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6309|回复: 3

求助

[复制链接]

2

主题

6

帖子

9872

积分

认证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9872
QQ
发表于 2006-5-19 10:06: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想了解我祖上的一些事情,可是不知道怎么办?哪位本家可以帮我?谢谢谢谢了!
友情无处不在,人生自然精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200

帖子

1万

积分

认证会员

我是祖籍婺源的桐城南乡会宫程宗

Rank: 6Rank: 6

积分
12795
QQ
发表于 2006-5-19 11:08:09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我的一文,或学对你有参考:

寻根问祖的几个问题
作者:程璟

很多人在寻根问祖中会遇到以下几个问题:郡望、堂号、堂联、始祖和一世祖、字辈。
首先讲讲郡望和堂号。郡望的郡本义就是一个行政单位,各代大小不尽相同。秦始皇以前小于县,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大于县,后世区域大小基本上在现在的地级市和省之间。望就表示有名、望族的意思。某姓氏的郡望的意义在于该姓氏曾经在某地区非常的兴旺发达,该族人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占有相当的地位,非常有名。郡望兴起于魏晋,和当时的门阀制度密切相关。郡望对于我们现在寻根问祖意义不是很大。但是需要指出一点是,唐代人一般称郡望,比如韩愈是河南南阳人,但是确自称“昌黎韩愈”,昌黎郡正是韩姓的一个著名郡望。一般家谱都会标明某姓某郡某堂。一九八七年新修的《河南程姓正宗世系谱》就没有写堂号,我认为是嵩县田湖镇程村已经没有程姓的宗祠,只是保留了祭祀“二程”的二程祠。一般来说有祠堂才有堂号,但是现在很多家谱资料还是写上堂号,这是沿用老谱修纂时候祠堂的堂号。那么堂号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就堂号这两个字来分析一下:号就是名字,比如我们枞阳话说:“恩号么东西”?堂就是房子,常来表示厅堂和祠堂。表示厅堂的有《水浒传》中高俅诱林冲带刀进入的“白虎节堂”;还有王安石在南京建造的“半山堂’。在谱牒文化的研究中一般都是指祠堂了。
堂号兴起于宋代,和当时苏轼、欧阳修提倡修谱有关,其作用是区别同一姓氏的支派。堂号的内容比较广泛,说明姓氏的源流、名人以及直系祖的情况都有。第一种情况是各个姓氏都可以用的堂号,比如:孝友、崇本、溯源、立本、光裕、敦伦、敦睦等等。比如程姓的孝友堂,仅在江苏省连云港市就几个,有一个在棠梨,始祖来自黟县五都程家庄,还有在西墅,始祖来自歙县衮绣乡槐塘村。安徽桐城有伊洛堂,江苏灌南也有伊洛堂,前者是元谭二十七世琼之后,后者是元谭二十五世匡柔(琼叔祖)后裔。江苏安徽两地同为伊洛堂,但是世系相差甚远。所以说同姓同堂未必就尊相同的始祖。第二种情况是某姓某郡的都可以用的堂号,比如程姓的安定堂、广平堂;吴姓的延陵堂、渤海堂;这是来自郡望的。还有不是来自郡望的,来自本支派的名人。比如程姓“四箴堂”,程姓四箴堂仅在安徽省安庆市目前就发现几个了!潜山县黄泥镇程家井四箴堂,始祖为元谭三十九世纲,根据家谱说是伊川后裔,但是伊川以上却是追溯到新安南宗的元谭十七世诩;太湖县司空山脚下四箴堂,始祖为北宋宰相程琳的十五世仲五。还有桐城四箴堂,根据《皖江程氏宗谱》是新安南宗元谭三十五世玮后裔。“四箴”是伊川阐述孔子提出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以自警。桐城太湖四箴堂肯定都不是伊川后人。因为伊川是元谭的三十四世,而程琳是伊川堂叔,都是元谭的后代,因为“二程”为理学奠基人,出了这样的大名人,所以同为元谭后裔就利用“二程”的名气提高家族的威望。所以,程姓四箴堂后裔既不能肯定是伊川的后代,也不能肯定就是新安北宗。陕西丹凤有阮姓竹林堂,始祖是阮咸。阮咸和其叔阮籍同为“竹林七贤”之一,阮咸后裔用竹林堂的堂号,难道阮籍后人就不能用竹林堂堂号?第三种情况是某姓某人后代专用的,具有一定文史知识的人一看就知道,比如马姓的伏波堂(马援后代),陶姓的五柳堂(陶渊明后代),周姓的爱莲堂(周敦颐后代),孙姓的映雪堂(孙康后代),杨姓的四知堂(杨震后代)。
堂号说完了,接着说说堂联。堂联帖在祠堂大门或者刻在柱子上,内容也是堂号差不多,只是反映姓氏的源流和名人,不一定代表某名人就是这个祠堂直系祖。程姓太湖四箴堂的堂联是:河南家声远,安定世泽长,只是说明本支源自河南,安定为程姓古郡望。程姓古郡望有两个,另一个是广平郡。姬姓王氏的古郡望也是两个,一个是太原郡,另一个是琅琊郡。闽西上杭王姓根据族谱应该是太原郡王姓后裔,他们祠堂堂联有:源流姬水家风古;派衍缑山氏族繁。这个只是说明他们是姬姓王。还有:三公槐树;一甲梅花。这个呢,上联能说明他们支派的了,下联表示王姓的名人了!“三公槐树”:指宋人王祜官至兵部侍郎,曾手植三棵槐树于庭前,取号“三槐堂”,并预言“吾之后世,必有三公者”。其后,果有其子王旦,仕至宰相,位进太保。且其孙王雍、王仲、王素分别任兵部、户部、工部尚书,兄弟同朝,位居三公。“一甲梅花”:指王安石考取进士,位列前茅,故谓“一甲”。他又写过一首著名咏梅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故被颂为“一甲梅花”,既颂其人,亦颂其诗,且成典故。但是根据江西临川的王氏族谱,王安石就没有直系子孙流传下来。如果某地祠堂刻着“三公槐树;一甲梅花”的堂联,也只是证明是王姓的祠堂,不能证明该地王姓是王安石后裔或王祜后裔。
接着再说说始祖和一世祖。始祖和一世祖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某地祠堂始祖指到某地开基的第一代,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兄弟几个。一世祖指修谱时候要眀世系序昭穆,要尊某人为一世祖。后代在修谱时候如果不能明确自己始祖在原籍的世系或者本地离祖籍太远,只能尊始祖为一世祖了。徽州程姓多尊程元谭为一世祖,吴姓多尊吴少微为一世祖,汪姓多尊汪文和为一世祖。如果某姓氏统一世系,受姓始祖即为一世祖。姓氏来源不一致的,就按各自源头来计算世系。
最后说说字辈。字辈的历史比较久了,宋代甚至更早就已经开始使用了。字辈也叫辈分字或范字,是作为一种世系符号用来眀世系序昭穆的。比较常见的是规定某一代人中间用某个字,比如我们枞阳钱桥麻溪吴氏的最近字辈是:怀、多、福、成、其等等。为了取名字方便,也有把辈分字放在名字中最后一个的。还有如同《红楼梦》中贾家命名字辈包含在边旁中:贾政、贾赦、贾敏、贾敬、贾敷,名字中都含有反文。这种现代已经很少见了!字辈的内容一般是记叙祖先世系源流,希望家族昌盛,另外就是祝福吉祥美好的字眼了!比如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高皇镇淮上村“敦本堂”程姓自元谭六十一世起字辈:“东晋隆勋业,新安世泽绵,敦余联孝友,仁里毓英贤,禾璞征周瑞,典型仰洛川;同宗宜受福,恒久证渊源”。河南嵩县二程故里自二程十三世起字辈是:“子彦思克,继世心宗,佳接起延,倓洛璋铭,毓秀广远,相传大千,源推其业,长流万年。格守秉正,修齐治平,道衍仲舆,志笃永恒”。如果某人是河南的程姓,辈分字是“相”,上一代人是“远”,下一代人是“传”,基本上就可以判断某人是“二程”的三十三世孙,新安程姓始祖元谭六十六世,程姓始祖伯符一百一十世。同样的道理,如果某人是安徽淮南一带的程姓,辈分字是“隆”,上一代人是“晋”,下一代人是“勋”,基本上就可以判断是元谭六十三世。值得提出注意的三点,第一,由于过去家谱的封闭性保管,很多族人只知道字辈的音而不知道具体的字怎么写,很多时候是谐音的。比如刚才说道的安徽淮南敦本堂的字辈,很多把“隆”字写作“龙”。第二,同一地方同一大的支派的族人,再分支小派别的时候,往往还不完全一致,比如安徽淮南市田家庵区的程姓,和潘集区高皇镇的程姓都是元谭四十一世隐的后代,但是他们用“德殿汝家业”和高皇镇的“东晋隆勋业”相对应。第三,祠堂修谱的时候制定了辈分字,但是考虑到族人取名字顺口,有的还制定了副辈分字。广东客家程姓自始祖程旼四十三世起字辈是:“国家传世德,理学必宗先,孝支宜为则,崇文作善元。燕翼富强本,知书万道全。品行铭高洁,昌兴起俊贤”。为了使族人选字取名时用以上辈分字不足或有忌讳、拗口等情况,又确定了四十个副辈分字:“邦光其佩毓,兆吉福相延。开智明龙启,敬业定飞腾。勤修竞荣秀,常思乃识远。长隆显达贵,千秋怡乐天”。正副辈分字一一对应。
最后,在寻根的过程主要是依据世系和辈分字,堂号和堂联是比较笼统的。当然还要参考正史人物列传记载和历史上移民的记载相结合,仔细考证,这样才不会认错祖宗。



2005-01-17初稿于西安
2006-02-02二稿于西安

http://www.zongyang.net/zybbs/ShowPost.asp?ThreadID=14605
祖籍婺源 我在合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52

主题

8673

帖子

18万

积分

管理员

宏扬汪华文化 共建和谐家园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7447

特殊贡献奖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06-5-19 13: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不错。。。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hejunbo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7-1-27 16:37:1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