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7477|回复: 3

元代陇右汪氏家族

[复制链接]

902

主题

5056

帖子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6429

特殊贡献奖宣传大使奖

QQ
发表于 2006-6-13 10: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李兴华

县图书馆成立之初,即创办《盐川文史》专栏,并约我为该栏写点文章或提供点资料,鉴于于是熟人约请,又是有利于我县文化事业的好事,便贸然答应了。提供点什么呢?首先便想到了有关元代陇右汪氏家族的资料。

对于汪氏家族的认识,我最早是从母亲那里开始的。她曾讲过小时候上坟、祭祖时长辈们挂起陇右王的画像,并将厚厚一册其他先祖的画像传给儿孙们看的情景,也讲过他们先祖传说下来的关于汪家坟、汪家洞、汪家人几乎当上皇帝等传奇色彩很浓的故事。后来看了《漳县志》,果然记载着往事一门有名有姓的三王十国公及其他官位显赫的人物,更使我产生了想进一步了解这个家族的愿望。在我所知道的中国历史上一个家族会数代相承,整整鼎盛了一个朝代,而且有那么多封国公的人,是绝无仅有的,但县志所载资料很少,又不系统,无法得到更深入地了解。

机会终于来了。七十年代,漳县文化馆和省博物院考古工作对其中十余座已塌陷或有塌陷危险的墓葬相继进行了发掘,得到了许多珍贵文物,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墓志铭研究汪氏家族的第一手文字资料。七五年发掘时,恰好我在农建专业队大战徐家坪P1机会几次下到各墓室中观察,又到外面细细抄录墓志原文,限于条件,当时只抄了三篇。后来在县一中任教时,利用休息的时间去文化馆抄录,除了送往省博物院的汪惟永、汪惟孝两人外,其余的全抄下来共十篇(汪惟孝的后来也从《文物》杂志上抄下来了)。由于年久风化墓志上的文字许多模糊不清,我爬在上面,用手绢擦净,仔细辨认,常弄得头昏眼花。于是,我又开始的教学、工作之余翻阅《元史》、《金史》、《辽史》《宋史》、《新唐书》及近代历史学家的有关著作。以后又借阅了私人所藏《汪氏族谱》,从以上各种文献中抄录唐、宋、金、元、西夏的几十位人物的传记中的有关情节;并且对照、考定(订)事件的年代、地名;同时各种资料互相参证,校对了《元史》、《金史》和《族谱》中记载不统一或有错误的地方。总之尽力之所及,寻根究底,作了一番探究,结果,对这个家族的视角扩大了,认识也深入了一步,并写成《元代陇右汪氏家族初探》一文。为了适应专栏登载。我在该文的基础上加以充实、改写,并将文字稍微通俗化,成为《元代陇右汪氏家族简介》十篇及附题三篇,分期在该专栏上登出。

我深深感到,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这一支汪氏家族从唐初汪达镇巩昌而定居盐川,迄今已一千三百年,是地道的漳县人。因此更值得漳县人研究一番。我曾想过本县应该成立一个汪氏家族研究会,办个学刊一类的东西,吸引一批爱好者进行专题研究。正如其他学问一样,研究越深入,涉及面就越大,疑问也就越多,不容易P2完全搞清楚。对于汪氏的研究有什么意义呢?我认为至少有一下几点:(一)、汪氏家族的历史贯整个元朝始终。在中国古代史的研究中,自秦汉以下,元史研究是最薄弱的环节,对汪氏家族的研究可以填补元朝研究中的一些空白,也可能提出新的研究课题。(二)、汪氏家族在各个方面具有民族大融合的特色。对其研究可以接触到历史上民族史领域中的一些问题及中华民族大融合过程中的许多问题。(三)、汪氏家族的活动涉及到陇右一代重大政治、军事、经济问题,特别在宋、辽、金、蒙(元)、西夏几个朝代对峙或兴亡时这一带(包括陇中、陇南、当然也包括漳县在内)极其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也涉及到元朝统一全国过程中和统一后陕、甘、青、川、云南等地的许多军事事件和政治事件。

目前,我在这方面所做的研究还称不上是真正的研究,首先是水平有限,历史知识还停留在一般的浅表层,有许多问题一知半解,难以深入;其次是资料有限(就目前情况讲,我所能搜集到的资料已没有了)。仅出于兴趣,进行了力所能及的探索,稍有收获而已。这十三篇中所论所述、缺陷、谬误也在所难免。从我研究的三类主要资料讲,现存汪氏族谱是清朝是汪氏后裔们编纂的,也不系统,仔细一读,不能自圆其说的地方不少,而后人对祖宗的溢美之词却很多。墓志铭真实性较强,但目前发掘出的数量少、也不系统,更使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汪惟贤墓志铭中竟将汪德臣写作汪清臣。《元史》在二十四史中本是质量最差德。由于元朝没有帝王日历及起居注制度,P3所留下的文字资料有限,仅凭粗略的帝王实录、《经世大典》及《功臣列传》等,明初又仓促成书,互相歧异之处很多。清朝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劄记》中早已指出其中的许多问题。所以,尽管本人费了很多气力,但仍有不甚明确、不甚准确甚至错误的地方。

图书馆为了丰富馆藏地方资料,妥善保存这些文字,决定打印成册,我仅作以上说明,代为志序。P4

[B] 三王十国公[/B]
在漳县城南小井沟汪古山麓,长眠着元代一个十分显赫的大家族的主要成员―――汪世显及其儿孙几代共二百余人。这是一个在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帝国几千年的形成和发展史上不同寻常的家族。

七个世纪以前,蒙古民族正在欧亚大陆上叱诧风云。成吉思汗的儿孙们继承祖业,服西域,征高丽,灭西夏,亡金国,铁骑纵横,所向无敌。又经过长达四十年的蒙(元)宋战争,最后消灭南宋政权,建立了一个疆域空前广阔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大帝国―――元朝。汪世显原是金国巩昌便宜总帅,金国灭亡后的第二年(公元1235年),他所坚守的金国最后一个堡垒―――巩昌(今陇西)城在被围数月后,粮尽援绝,危在旦夕。汪世显被迫出降,从此以后,汪世显及其儿孙们在蒙古人的旗帜下冲锋陷阵,效命疆场,在统一中国的战争及后来削平蒙古王公的内乱、平定西南少数部落贵族的反叛和保卫西南、西北边境的历次战争中屡建功勋,足迹所至,遍及陕西、甘肃、青海、云南、四川的广阔地域,数十年金戈铁马,使他们一个个得以凭战功换取高官显爵,跻身于元朝统治集团的重要地位,开始了汪氏家族飞黄腾达的新时代。

从汪世显到其曾孙五代,贯元朝始终,为官者一百八十余人,其中王者三,公者,即著名的三王十国公。历代朝廷对于外姓功臣的封王,都十分审慎,有的明确规定不封外姓王。而元朝对于不仅是外姓,而且是汉族的汪氏封爵如此之高,足见对其宠信和亲密的程度。
汪氏一门至少还有三位驸马(汪良臣、汪惟勤、汪隆昌)这在P5元代也是不多见的。充分体现了汪氏与元朝皇室的特殊亲密关系及作为朝廷一方藩屏的重要地位。他们的父子兄弟相继担任巩昌等二十四处便宜都总帅。长期征抚西南、西北的广阔疆土,膺最高军阶龙虎卫上将军金吾卫上将军(从一品)及镇国上将军(正二品)、安远大将军(从三品)者至少六人。其余如昭勇大将军明威大将军武略将军等者则多达数十人。其中多数担任过便宜都总帅都元帅元帅管军万户等高级职务。

他们不仅在军事上居于显赫地位,而且在行政上也多位高权重,掌握着中央及地方政府的重要权力。所任高级职务如中书右丞、陕西、四川、云南等行省平章(都是从一品)及左右丞(正二品),监察御史,江南行省御史中丞,云南宣慰使,淮东淮西道宣慰使,刑部尚书,工部侍郎等。元朝中央最高行政机关为中书省下设十一个行中书省,最高长官为中书令(皇太子兼任)及左右丞相(由蒙古人或色目人担任),但中书令及左右丞相多时缺员,平章及左右丞相是中书省和行中书省的实际掌权者。此外汪良臣还担任过行西川枢密院事(负责处理甘南四川西部及青海东部军事的最高长官),还被任命为皇子安西王的王相,协调陕西、四川两个行省政务。

这些文官武将之中,生前和死后赠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金紫光禄大夫银青荣禄大夫(都是一品衔)的至少八人。封资德大夫资政大夫(正二品衔)的十余人。据《族谱》记载,汪世显的孙子和曾孙辈中有翰林学士十一人。P6
上述情况,足以让我们看到汪氏家族在元代的鼎盛显赫情形。封建社会统治者之间的权力斗争十分激烈,荣辱交替变幻莫测,而汪氏一家五代能相继高官显位,长保富贵权势,这在我国几千年封建王朝史上是少见的。而祖孙三代中有三人封王,十人封国公,则恐怕是绝无仅有的。仅从这一点而论,这个家族确实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很值得史家研究一番。

河南-汪聚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4

主题

2038

帖子

4万

积分

新手上路

我给自己取字慈言,号白石山人。

积分
42615

贡献奖

QQ
发表于 2006-6-13 10:54: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谁能把汪世显的支系谱传上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7

帖子

9885

积分

认证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9885
QQ
发表于 2006-8-29 10: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心眼 手里有 就是不传
辉之不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25 22:40:33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未打印,不能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