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3-11 09:46:12
|
显示全部楼层
族谱可信度有多大3
承平日久,修家谱之风又盛。家谱不仅对于相关学科,诸如社会史、移民史、人口史、地方史......等都具有史料价值,在凝聚家庭、鼓舞族群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工作和专业的关系,笔者阅读了几部家谱,我发现有一股不好的风气,就是喜欢攀龙附凤,无视事实,把毫无关系的同姓中有名气的古人,奉为嫡祖,四处炫耀。
实际上这个风气由来已久,帝王之家也未能免俗,三国曹魏就曾三换祖宗。三国时的曹魏皇族自认是汉相曹参的后代,这在《三国志》里有明确的交待。但曹参又是谁的后代?也就是他们的远祖是谁,却更换再三。
曹操在世时,亲笔撰写了一部《家传》,说曹家的祖宗是后稷,就是尧时代教导人民耕田、种地的那位农神,后稷的后代周文王,然后是周文王的儿子姬振铎,一脉相承。周武王克商后,为了巩固周王朝的政权,便实行大分封,在封商旧臣曹挟于邾的同时,把自己的弟弟姬振铎封于曹邑,为曹伯,建曹国,称为曹叔振铎。故地在今山东省菏泽、定陶、曹县一带,都于陶丘(今山东定陶,北齐时以定陶为曹州,今为曹县)。公元前487年为宋景公所灭,姬振铎的后代就用原来的国名作为自己的姓氏。曹振铎即为曹氏的受姓始祖。
曹操的孙子魏明帝曹睿,追遵高祖父曹腾为高皇帝,大臣蒋济议定郊礼(郊礼为古代最重要的礼制之一,圜丘在南郊,方丘在北郊,故天地之祀称郊礼),又援引曹腾碑文中的“曹氏出于邾”,也就是说根据碑文曹家祖先是封于邾国(今山东邹县)的曹安的后人。曹安是古帝高阳氏(又称颛顼或帝颛顼,是继黄帝以后又一个杰出首领)的后代,经过皇帝认可,曹魏的祖宗就用高阳氏取代了后稷。
没多长时间,儒生高堂隆考订说,“魏皇是帝舜的后代。”文章说说的头头是道,尽管蒋济也写文章论争,但这事也就这么定了。直到末代皇帝曹奂被迫禅让退伍,还是沿称:昔我皇祖有虞。
这几次变更祖宗,都是和古代帝王接了轨,无非就是给自己的统治粘点灵光而已。《三国志》的裴松之注中援引吴人作《曹瞒传》就揭了点曹氏的老底:实际上,他们根本就不姓曹!曹操的爷爷是个宦官,为了传宗接代,从夏侯家过继了个孩子改姓曹,这就是曹操之父曹嵩!
但不管祖宗是谁,曹魏的江山也是不可挽救了,只不过是在历史长河中又添了一个笑料而已。不过曹家毕竟出过三个文坛巨匠,文史家底深厚,就是后代子孙不肖,还有文臣们忙活,这是个笑话,但还不算大。但不是每个人冒认祖宗都有这么好的运气,有的人就闹出了大笑话。
南宋有一个人名叫林可山,擅诗文,着有《西湖衣钵集》、《文房图赞》。他对园林、饮食也颇有研究,着有《山家清事》一卷、《山家清供》二卷,其著述常被后人引述,现在的火锅最早最为详尽的介绍就是来自《山家清供》。就是这么一个颇有成就的人士,为了抬高自己身份,不走正路,玩起了花花肠子。他抬出了北宋时期的林逋,宣称自己是林逋的第七代嫡孙。这么一折腾,笑话就出来了,而且还是个大笑话。
要说好这个笑话,还得先介绍一下林逋。林逋(967—1028),字君复,是北宋时期一位著名的文人,“性恬淡好古,不及荣利”,死后赐谥和靖先生。根据《梦溪笔谈》所载,林逋为人豪迈洒脱,多才多艺,善行书,工诗词,风格淡远、婉丽,尤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山园小梅》)两句被视作千古绝唱。
但林逋长期隐居杭州孤山,终身未仕未娶,自然也就没有子孙。他住处遍植梅花,家中畜养丹顶鹤,人们说他是“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留下了“梅妻鹤子”的佳话。
这在《宋史·林逋传》里有明确记载:“不娶,无子”。北宋梅尧臣的《林和靖先生诗集序》也有相同的记载,原文云:天圣(宋仁宗年号,1023—1032)中,闻宁海西湖之上有林君……是时予因适会稽还,访于雪中……先生少时多病,不娶,无子。侄孙大年能掇拾所为诗,请予为序。”
林可山自以为家谱藏在自己屋里,外人无法看到,不管自己怎么胡说,真伪别人也难以判断。殊不知,梅尧臣所作《林和靖先生诗集序》早已流传人间,只要读过的人,恐怕都能毫不费力地识破这个作伪者的手法,人们背后纷纷讥笑。有位作诗对他的丑行进行揭露和嘲讽:“和靖当年不娶妻,因何七世有孙儿?若非鹤种并梅种,定是瓜皮搭李皮!”时有无名子也做了一首类似的诗嘲之曰:“和靖当年不娶妻,只留一鹤一童儿。可山认作孤山种,正是瓜皮搭李皮。”其弄虚作假、欺世盗名的无赖嘴脸真可谓跃然纸上,结果却只能是演了一场丑剧,贻笑后世。
“可山认作孤山种,正是瓜皮搭李皮。”这样的讽刺,真是够辛辣的!但愿这样的事情不再出现,就是做伪,也该动动脑筋,下点功夫,多看几本书,提高一下做伪的知识含量和技术含量,不要再成为人们嘲讽和讪笑的对象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