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20848|回复: 17

汪世显家族世系考 汪楷

[复制链接]

50

主题

104

帖子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1644
发表于 2006-5-5 13:43: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字文字
汪世显家族世系考
汪楷
汪世显家族,是元代威着西陲的军事贵族豪门,其与净州的阿剌兀思惕吉忽里家族、开封的马祖常家族、礼店的按竺迩家族,并为元代汪古族四大世家。[1]从金朝末叶起,到元朝灭亡(公元1368年)止的百余年里,汪氏六代握持兵柄,世袭巩昌等处便宜都总帅府都总帅,管辖巩昌路及平凉府、临洮府、庆阳府、秦州(今天水)、陇州(陕西陇县)、宁州(宁县)、定西州(定西)、镇原州(镇原)、阶州(武都)、成州(成县)、西和州(西和)、兰州(兰州)、会州(会宁)、环州(环县)、金州(榆中)、德顺州(后改静宁州)、微州(徽县)、金洋州(今缺,当在今陕南境)等二十余处地方。[2]在元初开国时期,都总帅汪世显、汪德臣、汪惟正祖孙三代,统帅大军底定四川,先后又参与平定浑都海、火都、土鲁、火里等人叛乱,厥功尤伟。元统一(公元1279年)后,总帅府又分兵远戍瓜、沙(安西、敦煌),防备叛王海都;[3]持续抗击吐蕃部落的骚扰。[4]每次行动,汪氏均膺负重任。泰定(公元1324—1327)、文宗(公元1330一1331)之际,汪氏曾卷入蒙古皇室争夺皇位的“两都之战”。[5]后又积极镇压中原人民起义,[6]围剿关陇红巾军等等。[7]总之,在历史舞台上一时纵横驰骋,极尽跃马弯弓、威震遐迩之能事。
    由于汪氏在秦蜀很抵很深,迫使朝廷隐忍默容,让其长期执掌秦陇二十四处地方的军政大权,所受朝廷恩遇显然与东面汉族“世候”不同。元世祖时,北方汉地诸侯之兵权与辖地几被罢夺殆尽,唯独巩昌汪氏保有自己的实力.俨然为一方诸侯。[8]P107
    据明代大学士杨荣《汪氏族谱序》云:“(辽氏)终元之世百八十余人,而王者三,公者十,联圭叠组为时显人者不胜纪。”而现在列入《中国历史大辞典》的汪氏成员亦达十余人之多。[9]有元—代,巩昌汪氏一直是“统治阶级中的上层人物”。[10]权倾陇蜀,威震汉蕃,对维护西部统治却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研究汪氏家世,当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代握兵柄,金紫一门”[11]的历史事实。
   从查阅到的正史、别史、方志、石刻、家谱等资料看,关于汪氏世系(各代成员的人数、名字、官职、父子关系等)的记述存在或含糊不明,或互相抵触,或讹误漏略的问题,有必要利用最新出土的汪氏诸《墓志》,[12]与旧资料互相查证校勘,以资考究。笔者不揣冒
昧,将多年教课之余所查得的部分资料整理耙梳,成此拙陋之文,供有关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兹将汪氏六代(元朝部分)成员考列如下:
王旺祥,号秋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

主题

104

帖子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1644
 楼主| 发表于 2006-5-5 13:44:3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世
    巩昌汪氏之始祖为汪世显,其生平事迹详见元人杨奂所撰《总帅汪义武王世显神道碑》,[13]《元史》卷一百五十五及《蒙兀儿史记》卷六十四(以下简称《蒙记》)[14]均有传记。以上三者相比,惟《蒙记》世显传采摭较广,今择要征引如下:
   汪世显字仲明,巩昌盐川镇(今漳县盐井镇)人。父彦忠,系出汪古部族,遂氏汪。金贞佑二年[公元1214),西北不靖,世显阶战功,起家谋克。正大二年(公元1325),巩帅田瑞有异志,闭城门,锢人出入。平凉行省奏差经历李松子节时在巩,朗城夜走平凉上变。行省以兵至,瑞母弟十哥杀瑞,世显时为门将,与十哥开门出降。世显以功累转,领同知乎凉府事。四年,领陇州防御使,进征行从宜,分治陕西西路……。(以下与《元史》本传相同。不赘引)。
汪世显的先祖出自汪古族。该族源出回纥,源远流长。其入面P108目、习俗与蒙古族有别,史称“白鞑靼”。[15]据史料推断,“盐川汪骨”部族,与金朝时居于“临洮狄道”之“雍古”(即汪古)部族,同出漠北回鹘或河西回鹘(即回纥)、[16]现存漳县的《汪氏族谱》(以下简称《汪谱》)[17]及元《汪义武王世显神道碑》,却称汪氏源出“徽州歙郡之颖川(今安徽歙县境)”,唐朝越国公汪华次三子汪达,乃是陇右汪氏之始迁祖,但寻根究源,脉络不明,其说何据,殊难置信,当系攀援汉族高门而臆造。
世显籍贯,系金朝“巩昌盐川镇人”。盐川〔今甘肃漳县盐井镇),本为巩昌辖地,元世祖至元十七年(公元1281)设置漳县(治今漳县盐井乡古城峪)后,盐川属漳管辖。[18]巩昌(今甘肃陇西县巩昌镇)、宋为巩州。金正大六年(1229)“升巩昌府”,遂为总帅府驻地。[19]金哀宗开兴元年(1232)汪世显任巩昌便宜总帅。大约自汪世显“参议帅府机务”后,其家族汪氏即逐渐迁居巩昌府(后升为路)陇西县。元初重新编制户籍,汪氏当隶届陇西县军籍。从我所见的诸多碑志看,汪氏从第二世德臣起,就自称是陇西人。这些称呼是“襄武汪氏”、“巩昌陇西人也”、“陇西人也”、“襄武陇西人也”、“巩昌人也”等等。[20]
又《蒙记》载世显父名彦忠,《汪谱•世系》作“孟辉”,两说于《元史》世显本传均无征,亦不可遽信。或者,彦忠为名,孟辉为字,《蒙记》与《汪谱》各执一端。其姓氏据《便宜副总帅汪公神道碑》本姓王,因掌汪骨族,子孙因姓汪(今读wang,轻声)。
世显妻室,其本人《神道碑》未叙及,其它资料则有忠臣(世显长子)“事母包夫人以孝闻”,德臣(世显次子)乃“太夫人潘氏所生”,直臣(世显三子)为“弘农郡太夫人杨氏所生”等的记载[21]。新近出土的《汪惟纯墓志》载录世显妻配最为明晰,“祖考太师、义武陇右王,祖妣陇右王夫人包氏、陇右王夫人潘氏、贞顺陇右王夫人杨氏”。据此,世显妻子三人,当以忠臣之母“包夫人”居长,余二氏当为侧室或继配。三氏绦世显之贵,殁后均获“王夫人”之封。P109
据《元史》及汪氏诸《墓志》,汪世显投降阔端太子后,即率部南征巴蜀,所至有声,功劳显赫。人称“元人入 蜀,世显父子之力为多云。”[22]世显官职至巩昌等处便宜都总帅,蒙古乃马真皇后称制之二年(公元1243)病卒。世祖中统三年(公元1262),迫封陇西公,溢义武。仁宗延佑七年(公元1320),加赠推忠协力佐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陇右王。[23]
第二世
《元史•汪世显传》载:“子七人:忠臣,巩昌便宜副总帅;次德臣;次直臣,巩昌中路都总领,殁于王事;次良臣;次翰臣,奥鲁兵马都元帅;佐臣,巩昌左翼都总领,殁于王事;清臣,四川行枢密院副使。
按:《蒙记》世显传、《汪谱•世系》及明《汪钊墓志铭》等,所载世显之子,名称都与《元史》相同,惟有民国韩世英《重修漳县志》“陵墓”门汪直臣作“汪真臣”。仔细判别,系排印致误,应予纠正。
世显长子忠臣,生平详见姚燧撰《便宜副总帅汪公神道碑》,[24]《蒙记》有传。称世显降蒙古,留忠臣于太宗窝阔台处为人质,后从父攻宋四川,任管军总领。父死,皇子阔端命其弟德臣袭父职,任其为巩昌元帅、知府事。宪宗三年(1253),代行都总帅事,于临洮见忽必烈,奉令造舟楫,修栈道,水陆并进,督军粮沿嘉陵江南运,供应利州(今四川广元)德臣所领驻军。八年(公元1258),从宪宗攻四川,世祖中统元年(1260),任巩昌便宜副总帅,佐侄惟正戍青居山(今四川南充市南)。中统三年(1262)病卒。
《汪谱•世系》称“(忠臣于)太宗十一年(1239),为便宜副都总帅。”时间与史不符,不知何据。又忠臣爵溢,《蒙记》云“元贞二年(1296),溢忠让。”《汪谱》云“元贞二年,封陇西公,溢忠让。”
世显次子德臣,生平详见元人王鄂撰《汪忠烈公神道碑》,[25]《元史》、《蒙记》有传。称年二十二,即袭父爵为巩昌等处便宜都总P110帅,征蜀有功,战死台州。中统三年(公元1262),加封陇西公,谥忠烈。是为第一次加封。据《汪寿昌墓志》及《汪谱》等,德臣官爵最终加封至“推忠翊运宏略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忠烈陇右王。”
次三子直臣,《元史》、《蒙记》世显传有附记。据《忠烈公神道碑》及《汪惟孝墓志》,直臣死于巴蜀之运山战役。《汪谱》卷三《直臣传》云:“奉训大夫、巩昌中冀都总领,四川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讳直臣者,义武第三子。……按旧谱,直臣追封平阳公;配癿氏,追封平阳郡夫人。”按:直臣殁时,四川尚未建省,故谱文所谓“四川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当是死后加官,生前官职应从《元史》及《蒙记》世显传。
次四于良臣,《元史》、《蒙记》有传。称中统初,受陕西宣抚廉希宪令,指挥巩昌帅府军队主持平定浑都海、火里叛乱,功勋卓异,被忽必烈倚为“陇右风尘天一柱”。[26]以功权便宜都总帅,又转同佥巩昌路便宜都总帅。后历任征南都元帅、东川副统军、枢密副使。四川悉平,“忽必烈汗喜甚,召良臣偕惟正及蒙兀汉军诸有功将士入勤。特拜良臣中书左丞、行四川省事于成都、附阶资德大夫。”至元十七年(1280),行省罢,改授安西王相,不赴。十八年(1281)夏病卒。赠仪同三司,溢忠惠。加赠推诚保德宣力功臣、仪同三司、陕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柱国,追封梁国公。《汪源昌墓志》所载爵溢与此相同。
又据《汪谱•世系》:“(良臣)元宪宗六年(1256),为驸马都尉。”据《汪惟永墓志》,良臣所娶公主名“阿思带”。但查《元史•公主表》,无阿思带其人。按:元朝宗藩诸王之女亦称公主,汪良臣所尚或即诸王之女。元制:“非勋臣世族及封国之君、则莫得尚主,世联戚畹者,亲视诸王。”汪氏代握兵柄,与此不无关系。
翰臣,据《忠烈公神通碑》:汪德臣南征期间,以翰臣知巩昌府事,以良臣摄帅府。后良臣为军前便宜都总帅,翰臣又摄帅府,留守P111巩昌。后为巩昌奥鲁兵马都元帅。按:奥鲁为蒙古语,意为“老小营”。蒙古军出征,置老小辎重于后方,称奥鲁。占领中原后,置奥鲁官,凡军户皆归奥鲁官府管领。巩昌奥鲁兵马都元帅,显然是管理巩昌帅府地面军户事务的高级官员。据《汪谱》,翰臣殁后追封陇西公,说襄毅。
佐臣,《元史》世显传载官至“巩昌左翼都总领”,《忠烈公碑》云“殁于奥鲁都总领”,两说略有差异。查《汪谱》,佐臣死于战场,无封爵。
清臣,事迹不详。据《忠烈公碑):“清臣,率巩昌。”《元史》世显传载官至“四川府枢密院副使”。《汪谱》卷三清臣小传云:追封陇西公,溢忠敏。
第三世
    杨荣《汪氏族谱序》称:“(世显)孙十九人,多居将相,而惟正尤着。”则汪氏第三世共十九人,确凿有据。兹考列如下:
    (1)惟易,忠臣子。此人名称,《蒙记》作“惟益”;《汪谱》及64年编《陇西县志•纪事》均作“惟易”,《明汪钊墓志铭》亦作“惟易”,应从之。
    据《蒙记》忠臣传和《汪谱》惟易传,其官至便宜副都总帅,迫封陇西公,谥说桓敏。
    (2)惟正、惟贤、惟和、惟明、惟能、惟纯,德臣之子。《元史汪德臣传》与《汪忠烈公神道碑》、《汪谱》、《纪事》所载吻合,只有《蒙记》德臣传以“惟孝”替“惟和”,又良臣传误将惟和作良臣第三子,疑为疏于检照致误。应以前者为确。
    惟正,生平详见元人商挺撰《汪贞肃公神道碑》,[27]《元史》、《蒙记》有传。宪宗蒙哥汗九年(1259),袭父职为便宜都总帅,征蜀平叛,有功西陲。任都总帅时,历时半个世纪的定蜀战争以蒙古的胜利宣告结束。至元十七年(1280)为中书左亟,行秦蜀中书省事,P112分省于四川。二十二年(1285),为陕西行省左丞,病卒。关于惟正卒后的封赠,《元史》、《蒙记》仅载“溢贞肃”,《贞肃公碑》与此相同。据《汪寿昌墓志》,惟正官爵加封至“赠广忠口运秉节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贞肃南安王。”《汪谱》卷三惟正传与此相同。
    惟贤,生平官职据其本人《墓志》为:“年甫弱冠,任巩昌等二十四处同知便宜都总帅次迁中书吏部尚书,继历江淮等处行中书省左丞及陕西等处行中书省事平章政事,升荣得大夫、大司徒,以大德七年(1304)六月十日薨于正寝。”《元史》德臣传亦作“大司徒”,而《蒙记》德臣传却称“惟贤,四川行中书省平章政事。”小字注云:“据《忠让神道碑》,旧《传》作大司徒,其加官也。”但《惟贤墓志》明载大司徒一职是生前获得,非死后加赠。其次、惟贤生平没有任过“四川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故惟贤最终官职应以《墓志》及《元史》记载为确。
    据《汪谱》,惟贤卒后加赠光禄大夫,追封南安公,溢忠定。
    惟和,据《元史•世祖纪》,至元二十四年(1287)冬十月:“以汪惟和为便宜都总帅”。《德臣传》云:“惟和,昭文馆大学士。”《汪谱》卷三惟和传;“惟和,昭文馆大学士、太常礼仪院使、护军,追封陇西公,谥文贞。”则惟和官至太常礼仪院使。
    惟明,《元史》、《蒙记》德臣传均作“以质于为元帅”,《汪谱》世系与此相同。
    惟能,《元史•世祖纪》有表见:“至元二十六年(1289)十二月甲午以官(按:当为‘管’)军万户汪惟能为征西都元帅,将所部军入漠。”从此,便宜都总帅府派生出征西都元帅府,长期戍守瓜(甘肃安西)、沙(敦煌),防备海都等叛王。《元史》、《蒙记》德臣传及《汪谱》世系均载“(惟能)官至征西都元帅”。
    惟纯,据其本人《墓志》,官至“安远大将军、巩昌等处宣慰司事兼权便宜都总帅”,《纪事》所载与此相同;《蒙记》曾“屯田上万户府P113万户”一职,查《墓志》,此职为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所授,而惟纯卒于至治二年(1322),故非最终宫职。  ’
    (3)惟庆、惟孝,直臣之子。
    据《汪谱》世系,直臣仅有一子,名惟庆。据新近出土的《汪惟孝墓志》:“考讳直臣……忠殁于巴蜀之运山”,则直臣至少有二子。《汪谱》世系虽有惟孝其人,但却列于翰臣名下。父子关系显然有误,应予纠正。
    惟庆,据《汪谱》世系,官至“口西行省左丞”,《纪事》作“陕西行省左丞”。《汪谱》卷三惟庆传称“追封平阳公,谥忠康。”
    惟孝,官至“巩昌路、平凉等二十四处便宜都总帅兼府尹”。
(4)惟勤、惟简、惟敬、惟永、惟仁、惟新,良臣之子。
    惟勤,官至云南行省平章政事,《元史》、《蒙记》良臣传与《纪事》均相同。《汪谱》卷三惟勤传云:“云南诸路行省平章政事、大司徒、光禄大夫,加赠推德宣力定远功臣,迫封梁国公、谥忠宣讳惟勤者,良臣公子也。”则知惟勤生前曾获大司徒官职,《元史》等似有疏
漏。
    又,惟勤之婚配据《汪谱》引《陕西通志》云:“(惟勤)尚阿德茶公主”。新近出土的《汪懋昌墓志》云:“公讳懋昌……(为)驸马,前云南诸路行中书省平章政事……迫封梁国公、溢忠宣慎斋(惟勤)汪公之嫡冢嗣,梁国夫人师氏所生也。”技师氏当为阿德茶公主。
   惟简,官至“明威将军、保宁等处万户府万户”,见其本人《墓志》、《蒙记》、《汪谱》记载均相同。这里要指出的是:《汪谱》于万户前加“管军”二字,最为确当。因为元代军职多为世袭,“管军”是可世袭的标志。
    惟敬,系良臣第三子。其名,据《元史》良臣传作“惟某”,表示缺疑;《蒙记》良臣传作“惟和”;《纪事》作“惟敏”;《襄武人物志》作“惟兰”;《汪谱》世系作惟敬。
    按[1] “惟和”之说,是错误的。据《忠烈公神道碑》,惟和是德臣P114
第三子,则非良臣第三子,确凿无疑。[2]“惟敏”之说,因其所依据的《汪氏家乘》现已佚失,无处查证,只好暂付阙如。[3]“惟兰”之说,其它资料均未表见。作者吴之珽先生(清康熙雍正间人)自称是参考了陇西《汪氏家乘》之后撰写的,此谱现亦不存。[4]“惟敬”之说,出自现存漳县《汪谱》,又被几种《漳县志》征引,今姑从此说。
    惟敬官职,《元史》作“同知屯田总管府事”,《汪谱》载“重庆府总管府事”,《纪事》与此相同。
    惟永,《元史》良臣传、《汪谱》、《纪事》及《明汪钊墓志铭》均作“惟永”,独《蒙记》良臣传别作“惟允”。作者据《忠让公碑》改写。据武山县文化馆所藏《大元故镇国上将军征西都元帅汪公神道之墓志》云:“公讳惟永,巩昌人氏”,据此作“永”而不作“允”。
    惟恭,据《汪谱》世系、《纪事》为“阶州同知”。《元史》、《蒙记》良臣传与此相同。
    惟仁,官至“人匠总管达鲁花赤”(疑总管后脱一“府”字),《元史》、《汪谱》记载相同。按:达鲁花赤,为蒙古语,意为“镇守者”,汉译“宣差”,元朝官名。蒙古在中原各主要地区、城镇及非蒙古系统军队皆置达鲁花赤监治,掌实权。元朝建立后,各路、府、州、县及录事司等各级均设此职。皇室及各宗王所属人匠总管府等官衙亦置此职。元世祖至元二年(1265)规定,各路达鲁花赤必须由蒙古人或个别出身高贵的色目人担任,汉人、南人一律不得任此职,而汪氏为汪古族,该族被元朝划入“色目人”等级,故能充任达鲁花赤要职。
  惟新,据《元史》、《蒙记》、《汪谱》等为“汉军干户“。《纪事》作“汉军千户、巩昌管军上干户”,最为允贴。
    (5)惟信、惟德,翰臣之子。
    按:翰臣之子,正史无载。据《汪谱》世系,翰臣有二子:长惟信。次惟德。《纪事》载翰臣“子三人”,名惟孝、惟信、惟德,查惟孝是直臣之子(见前),《纪事》有误,应予纠正。 P115
    惟信官职,据《汪谱》与《纪事》为“二司马”;惟德,官至“南宁镇抚”。
    (6)佐臣无子。
    (7)惟弼,清臣子。《汪谱》卷三有惟弼传,称:“镇国上将军、左军都督使、上骑都尉,溢忠康讳惟弼者,清臣公子,按谱……惟弼追封平阳伯。”《纪事》与此相同。
王旺祥,号秋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

主题

104

帖子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1644
 楼主| 发表于 2006-5-5 13:45:2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世
    光绪《武阳志》(即漳县县志)汪安昌传云:“宁康公安昌:袭便宜总帅。至顺七年,追封宁康公。家序行堂昆季(即同辈兄弟)凡五十一人,悉将军、总管、大夫、御史、达鲁花赤等官,太繁不能备载。”按:“昌”字辈属汪氏第四世,今查《汪谱》世系,此辈总共五十一人,与《武阳志》统计吻合。但是。以新近出土的汪氏诸墓志核证《汪谱》世系,《谱》之遗漏颇多。如《惟孝墓志》称有子“十一人”,而世系仅列“二子”,漏九人。《惟简墓志》载录“六子”,而世系仅列一子,漏五人。故我认为汪氏第四世成员,实际比五十一人还多。兹将第四辈考列如下:
    (1)安昌、必昌,惟易之子。此二人《元史》无载,《蒙记》忠臣传有附记。
    安昌,《汪谱》世系云:“元贞元年(1295)、龙(应为‘袭’)便宜都总帅。至顺七年,封宁康公。”《蒙记》所载与此相同。
    必昌,《蒙记》称“为质于永昌王”。《汪谱》云:“必昌,元贞元年,为开城[按:应为‘成’)〔路]总管。”按:必昌当是初为永昌王人质,后拜开成路总管的。
    (2)嗣昌、寿昌,惟正之子。
    《元史》惟正传载嗣昌官职为“成都管军副万户”,《蒙记》与此相同。据《汪惟正夫人耶律氏墓志》:“(男二人):长嗣昌,武略将军、成都路万户府万户。”按:嗣昌官职,以上两说略有差异,《元史》、P116《蒙记》当是只参考了《汪贞肃公神道碑》的说法作“副万户’的,而漏叙后来的升迁,应以后出的《耶律氏墓志》为确。
    寿昌官职,《元史》惟正传作“资德大夫、江南行御史台中丞”,似失于太简。《蒙记》较为详明,云:“寿昌,历官江南行御史台中丞,便宜都总帅,四川行中书省平章政事。”
    据《汪寿昌墓志》,其历官详情是:“年未弱冠,赴阙朝觐,特命受承直郎、同知兴元路事。承袭父爵,受昭勇大将军、巩昌平凉等二十四处便宜都总帅兼巩昌府尹……。改升资德大夫、南台中丞、入为中正院使。天历二年(1329)……进加荣禄大夫、陕西省平章政事。……至顺口年,任四川省平章政事。……进光禄大夫,复任西台中丞。未几,口迁内台中丞。……朝廷以其有功于国,持受银青光(应为‘荣’)禄大夫、大司徒,赐以印授全俸,仍赐钞伍百锭,御衣一袭。”
    寿昌一生,多树勋绩,数膺高爵,如前后三任西台中丞,两历南台中丞与行省平章政事,终拜大司徒,可谓光绍先烈、荣耀当世。据《墓志》,天历间任陕西平章,负责赈济陕民事宜。后又主持平定禄余事变,直至最后底定。征诸《文宗纪》,其事历历可考。寿昌早年任便宜都总帅,于地方各项事业多有建树,如“创营养济院”、“与民均役”、“兴学劝民”等。据《汪谱》:“(寿昌)公为民求雨布云山黄石坪灵湫(今陇西县菜子乡黄石坪)”。陇西《重建学官铭并序》又有汪寿昌送书于儒学的记述。总之,汪寿昌是汪氏第四代最显赫的一位人物。
    〔3)元昌、文吕、隆昌三入,惟贤之于。
    据《惟贤墓志》:“子男三人:次曰文昌,先公而夭;长曰元昌……;次曰隆昌……。”《汪谱》世系云:“(惟贤)二子:隆昌、庆昌。”此说与《墓志》不相吻合;[1]将隆昌当做长子,[2]混入一个庆昌,[3]元昌无下落。按:《汪谱》经长期传钞,错漏大多,不可尽情,应以《墓志》为确。P117
    元昌,据上引《、墓志》,官职为“资德大夫、中书右丞、淮东淮西道宣慰使。”据《汪谱》世系,元昌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大司徒”。
    隆昌,起初“扈从车驾”,可能是皇帝的近侍。据《汪谱》卷二世系,隆昌生前为“光禄大夫、翰林学士。”卷三《隆昌公传》称:“驸马都尉公、、讳隆昌者,忠定公冢子也。按旧谱,加赠紫金(应为‘金紫’)光禄大夫(按:后有脱文),追封安国公。”可知隆昌为汪氏第三位驸马,其地位之尊崇,当与此有密切关系,但所尚公主名称及来历《谱》内无载。
    (4)演知哥,惟和子。《汪谱》世系云:“演知哥:元至大二年(1309),授昭勇大将军、巩昌等处便宜都总帅。”别处无征,应以此《谱》所载为确。
    (5)口口,惟明子。《汪谱》世系载惟明一子、名“智昌”,但据《惟简墓志》,智昌乃是惟简第三子,可知世系记载错位,应予纠正。要之,此人名字不祥,暂缺。
    (6)惠昌,惟能子。《汪谱》世系云:“惠昌,元皇庆二年(1313),授巩昌等处便宜都总帅兼府尹。”又《纪事》元朝部分“三十一”条(延佑七年记事)注释说:“当时的巩昌总帅是谁?史未记载,据《汪氏族谱》应是汪惠昌(汪惟能之子)”
    (7)福昌、延昌、继昌、舜昌、庆寿五人,惟纯之子。
    据《惟纯墓志》:“公夫人……王氏夫人也。……生男有二:长子福昌,袭父职从仕郎、户县尹,后夭先地卒;次子延昌,袭曾祖太师、义武陇右王先爵,昭勇大将军、巩昌等处都总帅兼巩昌府尹。又夫人陈氏,定公元帅陈国用之女,安居无恙。男二人:继昌,进义校尉、
巩昌等处锦院长官;次舜昌,未仕。第五子庆寿。”
    据《汪谱》世系云:“(惟纯)三子:慎昌、景昌、云昌。”与《墓志》互校,毫无相同之处,疑《汪谱》传抄错位,应以《墓志》为确。
    舜昌官职,据新近出土的《舜昌墓志》为“吐蕃等处宣慰司副使都元帅。庆寿其人、显然是庶出、官职无考。疑《汪谱》世系列子惟 P118 贤名下而事实上并非惟贤之子的“庆昌”(见前),乃是惟纯之子庆寿的大名,确否?待考,暂以《惟纯墓志》为准。
    (8)伊哥、雄昌、武昌、瑛昌、归昌、应昌、晋昌、佐昌、高昌、定昌十人,惟庆之子。出自《汪谱》记载,别无征典。此十人官职,据世系裁录为:
    伊哥:“元夫(按:应为‘天’字)历二年(1329),为口门安口司(按:后有脱文)”。《元史•地理志二》有“碉门黎雅等处安抚司”,可知《谱》文空缺“碉”、“抚”二字。又“安抚司”为机构,非官职,故“司”后有脱文。元朝的安抚司一般置于边疆地区,长官为达鲁花赤、安抚使,故疑伊哥应为碉门安抚司达鲁花赤之类。
    雄昌:“元至顺元年,受西凉等处都元帅。”
    武昌:“元天历二年(1329),为西安竹军司(按:有讹脱)”。查《元史•地理志》元西安州或府之类的建置,据《明史•太祖纪》云:“徐达袭破元豫王于西安”。卷后校勘记曰:“《太祖实录》卷四作‘西安州’,或简称‘西安’…—西安州在固原附近。”可知此州设置较迟,故为《元史>漏载。唯武昌官职系衔有错讹(如“竹军司”三字)、后又有脱文,一时无法探明,待考。
    瑛昌:“元大(应为‘天’)历元年(1328),受奉御,月溪(?)”按:“月溪”二字不可解,有脱讹。奉御,据《武宗纪》至大元年二月丁末条云:“用丞相孤头言,设尚冠、尚衣、尚鞶、尚沐、尚辇、尚饰六奉御,秩五品,凡四十八员,隶尚服院。”可知奉御一职,为专门管理皇帝冠服、车舆及侍候皇帝起居之人。
    归昌:“至顺二年(1331),为翰林学士,河中府通判”。
    应昌:“至顺二年(1331),受进议(应为‘义’)校尉、巩昌等处经绫锦总管。”
    晋昌:“元总(按:应为‘统’)元年(1333),受翰林直学士(后有脱文),金紫光禄大夫、江南行台御史。”
    佐昌:“元统二年(1334),翰林学士,户部郎中。” P119
  高昌:“元统二年(1334),翰林学士,工部侍郎。”
    定昌:“至正六年(1346),为进议(应为‘义’)校尉、兼(按:‘兼’字疑衍)巩昌人匠总管府总管。”
    以上诸人名字、受官时间、官职的载述,疑点甚多,未见其它史料,暂以《汪谱》为准,待考后补正,
    (9)复昌、仕昌、仁昌、口昌、口昌、口昌、口昌、口昌、口昌、口昌、口昌十一人,惟孝之子。
    《惟孝墓志》云:“夫人漆氏,同郡金符元帅漆德常之女,令仪淑德,乡党称贤。……子十一人:嫡子复昌,待奉殿陛;余分质诸邸,俱仕。”除长子复昌外、余十子不知其名。据《汪谱》世系:“(惟孝)二子:仕昌、仁昌”,与《墓志》互证,差异很大,但世系所列“仕昌、仁昌”二人,似可纳入“十一人”范围之内。其余八人,名字不样,以“口
昌”的形式补足其数。
    复昌“待奉殿陛”时的身份,可能为皇帝的“怯薛”之类(即侍卫亲兵)。
    仕昌,世系云:“元贞元年(1295),受镇国[上]将军、甘肃西宁等处巡边都元帅。”
    仁昌,世系云:“大德二年(1298),悬带虎符都元帅。”按:“都元帅”前定有脱文。应为“口口都元帅”。
    (10)懋昌、源昌、胤昌、兴昌四人,惟勤之子。
    《懋昌墓志》云:“(公为)追封梁国公、溢忠宣、慎斋汪公之嫡冢嗣,梁国夫人师氏所生也,凡昆仲四人。”“忠宣”是汪惟勤的谥号,“嫡冢嗣”即长子。又《汪源昌墓志》称“公讳源昌,巩昌府陇西县人也。考讳惟勤……封梁国忠宣公。”则源昌为“昆仲四人”之一,绝元可疑。《汪谱》世系云:“(惟勤)二子:胤昌、兴昌。几种记载不相一致,世系当有遗漏。暂把懋、源二人与胤、兴二人合并一起,以足“四人”之数。
    懋昌,官至“奉直大夫、陇州知州兼管本州岛诸军奥鲁劝农事。” P120
源昌为“奉训大夫、临洮府达鲁花赤。”
胤昌为“亚中大夫、翰林学士,陕西行中书省参知政事。”
兴昌为“翰林学土,刑部尚书。”
(11)义昌、棣昌、智昌、信昌、礼吕、也帖里不花六人。惟简之子。
    据《汪惟简墓志》:“子男六人,长义昌……;次棣昌……;次智昌、信昌、也帖里不花,俱未仕。”《汪谱》世系载:“(惟简)一子:顺昌。”两种记载互不吻合,应以《墓志》为确。
    义昌官职,据《墓志》为“敬受曲律禄大王令旨,干州丝绸散慢总管府达鲁花赤。”
    棣昌,“敬受陇王令旨,四川诸色民匠总管府总管。”按:陇王,为元封诸王之一。据《蒙兀儿史记•诸王表第二》陇王位下载:首封者为“火郎撤,合丹大王子。至大元年(1308)封。”继任者为“忽鲁歹,封年缺。”次为“忻都察,封年缺。”棣昌尊奉的陇王,究竟是哪一位,暂时不能确定,待考。
    智昌,《汪谱》世系将智昌列于惟明名下,当系错位,应予纠正。其官职《墓志》称“未仕”。《汪谱》有记载,云:“智昌,翰林学士,奉直大夫、凤翔府陇州知州。”按:元代陇州不隶凤翔府,疑沿用金末的称呼。
    信昌、礼昌、也帖里不花三人,《墓志》云:“俱未仕。”《汪谱》无载。
    (12)弘昌,惟敬子。
    《汪谱》世系云:“弘昌:翰林学士,滨州刺史。”按:元代行政州长官为达鲁花赤,次官为知州(或称州尹),此处作“刺史”,当是别称。
    (13)泰昌、履昌、巽昌、震昌、益昌、节昌、庸昌七人,惟永之子,出自《汪惟永墓志》。
    据《汪谱》世系:惟永七子,名“泰昌、巽昌、震昌、益昌、绍昌、节昌、庸昌。”与《墓志》互证,仍有差异:《谱》文有“绍昌”无“履昌”,《志》文则相反。按:“绍昌”当是《汪谱》传抄错位。其人究属谁人之子,一时无法确知。要之,惟永子嗣应以《墓志》为确。
    泰昌,官职为“武德将军、碉门黎雅等处军民安抚司达鲁花赤”,《汪谱》作“武德将军、雕(应为‘碉’)门安抚司达鲁花赤”,系省称。
    履昌,“炮翼元帅”。
    巽昌,为“昔保赤达鲁花赤”。《汪谱昨“昔保赤元帅”。
    按:昔保赤,《元史》作“昔宝赤”、“昔博赤”,意为“鹰人”。蒙、元皇室、诸王位下设置打捕鹰房,由专人饲养海东青等猎鹰,用于狩猎,养鹰人称昔宝赤;“昔保赤达鲁花赤”一职,是掌管驯鹰人的长官。《汪谱》作“昔保赤元帅”.其意似不确切。
    震昌、为“巩昌路管军元帅”。《汪谱》世系云:“震昌,翰林学士、奉议大夫。”
    益昌,《惟永墓志》未载官衔。据《汪谱》世系云:“益昌,翰林学士,宣慰使。”按:“宣慰使”前必有脱文,应作“口口宣慰使”。
    节昌,《惟永墓志》未载官衔。《汪谱》世系云:“节昌,保宁府同知。”
    庸昌,《汪谱》世系云:“庸昌,龙虎〔卫]上将军、巩昌都(按:‘都’字疑衍)元帅,陕西行中书省右丞。”据《陇西县志•金石(初稿)》介绍,《元重修玄都观碑》“末题汪庸昌全衔”。据康熙间《重修南观阁宇碑》转载,其职衔为“行中书省汪庸昌”。按:“综合《汪谱》及石刻资料,庸昌最终、官职应为“陕西行中书省右丞”。
    (14)润昌,惟恭子。
    《汪谱》世系云:“(惟恭)一子:润昌。”其官至“武略将军、秦州都总管兼诸军奥鲁劝农事。”
    (16)口口,惟仁子。
    《汪谱》世系云:“(惟仁)一子:懋昌”但据《懋昌墓志》,其父乃P122是“说忠宣慎斋汪公”即汪惟勤,则懋昌非惟仁之子明白有据,《汪谱》载述错位,应予纠正。但惟仁之子,名字不详。
    (16)守昌,惟新子。《汪谱》云:“守昌,武德将军,前脱思麻路上千户,升四川重庆卫(后有脱文)。”按:“卫”乃是明代军事建置,元代当是万户府或元帅府。因无旁证,暂以《汪谱》为准作“重庆卫口口。”
    (17)俊昌,惟信子。《汪谱》世系云:“俊昌,翰林学士,延安府知府。”
    (18)便昌,惟德子。《汪谱》世系云:“仁宗延佑二年(1315),授大司徒。”
    按:“惟正之子寿昌与惟德之子便昌同属一辈。从时间上考虑,寿昌年龄当大于便昌,乃迟于文宗、顺帝之际才居官大司徒(见《寿昌墓志》)。便昌事迹不见记载,其勋劳恐难与寿昌比肩,安得早于寿昌数十年膺任大司徒高爵?即使便昌通过别种途径获得此职,时间上定要晚寿昌若干年。《汪谱》所载“延佑二年”可能不确。
    (19)伯昌、赐昌、道昌、真昌、永昌、逊昌、原昌、友昌等八人,推弼之子。
    《汪谱》世系载:“(惟弼)十一子:延昌、赐昌、道昌、真昌、文昌、福昌、永昌、逊昌、原昌、友昌。”按:福昌、延昌二人,乃是惟纯长子及次子(见前)。文昌,是惟贤次子,早天(见前)。《汪谱》将父子关系颠倒错位,应予纠正。要之,惟弼出者八子:伯、赐、道、真、永、逊、原、友昌是也。
    伯昌,其官职据《谱》为“翰林直学士”。
    赐昌,为“宣授元帅”。按元制:凡皇帝任命的官员称“宣授”,故宣授并非官职名称,“授”后有脱文,应为“口口元帅”。
    道昌,为翰林学士。天历二年,受福建中书省左丞。
    真昌,为“翰林学士。至顺二年(1331年)授宣御使。”按:“御”当为“慰”之音讹,“宣”前有脱文,应为“口口宣慰使”。P123
    永昌,为“翰林学士。天历元年(1328),受广西三府尹。”查元代广西指湖广行省下辖的“广西两江道宣慰司”。该司领十路、一府、九州岛、一安抚司,其中的“一府”即平乐府。如此看来,汪永昌之“府尹”,只能是平乐府尹了。《汪谱》所云“三府尹”之“三”,恐是“平”字之脱笔变形,且“府”前脱一“乐”字。
    逊昌,“至顺元年,授昭勇大将军、巩昌等处都总领万户。”
    原昌为“翰林学士。元统二年(1334),授忠顺大夫、临脱府府尹。”按:“忠顺”当为“中顺”之讹。
    友昌为“翰林学士。至顺二年(1331),授奉训大夫、河南府[路]同知。”
    以上为汪氏第四世成员考略。
    据文献记载,昌字辈尚有八人无处归纳,即慎昌、景昌、云昌、顺昌、庆昌、绍昌、灵昌、朝昌等八人。    。
    (1)慎、景、云昌三人,《汪谱》世系列于惟纯名下,查《惟纯墓志》无此三人,当是世系张冠李戴,载述错位。
    慎昌,据世系为“河南便宜都总帅”。《元史•顺帝纪五》载:“(至正十二年九月己卯)监察御史及河南御史台、行枢密院、河南廉访司、巩昌总帅府、陕西都府、义兵万户府等官,文章言御史大夫也先帖木儿出征河南功绩。”此处的“巩昌总帅府”就是为镇压中原红巾军而调往河南的军前总帅府,故知慎昌为参战河南的便宜都总帅府都总帅。
    景昌,据世系为“府尹”。
    云昌,据《汪谱》卷三云昌传,其官爵为“武节将军、土番宣慰司都元帅兼通政院事、护军。赠荣禄大夫、上柱国,追封平阳候(按:应为‘侯’)”。卷二世系云:“云昌,都御史”。按:元代御史台无“都御史”,“都”字疑衍。
    (2)顺昌,《汪谱》世系列于惟简名下,查《惟简墓志》无此人。当是传抄错位。据陇公元代《重修府城隍庙碑》题名,有“口奉大夫、云 P124南口口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汪顺昌。”
    (3)绍昌,《汪谱》世系列于惟永名下,查《惟永墓志》无此人。其官职据世系为“监察御史”。
    (4)庆昌,《汪谱》世系列于惟贤名下,查《惟贤墓志》无此人。据《谱》,其官职为“西安府同知”。按:元代无西安府,据前面“武昌”官职的考证,元末有西安州,在固原附近。庆昌当为西安州同知。
    (5)灵昌,出自《襄武人物志》惟正传按语。原文是:“按《汪氏家乘》又有灵昌以下十八人膺将帅、封列爵,皆世显曾孙。”查现存漳县《汪谱》无此人。
    (6)朝昌,出自陈述补《金史•氏族志》,原文是“元昌、朝昌未详谁出。”28胡小鹏《元代巩昌汪氏家族事略》一文中有“汪朝昌副万户”的说法。29当有根据,应从之。
    上述八人未详谁人之子,无处归纳,存录待考。
王旺祥,号秋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

主题

104

帖子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1644
 楼主| 发表于 2006-5-5 13:45:5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世
    《汪谱》世系载第五世成员仅一人,名有成,乃汪氏大宗惟易之孙、安昌之子。其余全漏略。杨荣《汪氏族谱序》云,“(世显)子七人……”孙十九人……。自其身以及孙曾,终元之世百八十余人……。”据前考述,前四代共计一百人(第一世一人,二世七人,三世十九人,四世七十三人),尚有“八十亲人”当属第五、第六世的范围。
    据新近获得的资料,又考得汪氏第五世族人四十七位,兹述列如下:
    (1)有成,安昌子。其官职据《汪谱》世系为“元至顺二年(1331),龙(按:为‘袭’)便宜都总帅,陕西中书省左丞。”此外,《明汪钊墓志铭》及乾隆《陇西县志》均有涉及。
    (2)兴孙,嗣昌子。《汪惟正夫人耶律氏墓志》云:“男二人:长嗣昌……;嫡寿昌……;女三人……;孙男兴孙,外孙男二人,外孙女P125五人,尚幼”。按:“兴孙”其人,当是嗣昌之子,官职不明。
    (3)普达实理、长生奴、万家奴、祥庆奴、阿木哥石力、散哥石力等六人,寿昌之子。
    普达实理,据《寿昌墓志》为“嘉议大夫、侍仪使。”按:元礼部辖有侍仪司,至元八年(1271)置。秩正四品;大德十一年(1307),升正三品,掌朝会、即位、册后、建储、奉上尊号及外国朝觐之礼。定置侍仪使四员、引进使知侍仪事二员管领。
    长生奴,《墓志》作“长生仅”,为“昭毅大将军、巩昌等处都总帅兼巩昌府尹。”按:长生仅,据《蒙记》惟和传作“长生奴”。原文是“其后,天历、至正间,延昌及长生奴相继为总帅。”又,《元史•顺帝纪》云:“至正十八年(1358)四月,察罕帖木儿、李思齐等会总帅汪长生奴,各以所部讨李喜喜于巩昌。”故知《墓志》“长生仅”之“仅”,应以《元史》等的记载校正为“奴”,方才妥贴。
    万家奴,为“奉直大夫、中书工部员外郎。”
    祥庆奴,为“承务郎、太医院经历。”
    阿木哥石力、散哥石力,“年幼未仕”。
    (4)秃坚帖木儿、文殊奴、智严讷三人,舜昌之子据《顺昌墓志》,三人官职为:
    秃坚怗(按:当为“帖”)木儿,为“承德郎、翰林国史院都事”。陇西《元重修玄都观碑》(至正二十三年,即1363年立)碑后题“资政大夫。四川口口口口口省右丞秃纳帖木儿篆额”,从时间上估计,此人或是舜昌长子。惟《墓志》作“秃坚”,此碑作“秃纳”,别无旁证,暂从《墓志》。
    文殊奴,为“承直郎、集贤院经历。”《元史•顺帝纪》载:“至正三年二月(1343),宝庆赂饥,判官文殊奴以所受敕牒贷官粮万石赈之。”是否为一人,待考,暂以《墓志》为准。
    智严讷,官职不详。
    (5)某等九人,复昌等之子。P126
    据《惟孝墓志》:“(惟孝)子十一人:嫡子复昌,侍奉殿陛,余分质诸邸,俱仕。女六人;孙男九人。”文中的“孙男九人”,属第五辈。但名称不详,且不知谁人之子,待考。
    (6)普颜吞石,恐昌子。
    据《懋昌墓志》:“(公)夫人……移剌氏。子男普颜吞石;女,宜孙,俱尚幼。”此人官职不明。
    (7)有善、有严、有贵,源昌之子。
    据《汪源昌墓志》:“(公)初娶李氏,甘肃管军镇抚李公之女,子二人:长曰有善,娶兴元路南城县主簿杨才远之女;次曰有严,娶张氏;次曰有贵,未授室。”此三人官职不详。
    (8)某等二十四人,惟永之孙,泰昌等人之子。
    据《惟永墓志》:“夫人曹氏、田氏,有子七人,女二人。……孙男二十四人,[孙]女九人。”按:惟永七子,名泰、履、巽、震、益、节、庸昌,明白有据。唯“孙男二十四人”未载名字,且不详谁人所出,待考。
王旺祥,号秋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

主题

104

帖子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1644
 楼主| 发表于 2006-5-5 13:46:1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世
    汪氏第六世生活在元末,现存《汪谱》仅载一人,名庸。据诸人 《墓志》,又考得五人,兹分述如下:
    (1)灵真保,汉名庸,有成之子。
    《汪谱》世系云:“元顺帝至正十年(1350),授中奉大夫、陕西行中书省左丞(按:后有脱文),总帅府都总帅兼巩昌府府尹。明大祖大定中原,庸独坚〔守〕二年。一日,谓其众曰:‘以一人之故,致阖郡横罹锋镝,吾不忍也。’遂率众开城纳款,太祖仍赐旧。”卷三庸公传称:“旧名灵真保”,可知其在元朝时本名“灵真保”,入明后才改称“汪庸”的。《蒙记》惟和传云:“至正二十九年(1369)四月乙亥,明师陷巩昌,时总帅为汪灵真保,降于明。总帅府始废。”
    (2)光童、宁安、七十三等三人,寿昌之孙。P127
    据《寿昌墓志》:“子六人:……女四人……孙男三人;长口光童,次曰宁安,次曰七十三,尚幼。”按:寿昌有子六人,不知光童等三人为谁人所出,存疑待考。
    (3)某,普颜吞石之子。《懋昌墓志》云:“子男普颜吞石。女,宜孙,俱尚幼。”按:文中的“宜孙”是吞石之子,汪氏第六代成员,不知其名,以“某”来标示。
    (4)某,有善之子。《源昌墓志》云:“子三人:长曰有善……女一人……孙男一人,尚幼。”按:此“孙男”当系有善之子,汪氏第六代,其名不详,姑以“某”标示。
    据笔者搜集的资料,尚有《元史•仁宗纪》至大四年(1311)闰七月条的“总帅亦怜真”,延佑二年(1315)十二月戊寅条的“云南行省参政汪长安”,《顺帝纪》至正十三年(1353)六月己亥条的“征西都元帅汪只南”,天水《太祖山行祠记》○30碑后所题“临洮府判官、王傅司马汪伯不花”、《巩昌府志•沿革考》西固所条“元帅汪完者帖木儿”五人,不知其行辈或汉名,无处归纳,附记于此,待考。
    (本人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得到陇西文化馆杨万荣,漳县文化馆前任馆长田向农及现任馆长汪永胜,还有漳县宣传部的李兴华等同志的热忱襄助,陇西县志办的罗仲武老师,为此文的撰成付出辛勤的劳动,特表敬谢!)
王旺祥,号秋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

主题

104

帖子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1644
 楼主| 发表于 2006-5-5 13:46:38 | 显示全部楼层
注释
    [1]《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元史卷民族类“汪古”词条。
    [2]《元史•地理志》“巩昌等处总帅府”。这里的二十余处地方,是指至元二十一年之后确立的辖地。还可参见《中国历史地图集》元明分册的陕西行省图幅。
    [3]见《元史•世祖纪》至元二十年二月条、十二月甲午条。《成宗纪》元贞元年三月丙午条、二年九月辛卯条,大德元年十一月条。
    [4]《元史•世祖纪》至元三十年二月辛亥条,《成宗纪》元贞二年五月庚辰条,大德元年三月甲戌、己亥条、延佑五年六月条、七年九月条。《泰定纪》至治三年末尾条,泰定二年闰正月条。
    [5]《元史•阿礼海牙传》云:“是月二十五日,只儿哈率小汪总帅,脱帖木儿万户等之兵,突出潼关,东掠阕乡,披灵宝,荡陕州、新安诸郡邑,放兵四劫,迤逦前进。即为两都之战中支持上都泰定皇帝之子的陕西军东击河南的史实。文中的“小汪总帅”,史讳其名,据《汪谱》世系推断,当为汪延昌。
    [6]《元史•顺帝纪》至正十二年九月己卯条、十四年夏四月条。
    [7]《元史•顺帝纪》至正十八年四月条。又《陇西艺文集》所载《重修玄都观碑》云:“异哉,红巾之寇丁,戊戌之冬,敢行侵据(巩昌)……,得汪公出师以律……。”
    [8]朝廷夺权与汪氏抗争的史实见《元史•世祖纪》至元十九年、二十一年秋七月、二十五年十一月甲辰、二十六年夏四月、二十八年五月、二十九年二月丁亥条。朝廷削夺总帅府领地的史实见《元史•地理志》巩昌等处总帅府条。
    [9]见“辽夏金元史”分册。此书为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年6月出版。
    [10]《文物》1982年第2期《甘肃漳县元代汪世显家族墓葬》简报之一。
[11]《襄武人物志•汪义武传》外史氏评语。
    [12]指1972年至1979年甘肃漳县汪家坟出土的十几块石刻资料。
    [13]载《陇西艺文集》卷四。
    [14]《蒙兀儿史记》为北京市中国书店1984年之影缩本。
    [15]同[1]。
    [16]“盐川汪骨”一词源出王鄂《汪忠烈公神道碑》。临洮狄道之“雍古”部族,见《金史•马庆样传》及《元史•月乃合传》。还可参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九“雍古”条。
    [17]该《谱》系漳县文化馆复印本,共四卷四册。
    [18]民国《重修漳县志》舆地志。山川类“盐川旧城”及“古城峪城”条。
    [19]《汪义武王世显神道碑》云:“(正大)六年,以巩昌冲重之地,升巩昌府。”
    [20]分别见《陇西艺文集》所载《汪忠烈公神道碑》及汪家坟出土的《汪舜昌墓志》、《汪懋昌墓志》、《汪惟正夫人耶律氏墓志》及武山文化馆藏《汪惟永墓志》。
    [21]分别见《汪谱》卷三忠让公传、《汪忠烈公碑》及《汪惟孝墓志》。
    [22]见《襄武人物志•汪义武传》。又《汪谱》引《续资治通鉴》云:“蒙古入蜀,世显之功为多。”
    [23]封爵见《元史》本传。功臣名号见《汪寿昌墓志》。
    [24][25]载《陇右金石录)o
    [26]《元代巩昌汪氏家族事略》。转引自《西北师范学院学报》1991年第2期。
    [27]载《陇右金石录补》卷一及《汪氏族谱》卷四。此碑至今犹存,侧卧于陇西城南大碑院。碑额题“大元故资德大夫中书左丞行陕西四川省事贞肃汪公神道之碑”。
   [28]转引自《甘肃漳县元代汪世显家族墓葬》简报之二。载《文物》1982年第2期。
   [29]同[28]。
   [30]《天水文物志•石刻》。
政协甘肃省陇西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 陇西文史选集  第二集  陇西县印刷厂承印
印数1-1200     工本费12.00元(内部使用)P107-130
成宗大德六年(1302)夏,昭勇大将军,巩昌、平凉二十四处便宜都总
帅汪寿昌勒石于成州东境之金莲洞。寿昌,元陕西行中书省左丞惟正子。惟
正,元陇右王世显孙。
    仁宗延佑七年(1320)秋九月,土蕃利族、阿俄等五种寇成谷(疑为成
州或同谷之误),巩昌总帅遣兵击却之。P24
英宗正统四年(1439),汪浒进士及第。浒,元陇右王汪世显后。(    《阶州续志》《本室调查札记》)P25
卷七 人口族姓   姓氏条:姓氏汪  分布:城关之武家巷 东街汪家巷 支旗之枣儿沟 汪台  南康之猫儿川  来历:汪古及南方。P337
王旺祥,号秋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

主题

104

帖子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1644
 楼主| 发表于 2006-5-5 13:4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声明:以上帖子版权归作者所有,不得翻版;否则,将以法律惩处! [s:7]  [s:7]  [s:7]
王旺祥,号秋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02

主题

5056

帖子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6429

特殊贡献奖宣传大使奖

QQ
发表于 2006-5-5 14:24:53 | 显示全部楼层
[s:1]

感谢你提供珍贵的资料!
河南-汪聚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1365

帖子

2万

积分

光明使者

积分
29206

贡献奖

发表于 2006-5-5 16:32:53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帖子版权归作者所有,不得翻版;否则,将以法律惩处! [s:2]  [s:2]  [s: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02

主题

5056

帖子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6429

特殊贡献奖宣传大使奖

QQ
发表于 2006-5-5 17: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据汪楷的观点,他认为汪世显家族“系出汪古”。
河南-汪聚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