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7333|回复: 1

汪昂与《医方集解》

[复制链接]

122

主题

1365

帖子

2万

积分

光明使者

积分
29206

贡献奖

发表于 2007-6-9 21:33: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医史与文献研究·
汪昂与《医方集解》


田代华,李怀芝

(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 介绍了明末清初著名医学家汪昂的生平《医方集解》的分类编排、方论阐释、
是后世方剂学之圭臬,是临证习方者之重要参考书籍。
]A 文献标识码
学术思想等方面加
    
,并对
以研究,认为《医方集解》
[
[中图分类号] R289. 2 ;R2092     [ [文章编号] 1007O659X(2005) 03O0217O03
文献研究;关键词] 汪昂;医方集解;方剂

1  汪昂生平简介

汪昂,字庵,晚年乡人尊为“浒湾老人”。祖居
安徽休宁县西门,明末曾寄居浙江丽水县。生于明·
万历四十三年(1615 年), 卒于清·康熙三十八年
(1699 年),享年八十四岁。汪氏少年从儒,为明末
诸生(秀才),于经史百家靡不殚究,曾以古今文辞知
名乡里,有《庵诗文集》行世。据《休宁县志》称,以
先生之文才,步入仕途“易如拾芥”,但他并未入仕做
官,而是在三十余岁时(清顺治初年) 弃儒攻医,精研
医理,笃志方书。究其因主要有二:一是清军入关,
攻城掠地,滥杀无辜,特别是南京陷落以后,他亲见
大批乡人被杀,连他的密友抗清义士金声(字正希)
也被捕惨死于南京。汪昂对此沉痛万分,发誓不为
清廷服务。二是汪昂的叔父汪健侯为当地名医,声
闻乡里,汪昂曾亲受其教诲;而其密友金声也很热心
医学,曾为歙县名医程敬通重梓王焘《外台秘要》作
序,并提出“人之记性在脑”的独到见解。汪氏生活
在如此的医学氛围中,受范仲淹“不为良相,愿为良
医”思想的影响,深感诸艺之中,医尤为重要,其虽无
关儒家的道脉,却有助于人们的生命安康;虽无关治
国安邦的刑政,实有裨于百姓的生成大德。由于其
博极医源,又具聪敏的天资和深厚的儒学底蕴,故不
数年间便已成为闻名远近的医学大家。其论说医
理,平脉辨证,翘然居群医之首。

[ 收稿日期] 2004212220

[作者简介] 田代华(1943 —),男,山东汶上人,教授,博士生导
师。主要从事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的文献研究。

汪氏中年以后,倾全力投身著述。参阅历代医
著,旁涉经史百家,广征博引,删繁就简,类聚群分,
注解评议,务求晓畅实用,而成一家之说。主要著作
有《医方集解》《素问灵枢类纂约注》

(刊于1682 年) 、
(刊于1689 年) 、《勿药

《本草备要》(刊于1694 年) 、
玄诠》(附于卷末) 、(附于《本

《医方集解》《汤头歌诀》
草备要》卷末) 、


《经络歌诀》(刊于1694 年) 。另据
《休宁县志》、载,汪氏尚有

《徽州卫生志》《汤头钱数
抉微》、、、及

《本草易读》《经络图说》《续增日用菜物》
《痘科宝镜全书》等,惜未传世。其著作简明实用,深

受后世医家赞赏,为中医学术的继承、发扬、普及与

推广做出了巨大贡献。

 《医方集解》的编纂体例

《医方集解》是汪昂的代表作,全书共三卷,是一
部方剂著作。汪氏慨于古今方书虽多,然于方前只
注治某病,而未尝发明受病之因,及病在某经某络;
一方之中,只注用某药,亦未尝发明药之气味功能入
某经某络能治某病的原因。庸医执方医病,却不能
治愈,甚或害死人,究其原因,当是脉象没有辨清楚,
药性没有弄明白,用方只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
自金代成无己对张仲景著作进行诠证释方以来,历
年数百竟未有继踵而释方书者,至明代始有吴鹤皋
采辑古方,因病分门,撰为《医方考》一书,然而每证
不过数方,且吴氏的著作只是一家之说,其在解释深
奥的方剂理论方面,有的还没有达到透彻详尽。汪
昂于是仿吴氏之意而采集历代常用之方,分门别类,
详加训释,纂为《医方集解》,以备读者临证之需。
                
全书精选历代名方900 余首,计正方387 首,附
方517 首,并据其治法分为21 类:首载补养之剂,以
立养生保健之道; 次载发表、涌吐、攻里之剂,取法
汗、吐、下三途;复载表里、和解之剂,申明表里同治、
和解之法;再列理气、理血之剂,阐述调治气血之法;
继以祛风、祛寒、清暑、利湿、润燥、泻火之剂,分治外
感六淫之邪;后续除痰、消导、收涩、杀虫之剂,介绍
内伤调治之法;终列明目、痈疡、经产之剂,以备专科
采择之用。书末并附“救急良方”,以应仓猝之疾;再
附“勿药玄诠”,以知未病先防之要。在方剂分类中,
一改以往方书按病证列方的编次惯例,采取以法统
方的分类编排方式,从而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方
剂分类体系。在方论阐释方面,汪氏先概述本类方
剂的基本属性、功用、主治病证及病机大略,使医家
深知受病有原因,治疗有规则;然后再分列正方,选
取张仲景及后世常用之方,参阅历代诸家之说,上溯
《内经》、《伤寒论》宗旨,下及明清诸家名言,博采约
取,既有全用前人者,亦有出自心裁者,详细说明医
方所适应的病症、药物组成、制剂用法,并重点剖析
其性味归经、配伍意义;正方之下则详列与此方相关
的附方,以示前人用药加减之法。此书名曰方解,实
则病源、脉证、脏腑、经络、药性、治法,罔不毕备,使
方药医理一以贯之,宜用忌用开卷了然。
3  《医方集解》的学术思想
《医方集解》一书,比较充分地反映了汪昂的医
学思想。其学术思想主要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3. 1  强调人体的平衡协调,治病重在补偏救弊
汪昂认为,人体的脏腑经络、阴阳气血、升降出
入都应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但人生天地之间,外
有风寒暑湿之侵袭,内有喜怒忧思之烦扰,加上饮食
劳逸之失节,常可导致阴阳失调,脏腑虚实,气血不
和,升降失常,从而产生各种疾病。因此,治疗应补
偏救弊,利用方药的阴阳偏性纠正人体的阴阳偏盛
偏衰,从而使人体恢复平衡协调的状态。在《医方集
解·补养之剂》中说:“人之气禀,罕得其平,有偏于阳
而阴不足者,有偏于阴而阳不足者,故必假药以滋助
之..使气血归于和平,乃能形神俱茂,而疾病不生
也。”又在“六味地黄丸”注释中说:“人之气禀不同,
故补阴补阳各有攸当,药者原为补偏救弊而设也。”
中医治疗疾病,无论补虚泻实,扶正祛邪,正治反治,
治标治本,以及发表攻里,理气理血,祛风散寒,清暑
利湿,润燥泻火,除痰杀虫等等,都是为了纠正人体
的偏颇,调整人体的功能失调。汪昂还特别强调五
行的生克制化。如在《医方集解·利湿之剂》“加味肾
气丸”注释中引何柏斋云:“造化之机,水火而已,宜
平不宜偏,宜交不宜分。火宜在下,水宜在上,则易
交也。交则为既济, 不交则为未济, 分而离则死
矣..乾始坤成,至其交合变化之用,则水火二气
也。大旱物不生,火偏盛也;太涝物亦不生,水偏盛
也。人之脏腑以脾胃为主,然脾胃能化物与否,实出
于水火二气,非脾胃之能也。火盛则脾胃燥,水盛则
脾胃湿,皆不能化物,乃生诸病。水肿之病,盖水盛
而火不能化也,导水补火,使二气和平,则病去矣。”
又引李东垣《脾胃论》云:“人身水火,原自均平,偏者
病也。火偏多者,补水配火,不必去火;水偏多者,补
火配水,不必去水。”汪昂按:“此即《内经》亢则害,承
乃制之义也。”可见,强调治疗疾病要补偏救弊,恢复
人体的平衡协调,是汪昂的一贯主张。不仅如此,汪
昂还十分重视方剂配伍的平衡协调,如在《医方集解
·补养之剂》“六味地黄丸”注释中指出:“熟地温而丹
皮凉,山药涩而茯苓渗,山茱收而泽泻泻,补肾而兼
补脾,有补而必有泻,相和相济,以成平补之功。”以
上内容充分体现汪氏强调平衡的学术思想,这一思
想不仅揭示了中医治疗疾病的机制,也为后世治疗
学上的“八法”运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3. 2  强调病因病机,重视治病求本
汪昂认为,凡病必有原因,由于感受的病邪不
同,人体的禀受各异,侵犯的脏腑不一,其病机变化
也不相同,从而引起各种不同的病证。因此,医生必
须首先明辨病因病机,治病求本,才能明确诊断,提
高疗效。为此,汪氏在《医方集解》中,不仅于各类方
剂之首,先辨主治病证的病因病机,而且对每方所治
病证、药物配伍意义也详加解释。如在“泻火之剂”
篇首云:“火者,气之不得其平也。五脏六腑各得其
平,则荣卫冲和,经脉调畅,何火之有? 一失其常度,
则冲射搏击而为火矣。故丹溪曰:气有余便是火也。
有本经自病者,如忿怒生肝火,劳倦生脾火之类是
也;有五行相克者,如心火太盛必克肺金,肝火太盛
必克脾土之类是也;有脏腑相移者,如肝移热于胆则
口苦,心移热于小肠则淋闷之类是也;又有他经相移
者,有数经合病者。相火起于肝肾,虚火由于劳损,
实火生于亢害,燥火本乎血虚,湿火因于湿热,郁火
出于遏抑。又有无名之火,无经络可寻,无脉证可
辨,致有暴死者。诸病之中,火病为多,不可以不加
察也。”指出火邪有虚实燥湿郁火之分,多由忿怒、劳
812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2005 年5 月               田代华等:汪昂与《医方集解》              第29 卷第3 期


倦、肝肾虚损所致,而以脏腑气机失调为主,脏腑既
可自病,亦可相互传变,故诸病之中以火病最多。又
如在“除痰之剂”篇首云:“痰之源不一,有因热而生
痰者,有因痰而生热者,有因气而生者,有因风而生
者,有因寒而生者,有因湿而生者,有因暑而生者,有
因惊而生者,有多食而成者,有伤冷物而成者,有嗜
酒而成者,有脾虚而成者。俗云百病皆由痰起,然
《内经》有饮字而无痰字,至仲景始立五饮之名,而痰
饮居其一。庞安常曰: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
顺则一身津液亦随而顺矣。《证治准绳》云:痰之生,
由于脾气不足,不能致精于肺,而瘀以成者也。治痰
宜先补脾,脾复健运之常,而痰自化矣。肾虚不能制
水,水泛为痰,是无火之痰,痰清而稀;阴虚火动,火
结为痰,是有火之痰,痰稠而浊。痰证初起,发热头
痛,类外感表证,久则朝咳夜重,又类阴火内伤,走注
肢节疼痛,又类风证,但肌色如故,脉滑不匀为异。”
指出多种原因均可导致痰饮,而气滞水停、脾肾虚损
则是形成痰饮的主要病机。再如对本类方剂“二陈
汤”所治“一切痰饮为病,咳嗽胀满,呕吐恶心,头眩
心悸”等证,汪氏分析曰:“脾虚不能健运,则生痰饮。
稠者为痰,稀者为饮,水湿其本也。得火则结为痰,
随气升降。在肺则咳,在胃则呕,在头则眩,在心则
悸,在背则冷,在胁则胀,其变不可胜穷也。”接着又
分析本方药物配伍说:“此足太阴、阳明药也。半夏
辛温,体滑性燥,行水利痰为君;痰因气滞,气顺则痰
降,故以橘红利气;痰由湿生,湿去则痰消,故以茯苓
渗湿为臣;中不和则痰涎聚,又以甘草和中补土为佐
也。”所释可谓语简义明,丝丝入扣。《医方集解》大
多类此,充分反映了汪昂强调病因病机、治病求本的
学术思想。
3. 3  强调未病先防,注重强身健体
汪昂在《医方集解》中首论“补养之剂”,末附《勿
药玄诠》,自始至终强调防病保健的重要性。在“补
养之剂”中,共选正方42 首,附方54 首,是各类方剂
中最多的,足见汪氏对补养健身方药的重视。在此
类方剂中,既有滋阴、助阳、益气、养血之方,也有培
补脏腑之剂,尚有驻容颜、乌髭发、益寿延年之品。
在《勿药玄诠》中说:“人之有生,备五官百骸之躯,具
圣知中和之德,所系非细也。不加葆摄,恣其戕伤,
使中道而夭横,负天地之赋畀,辜父母之生成,不祥
孰大焉? 故《内经》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
已成而后药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
兹取养生家言浅近易行者,聊录数则,以听信士之修
持。又将饮食起居之禁忌,撮其大要,以为纵恣者之
防范,使人知谨疾而却病,不犹胜于修药而求医也
乎?”基于上述思想,汪昂乃征引《内经》养生之论及
儒、释、道三家修炼之法,以备世人采用。如引《素
问·上古天真论》云:“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
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
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
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
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
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又说:“夫上古圣人之
教下也,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文虽不多,但却是《内经》养生
的精华。人生活在自然界中,必须适应自然界阴阳
气候的变化,随时避免外来邪气的侵害,才能保持天
人相应的平衡协调状态。同时,人体本身也是一个
小天地,也要维持阴阳的平衡协调,而要达到这样的
境地,就必须做到精神乐观,饮食有节制,起居有定
时,劳逸相结合。这样自会形体壮盛,精神充沛,既
能防病,又能延年。对于养生防病的具体方法,汪氏
乃引贯彻三教的“调息之法”、苏子瞻的《养生颂》、佛
门道教的“小周天”、《道经》的“六字诀”以及《一秤金
诀》、《金丹秘诀》、十六事宜等,这些方法简便易行,
实出于汪氏的良苦用心。另外,汪氏还载列了风寒
湿等诸伤以及饮食起居之禁忌,作为纵恣者之防范。
如对色欲过度耗伤肾精的危害,指出:“夫精者,神倚
之如鱼得水,气依之如雾覆渊,不知节啬,则百脉枯
槁;交接无度,必损肾元。外虽不泄,精已离宫,定有
真精数点,随阳之痿而溢出,如火之有烟焰,岂能复
返于薪哉!”这一告诫至今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医方集解》问世后,曾多次翻刻刊行,据《全国
中医图书联合目录》所载,现存版本共有79 种,影响
很大,流传极广,成为临证习方者的必备医籍,后代
如《成方切用》等诸多方书均仿其体例编次,现代方
剂学教材亦参照其分类法编纂章节。《中国医籍通
考》谓:“是书既出,遂为后世方剂学之圭臬。”
总之,《医方集解》选方广博而精当,内容丰富而
实用,并引录大量著名医家论述予以诠释,实为后学
之重要参考。正如汪氏在《医方集解·凡例》中所云:
“医书浩瀚,泛览为难..是用裒合诸家,会集众说,
由博返约,用便搜求,实从前未有之书,亦医林不可
不有之书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19

主题

5801

帖子

1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13127

特殊贡献奖

发表于 2007-6-9 23:03:10 | 显示全部楼层
书生辛苦了!
夕阳无限好,七十古来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