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宫留守”和诏赐夫人
(2008年5月10日)
《汪华和古六州石窟群》之八
李 宾 可
清华大学,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北京 100084
摘要公元645年(唐贞观十九年)唐太宗征辽,曾令汪华为“九宫留守”,汪道显先生收集的皇帝“敕”书,记有此事,其中并有令汪华“辅朝政”和赏赐汪华夫人的纪载。汪光裕先生说得对,九宫就是唐是著名的离宫九成宫。“九宫留守”与留守京师没有关系。当时留守京师的正、副负责人是房玄龄和樊興。
一、“九宫留守”
很多材料都提到,贞观十九年,唐太宗征辽,下诏令汪华为“九宫留守”,并“辅朝政”,说明唐太宗对汪华非常信任,在重要时刻,委以重任,君臣关系非同寻常。
笔者当时以为“九宫”是京城的代称。其实,错了。“九宫”并非指京城,而是指“九成宫”。这是我最近看汪光裕先生的帖子才知道的。
汪光裕先生指出,“唐九宫又称唐九成宫”。并说:
唐九宫即九成宫肯定没错,我在93年看到一本杂志上一篇文章是这样解释的,就把它抄下来了。所以九宫留守就是这一离宫的留守。至于是否显官,我认为是肯定的。因为太宗外出伐辽东,除京城长安指定大臣留守外,其离宫(虽不常住)也是宝地,也必须派大臣守护。而且这些大臣都必须是久经考验的绝对忠臣。
汪振亮先生对于汪华研究特别用心,于此叹曰:
人说“家有老,是块宝”,此言真不谬也,93年见过抄下的资料,还记得如此真切,真亏了老人家了。我向您学习!
“九成宫”是并不陌生的名字。《九成宫醴泉铭碑》是欧(阳询)体楷书的范本,碑文由魏征撰写。此碑立于唐贞观六年,记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泉水之事。字体高华庄重,法度严谨,历为书家奉为楷模。
《九成宫醴泉铭》碑文的内容
欧阳询书法帖
九成宫原为隋文帝的一个离宫,规模宏大,“周垣1800多步”,“九成”是“九重”之意,言其高大。现在周围仍然绿树苍翠,是旅游的好去处,其地位于西安西北163公里的宝鸡市麟游县新城区。贞观六至十八年,唐太宗曾5次来这里避暑。唐高宗也曾八次来这里避暑。看来“九成宫”在唐时是重要离宫,不可忽视。唐太宗诏令汪华为“九宫留守”,自是很大的信任。
九成宫遗址
原来还觉得令汪华为皇帝亲征高丽时的京城留守,太过倚重。后有汪华为“副监”一说出现,并说房玄龄为正职,觉得很合理。但迄未找到文献根据。见到汪道显先生从歙县王村保存的“汪氏族谱”上摘录下来的一篇唐太宗“敕”书全文,封汪华为“九宫留守”,方才明白就里。“敕”和“诏”差不多,都是皇帝的指令。在这封诏令中,还有令汪华“辅朝政”和赏赐汪华夫人的记载(标点是笔者悬拟的,或有不确,期望指正):
皇帝敕曰:
提兵按茸,必资文武之雄才。射策抚绥,惟藉忠良之俊傑。朕登天位,糜有夙夜之宁,深虑边庭之衅,匪严故讨,曷遂归恬。今诏得上柱国越国公忠武大将军臣汪华,善政行於化雨,赞刑振於仁军,军民得所。今特诏宣卿为九宫留守,辅朝政,加尔妻并受一品服。诰曰:臣以体国为忠,妇以佐夫为义。尔钱氏卓有贤行,左其良人,克学厥宫。嘉尔能助,特封尔钱氏为怀德夫人,稽氏为柔则夫人,庞氏为柔肃夫人,张氏为柔淑夫人,并受赐五花冠、诰、一品服,钦哉
敕 命
唐贞观十九年八月二十六日下。
如说“九宫留守”就是京城留守,这么重要的职位,应由肱股重臣担任。如是那样,汪华如位列“副监”,亦无不可,但还是没见有文件证明。皇帝出巡,设留守,是有先例的。如楚汉相争时,刘邦令萧何“留守关中”;《资治通鉴》卷一九七载,贞观十七年,唐太宗“車駕行幸洛陽,以房玄齡留守京師,右衞大將軍、工部尚書李大亮副之”。負“留守”责任的都是朝廷的重臣。到贞观十八、十九年,唐太宗征辽,令房玄龄留守京师。这在新旧《唐书》、《资治通鉴》中都有记载。所有记载中的用语都是“留守京师”,无一语道及“九宫”或“九成宫”。房玄龄在留守京师时,也有副手,据《旧唐书》卷六十一记载,他叫樊興。樊興,安州人。貞觀六年,為左驍衛將軍。後為左監門大將軍、襄城郡公。“太宗征遼,以興忠謹,副房玄齡留守京師”。卒,陪葬獻陵。献陵是唐高祖李渊的陵墓。看来,樊興的官阶也是很高的。
所以汪光裕先生的观点是对的。即,汪华于唐太宗征辽时,受命为“九宫留守”,就是唐初著名行宫“九成宫”的留守,与京城留守没有关系,也就没有以汪华为副的问题了。唐太宗征辽时,其实留守京师的正、副负责人另有其人,他们是是房玄龄和樊興。
二、诏赐夫人
过去见有唐太宗赐汪华夫人“一品服”、“五花冠”的记载时,常有疑惑。今见汪道显先生摘录的“敕”书,始信其真。
汪华何来“一品”?原来汪华于621年(唐高祖武德四年)被封为“越国公”。“国公”封号是“勋爵”,位列从一品。后来任职“折冲都尉”等,其官阶另当别论。所以,称汪华夫人为“一品夫人”也是合理的。这反映唐太宗对汪华的待遇是很优厚的。
汪道显先生所录“敕”书,所赐的有四位夫人:即钱、嵇、庞、张四氏。汪华前后共有五位夫人,最先的一位也姓钱,早年(617年)去世。第二位钱氏是巢国公钱九陇之女,最有地位,也已于635年亡故。最后一位张氏是644年(唐贞观十八年)“赐婚”的。“赐婚”这一说法很有价值,根据是“风雨兼程”所录的资料。
从这两件事看,汪华是深受唐太宗信任的。唐太宗对待汪华,可谓有“知遇之恩”。(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