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摘于《屯溪在线》
汪华,隋末天下大乱时,起兵保障地方,唐统一天下后,汪华率众归唐,封越国公。黎阳为汉末黎阳县故址,每年有在农历八月十三日举办庙会,祭祀汪华的习俗,俗称“八月十三磨豆腐”,也称“靖阳节”,据《休宁县志》载: “黎阳汪氏宗祠,祀唐越国公华。康熙三十二年建,嘉庆十五年重修”的记载,距今至少有300余年的历史。有说原来黎阳只祀奉汪公佬,明崇祯元年(1628年)魏忠贤失势,屯溪兖山和其他地方魏党怕受牵连,将已建魏忠贤生祠偶象统统抬到汪公庙来,诡称为“二相公”、 “八大帝”等,此后,庙会兴盛不衰。
黎阳庙会,神象众多,包括汪公在内共有11尊,因众菩萨诞辰不一,就干脆统统定在八月十三日举行,因会后接着是中秋节,各自都有事情忙乎,所以民间有“黎阳庙会接客不送客”的说法。庙会期间,分别在九相公庙(今汽车配件厂)汪公庙(今黎阳镇政府后)两处,选班演戏3天,从八月初一晚上起,由各菩萨会首牵头组成11个“仗鼓”班,在长笛的指挥下,敲着激越的鼓点:“五六尺尺,五六尺尺,天上五六……”,过街穿巷,连续十晚,叫“打仗鼓”。八月十一日,清晨有扛着“清道旗”,敲着“游逻”的,到上、下黎阳各处通知各户,打扫街道,准备迎神。下午,以每尊神象为一班,由游逻,蜈蚣旗、三角旗、三眼镜、亮伞、仗鼓组成的队伍,上至小龙山,下过老大桥,整日轮着上路,叫做“出游”。十二日,九相公要游到阜上村粮店,象征性的用袋买些黄豆返回,叫做“买豆”。当晚,所有菩萨,按先锋、任元帅、程元帅、赵元帅、钱将军、二相公、八大帝、九相公、新关帝、老关帝、汪公佬秩序列队,到小龙山祭坛集中,受群众祭拜、烧纸马等,礼毕,“游坛”一圈,各自返回,这晚,整个神像队伍,单游逻就有150担,除旗、锣、伞、铳、仗鼓外,还要加上灯笼、火把,总约有五六百人上道,十分壮观。八月十三日,所有神像又都被请出,先在上、下黎阳游上一圈,下午集中到上黎阳汪公庙前戏台下,将坐轿的汪公和新、老关帝放在当中,其余骑马的,由先锋带头,在观众所让开的跑道上,跑上三圈,此谓之“跑马”。唯有九相公与众不同,要跑上九圈,而且每跑一圈后,就要脱换袍甲一件,这就是“磨豆腐”,“跑马”、“磨豆腐”是整个庙会的高潮,全场金鼓齐鸣,鞭炮震天,人声鼎沸,堪称热闹非凡,所以屯溪民谚云: “隆阜花台率口礼,黎阳跑马临溪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