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天看到今年第6期《读书》杂志所刊的《瞻彼淇澳》,其中涉及到歙县南乡瞻淇地方章汪两姓的争斗。有些地方可能因为不是很了解汪姓来历,所以颇有些问题。第38页“其实‘越汪公祠’正式的提法当是‘越国汪公祠’……在十七世纪初叶,杭州到徽州的陆路是穿过章祁村内,而就在这一重要通道一侧,则巍然矗立着汪姓的祠堂。”这一节的问题是没有搞清楚我家越国公为徽州土神。今天全国汪姓70%居住在安徽及其临近的江西、浙江,徽州过去有“十姓九汪”的说法。而家越国公讳世华,隋末唐初曾据守徽州、饶州(含后来的饶州、信州)、睦州、婺州等六州,保境安民。是以后人崇之为徽州地方神,宋元以来一直受到朝廷的封赠,而其神地位最终确立当归功于赵宋的造神运动。以故,明人在徽州境内见到祭祀汪公大帝的“汪王庙”或云“越国汪公祠”是并不奇怪的。因为其祠并非汪姓的宗祠,而是神祠。汪姓宗祠与越国神祠是不一样的。
其所述章姓与汪姓在地方控制权上的斗争,我想应当是有根据的。但就其文而言,有曲解或误解文献的问题。其42页到43页云:“歙南民间日用类书中,有《瞻淇重塑神像捐书》:‘溯丰亨之有自,发祥当在岐山;(超按:当为分号)念灵感之皆通,呵送更关淇水。’”随后文中云这些说法是以《诗经》解构章祁地名。云“古公亶父迁岐,是继公刘举族迁豳之后的有一次迁徙。此次迁徙之后,这一支‘西土之人’便正式命名为‘周’。岐山在今陕西岐山县东北,其南即著名的周原。汪忠暠将章祁改名‘岐山’,这与他的始迁祖——六十八世汪浚别号‘岐山’恰好吻合,企图借此确立汪氏对章祁土地的先占权,从而使得本族有关章氏‘种主田,葬主山’主张成立,陷章氏于世仆之境”这未免厚诬古人了。也是作者王振忠先生不查所致。汪姓源出姬周,始祖汪公为鲁成公少子,封于颍。鲁国为周之同姓,是以古公亶父亦是汪氏之祖。而周原岐山亦为汪氏发祥地。故《瞻淇重塑神像捐书》中之:“溯丰亨之有自,发祥当在岐山;念灵感之皆通,呵送更关淇水。”当是述汪氏所源,与汪浚的别号无关。汪浚以“岐山”为号,盖亦追慕先祖而已。
文者大事,而人不能遍知,为文之际想当然也是可以理解的。为自己的观点寻找支持,也难免产生误判。是为记,使读者勿为王文误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