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7-8-19 19:05:28
|
显示全部楼层
孙村人为什么不姓孙
朴余
相传多少年代以前,旌德西乡玉屏山麓的孙村,本是个繁衍昌盛的孙姓大族。孙姓的子孙又出了一个杰出的人物,得到当时统治者的赏识,招为驸马。这是一伴光宗耀祖的事。为此,孙姓也曾盛极一时,孙村这个村名,当然是远近人人皆知的。
在孙村东北约七八里的新建村,也有个子孙繁荣的汪姓大族。论人丁兴旺、钱粮富足,虽也可与孙姓相比,但孙村有个驸马,相形之下,汪姓就稍逊一筹了。
搞不清是什么朝代,也搞不清是天灾还是人祸。孙村忽然遭到了一次空前的浩劫。人丁锐减,孙附马公也早已谢世,孙姓从此一蹶不正。趁人之危,大姓兼并,是封建社会中人们惯用的伎俩。因此,新建汪姓有一户子孙趁机迁到孙村定居下来,此后汪姓子孙繁衍昌盛,孙姓人丁越来越少。孙姓的住宅、田地等也就逐步地转到汪姓的手中了。
汪姓日益繁荣,于是就在孙村造宗祠、建祖屋。他们请来一位有名的地理先生.勘定汪姓宗祠的基地,地理先生察遍了整个孙村也定不下来。他直接了当地说:论地理,说龙脉,孙驸马的墓地是最好的地方.如果能迁走附马的馆椁,宗祠建在这里,日后汪姓子孙定会更加昌昌盛,孙姓再也不能振兴起来了。
汪姓根据地理先生的建议,大兴土木.但要迁走孙驸马失妇的棺椁,却是一件不道德的事.经过一番商议,汪姓终于想出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将孙驸马夫妇的棺椁仍按原方向、位置不动,只是用铁链将棺椁吊起来,据说棺椁不沾地面,就可以不接地上的龙气了,既不妨碍汪姓子孙发达,也对得起孙家的上祖。这两口吊着的棺材,解放前在孙村汪家祠堂里仍可见到。
迁居孙村的汪姓始祖,克勤克俭,艰苦朴素。后来,人口增多,逐渐富裕起来。但为了不忘祖宗创业的艰苦,人财两旺的汪姓,每到大年三十,只准喝粥,吃萝卜青菜。这天晚上,家家在大河边烧纸钱、锡箔,将扎好的纸船点上蜡烛,让它顺流而下;用这种形式奠祭孙姓的上祖,表示汪姓对孙姓念念不忘。他们本可将这个村子改作汪村,但为了纪念孙姓,就把孙村这个地名保留下来,直到现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