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证“瘦西湖” (作者:雪岭寒薇 发表于 2006-4-17 ) 来瘦西湖之前,我对她没有太多的企盼,因为第一次听到“瘦西湖”的名字时,我认为她一定是在借用杭州西湖的名气推介自己,也许风光也不错,只是水域的面积相对较小,所以就叫瘦西湖了。但当我站在乾隆游览瘦西湖的起点――御码头,尤其是乘上木船,顺着静静的湖水慢慢行驶时,我发现我误解了她。 好清丽蜿蜒的水道啊!脑海中充盈着杭州西湖美丽风光的人,第一眼看到瘦西湖的时候,就会立即明白 这个“瘦”字的含义。与杭州西湖的丰韵秀美不同,瘦西湖的美在于她修长曲折的水道和窈窕婉约的神韵。 瘦西湖全长4.5公里,窈窕曲折的一汪湖水宛如一条翠绿色的玉带静静地漂浮在扬州的西北角,湖的两岸春柳依依、桃花争艳,亭台、水榭、白塔、古桥又如颗颗珍珠点缀其中,为瘦西湖增添了清丽的神韵。古时候,瘦西湖是一个能够充分展示古扬州繁华似锦、富甲一方的风景胜地,清乾隆时期盛极一时,当年康熙、乾隆两代帝王六度“南巡”,水上游览瘦西湖时,当地富商在其两岸争建亭台楼榭,于是,形成了“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盛况。古往今来,诸多文人墨客纷至沓来,为这里又增添了悠久、丰富的人文景观和动人故事。 据说,瘦西湖原名叫做保障河,后来又叫长春湖。第一次提出“瘦西湖”这个名字的人是清代钱塘诗人汪沆,当时汪沆将扬州西湖与杭州西湖作了对比后,有感而发:“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瘦西湖由此得名。 在此之前,我没有听说过汪沆这个人,更没有读过他的诗,但是在瘦西湖命名的这个问题上,我觉得汪沆不简单,这个“瘦”字的确概括出了这片水域最直观的特点,他几百年前的一点感受,没有让今人费尽思量,而是很自然地与之有了默契和共鸣,以至于今天,我依然觉得除了“瘦”字,很难再找出另外一个字更能恰如其分地展现这里的风貌了。 至于沿用“西湖”二字的原因,开始的时候我还是有些不解。这里婉约清丽的景致已足以震撼世人,是无需再借他人的枝头来为自己造势的,那究竟为什么世人还要用“西湖”一词,而没有创造出一个更美的名字来为这汪碧水命名呢?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得知,原来西湖不是杭州所独有的,中国有很多湖泊都叫西湖,凡大小城市,只要城西有一片水者,无不以西湖名之,有人作过统计,大约有十七个,或者还要多一些。可能当年汪沆提出“瘦西湖”三个字的时候是受到了杭州西湖一定的影响,但从地理方位上来看,瘦西湖正位于扬州城的西北,加之,多少年来,“西湖”二字也不单单是一片水域名称,而是成为秀美湖泊的象征,所以,“瘦西湖”三个字获得了世人的首肯,并传诵至今。 要离开瘦西湖时,天上开始下起了小雨,整个瘦西湖笼罩在蒙蒙烟雨之中。不知这时二十四桥的玉人们,是否又在盈盈碧水边,淡淡翠柳下持萧,开始吹响扬州的古韵,吹尽人生的浮华。我缓缓地走着,任凭雨水打湿我的衣襟,不知完美是一种什么境界,但只知这次心中没有缺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