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10084|回复: 8

汪新士狱中收徒传艺

[复制链接]

902

主题

5056

帖子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6429

特殊贡献奖宣传大使奖

QQ
发表于 2006-6-7 10:36: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汪新士1923年生于浙江江山县(现江山市)大陈乡的一个书香世家。大陈乡四面环山,峰峦起伏,小桥流水,满目苍翠,汪老少时,就生活在这环山十里皆松树,天下应无第二园的世外桃源之地。
5
岁开始从父亲和舅父学习书法,15岁研习篆刻,临摹西泠八大家作品。
抗战胜利后,汪新士到上海,就读于上海诚明文学院中国文学系。去上海前,舅父余绍宋写了一封荐举信,将汪新士介绍给西泠印社的创始人之一、余的老朋友、书印界一代宗师王福庵。
王福庵(18801960),名褆,字维季,别号持默老人,浙江杭州人。王老最工小篆,合以古籀,沉健圆润,询得二李奥秘,自成一家。治印稳实浑朴,挺秀停匀,直追秦汉。在当代书印界首屈一指。
1948
年汪新士在华东新闻学院研究生班毕业后,开始准备分配他到山东《大众日报》,后考虑到他夫妻分居两地,改分配到上海铁路局政治部宣传部,创办《上海铁道报》。
1957
年,整风反右开始,汪新士一下子跌进了人生的低谷。大鸣大放时,小组推选他执笔,写了一篇文章《救救我们的肚皮》,意思是不让人发表不同意见,光吃饭,肚皮会撑破的。学校联系到他大地主、大资本家的出身,将其划为右派,打成反革命,开除公职,投入监狱劳改四年,1961年方才出狱。
在此之前,他拿的是教授级工资,每月96元。失去工作后,只有妻子159元的工资收入维持全家人的生活,日子过得十分艰难。那正是三年困难时期,精简城市人口,号召居民下乡,下乡者除由政府负责路费外,还给二百元安家费,带小孩的另有补助。汪新士一咬牙,1962年带着一儿一女,下到钟祥县长城人民公社肖家店孙家湾生产队。肖家店是钟祥县最落后的地方,缺水缺肥,每个工分只有四分钱,一年中有半年吃返销粮。
队里看他是个知识分子,没让他做田里的农活,安排他给生产队放牛。他同老乡一样,喂养了几只鸡,用鸡下的蛋拿到镇上去换盐。
昔日的篆刻大师,在政治上、生活上都一下子跌入了谷底。但生性乐观和性格倔强的汪新士在艰难的岁月里没有失去自信,仍然痴迷于他赖以为命的篆刻事业。白天要放牛、做饭、洗衣、种菜,只有夜晚才能拿起刻刀,但连起码的电灯也没有。他便用墨水瓶做成煤油灯,夜晚伏在煤油灯下潜心刻印,常奏刀至深夜。腹中饥饿,就喝几口用瓦罐在柴草灶里的余火煨熟的稀饭,聊以果腹。生活上的困难尚能克服,他感到最为难的是没有刻印材料。一次他放牛路经一片瓦砾地,偶然心有灵犀,想到了秦砖汉瓦。便参考秦始皇开国之印,试着在磨光的青砖青瓦上刻了几方砖印、瓦印。拿在放大镜下一看,连自己也惊呆了:这些砖刻、瓦刻颇为新奇而别有风韵,那种金石斑驳的情趣,是人工难以模仿的。从此他便一发不可收,在钟祥期间,他共刻了六十多方砖、瓦印。每刻完一方印,他都要在煤油灯下,用放大镜仔细观赏把玩,欣赏一番,感到乐不可支,宠辱皆忘。
1973
年清理阶级队伍,汪新士不仅是右派、反革命分子,大官僚、大地主、大资本家的孝子贤孙,而且还清理出他二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逃往台湾,表姐夫在香港,有着复杂的台港关系。加之其他罪名,在批斗会上由军管会当场宣布将他逮捕,判刑15年,再次投入监牢。这年,汪新士50岁。
在监狱的管理干部中,有一位21岁的统计员昌少军,稍懂书法和绘画,见狱中有此高人,便萌发了向汪新士学习篆刻的念头。一天,昌少军以到设计室统计数字为名,拿着载有汪新士篆刻的这张报纸悄悄对汪新士说:我想拜你为师。汪老会意地点点头。当天晚上,昌少军写了一封拜师信。汪老见昌少军态度诚恳,便在狱中收了这位徒弟。当时汪新士住在设计室的三楼上,每天夜深人静,昌少军就悄悄溜进汪老的住处,汪新士收起活动楼梯,盖上木板,教小昌学治印,师徒二人沉浸在艺术的殿堂之中。经常刻印到东方发白。学了一段时间,昌少军大有长进,在一些书法绘画展览会上频频得奖。昌少军便将自己这一奇遇告诉了《荆州日报》记者、书协会员鲁家雄和江陵县文化馆馆长、画家肖代贤。鲁家雄带着相机到狱中采访、拍摄照片。肖代贤与汪新士的老师唐醉石之子是同学,早仰西泠印社,便赶忙来到监狱观看了汪的作品,并和管理汪新士的指导员商量,让汪新士为文化馆里办的书法学习班学员讲课。指导员断然拒绝说:汪新士这样的反改造分子,怎么能去讲课呢?
原来汪新士在监狱组织的服刑人员政治学习会上,联系自己在农村的亲眼所见,发表过一些谬论。他说:毛主席说农村应先合作化后机械化,而刘少奇认为应先机械化然后才能合作化。我看刘少奇的看法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当时文革尚未结束,刘少奇亦未平反。汪公此言无异是攻击了伟大领袖而为刘少奇翻案。汪新士是不藏秋毫心地直的耿直之士,在灾难压头的恶劣处境里,仍死守实话实说的处事为人之道,这就难怪几十年来他一次次大难临头,悲剧在他身上不断重演了。
肖代贤见说不动指导员,又找到在荆州地委担任领导职务的书法协会顾问张一正,张虽与监狱长是战友,但监狱领导认为放服刑人员出去讲课属原则问题,不敢擅作主张,此事又被搁了下来。1983年肖馆长又找到荆州行署分管政法工作的孙华明副专员。恰好孙副专员刚从省劳改局开会回来。他也听说荆州监狱关有一名西泠印社的早期社员,才华出众,便偕同肖馆长一道到监狱去做工作。监狱长、政委见分管领导都亲自出了面,便应允了肖代贤的要求。但有个条件,汪新士只能在监狱中讲课。这样便由文化馆出面,招收了三十多名学员,在狱内办起了一个特殊的书法篆刻学习班。办班之前,监狱长、政委一起找汪新士谈话,要他不要保守,表现好可以酌情减刑。
在此同时,沙市也办了个五十多人的书法篆刻学习班,请了省书协的一位副主席给学习班讲课。这位副主席有学问,但表达能力不甚强。沙市的学员闻讯后便赶到荆州监狱来听课,学习班猛增到90人,监狱的会议室装不下了,监狱领导只好作出让步,将学习班搬到了工人文化宫。
就这样,汪新士在特殊的环境以特殊的身份,为文化馆开办的三期书法学习班授课。他也于1985年提前三年被释放出狱。
几十年的人生坎坷,使汪老顿悟出人世无常、艺术永存的真谛。汪老忆起早年王福庵恩师但开风气不为师的教诲,决定在楚文化发祥地的荆州倡导西泠精神。于1986年端午节在荆州创建南纪印社。
汪老的此一壮举,为海内外同道所推崇,视其为当代书印界一大盛事。沙孟海、谭建丞、邓少峰、钱君、吴丈蜀、王遐举、陈大羽、颜家龙、叶一苇及香港的佘雪曼等书印界名家纷纷来电、致函和赠联题词相贺。中国书协理事、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颜家龙赠联曰:脉继西泠,名成南纪;望高北斗,艺重东湖。
在南纪印社,汪老集合书法篆刻界同仁聚会切磋技艺,举办作品展,编印学习资料,出版社员作品,殚精竭虑,不遗余力,并立下多出有用人才,将荆州造就为篆刻之乡的宏愿,设馆授业。将自己平生所学的全部学识和心得技艺倾囊而出,循循善诱、奖掖后进。从在监狱办班到1991年离荆南下,7年间共办班21期,培养学生六百余人,其中佼佼者数十人。

汪老在荆州的开门弟子昌少军,不畏艰险从汪师学艺,十数年如一日,如醉如痴,连女朋友也很少见面,孜孜不倦,好学敏求。1983年他与冯平女士旅行结婚,沿途什么也没买,却带回了一大堆刻印的石头。少军与冯平都是洪湖人,又是幼时同窗,一个嗜艺术,一个爱文学,心灵爱好相通。汪老特为其伉俪撰一联并刻印相赠:爱艺爱文,欣为爱侣;同乡同学,喜结同心。汪老爱徒之深,溢于字端。
1984
10月,昌少军赴太原参加全国书协等单位联合举办的首届全国职工业余书法美术作品展,途经武汉,带着自己的习作《昌盛印稿》和为中国书协理事、著名书法家、诗人吴丈蜀刻的两方印,去吴老寓所拜谒。吴老看了两遍说:你边款比印章刻得好,边款湖北第一,一定从过高人。当听了昌少军介绍他是在监狱从汪新士学的书法篆刻时,便连声赞叹,说:请代问汪老师好。这天吴老与昌少军长谈了近五个小时,并兴致勃勃地在昌少军的《印存》扉页上赐诗一首:一勾一画有师承,展卷纷披入目清;镌罢还须多读览,他时自可继西泠。汪老见吴老对爱徒殷殷教诲,喜不自胜,以原韵和诗一首,以表谢忱:一言一字见真情,指引前程爱后生;不负春风滋雨露,声清老凤胜西泠。
昌少军受汪、吴二师的谆谆教诲、面授身传,技艺更进。先后获得全国和国际性六个篆刻一等奖,被誉为湖北书法界获奖专业户,被评为国家二级美术师,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被誉为当今湖北篆刻第一把刀,荣任南纪印社第二三届社长。

节选自《名人传记》

disp.jpg
河南-汪聚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19

主题

5801

帖子

1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13129

特殊贡献奖

发表于 2006-6-7 15:45:33 | 显示全部楼层
“脉继西泠,名成南纪;
望高北斗,艺重东湖。”

“人世无常、艺术永存”
夕阳无限好,七十古来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38

帖子

1万

积分

认证会员

教师

Rank: 6Rank: 6

积分
10288

贡献奖

QQ
发表于 2006-6-7 17:07:15 | 显示全部楼层
汪新士后来怎么样?应该平反吧?我来自湖北,很希望知道此公晚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02

主题

5056

帖子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6429

特殊贡献奖宣传大使奖

QQ
 楼主| 发表于 2006-6-7 18:02:5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汪新士“红旗漫卷西风” 在西泠嫡派传人,著名书法篆刻家汪新士诞辰82周年之际,把他42岁时镌刻的一方朱文毛体手迹“红旗漫卷西风”印,呈诸同好共飨。 “红旗漫卷西风”印(见附图)是汪新士1964年夏月,编刻的大型《毛泽东诗词印谱》35枚印章的一枚。当时,他白天下地干农活儿;夜深人静时,则在煤油灯下,忍着炎暑酷热进行创作。其对艺术的痴爱可想而知。汪新士精通古籀、泉布、金石碑版之学,并对汉字的演变了如指掌,所以他能将各种文字融入印中,使它们合法度于方寸。用名人手迹入印算是汪氏的一大特色,他曾将孙中山、郭沫若、王福庵、唐醉石、吴昌硕等人的手迹入印,既具原书面貌,又具有金石韵味,受到各界赞誉。 在汪氏所刊手迹印当中,精彩绝妙的要数这方毛泽东主席手迹印了。该枚印章是一枚以毛体草书入印的砖质条形朱文印。汪氏治印,在章法安排上强调的是“章法要从四边打进来,以整体定气势”。全印六字,以左右各三字分排,借毛体风骨,巧妙将汉印气息与之相糅,达到“四面停匀,八边俱备,短长合度,粗细折中”(欧阳询语)之佳趣。细品此印之妙,笔画映带,既具毛体骤雨旋风、迅庭骇人神韵,而又不失印章轨范,充分地实现了“以书入印、印从书出”的完美统一。汪新士执刀吻石,沉实劲爽中透出他刀笔交融的治印理念。“红旗漫卷西风”印,苍茫浑厚、神韵悠远、法度森严,结合相成相破的边栏,展示出勃勃生机,在不均衡中体现出虚实相生、相得益彰的艺术交果,充分地展示了奇趣扑人的刀法和英迈爽利的神采。
2.gif
河南-汪聚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02

主题

5056

帖子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6429

特殊贡献奖宣传大使奖

QQ
 楼主| 发表于 2006-6-7 18:07:11 | 显示全部楼层
创建南纪印社设馆授业

  1985年,汪新士提前三年被释放出狱。自1958年汪新士运交华盖,噩运伴随他历时长达27年之久,使得他精力正旺的中、青年时期几乎全部在磨难中度过,浪费了他宝贵的黄金时期,真乃中国很多知识分子的一大悲哀。

  汪新士出狱后,坚持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而又热心的孙华明副专员安排他到荆州师专讲授了两年古代文学课和书法课。接着,又在学生
们的帮助下,在荆州东门内仿古一条街开办了汪新士艺术中心,以卖字治印为生。

  汪新士恢复自由后,又欣逢太平盛世,精神十分亢奋,他十分珍惜这迟到的春天。创作欲望如火山喷发,他重涉印坛,再展雄风。

  1985年9月,他被邀参加河南国际书法展开幕式,所送去的11方印章全部入选,被同行誉为“刀法浑厚沉雄、布局参差错落,因字设形,自成一格”。这是他重获自由后,第一次参加大型书法篆刻展出。从此,他更一发不可收拾,作品在各种展览会上不断亮相,本人也频频出现于各种集会和展览会上,拜访心仪已久的同辈与名家,结交才华初露的青年朋友,在印坛沉寂了二十多年的汪新士焕发出第二次青春的夺目光彩


  此时,汪新士已年逾六旬,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几十年的人生坎坷,使他顿悟出“人世无常、艺术永存”的真谛。他忆起早年王福庵恩师“但开风气不为师”的教诲,决定在楚文化发祥地的荆州,倡导西泠精神,培育新时期的书法篆刻艺术人才。在昌少军、李海、戴诗春、江传国、严峰、马在新等众弟子的帮助下,于1986年端午节在荆州创建了南纪印社。汪老将印社取名“南纪”,取意于《诗经·小雅·四月》诗句:“滔滔江汉,南国之纪”。

  为祝贺南纪印社成立,沙孟海、谭建丞、邓少峰、钱君匋、吴丈蜀、王遐举、陈大羽、颜家龙、叶一苇、刘江、林乾良、王京甫、陈振廉
及香港的佘雪曼等书印界名家纷纷来电、致函和赠联题词相贺。

  在南纪印社,汪老集合书法篆刻界同仁聚会(他们称为雅集)切磋技艺,举办作品展、编印学习资料、出版社员作品,殚精竭虑,不遗余力。并立下多出有用人才,将荆州造就为篆刻之乡的宏愿,设馆授业。将自己平生所学的全部学识心得技艺倾囊而出,循循善诱、奖掖后进。

  1991年,汪新士受原在江陵中学任教的弟子江传国之邀赴深圳度假。临行前,由他的学生操持,提前为汪老70生辰祝寿设宴,为汪老壮行。汪老一到深圳,就感到这里极富现代城市化气息,且温和湿润的海洋性气候很适合他的身体。在学生的劝说下,汪新士在深圳这块改革开放的热土留了下来。

  深圳十年,又有五百多学员从汪老学艺。汪老秉承“老师是怎样教我的,我亦怎样教学生”的宗旨,一如既往、教书又育人。

  汪新士曾先后为一代伟人邓小平和彭真,以及陈立夫、沙孟海、关山月、钱君匋、陈大羽、刘宇一、刘江、吕国璋、陈振廉、朱森林等名人治印。其中有不少印章是汪老的得意之作。如“朱森林”三个字包含有六个“木”字,为使这六个“木”字有变化、不呆板,他将“林”字的两个“木”粘连在一起,变成一笔;而“森”字的三“木”则似连非连。印章为满白文,整体布局可谓“密不容针,疏可跑马”。彭真之子傅亮将汪老的铁线篆书《傅氏彭真藏书》印章带回家后,彭真同志看了这方整体对称、线条均匀、苍劲有力的篆刻,十分高兴地说,这是我收藏的30多方印章中最满意的一方。为此傅亮特为汪老题词:“清风傲骨,为人师表”,要拜汪老为师。1995年,台湾人陈开雄先生回大陆时,慕名请汪新士为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写了一幅字,刻了一方印:“立夫九十九岁后书”。陈立夫老先生十分高兴,欣然书一条幅“天爵常修”相赠,并亲笔给汪老写了一封感谢信:“承惠赐横幅书法及篆刻图章一块均工雅可爱,无任感谢,兹回赠拙字一张,敬请指教为幸。”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近十余年,汪老可以说是他一生中的大丰收时期。他的书印作品先后在国际书法展、中日百家篆刻邀请展、当代名家书画展、西泠印社国际篆刻书画邀请展、韩国第三届国际篆刻展,纪念赵谦之诞生160年书画邀请展、全国印社篆刻联展等高品位的中外展览会上展出,多次获奖,并选入《现代篆刻家作品集》、《纪念孙中山篆刻集》、《国际书法篆刻大观》、《当代篆刻家大辞典》、《当代书法家大辞典》、《当代印人名鉴》以及《江陵县志》、《衢州市志》等辞书、方志中。1999年,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了《汪新士篆刻书法集》。他在世时不仅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南纪印社创社社长、北斗印社社长,还是余绍宋研究学会研究员、深圳书画艺术学院篆刻研究班导师和广东岭南印社导师。汪新士的一位书坛老友曾对汪老半戏半真地说:“你少年得志,老年得福,为两头红。”
  
送别先生 感天动地

  公元2001年11月19日凌晨,天空出现近年来最大的一次狮子座流雨星。汪新士按照多年的生活习惯,还在手把手教着三个学生刻印,印面
已经刻好,又刻了三面边款,这时已是凌晨3点。这方印章是深圳一对有识的家长宋湘雄先生、谢群女士为庆贺他们的女儿宋晗煜喜获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一等奖及10岁生日,而特别送给她的一份珍贵礼物。不想这方石印竟成了汪老六十余年执刀錾石的“绝笔”。

  送别了学生,汪老又看了半小时书。这就是他去世后床头边那本还没有合上的《西泠往事》。2003年,是中国篆刻学术中心西泠印社创建100周年,作为当今资历最深的西泠印社早期社员,他已收到了印社的约稿函,他准备为纪念西泠印社成立100周年撰写回忆文章。

  上午九点半,他起床穿衣,感到心急气喘,便向楼上指了指,对夫人张明之说:“喊阿卢”。阿卢(君华)也是客居深圳的一个外地人,住六楼,汪老在四楼,他是汪老一位很友善的邻居,常去汪老住所看大师作书治印。他急忙背着汪老到下面的一家诊所去看医生。刚下到二楼,发现汪老的手松了下来,背上也觉得有些沉重,经打“120”,医生赶来抢救,汪老已停止了生命的最后一息,于上午10点45分与世长辞。后来汪老的弟子桂建民先生特为卢君华书字一幅,曰:“驮灵”。谓先生驾鹤西去,阿卢这位憨实忠厚的小伙子就是驮负先生的那只黄鹤。   汪老一生甘守清贫,可谓两袖清风。但他却为世人留下了精湛的书法篆刻艺术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承传西泠精神的二千弟子。他逝世后,他的学生们倾其心力,合力操办他的丧事和善后事宜。11月23日上午的追悼会开得既简朴又隆重。主持追悼会、致悼词和各方张罗的除了汪老家人外全是汪老的学生。以致前来参加采访的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深圳法制报、深圳侨报、深圳电视台、深圳广播电台、香港大公报、香港文汇报的记者以及汪老的生前好友,殡仪馆的工作人员,无不为弟子们对老师的一片真情而动容。特别是在与汪老的遗体告别时,没有任何口令,也没有一个人示意,几十位弟子不约而同齐刷刷地一起跪在汪老的灵柩前失声恸哭。跪在最前面的大弟子昌少军抚摸着汪老的美髯银须,呼天号地,有的弟子手臂被拉青了,也不肯起身。电视台的记者一边拍电视一边流淌着眼泪。

  汪新士追悼会一结束,汪老的弟子们立即聚会,一致决定成立“汪新士艺术研究会筹备组”,并决定编印出版《悼念汪新士先生专辑》,编写出版《汪新士年谱》,成立汪新士艺术研究会,举办《汪新士书法篆刻遗作展》和开展纪念汪新士先生诞辰80周年系列活动等,并遵照恩师的遗愿,筹备湖北中流印社(已获批准,昌少军被推选为首届社长),协助汪老之子汪迎超出版《汪新士篆刻书法作品集》第二、三集。追随了老师20年的昌少军,满怀深情地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我在老师生前未尽到孝道,老师走了,我要尽全力为老师做一些事。”他主动承担了补充、修订并出资出版《汪新士年谱》的任务。

  他的另一位高足李海为感师恩和继承先生遗愿,繁荣荆楚文化,自愿将自己在荆州南门外梅村一栋有11间平房、占地约300平方米的住宅无偿捐赠给汪老创建的南纪印社。

  弟子们对汪老的一片真情,受到书法篆刻界的普遍赞誉。汪新士的师弟、著名的书法篆刻家、理论家、浙江中医学院教授林乾良先生感叹地说:“新士兄一生收徒二千余人,可谓印坛独一无二,特别是他待学生如儿孙,学生也报以挚爱的父子、祖孙之情,恐怕世上的许多真儿孙也是做不到的。这也是师兄最大的福分,我看近代篆刻家中是罕有甚俦的。”
  汪新士先生毕生醉心于书法篆刻艺术,度过了他那铄金流石的璀璨人生。他没有给后人留下钱财,却在人们永志不忘的记忆里,留下了他那笑容可掬、清风拂面、银髯飘飘的高师风范。
河南-汪聚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02

主题

5056

帖子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6429

特殊贡献奖宣传大使奖

QQ
 楼主| 发表于 2006-6-7 18: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悼西泠老人汪新士先生联

尤记先生多际遇,发世家之脉,得大师之传,蒙文革之冤,养岭南之老,名成四方四体,惶惶然,我辈如何是悼?

空余我辈仰高风,感处事惟真,敬做人惟实,叹治学惟谨,赞育材惟勤,技重一笔一刀,赫赫矣,先生以此为怀。

网上拜祭地址:

http://www.027smf.com/smf/m3.asp?id=49&mr=1

disp.jpg
河南-汪聚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52

主题

8673

帖子

18万

积分

管理员

宏扬汪华文化 共建和谐家园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7445

特殊贡献奖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06-6-7 19:02:43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世无常、艺术永存。。

感慨。。。。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52

主题

8673

帖子

18万

积分

管理员

宏扬汪华文化 共建和谐家园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7445

特殊贡献奖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06-8-9 14:5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别样的纪念--思念西泠老人汪新士

           视 艺 术 为 生 命   
             ——记恩师汪公新士先生
               桂建民
    2001年11月19日,急速的流星雨如一道闪电在空中画出一道
寒光,预感着要发生什么事。一个月前,我的好友金承煌先生病情恶
化又住进了医院,这段时间我一直在医院去照顾金先生,这两天他只
能靠输液来维持生命了,我的心情非常沉重。
    中午,突然接到迎超打来的电话,说汪老早上10点多钟在深圳
去世了。他们已买好车票立刻准备去深圳……闻此噩耗,容不得多思
考,我对爱人说,我们也一起去深圳。到火车站后,见到汪师母及其
子女还有大师兄昌少军都在那儿。因事发突然,我和爱人都没来得及
买车票,他们都劝我们别去了,后来我坚持一定要去就把爱人留下来,
踏上了赴深圳的列车。上火车刚坐下,我的手机响了,传来了金承煌
先生在武汉去逝的消息,当时是下午五点多钟。老天为什么对我这么
不公平!在我的艺术生涯中,对我影响最大的二位先生竟同天离开了
我。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2001年4月的一天,汪老由深圳返回武汉,准备去北京参加弟
子马在新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画展览开幕式,由于身体欠佳,不得已
在武汉家中调养,并请医生到家里来作检查。我知道老师回汉的消息
后,就到老师家去看望,看着老师消瘦的身体,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老师在武汉收李晓萍为徒的拜师宴上,我扶着老师上楼,感到老师身
体己不如去年,很虚弱,当然我不敢从坏处想。可老师哪一刻在休息
啊。那段时间,我只要到老师家,总看见老师在桌上整理资料,或是
刻印章、拓边款、写字;或是准备拓制原拓印谱;或是与来访学生和
朋友谈自己的艺术和生活经历。乐观执著的汪老总是谈笑风生。那天,
老师对我说:“每当夜半三更刻完一方印后,都要在放大镜下细细品
味,犹如喝鸡汤一样鲜美,比什么东西都有味。”没想到这竟是老师
跟我说的最后一句话。
    5月初,汪老准备回荆州去看望那里的亲朋好友和学生。临走前,
汪老和儿子迎超来到我在武昌中北书画城开的画廊。汪老早就知道我
在此开画廊,还说准备为我书一副对联。汪老的到来,我心中非常高
兴。当时想要老师书法的人很多,我说:“老师今天只为我的两个朋
友程迟生和蔡兴各写一小幅书法,我的以后再说,还有机会。”老师
看我的画廊布置得满满的,非常高兴,临走时还和大家一起高兴地合
影留念。
    由于那几天我正忙着准备作品到大连去办展,老师离开武汉回深
圳时我都没有去送,没想到那一面竟成永别。
    80年代初我与朋友谈心时,就听说在荆州监狱里有一个西泠印
社的社员。当时在一个篆刻爱好者心中,西泠印社是一个多么神圣而
又令人向往的地方啊,而西泠印社社员更令我崇敬、羡慕,因此西泠
情结一直系绕在我的心头。
    1990年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单位派我参加了在荆州江陵举办
的“全省花木盆景展览”。展览期间我与几位同事欲游览了荆州古城。
那是我第一次去荆州,由于从小我有书画篆刻的爱好,每到一地总想
去逛一逛书画店。走进荆州古城,东门城楼突然一幅大标语映入眼帘
——“西泠印社老社员汪新士先生现场书法刻印”。这不就是我心中
久慕的西泠老人吗?于是,我顾不及去欣赏那古城的秋色风光,径直
走进了文宝斋书画店,还真有点武汉荣宝斋书画店的风貌。一进店堂,
满堂的书画作品、金石碑帖和老照片一下子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好
象一下子回到了我心中阔别已久的家。店堂前坐着一位清瘦的老人,
身着一件褪了色的蓝色卡叽中山装。我的直觉告诉我:这就是西泠老
人汪新士先生。我的心情激动万分,由于当时没有什么准备,但好在
工作证中夹着一方“翰墨千秋”的印拓,于是与汪老师找着了谈话的
机缘,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缘D阿。由于第一次与汪老接触,心中不免
有些许紧张,在汪老的店里看了一会后,就向汪老告辞,离了文宝斋。
这天晚上我失眠了,兴奋的心情使我怎么也睡不着觉。我想:这么多
年来东奔西闯,没有拜一个好老师,这次无论如何不能错过个这机
遇,我一定要拜汪老为师。第二天早上我早早起床,找同事借了50
元钱,买了一盒月饼及水果和营养品,由两个同事陪着我直接来到汪
老师的店堂,执意要拜汪老为师。因为言语笨,话没说出口,汪老早
已裁好宣纸准备为我写字,我一下子被老师的随和、热情所感动,心
情放松了许多。汪老用篆书非常认真地为我书写了一个条幅“于今铁
笔更宜坚”,并题款:“建民学友来荆州,为书郭沫若诗句以勉之。岁
在庚午秋分,西泠印人汪新士年六十又八并记于文宝斋。”汪老又为
同行的二位同事每人各书一幅。得到了汪老的墨宝后,我万分高兴,
即用随身带的相机与汪老合影,留下了第一张与汪老永远难忘的照
片。中午,在汪老书画店旁边的小酒店里,我请汪老吃拜师饭(当然
不能跟今天的拜师宴相比,可汪老从不计较这些事),汪老爽快地接
收了我这个学生。从此,在学习篆刻和书法的道路上,我有了第一个
真正的老师。
    90年代初,我是汪老在武汉唯一的学生,老师每次回汉都给我
打电话,我去车站接他。老师的记性特别好,对艺术的挚爱和对朋友
的真诚,使我非常感动。在武汉时,汪老师先后带我到过吴(丈蜀)
老、黎伏生等先生家,将随身带的资料给朋友看,并谈起在唐醉石师
指导下学艺的经历以及60年代在武汉参加东湖印社的活动情况。汪
老师还曾向我回忆起与薛楚凤、邓少峰、曹立庵、周华琴先生的交往
的经历。
    1991年初春的一天,汪老打电话给我说准备由荆州回汉,我立
即向单位要了小车,前往车站接他。回厂后,我陪老师参观了我所在
单位的艺术公司,当时由于我单位领导颇好书画,因此我们的工作环
境不错,汪老非常感兴趣,并与我谈起想在武汉创立“长江印社”的
想法。我将汪老师的情况向厂领导作了汇报,酷爱书画的厂长百忙之
中在我单位梅桂园接见了汪老,我记得,汪老当时谈了一些想法,厂
长颇感兴趣,有意让汪老这位到我单位来。虽说后来没办成,但一个
国企厂长能有这么大胆的想法,这么重视人才,我是十分钦佩的。汪
老要在武汉创办新印社的想法在我脑海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当天晚
上,汪老在我家吃饭,他看着我挂在墙上的印屏条幅说:“你的印刻
得好,只是风格不统一。”一句话使我顿时大悟。我学印之初,由于
无师指点,无资料参照,因此学得很杂,学过汉印、秦印、赵之谦、
吴昌硕、吴让之、黄士陵,还学过邓散木。印屏上如果一样一点,那
不就成了大杂烩了吗?一个人不能百花齐放。多年来我并没有刻意去
学老师的印章风格,而是从一点出发,从汉印写意一路风格去追求,
加上老师的指点和朋友的帮助,我的印进步较快,还参加了国家级展
览,老师也非常高兴。
    1991年10月,我与金承煌、李乐峰及武汉篆刻界的几个朋友一
起到烟台参观第二届全国篆刻艺术大展,当时汪老并不知道自己的篆
刻作品已入选了。参观完烟台的展览之后,我又转道去了北京,到了
北京我立刻给汪老写信,在信中说:“您老的作品已入选,并且我已
将您的作品集代领。”汪老接到我的信后非常高兴,立即给我回信,
信中说:“建民仁弟:11日至北京的手书今日收悉,甚慰!我和学生
张清卉于8月初收到过作品集征订通知,打算等入选证寄到后再填
写,可至今未见寄到,幸亏吾弟出席开幕式,带回作品集,真是喜出
望外,疑虑顿释,不胜感激之至!如作品集尚未寄出,则不必寄,因
不久将赴汉,当亲自面谢也。展出作品中见到‘张清卉篆刻——汪士
题签’否?有无印象,盼告。顺便请抄示湖北入选者名单为祷(拙作
入选那几方?)。匆复,顺颂秋祺。汪新士,1991年10月21日。”
    汪老对学生的关心,对篆刻艺术的关心从一封普通的信中可证一
斑,老师日常的一言一行也无不深深地打动和启发着我。在日后湖北
电视台对我专题采访时,我对我的弟子们谈了一句心里话,我对他们
说,你们学艺术,首先要学做人,如果人都做不好,怎么去学艺术,
在做人和学艺上汪老就是我们的榜样。”
    记得有一次,汪老带我到省文化厅宿舍去见他早年的一个同学,
因为时间太久,我已记不清汪老同学的姓名,只知道他是新华社的一
个高级记者,他的家中还挂着一张与陈毅部长一起照的照片,虽为同
学,可环境和条件不知比汪老强多少,谈话中老同学问起汪老的境况,
汪老淡然一笑,丝毫不抱怨这么多年来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汪老记
性真好回忆起在上海华东新闻学院的学习生活时,汪老好像又回到了
学生时代,情不自禁地打起了拍子,那音乐家一样的潇洒动作,令人
好生羡慕。汪老还弹起了老同学家的钢琴,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老师弹
琴。老同学问起汪老的家庭生活后,并出主意让汪老找有关单位去落
实政策。汪老哪有时间花在这上面啊!他的时间太宝贵重了,只有真
正搞艺术的人才知道,只要能搞艺术,其它什么都不重要。他视艺术
为自己的生命。
    1996年10月,我出差第一次去深圳,在回武汉的前一天我特地
到汪老的居室去看他老人家。南国深圳是我国最早开放的一个经济特
区,那里高楼矗立,五光十色,汪老是受弟子的邀请前往,因为气候
好而留了下来。汪老租住的一室一厅房子位于深圳当时最高层建筑帝
王大厦的对面,一高一矮,一豪华一简陋,一位西泠最老资格的艺术
家,竟然只能住在这么一间十分简陋的房间里!深圳当时的报纸曾大
篇幅登载内地去深的艺术家,将汪老比作西部歌王王洛宾,汪老甚以
此为豪。汪老的房间除了一张床、治印的桌子、满屋满地的书籍及满
墙的字画外,别无其它。他非常的知足。
    我去看望汪老时,恰逢他七十五岁的生日,汪老在深圳的学生陈
恒、翁寒春、宁树恒都来了。因为我远道而来,汪老显得特别高兴,
亲自叫师母去买萝卜和肉,他要亲手做一餐正宗的萝卜饭给我吃,汪
老曾有言,谁没有吃过他亲手做的萝卜饭,就不能算是他真正的入室
弟子。我跟他老人家多年,没有机会吃上他亲手做的萝卜饭,这当然
是一个遗憾。汪老这次就是为了弥补我这个遗憾吧。想到这里,我深
深地感到老师对弟子的一片深情。在《祝您生日快乐》的歌声中,老
师又是许愿又是吹蜡烛,乐得像孩子一样。用完餐后,老师为我用篆
书书“楚魂”二字,并题跋:“未谷仁弟(我的艺名)自武汉来访,
适逢予七十五岁生日,诚他乡逢故知,快慰平生。明日返里,书此以
壮行色。西泠汪新士并记于鹏城。”我说:“汪老从今天起可以写七十
六了。”于是汪老又加上了“年七十又六”数字。
    多少年来,汪老只要回武汉,我都非常高兴地和他在一起。在省
邮电的绿苑宾馆,在电信公司的金茂宾馆,在长海大酒店,在豪华旅
游船“总统一号”上,汪老留下了许多墨宝,刻了许多印章。还有那
首他经常唱起的《北国之春》的歌声和那雄浑的钢琴声,至今回响在
我的脑海里。最值得一提的是汪老为我爱人和小孩书写的条幅。他写
给我爱人的内容是“里里外外当好家”。题款:“素琴女弟留念,西泠
汪新士年七十五。”我爱人如获至宝。汪老除为我儿子写了“于今铁
笔更宜坚”的条幅外,还给他题了“桂甦南篆刻”印屏用签。这些
都是汪老给我们留下的最宝贵的精神食粮。
    汪老离开我们整一年了,在汪老去世一周年时,我再次踏上深圳
的土地,重访汪老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并参加了北斗印社为汪老去
逝一周年举办的座谈会。现在,由大师兄昌少军和我等诸同志创立的
湖北中流印社,聚集了省内篆刻名家高手,已初具影响并日益壮大,
汪老的事业,后继有人。汪老师,我们正沿着您老的足迹前进,您可
含笑九泉了。
    2003年3月12日凌晨于珍石斋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02

主题

5056

帖子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6429

特殊贡献奖宣传大使奖

QQ
 楼主| 发表于 2010-10-30 21: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热烈祝贺一代宗师汪新士先生诞辰87周年篆刻艺术展!
河南-汪聚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