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楼主: 汪新安

【代发帖】汪道显先生文章:炎帝、黄帝、周武王及鲁成公

[复制链接]

26

主题

19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083
发表于 2008-7-27 15: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武王灭商后第二年,病重,想传位给弟弟周公。周公泣而不授。
武王死后,周公拥立武王的长子诵即位,这就是周成王。
西周初期,政权未稳,百废待兴。内部有权力的分配和争夺,外部有图谋复辟的殷人势力,而成王年幼,压不住阵脚,于是周公摄政当国。
周公摄政7年,据《尚书大传》说:“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
了不起,7年干了7件大事。
其中的“三年践奄”,与鲁国有直接关系。奄国的地望在今天的山东曲阜周围,即后来鲁国立国的地方。看来,周公讨伐过奄国等起来叛乱的旧势力,并亲自踏上过被制服的奄国。
周公是鲁国的始受封之居,但他肩负着摄政的重任,,没有就封,而由其子伯禽代就封。在当时人的眼里,鲁国仍是周公的封国。
从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政权,到鲁成公元年(前590年),过去了500多年,已经进入春秋晚期了。
鲁成公次子姬满,受封的食邑(氏、领地)叫“汪”。于是,子孙遂以“汪”名之,并因以“汪”为氏。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
都边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19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083
发表于 2008-7-27 16: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姓氏制度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在变化和发展的。太远的不说,就说西周到春秋中期的姓氏成熟期,表现为“姓”“氏”两分,而到了春秋晚期至于西汉,这种制度没落了,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姓氏制度,这就是: “以氏为名”,“以名为姓”,“姓”“氏”合一。
“姓”“氏”合一,就使姓氏平民化了,也就是今天意义上我们都在使用的姓氏了。
造成“姓”“氏”合一的原因,归根到底是西周大兴分封制,致使氏族大量出现,又各自为政,结果看到的是“春秋无义战”,使得姓氏的“血缘关系” “宗族关系”“家族关系”的意识越来越模糊。(这以后可再讲)
汪氏从姬姓改为汪姓,就发生在春秋晚期,由三世祖诵公启动并完成,这首先是因为诵公顺应了社会的发展,符合了时代的需要。
这就是为什么在汪氏家谱中都能写上:“……有文在手曰汪遂以名之”,“……子孙因以汪为氏”。
都边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19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083
发表于 2008-7-27 16:3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当时没有这个姓氏制度的改革,不能想象,在那个年代三世祖诵公作为孙子辈敢于启动改自己爷爷的姓!大逆不道,不肖子孙!还不给爷爷打死,给家族骂死!就是今天也没听说过哪个孙子起来改爷爷姓的,谁敢啊!
所以,我觉得,一定要放在这个背景下,从根上来看姬姓改为汪姓。
这样,一始祖叫姬汪。不可能是姬汪鲁。叫姬汪鲁是不符合当时姓氏制度改革的“潜规则”的,整个家族也不会同意的,因为我们的食邑(氏、领地)叫“汪”,而不是“汪鲁”。
家谱上传统的“手纹说”,我想是反映了家族对“汪”姓的热爱,也有一些“君权神授”的滋味。
至于“汪”姓“珍贵说”,说不好,那个年代“姬”姓退出历史舞台了吗?,“汪”姓比“姬”姓更珍贵吗?
都边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19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083
发表于 2008-7-28 18: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读一本《商周姓氏制度研究》(商务版,2007年6月第一版),其中有一节“姓、氏合一的社会成因分析”,对理解“汪姓从姬姓的衍生”很有帮助,现抄录一些:
“从西周以来,一直到春秋中期,姓、氏两分体系下的姓氏制度是为了维护宗法制度以及血族等级结构而存在的,它是当时由姓族而宗族而家族这样一种社会结构体系的概括性的表述系统。”
“此种制度最为根本的功能,在于维持自周天子到诸侯、大夫、士而形成的血缘性的、呈金字塔形的社会结构之稳定,并最终保证政治权力结构的稳定。”
“但自西周末年以来,周王在内忧外患的困扰下被迫东迁,它的各方面的力量也由此而被大大削弱,已不足以统摄天下诸侯。”
“在其后的历史进程中,尤其是春秋中晚期以后,诸侯与大夫、大夫与家臣之间的权力之争也日益激烈,最后相继形成了政出家门、陪臣执国政的政治格局。”
“孔子的“礼崩乐坏”之感慨就是由此而发的。”
都边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19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083
发表于 2008-7-28 18:33:30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于西周以来的权力格局发生变化,那些既得利益者和追逐名利者,为了维护现有的权力或追逐更大的利益,自然会有改变旧有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的强烈要求。所以,从春秋中晚期到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运动竞相展开。”
“变法的结果,则导致了新旧政治体制与社会体制的转变:支撑宗族生存与发展的井田制、封建制与采邑制解体了,世官世禄也不复存在。没有了土地为依托,贵族家族也就无以继续维系。”
“社会等级流动性增强了,庶人、工商可以由战功而进入仕途;士阶层出现了,他们凭着所学似的“干禄之术”活生生地抢走了宗族贵族手中的饭碗;加之以贵族宗族之间的倾轧与兼并,其命运可以想见,其中绝大多数只能沦为庶民。”
都边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19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083
发表于 2008-7-28 18:57:1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一来,原来以土地和世官为依托的作为宗族组织标识符号的氏也必定变质,蜕化成一种虚化的血缘标识符号,不再是贵贱的象征。”
“同样的道理,既然从天子到诸侯再到卿、大夫、士,互相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无法正常体现,所以人们也不再需要蒙盖在政治之上的血缘棉纱,姓族再无存在的必要。”
“于是,春秋末年之后,血缘亲情意识很少被人提及,它们早已经被淹没在诸侯兼并、强宗倾轧的残酷争斗中。”
“姓氏不存在了,所以作为姓族标识符号的姓,也就被人扔在一边。至此,先秦古姓也只能黯然地退出历史舞台。”
“先秦古姓既然已经弃而不用,故“别婚姻”的功能自然只能由氏来担当。这个时候,氏的概念也就发生了质的变化,于是便有了现代意义上的“姓”或“姓氏””。
“总之,姓、氏合二而一,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姓氏是历史的必然,是春秋晚期以来政治权力结构、社会结构与社会制度发生巨变的必然结果。”
都边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19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083
发表于 2008-7-29 16:40: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世祖诵公立了大功。他在春秋中晚期间,在姬姓退出历史舞台之前,审时度势,及时地把我们的一支从姬姓中演化出来成为汪姓,汪姓2500年的兴旺发达,到今天有550多万人,成为我国的一个大姓。否则,公元前251年,楚灭鲁,姬姓的命运可悲惨了,我们的先祖不知道会被强迫去姓哪个战胜国的姓了。
公元前249年,秦灭东周,东周姬姓王室彻底完蛋。姬姓灭族,后继无人,“周既不祀”,断了香火啦!
但少数姬姓王族活了下来。东周灭亡后144年(公元113年),汉武帝“东巡河洛,思周德,求周苗裔”。还真的在洛阳地区找到一户姬姓,户主名姬嘉,是周王姬族后裔。汉武帝为姬嘉封赐三十里地,并赐号“周子南君,比列侯”。因此汉代的姬姓人对汉武帝感恩感德。西汉的历代皇帝对姬嘉的子孙也进爵封号。但东汉以后,姬姓封官的则少见,姬姓也自然地退出了政治历史舞台。
都边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19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083
发表于 2008-7-30 11: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帝生于寿丘(今山东曲阜东北),在姬水得姓“姬”。
姬水在哪里?据考证,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期北境(原属甘肃省北境)。古代多用通假字,“姬”与“居”通。《列子·黄帝》:“姬,居也”。“姬水 ”即“居水”。古姬水即今之居延海,位于今内蒙古额济纳期北境。甘肃省张掖市北向至居延有一条河,其南段为黑河,其北段为弱水河。弱水河流至居延县蓄成湖泽。西汉时称居延泽,魏晋时称西海,唐朝以后通称居延海。
据此而言,今天的居延海一带是黄帝姬姓的原始居地和活动地区。
黄帝生于山东曲阜东北寿丘,而黄帝部落竟活动到内蒙古北境,并“以兵师为营卫”,“迁徙往来无常处”。可见,黄帝部落是一个武装的游牧部落,他们的活动地域真是好大啊!他们从山东出发,到过河南中原、甘肃,然后又东渡黄河进入晋陕和川东地区,后来折回到达河北涿鹿地带。
黄帝姬族,人畜两旺,在姬水地区成为势力强大的氏族,因而能东进涿鹿战胜炎帝,擒蚩尤,取得最后胜利成为天子皇帝。
黄帝轩辕氏,又别称“缙云氏、帝鸿氏、帝轩氏”等,显然,是每到一个新地区征服一个氏族后,新增加的氏族的姓氏。
炎、黄是中华民族的共祖,当之无愧。
都边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1

帖子

2501

积分

认证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501
发表于 2008-7-30 14:3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感。支持兴吾本家意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19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083
发表于 2008-7-30 20:44:13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周分封的124个诸侯国中,姬姓诸侯国32个,占总数的40%弱。但到东周春秋时期,32个姬姓诸侯国多数为强国兼并而亡国。进入战国时期参与七雄争霸战争的只有韩、魏两国。秦灭六国,韩魏皆亡。虽然姬姓诸侯国都亡了,但国亡姬姓犹存。由姬姓衍生出来的新姓很多,其中杨周吴郭郑韩曹蔡贾魏汪等,都成为了现在的大姓。
姬姓的一个特点是,姬姓自身削弱了,但由她衍生的新姓枝叶茂盛,子孙昌盛。
姬姓家族为中国的历史、中国的文化,贡献卓著。周文王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周公旦制礼作乐以及周王族撰写的数十篇《周书》,都是姬姓王族的传世之作。
姬姓王族素有文治武功、施仁政之德,因此,统治中国时间之久,在古代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西周传12王,历320年,东周传25王,历550年。周代统治中国多达800多年。
姬族是黄帝世系的大族。在汉族姓氏史上姬姓是首姓、古姓、大姓。
都边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