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12480|回复: 8

徽文化古村落———绵潭

[复制链接]

36

主题

137

回帖

3889

积分

认证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3889
发表于 2009-2-5 11:39: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江南徽州府 孝女乡三十六都一图仁寿里——绵潭,地处棉溪口、漳潭间的新安江畔北岸,(现为新安江山水画廊    将军埠和绵戏古戏台景点)来龙山长蓼尖,源于玉岐寺(大天寺)大夫山,古有“脚踏长蓼尖,引来良中仙”佳句。长廖尖有多股支脉如折扇骨摊开向江边延伸,东西长近2公里,分上中下三大居民区,村后来龙支脉有牛、狮、虎、莲花蕊等形,有风吹罗布,宝剑出匣等风水宝地。背山面水座北朝南向。江对岸有龟山,象山为屏,环山抱水,环境优越。据安徽省地名志中记载。古代村畔江潭深不见底,村周多木棉树,村人赖以造纸、遂称棉潭。后以绵滩(坝)绵字改之,意为子孙奕叶绵绵,(又一说法绵潭造绵纸而取绵字)明代中叶至清、民国间下村有将军牌楼,(有传“文官下轿,武官下马”,据歙县《康熙府志》中记载将军牌楼前和将军埠一线行成一大水运码头是但时新安江流域53大埠头之一)。亦称“牌楼前”,但绵潭村名未变,至今延用。
        绵潭距今一千多年,      先居朱、杨、林、汤、范,王氏期后。  
        南宋理宗丙戊年(1226)汪氏由婺源大畈迁入,系唐代汪华七子后裔,称爽公派。后有庄、胡、吴、孙、方、游、潘等诸姓迁入。今以汪、庄二姓氏为盛。    唐至清属孝女乡,明清并属三十六都一图,(1924)年属安定乡,民国21年(1932)属北岸区忠孝乡,(1933)年复属安定乡,时设廖山、影坛、绵水三行政村。1949年月10月属大阜区,1950年7月属十八区(薛阳),1952年6月属薛阳区设绵潭乡,1956年1月划入深渡区,1958年10月撤绵潭乡属漳潭乡,期后至1961年间属漳潭大公社,后改属漳潭人民公社1983年9月改乡仍隶2005年后属深渡镇。2005年辖绵潭、河口、恒山、中胜、长湾降、保乐坑、竹窠、中岩、下岩、红黄泥岭10个自然村22个村民组        616    户    1888人。   1958年,新安江水库建成,濒江民居淹没,第一次移民至岩寺、潜口公路两侧的江坦、信核、余家山、板塘、里庄等村,计137户,574人。1972年,第二次移民至旌德县白地、庙首、丰溪等村,计74户327人。                                                                    
       清以前有蓼山文会,清未民初有私塾7个,民国8年(1919)创办廖山公学,1923年改制为私立完小含一小学,(由上海王天源漆店老板汪忠钰注资并兼任第一任校长)解放后过渡为公立绵潭中心小学。1962年至1968年间成立农中,耕读学校,1968年成立初级中学,1977年成立高中班收员50人。2003至2005年间中学撤并入漳潭中学。2005年在校学生    224    人,教职工22    人。解放后培养起步中大专生120人。                                          
       代表人物;明汪添宁,任锦衣卫百户,据绵潭汪氏家谱载,遭人暗害致死,后封明威大汉将军,其子汪瓒,据民国《歙县志》记载任指挥佥事,(明威将军)正德三年(1508)任兴宁知县,(今广东兴宁市)倭劫城被劾,后又复任,朝延旌表攻德建二亭表彰。父子在村建有将军坊、将军埠。汪启渭任浙江盐运副使。汪启淑,字秀峰,慎仪,清乾隆时以非科举途径入仕,官至兵部职方司(郎中),工诗嗜金石,侨寓杭州,曾召众多金石名家篆印,辑有《飞鸿堂印谱》、《汉铜印丛》《绵潭渔唱》等行世。家富藏书有“开万楼”,乾隆三十七年应诏献书修“四库全书”五百余种,得赐御诗二首及《古今图书集成》、《平定伊犁战胜图》、《小金山战胜图》各一册,在故乡建“御书楼”贮之。清光绪时有贡生汪志清、汪受谷。当代有汪屹华、汪屹明兄弟博士。汪更新则是被关山月评价为“画鱼鱼活,画虎虎威”的著名画家,周恩来、李鹏两代总理皆赞赏其画。            
       曾有关帝庙、观音庙、五猖庙、汪氏宗祠、庄氏家庙、漆北祖社(社屋庙)等庙宇,绵潭山馆、一经堂、大夫第等人文建筑,现存承德堂、存雅堂、存耕堂等。有下渡、上渡二个渡口九个埠头。九口水井下村王家井著名.                                                                        
       绵潭全年有十大众会,七公会、汪华祖会、祖宗会、观音会等,汪公祭、社公祭、五猖祭、正有十七日全村族人提灯笼出行游村至棉溪回龙庙而返。每逢虫灾、旱灾之年,去街口接九老爷来村镇灾。仪式有“拖猪接龙”。最热闹的是接观音和菩萨开光。接观音三年一小接,九年一大接;菩萨开光每九年行一次,两项活动岔开举行。抬菩萨出游时全副銮驾,旗幡招展,有地戏、杂耍等配套活动,沿江段立起竹栏杆,上缠鞭爆,树杆上悬鞭爆,船桅杆挂鞭爆。队伍行进,万爆齐发,煞是壮观。每项活动期间都演戏助兴。观音接进村后坐镇三年,年年演戏,送走观音后又连演三年目连戏。菩萨开光又接着演戏,还有每年的众会、社戏显得绵潭戏年年不断,以至当地民谣传至今;“打不完漳潭鱼,看不完绵潭戏。”民国5年(1916)庄氏牵头自组戏班演出,29年村人再次组班,演出徽戏、京戏、绍兴戏(越剧)、昆剧等多种戏曲。村有呆台和特制的看戏登,前低后高,供人观赏。明、清至解放初全村最繁华地段是杨树下和牌楼前。               
      1982年月12月接通高压电,1987年开通南源口沿江至深渡公路穿村而过,1994年接通自来水,1995年5月开通程控电话今终端    一千多门,1996年接通有线电视,2001年、2003年分别建立移动、联通通讯基站,1953年成立供销社现二人,1970年成立村卫生所现一人,1956年成立医药商店现在职二人,1953年成立农村信用社现在职人员5人    ,1987年成立乡卫生院现医务人员4人,1995年成立电信局现在职人员3人,1986年建敬老院一所现5人。                                            
       2005年全村太阳能热水器有300台,电冰箱400多台,洗衣机300多台。初制茶厂2处,精制花茶厂1处,农用运输车2辆,中巴客车2辆,面包车2辆,机动客船2艘(绵潭——深渡),榨油坊2处,粮食加工厂3处,锯板厂1处,电焊铁匠店4家,兽医2人,全村个体户71家    .                                
       百年老店,汪氏“篆字香干”在豆腐干制作时衬入古钱币,使豆腐干上印上钱币篆字,再放入有特殊佐料的酱油中蒸煮使之质韧香浓,风味独特。新安江上的船商经村,必拢岸买作下酒菜。相传族人汪启淑曾以此进贡乾隆皇帝。                                               
        传统农业以旱粮油生产为主,作物多套种,地边角植茶栽枇杷树,古时村中有两处油榨、两艘水礁磨船三处碾坊加工粮油。枇杷栽培史较久,汪氏始迁祖念一,徙此时即“结茅于后山枇杷园”。但上规模生产是在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后,同治十一年(1872),村人汪长才在实生苗中发现了“大红花”,新品种,经过嫁接,无性繁殖,形成良种,后取名“大红袍”,受到市场青睐。并迅速在江上游的漳潭、瀹潭推开,成为著名的歙县“三潭枇杷”发祥地。1964年按毛主席十六字方针政策,使种植规模更加得到发展,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全村枇杷产量50——60万斤,近年已上升到300—400万斤。传统农业生产结构得以改变,停种小麦,改种油菜。停种“六月黄”豆,改种“八月白”黄豆,以免与枇杷生产夹忙。    2005年村成立了枇杷产销协会,设立了枇杷销售市场,全村以枇杷、茶叶为主要经济收入,农户年枇杷收入万元已很普遍,多的3万多元,2005年,全村总收入1千8佰5拾万元,其中枇杷收入600万元,外出务工483    人,收入7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00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486

回帖

6186

积分

风云使者

见证家族的点点滴滴

积分
6186
发表于 2009-2-5 11:48:53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重新排一下版,分一下段落,效果更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主题

137

回帖

3889

积分

认证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3889
 楼主| 发表于 2009-2-6 09:38:4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宗亲的指教,仓促上传,没有缩小就上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9

回帖

275

积分

侠客

积分
275
QQ
发表于 2009-2-8 20:55:56 | 显示全部楼层
徽文化古村落———绵潭
                                                                     
      江南徽州府 孝女乡三十六都一图仁寿里——绵潭,地处棉溪口、漳潭间的新安江畔北岸,(现为新安江山水画廊    将军埠和绵戏古戏台景点)来龙山长廖尖,源于玉岐寺(大天寺)大夫山,古有“脚踏长廖尖,引来良中仙”佳句。长廖尖有多股支脉如折扇骨摊开向江边延伸,东西长近2公里,分上中下三大居民区,村后来龙支脉有牛、狮、虎、莲花蕊等形,有风吹罗布,宝剑出匣等风水宝地。背山面水座北朝南向。江对岸有龟山,象山为屏,环山抱水,环境优越。据安徽省地名志中记载。古代村畔江潭深不见底,村周多木棉树,村人赖以造纸、遂称棉潭。后以绵滩(坝)绵字改之,意为子孙奕叶绵绵,(又一说法绵潭造绵纸而取绵字)明代中叶至清、民国间下村有将军牌楼,(有传“文官下轿,武官下马”,据歙县《康熙府志》中记载将军牌楼前和将军埠一线行成一大水运码头是但时新安江流域53大埠头之一)。亦称“牌楼前”,但绵潭村名未变,至今延用。
        绵潭距今一千多年,      先居朱、杨、林、汤、范,王氏期后。  
        南宋理宗丙戊年(1226)汪氏由婺源大畈迁入,系唐代汪华七子后裔,称爽公派。后有庄、胡、吴、孙、方、游、潘等诸姓迁入。今以汪、庄二姓氏为盛。    唐至清属孝女乡,明清并属三十六都一图,(1924)年属安定乡,民国21年(1932)属北岸区忠孝乡,(1933)年复属安定乡,时设廖山、影坛、绵水三行政村。1949年月10月属大阜区,1950年7月属十八区(薛阳),1952年6月属薛阳区设绵潭乡,1956年1月划入深渡区,1958年10月撤绵潭乡属漳潭乡,期后至1961年间属漳潭大公社,后改属漳潭人民公社1983年9月改乡仍隶2005年后属深渡镇。2005年辖绵潭、河口、恒山、中胜、长湾降、保乐坑、竹窠、中岩、下岩、红黄泥岭10个自然村22个村民组        616    户    1888人。  1958年,新安江水库建成,濒江民居淹没,第一次移民至岩寺、潜口公路两侧的江坦、信核、余家山、板塘、里庄等村,计137户,574人。1972年,第二次移民至旌德县白地、庙首、丰溪等村,计74户327人。                                                                    
      清以前有廖山文会,清未民初有私塾7个,民国8年(1919)创办廖山公学,1923年改制为私立完小含一小学,(由上海王天源漆店老板汪忠钰注资并兼任第一任校长)解放后过渡为公立绵潭中心小学。1962年至1968年间成立农中,耕读学校,1968年成立初级中学,1977年成立高中班收员50人。2003至2005年间中学撤并入漳潭中学。2005年在校学生    224    人,教职工22    人。解放后培养起步中大专生120人。                                          
      代表人物;明汪添宁,任锦衣卫百户,据绵潭汪氏家谱载,遭人暗害致死,后封明威大汉将军,其子汪瓒,据民国《歙县志》记载任指挥佥事,(明威将军)正德三年(1508)任兴宁知县,(今广东兴宁市)倭劫城被劾,后又复任,朝延旌表攻德建二亭表彰。父子在村建有将军坊、将军埠。汪启渭任浙江盐运副使。汪启淑,字秀峰,慎仪,清乾隆时以非科举途径入仕,官至兵部职方司(郎中),工诗嗜金石,侨寓杭州,曾召众多金石名家篆印,辑有《飞鸿堂印谱》、《汉铜印丛》《绵潭渔唱》等行世。家富藏书有“开万楼”,乾隆三十七年应诏献书修“四库全书”五百余种,得赐御诗二首及《古今图书集成》、《平定伊犁战胜图》、《小金山战胜图》各一册,在故乡建“御书楼”贮之。清光绪时有贡生汪志清、汪受谷。当代有汪屹华、汪屹明兄弟博士。汪更新则是被关山月评价为“画鱼鱼活,画虎虎威”的著名画家,周恩来、李鹏两代总理皆赞赏其画。            
      曾有关帝庙、观音庙、五猖庙、汪氏宗祠、庄氏家庙、漆北祖社(社屋庙)等庙宇,绵潭山馆、一经堂、大夫第等人文建筑,现存承德堂、存雅堂、存耕堂等。有下渡、上渡二个渡口九个埠头。九口水井下村王家井著名.                                                                        
      绵潭全年有十大众会,七公会、汪华祖会、祖宗会、观音会等,汪公祭、社公祭、五猖祭、正有十七日全村族人提灯笼出行游村至棉溪回龙庙而返。每逢虫灾、旱灾之年,去街口接九老爷来村镇灾。仪式有“拖猪接龙”。最热闹的是接观音和菩萨开光。接观音三年一小接,九年一大接;菩萨开光每九年行一次,两项活动岔开举行。抬菩萨出游时全副銮驾,旗幡招展,有地戏、杂耍等配套活动,沿江段立起竹栏杆,上缠鞭爆,树杆上悬鞭爆,船桅杆挂鞭爆。队伍行进,万爆齐发,煞是壮观。每项活动期间都演戏助兴。观音接进村后坐镇三年,年年演戏,送走观音后又连演三年目连戏。菩萨开光又接着演戏,还有每年的众会、社戏显得绵潭戏年年不断,以至当地民谣传至今;“打不完漳潭鱼,看不完绵潭戏。”民国5年(1916)庄氏牵头自组戏班演出,29年村人再次组班,演出徽戏、京戏、绍兴戏(越剧)、昆剧等多种戏曲。村有呆台和特制的看戏登,前低后高,供人观赏。明、清至解放初全村最繁华地段是杨树下和牌楼前。               
      1982年月12月接通高压电,1987年开通南源口沿江至深渡公路穿村而过,1994年接通自来水,1995年5月开通程控电话今终端    一千多门,1996年接通有线电视,2001年、2003年分别建立移动、联通通讯基站,1953年成立供销社现二人,1970年成立村卫生所现一人,1956年成立医药商店现在职二人,1953年成立农村信用社现在职人员5人    ,1987年成立乡卫生院现医务人员4人,1995年成立电信局现在职人员3人,1986年建敬老院一所现5人。                                            
      2005年全村太阳能热水器有300台,电冰箱400多台,洗衣机300多台。初制茶厂2处,精制花茶厂1处,农用运输车2辆,中巴客车2辆,面包车2辆,机动客船2艘(绵潭——深渡),榨油坊2处,粮食加工厂3处,锯板厂1处,电焊铁匠店4家,兽医2人,全村个体户71家    .                                
      百年老店,汪氏“篆字香干”在豆腐干制作时衬入古钱币,使豆腐干上印上钱币篆字,再放入有特殊佐料的酱油中蒸煮使之质韧香浓,风味独特。新安江上的船商经村,必拢岸买作下酒菜。相传族人汪启淑曾以此进贡乾隆皇帝。                                             
        传统农业以旱粮油生产为主,作物多套种,地边角植茶栽枇杷树,古时村中有两处油榨、两艘水礁磨船三处碾坊加工粮油。枇杷栽培史较久,汪氏始迁祖念一,徙此时即“结茅于后山枇杷园”。但上规模生产是在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后,同治十一年(1872),村人汪长才在实生苗中发现了“大红花”,新品种,经过嫁接,无性繁殖,形成良种,后取名“大红袍”,受到市场青睐。并迅速在江上游的漳潭、瀹潭推开,成为著名的歙县“三潭枇杷”发祥地。1964年按毛主席十六字方针政策,使种植规模更加得到发展,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全村枇杷产量50——60万斤,近年已上升到300—400万斤。传统农业生产结构得以改变,停种小麦,改种油菜。停种“六月黄”豆,改种“八月白”黄豆,以免与枇杷生产夹忙。    2005年村成立了枇杷产销协会,设立了枇杷销售市场,全村以枇杷、茶叶为主要经济收入,农户年枇杷收入万元已很普遍,多的3万多元,2005年,全村总收入1千8佰5拾万元,其中枇杷收入600万元,外出务工483    人,收入7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00元。
I LOVE YOU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

回帖

9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90
发表于 2009-3-12 12:08:20 | 显示全部楼层
請問弘绵兄?
绵潭鄉要如何去 ,
我祖父 汪霞峰,大伯汪福林 ,我父親汪培林 .我想他們應該沒用字譜
,我祖父曾住蘇卅用直,大伯父住蘇卅唯亭,聽大伯說過,他有回去綿潭村,
但具体地址沒 有,不知該如何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主题

137

回帖

3889

积分

认证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3889
 楼主| 发表于 2009-3-12 20: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汪国俊世兄你好:终于在宗亲网上找到有绵潭在外地的宗亲。如从苏州出发坐苏州到歙县的班车,到歙县汽车后转到绵潭的车,车号是皖J64191车主手机号码是13965534054姓汪绰号老将。欢迎宗亲回家乡光观怀旧,如需要也可找我或绵潭村委会。村委联系电话姓杨(大学生村官)055968300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1

主题

683

回帖

1万

积分

光明使者

积分
19383
QQ
发表于 2009-3-12 20:4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挺好的!
真诚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

回帖

9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90
发表于 2009-6-26 11:0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5楼(汪弘绵) 的帖子

謝謝弘綿世兄:                                                                                          
                          多謝弘綿世兄詳細說明  感激不盡
                          
                          謝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主题

137

回帖

3889

积分

认证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3889
 楼主| 发表于 2009-6-26 11:5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7楼(汪国俊)宗亲:不用谢,如需要我可提供你所须要的资料。可qq1057058257联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