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8-6-19 22:02:16
|
显示全部楼层
[转]石窟石头到那里去了?
《故园徽州网》laowu
2002年作
我认为石窟石头开采之初应在唐宋之前,石头主要用于当地建筑之用。而大石窟之形成应在元、明二代,大部分石头用于运河和江南城市建筑。
古代大规模的石头开采必须要有国家级大工程才能进行,古代中国国家级工程主要是国都皇城建设和河道及海堤建设。根据徽州新安江河运分析,石料不太可能大规模运往长安、洛阳、开封、北京的几个古都。而石料运往运河修筑和南京、苏州、杭州城市建筑的可能较大。其理由为:
一.古运河南端杨州至杭州段周边基本无石料开采基地,而必须通过水路进货石料,而从新安江下水而行运石料至杭州再至苏州再到南京扬州就比较顺利了。就象今天从湖北、江西长江挖沙运沙到上海一样,虽然运距较长但水运较陆地运输要便宜和便利,况且古代没有汽车,在几十公里外用陆路人力独轮车推石头再比较从新安江几百公里水路运石料,肯定是后者快捷而经济一些。
二.运河修凿于随代,但随唐以后,时世推移,北南阻绝,大运河久己淤塞荒废。但到了元代,成吉思汗的后代把定都北京,号称大都,但维糸国家命脉的粮食、布匹及各种财富不在北方,绝大部份要依靠江南。于是疏浚大运河,开通江南到大都北京的运输通道就摆在蒙古统治者面前的首要任务。当然出钱出力的不是他们,而是江南人民。于是统治者下令,几万几十万农民、工匠挖淤清河,开山取石,筑堤修坝的宏大场面就出现在江南。也只有生活在大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才有这样的大气魄,不顾民力财力,从几百里地处的徽州新安江边开山取石,再由几百艘上千艘河船将凿成一块一块的石料运往运河两岸,运河两边的一尺一尺的石岸,一座座拱桥,一个个石阶码头修好了。于是通过运河,每年上百万担粮食,布疋运往北京,供应蒙古骑兵向西向北推进,往西一直打到黑海、地中海;往北一直打到贝加尔湖,为我大中华拥有史无前例的数以百万千万平方公里的疆土。
三.再看看杭州、苏州和江南水乡一个个小镇,如乌镇、周庄、同里,那一条条街,一条条巷,一条条河不是用标准的成方成条的石料彻成,其石料又大多麻石,与石窟石头质地相近。这更为徽州石窟石头的去处找到答案,试想一下,任何一个石料场,如用放炮炸石,绝不可能这样方方正正,只有在特大型的石料基地才能有这样的标准石块出产。这些城市间形成和繁荣虽然历史时期不同,但真正的大规模建筑是在南宋、元、明、清时代。南宋杭州成为首都,于是在三四百公里左右的新安江上游取石筑城也就成为最为经济方便的了。而苏南的小镇建设也都是在元明之际。
四.再从徽商的形成在南宋,而最旺盛在明清来看,如果没有快畅的安全的交通是不可能形成的,这是首要条件之一。而从庞大徽州石窟的石料工场运输,可以推断,那时新安江上是几百条上千条江船在来来往往,于是随时可以载货上船,而徽州运往苏杭的土特产只有两样,一是茶叶,二是木料,木料不需要船运只要放排即可。但茶叶一定要走水路,于是将体积大重量轻的茶叶和体积小重量大的石料搭配运往下游则是最好的运输搭载了,再加上江河上船只如梭,两岸的土匪抢贼也就不敢下手了,有了这样一条快捷、安全、畅通的运输线,徽州商人就有了开展大宗贸易的手段了。
五.经营徽州石料的不是徽商而是江南巨富沈万三
沈万三,字仲荣,元未明初江苏长洲县周庄人。生于元中,殁于明初。正史对他的记载甚微,但确有其人。元初由于连年战乱,江南人口锐减,水利失修,大部份田地荒芜,元政权统一中国后,盼布了一糸列发展经济,鼓励军民开垦荒田的政策,这时沈万三之父沈祐正是利用这一大好时机造田致富的。他在在这水乡泽国围湖造田,从几百亩发展到上万亩。到沈万三当家,己是元朝末期,他利用农业上的积累,进行大宗贸易,而他与之贸易的首个合作伙伴就是徽商。孔迩的“云焦馆纪谈”中说,“沈万三成为海商,来往贸易于徽州、池州、太平府,资巨百万,田产遍于天下”。沈万三在元未明初成为江南笫一巨富,
而主要业务齐是建筑业和建材业。周庄、同里、苏州观前街以及许多码头和仓库都是他开发和经营的,可见他是当时的主要房产开发商。那么经营建筑建筑材料肯定也是他发家的生意之一了。在他去世后,民间传说他致富是由干得了两件宝贝:一件是乌鸦石,二是聚宝盆。这乌鸦石是不是就是徽州麻石呢?
沈万三富在石头上,祸也石头:朱元璋借口沈万三修筑苏州街道以矛山石(可能徽州石料供给不足而取江苏石料)为街石,有谋反之心,派兵抓他欲杀之,后家产充公,流放云南,最后还是被朱元璋杀掉了。
这里又有一个悬念,既然江苏的矛山石不能用于筑城,这是朱皇帝的金口玉言,那么又有谁敢乱用江苏之石呢?那么明朝二百多年中江南的城市建筑所用石料又取之何方呢?当时徽州人在明朝有多人在朱在周围,如朱升、李善长等,而且朱元璋打天下与张士诚对抗时,徽州是他的根据地,出钱出粮,徽州人是立了大功的,由此有没有可能将提供石料这块肥肉交给正在走红的徽商呢?
当然徽州石窟石料的出处也还有多种猜测。如北宋的花石纲之说并由此引起方腊的农民起义; 南宋筑杭州城取徽州石之说等等,但有一条可以肯定,徽州石窟的形成与当时政府的建设和行政命令应有关糸,不然那么多石头运往何方不会不引起政府的警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