面渔歌,黄昏红霞,白鸥掠影,好一派湖光秀色。清代诗人郭雍曾赞美开化寺:“金碧湖心寺,澹烟朝夕横。我来芳树暖,钟动晚波平。欲结鸥边侣,空题竹上名。寂寥听偈后,孤月向人生。”
1914年,许世英辟开化寺前为公园,重修开化寺古迹,并在寺前建矩节、海棠等亭。抗日战争时寺内荒芜,解放战争时曾为伤兵医院。新中国成立后,开化寺屡次整修,成为人们赏花观景之地。近年来,西湖公园对开化寺进行全面改造修葺,使这一古景焕发青春。
如今,开化寺大门上悬挂着陈奋武先生手书的“开化寺”题匾,两旁题联是“鱼穿地脉挹将月向水中吞”,“鸟识天机衔得春来苍上弄”,即景寓意,妙不可言。步入寺内,只见数株福州珍贵的波斯皂荚树郁郁葱葱,绿洒满院;幸存的两株古荔古朴苍劲。新修的钟、鼓楼粉饰一新,飞檐上彩雕绘刻,引人注目,人们可登楼观赏庭园景色。栗红色的曲廊将云中堂和小楼相连。院内金桂飘香,花草宜人,幽静清新,这是个用中国古典造园手法营造的庭院。庭院南侧原来的盆景园改建成一精美的小园。园内灰瓦白墙,如意花窗,小桥流水,假山盆景,珍稀花木,更显得古朴典雅。一池碧水将亭台楼榭连成一气,假山叠石上流水潺潺,丁冬作响,在静谧的小园中回荡,自然山石或巧卧池边或立于园中,使花木山水相映成趣,诗情画意,组成一幅优美的画卷。小园还将新修建具有民居特色的福寿堂和古色古香的宛在堂连为一体,形成别具一格的古典园林。置身其中,可听泉、赏翠、闻香、观景,让人领略自然山水的美妙意境和古典园林的空间艺术。开化寺不愧为西湖公园著名景点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