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06/22 07:14 来源: 进入社区讨论 听听音乐 看视频新闻
工人在用手测量金属门框的厚度,足有40厘米厚。
汪鲁门故居金库俨然一座坚固的碉堡。
扬州新闻网讯 很多扬州人知道汪鲁门故居,可是很少人知道,在汪鲁门故居内有一个日军留下来的“金库”,它见证了日军侵华时在扬州犯下的罪行。汪鲁门故居修缮工作正在进行,近日,这座“日本金库”的庐山真面目得以浮出水面。“日本金库”为什么会修在汪鲁门故居内,到底是什么样子?金库里现在还有没有藏物?昨日,记者探访了汪鲁门故居,寻找“日本金库”背后的秘密。
汪鲁门故居有个“日本金库”
“金库是日本人侵占扬州时建立起来的,是作为日本银行的金库,面积约20平方米”。记者查阅了很多日军侵华、侵占扬州的资料,可关于“日本金库”的文字记载,只找到这一句。扬州古建专家赵立昌、文史专家黄继林都知道有这么一座“日本金库”,但对其建造背景、用途、年限也并不是十分了解。
来到位于南门街170号的汪鲁门故居,其第四进厅堂西次间,就是日本金库的具体位置。记者昨日赶到时,“日本金库”正在拆除,但进展非常缓慢,从6月20日早上开始,拆了两天,主体结构依然没有破坏,可见金库的坚固程度。
金库方方正正,四周墙体分为两层,内层宽约15厘米,钢筋混凝土结构;外层墙体是与汪鲁门其他部位一样的砖墙,厚约35厘米。看上去,金库的建筑结构与汪鲁门故居的其他建筑格格不入、不伦不类。整个金库只在高处有一个面积不足0.1平方米的铁窗,窗户的钢筋密密的只留下一丝丝缝隙,看上去就像一间监狱的牢房。
金库设置了两道铁门,铁门框厚度达0.4米,外围是上下左右由粗铁制成的栅式门,里面有10厘米厚的沉重铁门一道。
负责拆除的建筑工人刘洪富说,为了拆这座金库,“真是费了劲,钢筋都是四棱的麻花钢筋,比现在的钢筋质量还好,太难拆了。”
早在1983年,汪鲁门故居这座日本人留下的金库被人发现了,当时里面和现在一样,什么都没有。而且直到今天也没有相关史料加以诠释说明,金库之谜尚无人详解。
“日本金库”背着6大“血债”
据史料记载,日本人在扬州制造了6大血案,包括“火烧仙女桥”惨案、“‘寡妇圩’惨案”和“血洗李高桥”惨案等,侵略者杀害了许多手无寸铁的扬州人。这座沾满了扬州人鲜血的“日本金库”,里面到底存放了什么?
抗日战争时期,扬州这座名城被侵略者的铁蹄践踏得遍体鳞伤。不知道有多少财富被掠夺,被运进了这座金库。
不过,也有人认为,这座金库其实是日本侵略者当时的军饷库,日本人当时正是利用这些钱维持战争需要。不过,这两种说法,都还没有得到专家的证实。
一批批财宝被拉进“日本金库”
记者在汪鲁门故居附近,遇到一位姓李的79岁的老人。他说,日本鬼子来扬州的时候,看当时的汪鲁门故居特别阔气,一番抢掠之后,在此落脚。当时被抢的还有贾颂平、谢箴斋、钟味等几家。日军去了一批又来一批,各家都十几次被抢。
李老先生说,当时他还小,每次到这里都能看到日本人进进出出,有时候会看到日本人把一车一车的东西拉进大院子里。
李先生说,现在的扬州中学所在地当时好像是日军的司令部,也能看到类似的情景。但他也不知道汪鲁门内的金库是什么时候建起来的,也不知道这里当时屯积了多少财富。
征集线索:寻求“日本金库”相关资料
汪鲁门故居的修缮工作正如火如荼,记者采访时听到了另一种声音:这个日本人留下的金库能否继续保留,作为日军侵华证据?有人提议,应该搜集更多关于这座金库的资料,以求证金库是不是应该作为日军侵华的证据。
但有专家认为,汪鲁门故居是省级文保单位,金库不是故居原有的建筑,而且结构与故居建筑格格不入,不应该保留。
目前,金库的拆除工作还在继续,本报诚征有关汪鲁门故居内这座金库的资料,有知情者请拨打本报新闻热线:7190000、788667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