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5907|回复: 2

防风古国发现5000年古城 中国最早朝代可能不是夏

[复制链接]

134

主题

593

回帖

7476

积分

新手上路

让友谊和亲情架起沟通的桥梁

积分
7476
QQ
发表于 2007-12-5 00:0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01.jpg    102.jpg    103.jpg    104.jpg
浙江省考古所11月29日发布重大考古成果:在距今5300~4000年的良渚遗址区内发现一座面积290万平方米的古城,其年代不晚于良渚文化晚期,具体的建筑年代,有待进一步考古确定。考古学家指出,这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首次发现的良渚文化时期的城址,也是目前所发现的同时代中国最大的城址。当时“良渚”势力占据了半个中国,新发现的这座古城,相当于良渚时的首都。



有专家认为中国朝代的断代应从此改写:由现在认为的最早朝代为夏、商、周,改成良渚。


在省文物局良渚管委会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位于瓶窑镇上的古城遗址。东西南北四个城墙门,如今安安静静地躺在农田里,四周有少量的住家。


我们沿着农田的垄土来到了西城墙,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宽约60米,深约4米的坑。城墙底部普遍铺垫石块作为基础,石头以上用较纯净的黄土堆筑。省文物考古所良渚工作站站长刘斌指着石块说:“从堆积的层次来看,这里的石头都是从外面运来的,当时建造这个城墙的工作量之大,可见一斑。”西城墙的西边是城河、东边是民居,而东北方向是贵族墓葬区。


城墙上留下原始居民生活垃圾痕迹


北城墙同样也挖出了一个坑,同样的黄土和石头,唯一不同的是“这座城墙坑比较考究,底部到地表的夯土层是泥和沙相间,而且很有规律,从上到下沙层逐渐加厚,泥层逐渐变薄,做工非常考究”,据刘斌推测,土墙上的那些黑色杂物,应该是原始居民残留下的生活垃圾。


良渚古城的南面和北面都是天目山脉的支脉,南北与山的距离大致相等,东苕溪和良渚港分别由城的南北两侧向东流过,凤山和雉山两个自然的小山,分别被利用到城墙的西南角和东北角,因此,专家推断,古人在建城时显然对地理位置经过精心勘察和规划。


良渚古城遗址的发现非常意外,缘于去年6月一次保护区域内农民住宅外迁安置点的基建项目。


当时,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瓶窑葡萄畈遗址高地西侧挖掘时,发现了一条良渚时期的南北向河沟。这让刘斌感觉到有戏,随后,他带领考古队员深入挖掘。洛阳铲一把铲下去(洛阳铲,长柄,铲头为半圆筒状,打入地下再提起来时,铲头就能带出一筒土,对土壤结构、颜色、密度和包含物的辨别),在4米多深的地方,铲头碰到了石块,换个地方再铲,在差不多的深度再次碰到了石块。当泥土一层层挖去,一大片石块露出来,经过局部解剖发现,这一高地是由人工堆筑而成,宽60多米,深近4米。


结果考古人员发现整块土地其实都是人工夯筑而成——土质为黄土,不同于良渚一带灰黑色淤泥,明显是人工从外面搬运而来。在黄土下面,铺着一层石块,石块比较圆滑,应该是从周边现成拣来的。之后的挖掘证明,这大堆的黄土就是良渚古城的西城墙,稻田下的那条沟渠是护城河。


西城墙全长约1000米,宽约40~60米,南连凤山,北接东苕溪;接下来,南城墙、北城墙和东城墙依次被发现,同样是底部铺垫石头、大量黄土夯筑;城墙环绕着中间的莫角山遗址。


与西城墙相比,其他三面城墙相对更考究:铺垫的石头尖锐很多,明显是人工开凿;城墙外侧石头相对大点,越往里越小;堆筑的黄土层中,有时会掺加一层黑色的黏土层,增加了城墙防水能力。


考古人员推测,这些痕迹说明古人最先造的是西城墙,等到建其他三面城墙,经验更丰富了。


古城文明势力曾影响半个中国


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教授严文明说,说明良渚古城的意义,得站在“良渚文化对中国的影响”这个高度着手。已经发现的良渚遗址,从其位置、布局和构造来看,专家认为当时有宫殿,生活着王和贵族,如今又找到了城墙,相当于良渚时的首都。


良渚文化的分布主要在太湖流域,包括余杭良渚这里,还有嘉兴南、上海东、苏州、常州、南京一带;再往外,还有扩张区,西到安徽、江西,往北一直到江苏北部,接近山东,曾经良渚人为了占领这里,还打了一仗;再往外,还有影响区,一直到山西南部地带。


可以看出,当时“良渚”势力占据了半个中国,如果没有较高的经济文化水平,是不可能做到的。


有的考古专家,认为良渚古城其实就是“良渚古国”。良渚古城的发现,有人认为中国的朝代的断代应从此改写——由现在认为的最早朝代为夏、商、周,改成良渚。


古城面积与颐和园差不多


城墙比西安城墙宽2~4倍


本报讯浙江省考古所近日发布重大考古成果——历经18个月,在良渚遗址区内发现一座面积290万平方米的古城,面积和北京颐和园差不多。根据城墙中出土的陶瓷碎片,这座古城的年代不晚于良渚文化晚期,具体的建筑年代,还有待于在进一步考古工作后才能确定。在目前发现的代表中国早期文明的大遗址中,良渚遗址的规模最大,水平最高,是实证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最具规模和水平的地区之一。


这座古城东西长约1500~1700米,南北长约1800~1900米,略呈圆角长方形,正南北方向。城墙部分地段残高4米多,做法考究:底部先垫石块,宽度达40~60米(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明朝洪武年间建造的西安古城墙,底宽18米,顶宽15米),上面堆筑纯净的黄土,夯实。


专程赶来的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教授严文明这样评价古城:这是目前中国所发现同时代古城中最大的一座,称得上“中华第一城”;它改变了原本以为良渚文化只是一抹文明曙光的认识,标志着良渚文化其实已经进入了成熟的史前文明发展阶段;是继上世纪河南安阳殷墟发现之后,中国考古界的又一重大发现,将极大推动中国文明史研究进程和考古学发展。


良渚文化是分布于环太湖地区一支著名的史前考古学文化,距今5300~4000年。良渚遗址是良渚文化的中心遗址和文化命名地,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的良渚、瓶窑两镇。1986年,良渚反山遗址先被发现,发掘出11座大型墓葬,有陶器、石器、象牙及嵌玉漆器1200多件。这几年,良渚文化遗址从40多处增加到135处,有村落、墓地、祭坛等各种遗存。

不知道是不是受社会大气候的影响,现在的学者们也开始浮躁了。发现大型城址顶多只能说明四、五千年前的社会发展程度超出我们以前的想像,但未必就能说明这就是一个新朝代吧?如果读一些古代经典,比如《尚书》之类,可以发现其中记载夏以前的社会政治发展确实具备很高水平。其实“三皇”和“五帝”本来就应该具备权威的地位,但未必就叫所谓“良渚朝”吧?无论史书还是经典中都没有这个叫法。比较可信的应该是当时已经出现了全国性政治中心的雏形,另外在全国其它一些地方也存在一些具备较为密切关联的区域中心,其中一些甚至相当强大。“良渚国”应当是其中之一,红山文化也可能是其中之一。这也有助于解释史料中记载的黄帝战蚩尤、黄帝代炎帝过程中各集团那些“助拳者”的来历--实际上可能类似于诸侯性质。

再者,夏朝在我们的史料上是有记载的,但因考古发现的证据不足,一直没有被国际历史学界普遍承认。虽然我们不需要西方人接受我们的历史观,但加强对相当于夏朝及其之前时代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关键还是要找到文字上的记录。有文字,信史的时间自然可以向前推进,同时也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当时全国性政治中心与各地方性中心之间的关系。

最后,关于所谓“南蛮”、“北蛮”的争论非常无谓,只能反映某些人素质低下。很多人对考古学存在误解,认为整天抱着些锤子锄头敲敲打打有什么意义。我认为研究远古时期历史的意义在于让人类了解自己文化的来源--人类通过探本求源满足自己的好奇心的同时,客观上也有助于推动社会的发展。人如果失去探求之心,一天到晚只忙于想着法赚钱,或者沉迷于上网游戏,或在论坛上对骂,那人类也不需要发展了。从这一点看,考古学也具有与天文学、高能物理、航天等学科相似的作用,只是这种作用相对更为间接,因为考古学本身就是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一种交叉学科。还有些人认为考古就是挖古人坟墓,是“作孽”。这更加无从说起。事实上,大多数考古发堀都是保护性发掘--比方说农民种地挖到了或是道路施工挖到了--这时候“考古正规军”不采取措施加以保护,那些文物会怎样?恐怕都得像砀山女尸那样的下场了吧。

希望有更多的人抛掉有色眼镜,实实在在地关注文物保护问题,也希望专家门能够更加脚踏实地搞好研究工作。毕竟噱头不能代替真正的成果。(广州日报记者 韩流)
45世爽公......55世师全公-56世道安公-57世源公......69世浙公(婺源迁湘始祖)......89世洪能(字德佳)——浙公支派语:“浙允衍志文思孔子可龙之水毓友应宗世达名理德育隆嘉惠书香庆继承声华遗美荫俊杰锡荣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169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083
发表于 2007-12-5 08:30: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万国执玉帛迎接大禹南巡
    良渚古国要比安阳殷墟大,要比安阳殷墟还早近千年。良渚古国发现的意义,现在恐怕还难以估量。但愿还能发现甲骨文,或者其他更早的什么文字,那真是一个划时代的惊天发现!不过,这又一次说明中国的文明发源地看来不仅仅在中原地区,江南的良渚文化、四川的三星堆遗址,等等,都是证明。
    我国的远古史还有多少我们未知的故事啊!
    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夏年表框架确定为前2070年——前1600年。良渚文化的年代大约为前5300年——前4000年。就是说,要比现在知道的夏代还要早2000—3000多年。
《左传·哀公七年》载:“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大禹南巡时,江淮大地上成千上万个部落氏族、城邦小国执玉帛相迎。可以想见,比夏代还要早2000—3000多年的良渚文化的土地上,会有多少多少个万的部落氏族、城邦小国啊。
看来,良渚古国还不就是“防风古国”。然耶?
都边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02

主题

4154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6429

特殊贡献奖宣传大使奖

QQ
发表于 2007-12-5 09:39: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家的标题是报纸新闻的标题吗?
河南-汪聚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