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高尔夫球现在是我的精神依赖和身体依赖,没它不行。”对汪潮涌而言,高尔夫的意义早已超越了运动的界限,成为生命的组成部分。
人物简介:信中利总裁、美帆赛“中国之队”董事长。
1993年,汪潮涌在美国的摩根大通银行工作。每到夏天,下了班以后大约下午五点多钟,我都会透过办公大楼一层咖啡厅的玻璃看到高尔夫球场,远处是无垠的大西洋,帆船开到纽约的入海口,夕阳下的自由女神像……这一切都给汪潮涌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后来,汪潮涌学会了打高尔夫,纽约很多金融机构的职员都有定期的行业高尔夫比赛;并且得知,这风景与100多年来的美洲杯帆船赛有关。幸运的是,高尔夫与美帆赛的双重梦想,因为汪潮涌自己独立运作公司而变成现实。
高球物语
金融的挑战和竞争并没有阻挡汪潮涌每个周末去郊外骑马和打高尔夫。汪潮涌说,他天生喜欢刺激,不怕挑战。朋友说汪潮涌胆大,喜欢纵马驰骋,所以信中利发展迅猛;汪潮涌则说要做一个稳定发展、高品质的金融公司,需要领导者的从容与宽松,而这份从容和宽松,大概也离不开高尔夫运动的熏陶。
春日的阳光很妩媚。在各大投资银行林立的北京CBD中心——国贸,有一处却闹中取静,身在喧嚣与清静的边缘,于是,汪潮涌将自己的信中利公司,选择在了此处——西楼。
有歌云,无语独上西楼。职业的办公室里,洁净干脆,只有小会议室的纯中式桌椅以及他案台上的那本《雅园诗书》,不小心泄露了他一丝精神家园的秘密。
1999年5月,汪潮涌在国内注册成立了信中利公司,专司投资银行和融资顾问业务,而主要的对象是那些无缘结识海外投资银行家又被国内金融机构拒之门外的民营高科技企业。汪潮涌离开中国时,还是一个不满20岁的学生,中国商界的一切他都未曾感受;再加上创业之初的艰难,确实有些类似西方那些虔诚地到世界各地代上帝“布道”的神甫。每次出行,他还要负责准备材料、预定酒店、安排出租车,在投资银行家的身份之外给自己封上一大堆诸如秘书、司机、翻译、导游等等职务,能上能下,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以至让那些几乎很少出国的客户感动异常,回来后就会以相当优惠的条件与他合作。对此汪潮涌笑称,客户“肯定会感动的,因为连我自己都被自己感动了。”
凡是与汪潮涌见过面的人都会对他印象深刻,因为他眼神里放射的光芒有一种笃定的力量,不飘忽,不游离。而这种坚定从他的口中解释出来却很轻松,他笑说:“打球的人的眼神是练出来的,内心的坚定通过眼神一传达,人就平添了几分魅力。”在汪潮涌的生活、事业当中,都渗透着对完美的追求,汪潮涌说,爱高尔夫,就会爱上那种永远无法预知的挑战性,永远无法完美的遗憾。
高尔夫不同于其他的运动,它是跟自个叫劲的,即使是最好的球手,每场球赛都会有属于他自己的遗憾,“我不会很在意成绩,还是会在打完后请教教练,然后纠正一些错误的地方,不断改进,掌握其中的技巧。”所以,当国内的风险投资处于低潮时,汪潮涌并没有感到失落。他说,“打高尔夫以后,我开始学会了耐心。”善于在低谷中看到希望,这希望来自于不懈的努力。开张一年不到,信中利已直接投资15家美国硅谷和中国的高科技公司,并为近20家高科技公司任财务和融资顾问,所募集资金总额逾2亿美元。一年之后,汪潮涌将公司的主营业务加以扩大,在投资银行业务之外兼做风险投资和网络,并组建了自己的中华资本网。借助网络经济的热度和自己国际顶级金融机构的从业经历,汪潮涌一时在风险投资界运筹自如。他本人在2000、2001年连续当选“中国十大最活跃的风险投资人”。信中利公司也于2001年被评选为中国最具实力的50家VC(创投公司)之一。
高球的礼仪中汪潮涌变得更加绅士。无论是对合作伙伴还是对自己有过帮助的球童他都会很尊重,会充分考虑他们的意见,不再像以前那样只以自己为中心,只看重能给自己带来发展的人。他说球童既是教练,又是伙伴,有时还是很好的心理辅导员,能在球手打球时提供很多有益的帮助,对他们友善是打高尔夫球的基本礼仪。同时他也会在每次击球后,将掀起的草皮断片捡起放回原位,再轻轻踩一踩,以帮助草皮重新生长……看似一些微不足道的细节,却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基本素质,他说这在商务交往中很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