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山园随笔之
环山园始祖汪普贤
环山园始祖汪普贤是位医生,他精于医术,著有《医理直格》二卷行世。江山常山两县县志,以及浙江省志,均有记载。他是元末明初人,那时正是“新安医学”昌盛时期。据医史文献记载,宋、元、明、清四朝以来,载入史册的名医有465人,医药著作有355部。汪普贤是否在465位名医之中有一席之地,他的《医理直格》一书,是否列入355部医药著作之中?难于查考。总之他行医民间,救死扶伤,并在实践中潜心钻研,从事总结著述。当时新安地区(皖南、浙西、赣东北一带)良医甚多,各家著述,自有评论。若非略有价值的作品,刊行于世,是不太可能的。千万别以为笔者是他的裔孙,大加吹捧。而奇怪的是后来环山园这块小小的土地上,就是名医辈出,为众推崇。是“风水”耶?“祖传”耶?“爱好”耶?
相传汪普贤的父亲汪洪文公,是元泰定年间进士,亦通岐黄。因避元乱,从婺源至开化,渐渐往南迁居。汪普贤未来大陈前。住常山金川门外十五里附近。金川门至今仍有其后。解放前大陈汪姓子孙,轮值祭祖的,每年仍要到金川上祖坟,有许多人见过祖坟。而在大陈汪祠后山的一穴普贤公古墓,据说是衣冠琢。因为普贤公老年时仍回常山老家,老死在常山,享年83岁。目前老家处,仍有子孙。
汪普贤在金川时,已有妻室儿女,不知何故,在外行医却又在大陈成家,似乎忘却了常山老家,多年不归。大概那时男人婚娶,比较自由。大陈汪氏宗谱所载的普贤公太婆,年龄比汪普贤小15岁。谱上并无继娶字样。早年有一种在大陈树坞岭“入赘”之说,这不是全猜测。
人到老年自然回想起一生前前后后的事。普贤公外出几十年之后,老来仍回常山老家看看,那里曾是他成过家的地方。他回常山老家的一天,正是原来那边太婆生日的日子。这当然是他的有意安排。他到那里时,并无“笑问客从何处来”的儿童。他也并未探问一下,这里前辈人的姓名、景况。他找到自己的家,房屋依然存在,只是翻新了。门口的一口井仍然老样子。井栏上还有自己写刻的字迹。房屋里面很是热闹。他一把雨伞,一个褡裢,往井边一靠,一屁股坐在井栏上休息,左顾右盼的看望着周围的环境,这时一位挑水的青年,挑了一担水桶来,当然是来井挑水的。那青年看他坐在井边,不声不响,不理不采,摸摸胡子,又朝屋里看看,没起来让他挑水。这青年等的有些不耐烦了,有点不高兴。青年说道:你这老人家真怪,这样坐着,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让我要挑水呢?我家摆酒席,正等水用。普贤公听了,有意开玩笑的样子,笑笑的说:“你这小伙子也真怪,难道我自己造的井,连坐坐也不可以吗?我还想再坐一坐”。两人你一句,我一句,虽未大声争吵,四边的人都听到拉了,一下就把这事传给太婆知道了。太婆听到说是“造井人”,感到蹊跷。心想:难道他出去几十年,仍健在又回来了?!但又不好贸然出去相见。嘱咐儿子说:“今天是我的生日,大家高兴,外面过往的客人,到我们家门口,不得和他无礼!要请他进来喝杯寿酒,吃吃寿面”。儿子门遵照娘的意旨,把客人请到堂上,敬茶攀谈,太公并不直言来意,只是寒暄而已。太婆叫儿子打水给“客人”洗
……
……
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