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11611|回复: 7

瞻淇村导游词

[复制链接]

7

主题

42

回帖

64

积分

认证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64
发表于 2007-4-22 12:26: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们现在来到的是一座取名于《诗经》“瞻彼淇澳,绿竹猗猗”的唐代古村落瞻淇,瞻淇村已有1300年的历史,与古歙村落多聚族而居一样,瞻淇的村民以汪姓为多,这座充满诗意般的村落既有北宋名相范仲淹的手迹,还留下了明末著名书法家董其昌的墨宝。它的选址和建造依据“枕山、环水、面屏”的徽州村落风水原理,呈典型的太师椅格局,也就是村子背依蜿蜒如行龙而来的来龙山,左右分别是祖山李王岭分出的两支山脉,仿佛太师椅的扶手延伸将整个村落环抱中央,面对的是郁郁葱葱婉如一面屏风的远山秀峰巅,三条主要的坑水界定了村落的边界,徽州的水一般都是自西往东流,而此处的小环境,却与世界文化遗产地西递一样,水是自东往西流的。这正是古时风水地理先生选址择地而居的理想龙脉宝地。
只可惜这座曾经用水定村界,以花作山界的千年古村落,因近年来人均居住环境紧张,村落规划滞后,公路开通后,水口林所剩不多,古村落的昔日风光大减,但这些还是无法掩盖它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2006年10月这座尘封千年的徽州古村落正式被列为安徽省历史文化名村,仅从其尚存的极富有价值的40余幢经典明清古建筑,以及当地老人广为流传的瞻淇十景八秀:八角古楼,岐山九老,鸣凤在竹,犀牛望日,金盆捞月,文笔峰桥,九柱梅墙,笔架紫荆,青梅竹马,秀峰翠巅,足可见其历史文化、自然风光的魅力非同一般。
村名的由来
大家刚下车,看见眼前如此众多的新式建筑,一定会对我的说法产生置疑,没关系请大家在此处休息片刻,因为让我把大家从象征现代文明的高速公路一下子拉回到一千年前,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非乘坐时光隧道机器,所以我的解说就从瞻淇村名的由来道起,因为仅是瞻淇村名的变迁就成为众多著名历史地理学者研究皖南社会地理变化的活标本,2006年中国历史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在讨论南方开发与中外交通时,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研究徽州学的著名学者王振忠先生再次以瞻淇村名为例揭示了徽州地名雅化的特点、方式以及隐藏在地名雅化背后的人群、商业、族姓冲突、民间信仰以及国家制度等方面的深刻内涵。瞻淇原名章祈,后称章岐,又称孝女里,明末清初改名为瞻淇,又称忠孝里。
瞻淇村起源于唐朝,唐长安二年(也就是公元702年)唐朝两丞相章东和章元镇退隐于此,劳作生息,此时村落就以章姓居多,故名章祈,“祈”通“圻”,是地界的意思,也就是说这里是章姓的地盘,但就在公元1201年,宋理宗时,汪姓68世祖汪俊(字仲深,号岐山)世居凤凰,父母亡故后迁入章祁,之后子孙繁衍,至明代,汪氏宗祠属下已有八个支祠,赫然成为村中人丁兴旺的大族,章祈的村名,已不能反映汪氏作为村中的望族,为了纪念迁入章祈始祖浚公岐山,就更名为章岐。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传说71世祖俊七公精通风水地理,因当时章姓族旺,为破功章氏家族,就在祠后连挖二塘,斩断山脉,章氏支丁从而大减,汪姓日益发达,连出祖孙进士、兄弟进士。康熙二年(也就是公元1642年)其后裔,时任江西九江府德化县令的汪作霖,借《诗经•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句,又将章岐改为现在的“瞻淇”,并用黟县青雕刻了“瞻淇”二字,立于村西进口拱形大门上,大门两边有对联:“玉竹三元夜,银花万树春”,此次改名可以说较上次有了更进一层的意义,因为汪氏一世祖周时被封颖川侯,颖川在河南许州一带,淇水在河南省北部,那儿是汪氏祖先的发祥地,故淇水为汪氏的根所在,《淇奥》一诗是通过描写淇水的美来赞颂文采风流的君子,意思是“看那淇水的曲岸,绿色竹子多茂美。文采风流的君子,像切牛骨磋象牙, 像琢美玉磨宝石。庄严啊,娴雅啊,光明啊,堂皇啊;文采风流的君子,永远不能遗忘啊。” 而瞻淇村背山临水,风景优美,村中多古樟,溪边翠竹,溪水清清,绿竹猗猗,汪氏先人更村名为瞻淇,确实表现了村庄的自然景观富诗情,多画意,且更有对祖先赞美追思的情怀,仅就如此诗情画意,慎终追远的村名,就足以见当年瞻淇村文风鼎盛,天人和合的美好意境。
看戏坦
各位游客:大家一定不会想到我们现在所处之地,就曾是古瞻淇的文化休闲中心----看戏坦, 由于古徽州自古就是山多地少,瞻淇先人考虑到村内大部分祠堂前面的空间比较局促,为了节约土地,就造成了瞻淇村一大独特的空间构造,广场(我们当地人称作“坦”)作为街巷系统的节点,在村民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村内大部分的坦.形状不甚规则,当初是建造房屋时留下晒谷的,旧称“晒坦”。但随着时间的迁移,各个坦慢慢地在村民心目中就有了约定俗成的作用。 此处的看戏坦,就曾是一个三面围合的广场,形成一个“U”形的东西走向狭长空间,村民们除了劳动每逢正月庙会,三月十二观音节和端午节,便会在这里搭台演戏,为了缓和空间过于狭长而带来的局促感,又要体现村民对祖先和神的崇敬之情,村民在这狭长的“U”形空间里,东面搭两座戏台,戏台是木构可拆卸的那种,搭起来宽三丈二尺,深二丈,平时由专人看管,晚上用柏树木作火把照明,而在西面挂上菩萨画像,形成了人神合一共同看戏的奇观。瞻淇人非常爱看戏、演戏,村民扎的鲤鱼灯如今在全县还是非常著名的。现已被申报为县非物质文化遗存。有人说徽州民居是用高墙与外界隔绝,墙上开很高很小的窗。徽州人不希望别人看到自家的情况,比方说有多少财产,街巷建得非常狭窄,走过去有一种压抑的感觉,总有匆匆向前的欲望,无驻足聊天的想法,邻里间缺乏交流,而在瞻淇却有众多的坦既可以用作劳作的场所,又可以作为娱乐交往的空间,不仅给村民带来了欢乐,还大大节约了用地,无疑体现了古瞻淇村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朴素规划意识,这在徽州古村落中也是不多见的。如果大家休息好了,就让我们走近瞻淇,亲身感受徽文化的精髓“和谐”在古瞻淇村的生动表现吧。
瞻淇街----资政第----天心堂
各位游客:现在大家步入的是瞻淇村的一条贯通东西约1公里的主街,它与村子总朝向相垂直。以和上坑水交叉点的纸码店桥为界,桥东称上街,桥西称下街。这条主街原是徽商从歙城通往杭州的一条徽杭古道,约三米多宽,路面是青石板铺成,街两边的建筑大门都是朝街敞开,尺度宜人。伸出的屋檐、开敞的店铺、从户门里伸出的石阶台子,以及门头、窗栏,既丰富了沿街的立面,也让人觉得十分亲切,使村民从外进来就有一种到家的归属感,安全舒适。如果大家注意到街道两边古宅各式各样的雕花木门,你一定会觉得吃惊,也许你在别的地方也曾见过,但这样的门一般只出现在民居的内部,像瞻淇这样,每家每户在大门口前各有一扇还是比较少见的,几乎所有的人家门前都有长条青石门脸,且门上方都有翘起的门楼和栩栩如生、意境深远的门罩砖雕,所以可以看出古时这里的人,大都非富即贵。古时在瞻淇街的头、中、尾还各建有木牌坊门一座,村中的一座上有“坝前锁钥”,“闾右干城”的题字。据说旧时这三道门日出而开,日落而闭。整个村落就是以这条主街为中心轴向两边密布开许多条巷弄和众多人家,纵横交错,分布均匀,街巷系统完整,有中心轴,有方向感,有节点,有边沿限定,穿村而过的三条主要的水渠----大坑、塘坑、下坑又界定了村落的边界。瞻淇街就是在这样限定的自然条件下藤蔓交错,自然而然形成了,虽不似现代城市经过严整的规划,但瞻淇先人这种自发地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使得如今形成的瞻淇街巷和谐地连接着宅与宅、宅与自然。
如果说瞻淇的老宅可以代表徽州民居自明代以来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在徽派建筑史上具有相当高的学术地位,部分建筑甚至超越西递宏村,你一定会觉得不可思议,但当你知道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府东南大学在1994年由龚凯教授带队,30多名学子专门来瞻淇村,历时3个月吃住在村中对古宅进行详细测绘出书,不由得你不信,其时只要你深入瞻淇的任何一座古宅,你都会有所收获。
各位:我们现在要去的参观地点是清朝著名的数学家、学者汪莱的故居,汪莱著有《衡斋算学》一至七册,《覆载通几》、《参两算经》各一卷,在中国数学史上,他第一次对组合理论及P进制进行了研究,大家知道现在计算机的运算就是采用了二进制的原理,由此可见汪莱在数学史上的地位。其《递兼数理》、《参两算经》所言皆前人所未言,曾奉特旨和许沄、徐准召入国史馆修纂《天文志》、《时宪志》,书成之后,汪莱被选任石埭县训导,嘉庆十八年,病逝于石埭任上,享年四十六岁。汪莱故居又名资政第,位于下街东侧的中巷内。宅实为其孙汪廷栋所建,汪廷栋是清光绪年间秀才,任过河州知州,官居二品盐运使。该宅是村中最大的宅院,占地一千余平方米,如果大家注意到我们进入中巷时,巷道相对其他街巷有所拓宽,这是因为往来官吏较多,故在宅门前拓宽巷道便于坐轿停息和调头。由于宅主人长期为官,注重封建礼教,该宅与普通民宅有所不同,从八字门进第一进官厅,空间高大,但因为来往的为官男儿不可“屈居”妇人之下,所以官厅上都没有供女眷活动的楼层,官厅前两侧耳房开敞,是主人宴请宾客,或有礼仪活动时,艺人、乐队活动的场所,宅侧有避弄,供女眷、仆人之用,宅内由退思堂、默思堂,轿厅及退思堂一侧未建成部分组成,隔巷有汪廷栋为长子建的新宅,旁有独立的一厨房院落,再往西为故居书楼“补过轩”,其中退思堂为光绪年间所建,其余部分则为民国时期增建,宅内匾额颇丰,从外到内分别挂有“资政第”、“诰命”、“退思堂”、“花好月圆人长寿”和“退藏于默”等匾额。退思堂、补过轩的匾额的取名均来自于《左传•宣公十二年》:“进思尽忠,退思补过” ,意味着房屋的主人在朝为官想到尽忠报国,退隐乡里行闭门思过,这样的为官风范在如今不一样具有借鉴意义吗?现在我们进入的是内院,你会发现内院底层挑檐很大,如有客人进入内院也望不见二楼的家眷,同时楼上的女眷也望不见院内的主人,这些都是封建礼教使然,而且这样的建筑风格在徽州都是不多见的。
各位:现在我们去默思堂,这里有闽浙总督杨昌浚于光绪十二年赠给汪廷栋的“泽洽河湟”匾额,因汪廷栋自幼渊源家学,专注数学及舆地学研究,同治初,入左宗棠部浙江巡按使刘典幕,而后随左部入陕、甘。以其精于测绘,左宗棠任以直刺,留于甘肃兰州节署。光绪五年,被委署甘肃河州知州,参与黄河及其交流湟水的治理,做了许多泽及百姓的事。光绪二十三年,复受命任陕西全省水利总局提调,亲赴华州、华阴等地,治理水害,新开大小河渠二十八道,疏浚旧河十三道,改河一道,引水入渭,涸出水淹地壹千二百余顷,解除了二华水患。为此,清廷赐“赏顶戴二品花翎”直匾,以表彰其治水之功。如果大家有心会发现 “泽洽河湟”匾额上的四个字都是三点水旁,这里当然有赞扬汪廷栋治理黄河、湟水有功的意思,但还有另外两层美好的寓意,一是瞻淇村历史上多旱少涝,这样可以为村民乞福年年风调水顺,二是因为在徽州,水就意味着财,你想想如此多的水,可以聚多少财啊。从这一细节就可以看出瞻淇先人对水的讲究可谓是用意极深,前面我还给大家介绍了瞻淇用水渠定村界,这也是比较罕见的,一般村与村之间的界线更多的是道路和田地,这种靠水渠来巧妙布局村落,可谓巧夺天工。 关于汪廷栋的典故还有很多,他曾绘制有《甘肃全省地图》、七十五岁告老还乡后,由其子打着灯笼,自己乘轿遍游歙县,测绘并印制了歙县第一张地图,还曾发动族人在村周围两三公里的山上广栽紫荆花作山界,漫山遍野的紫荆花不仅成了古瞻淇的十景之一,而且防止了村民上山砍树。起到了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作用,还避免了农村山地界邻的纠纷,这恐怕也是天下最美妙、最温馨的确定山界的办法。如果这里有喜欢花的朋友,一定会知道紫荆花的寓意是兄弟和睦,古时这样用水作界,以花为界的和谐村落实在是不多见的。
汪莱故居就参观到这里,现在我们要去参观的下一处古建筑是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心堂”, 该建筑位于上街中部北侧。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保存较为完好的明代住宅“天心堂”,相传建天心堂的永生公曾作过歙县县令,懂得阴阳地理,因此将屋建于村中地脉眼上,天地气交泰旺盛,故定名为“天心堂”,当时的三朝元老歙县人许国和其素有旧交,因而还请到了明末著名书法家董其昌为他题写了“天心堂”匾名。该宅为二进五开间砖木结构二层楼房,建筑占地面积约170平方米,以其布局典型和雕刻精美而著称。大家看到该建筑的大门为砖雕垂花门罩,上雕有石榴、蝙蝠等象征美好的饰物,石榴寓意是多子的意思,蝙蝠当然就是幸福美好的意思。
现在我们就进入宅内参观,天心堂前进三开间,高3.41米,前进部分为门厅,设有中门,次间和稍间相通,合为一间作厢房,其窗栏具有明代典型特征,窗栏上设如意宝瓶装饰。穿过门厅即见天井,天井左右为廊,右廊置楼梯。中进为“五间官厅”,高至4.05米, 中间三间为厅堂,高敞明亮,厅堂的中间悬挂的就是董其昌为主人题写了“天心堂”匾额,宅内梭柱卷杀,上下有明显的收分,复盆础,垫有石櫍。楼层挑檐使用插栱,梁架结构有鹰嘴形瓜柱,用鹰这样威猛的动物作装饰,有镇邪的寓意。斗栱分瓣、鹰嘴、蝉肚雀替等木构件做法正规而古朴。楼上正面天井栏杆为“飞来椅”,靠背作弧形,高约一米,其栏板外侧满布花饰,用靠背柱隔成五间,靠背柱脚雕成精美的兽腿形,每间四层,中间两层又用细木条分隔成宽约0.4米的小方格。第一层下雕“壶门”, 壶门内饰缠枝莲与如意云纹图案,莲的寓意为清廉。第二、三层每小格内雕各式花卉图案,第四层雕净瓶荷叶,荷叶的寓意为和谐、和睦,排列有序。飞来椅又称美人靠,这是徽州明代住宅中的特有做法。后天井较为窄小,因长期雨水侵蚀地面和临近的柱砖,在1941年翻修中加盖了屋顶。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天心堂构筑如此讲究,但其正厅地面的设置四周却都是用三合沙土打成地面,并无铺地,只在正中铺有四块350mm×350mm大小的方砖,这种与众不同的装饰,在徽州已成孤例,主人称为乾坤印,专作搁花轿用的。传说花轿搁在此处,就可以夫妇和顺,子孙发达,过去,称夫为乾,妻为坤,或许乾坤印之名就是由此而来,据说自瞻淇有了天心堂后,所有族人娶新娘的花轿抬进村后,都一定要先抬入天心堂,在这个乾坤印上搁一搁,先讨个“乾和坤顺”的彩头,后再抬入各家行拜堂大礼,久而就成为习俗了。
天心堂就参观到这里,现在我们要去的下一个景点是瞻淇村保留下来最为完整的一条古巷----书声琅琅的老虎巷,在那里你可以真正感受到瞻淇的古风古韵,粉墙黛瓦,马头墙,青石板,迭迭而上,一派古朴之气盎然而生。
老虎巷----方金荣宅-----九世同堂
各位:闻名乡里的老虎巷到了,这样一条曲径通幽古巷为什么名为老虎巷呢?相传,清代康熙年间,这巷内出了一对兄弟进士,兄汪溥勋,顺治丁酉乡荐榜居首,后经皇上临轩亲试,置举人第一,康熙丁未年中进士,授中书,弟汪浩然,康熙庚戌年中进士,官任户部主事,兄弟皆中进士后,在村内产生极大的影响,都认为此巷内私塾教学有方,纷纷送子弟进巷就读,学子众多,每日读书之声琅琅,在巷内冲高墙击陡壁,声波嗡嗡,如雷鸣虎吼,传得很远,人们就戏称之为老虎巷,据说这个巷内出了十八个秀才,经查阅《歙县志》秀才之上还有众多举人,可谓文运昌盛一时。这条古巷因应自然,并未埋土填平建筑房屋,而是依山顺势而建,与自然和谐相处,布局精构巧思,在白云青山绿树掩映下,粉墙楚楚,黛瓦粼粼,淡雅明丽,反映了瞻淇先民“天人合一”的建筑理念,古巷两侧的古建多为精品,被列为县保的就有:曾国芳手下名将胡林翼题写匾额的“兰芬堂”、曾题写“瞻淇”村名的举人汪作霖居住过、为少有的三层明代建筑“两汪宅”、以隔扇、斜撑木雕为上品佳作的“方金荣宅”,占地千平米、以门罩砖雕闻名的“九世同堂”等。
瞻淇村有优美的自然环境,但瞻淇人对自然之美尊崇之时,也不曾忽略过人工力作上的才智与机巧,他们对自家宅院之精心营作与美化,尤其是砖、石、木“三雕”工艺,处处体现出可夺天工的神思与匠心,瞻淇先人将徽州三雕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其建筑雕饰形成了当地一大特色。由于时间所限,我就带大家看两处在瞻淇三雕上有代表性的古建,一处是方金荣宅,一处是九世同堂。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的是方金荣宅,该宅以精美的“明暗八仙”木雕著称,建于20年代,最初宅主为汪氏90世之汪裕寿,曾为当地工商界领袖,属天心堂一支。属典型的“四水归堂”平面,二层。正堂中两根梓木柱,喻意多子多福,此宅木雕甚为精美。各位请看,正房宅内位于天井两侧的数片隔扇木刻,是取八仙手中所执法器,即所谓“暗八仙”作镂空雕刻,而天井前四个柱头斜撑却为“八仙人物”题材圆雕,二仙一组,各仙神态各异,极具动感,含驱鬼避邪,祝寿之意,人物塑像镂刻技法纯熟,造型有致,一上一下两相呼应。进入天井堂屋之后,暗八仙隔扇首先成为极有吸引力的一道景致,令人玩味。因为这是瞻淇独一无二的一户绝作。人们当然先是一眼就注意八仙的宝器在侧,法力无边,而后仰视梁角,方见八仙现形于斜撑之上,俯瞰人间。正所谓神仙行道,现法而后显形,颇有意趣于中。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继续往巷子深处走。现在来到的就是九世同堂,该宅位于老虎巷最深处,占地1000多平方米,1901年营建,因门罩上有精美的“九世同堂”砖雕而得名,宅主汪姓,其曾祖父在苏州开米店发家后,委托管家(远房亲戚)回故里建成此宅。紧挨主宅旁有管家宅,门朝东向,主仆两宅关系明确。
全宅沿平行的二条中轴线布置,每个轴线上均有两进院落,随地形逐步升高。使得整个建筑与山势环境完全自然和谐共生。最后每三进为联通的二层高厨房,厨房可分可合。全宅通过横向天井相互贯通,合用一部楼梯上二层,空间关系紧凑,反映大家庭和谐相处的生活情景,这样的建筑式样在徽州也是很少见的。
各位: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九世同堂的门罩砖雕,其门罩起翘昂然,采用透雕手法,在厚不到一寸的砖坯上,全是镂空的花饰,从近到远分出好几个层次。以连锁的拐子眼,步步锦,万字纹作边饰。中间主要装饰部分则是人物戏文配以亭台楼榭,将民风民俗纳入其中,门楼采用细砖雕刻,戏文中上至高祖父母,下至玄孙成对,中间帝王传旨受封“九世同堂”字样。两边以卷云游蛟龙,狮子戏绣球为收端首尾.人物姿态逼真,花鸟走兽形象生动,极尽玲珑剔透、精细华琐之能事,是典型的清代砖石雕风格。“九世同堂”的典故出自《唐书•孝友传序》,书载:“张公艺,九世同居,高宗有事太山,临幸其居,问本末,书”忍“字百余以对,天子为流涕,赐缣帛而去”,后人就用“九世同居”,示大家庭的和睦、安康生活。此处砖雕引用九世同堂的典故,与其建筑风格可谓高度一致。
好了,老虎巷就参观到这里,我再带大家去瞻淇村最后两处曾以“孝”感动天下的参观点,古语说“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文化表现,长久的存在于中国的历史之中,是构建于血缘关系上的一种特殊的情感。传统中国文化在某种意义上,可称为孝的文化;传统中国社会,更是奠基于孝道之上的社会,孔子曰:“夫孝,德之本也,孝之所有生也。”大儒曾国藩也说过:“读尽天下书,无非一孝字。”因而孝道乃是使中华文明区别于其它文明的重大文化现象之一。孝悌和顺一直是中国人追求的最高精神境界。大家一定记得开始我在介绍瞻淇村名变迁时,就说瞻淇村又名孝女村、忠孝里,历史上能两次由朝廷以孝命名村名,再次说明古瞻淇村人与人之间和谐、和睦的淳朴乡风不同凡响,这也是瞻淇村人引以为傲的宝贵精神财富。
汪翥宅----孝女庙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的是汪翥宅:宅的祖先汪翥是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进士,曾任明代的辽东兵马总司,钦差驻防辽宁、松山、锦州等处,统辖觉华岛水师总兵官。明崇祯十四年(1642年),时任蓟辽总督的洪承畴率八总兵、十三万兵马抵御清兵,在锦州南的松山与清兵会战,大败,被围于松山,形势十分危急,当时瞻淇人,辽东总兵汪翥奉命领兵解松山之围,他的侄子汪国伟也随汪翥往援松山,左右效忠,十分勇敢。崇祯十五年,清兵攻陷松山,总督洪承畴投降,而汪翥叔侄均不屈殉国。汪翥殉节时,他的儿子汪国侨才十二岁,在父原驻处听说父兄都已就义,遍历险阻,终于找到父亲的遗骸,并与汪翥手下两员部将一起将父骸护送回故里,汪翥叔侄以身殉国,是为忠,小国侨冒死寻找父骸,是为孝,又因瞻淇原名孝女村,清乾隆时,为昭彰前朝殉节之臣,清廷以“节愍”赐谥汪翥,并赐“节愍第”的宅匾悬于汪翥故居,孝女村自此改称忠孝里,并在当时瞻淇村西的八角楼里门的石额上刻下了“忠孝里”三个字。以清廷去表彰前朝明代将领的忠孝这件事,就足以见汪翥以身殉国在当时是怎样的悲壮。
各位:现在我们进入汪翥宅参观,该宅形式古朴,其厅堂高5.06米,这样的高度在徽州古建筑中是非常少见,可能是汪翥为武进士,武官大人的厅堂当然就应该高敞爽气。另引人注目的是天井中太平池,为明代住宅内的典型做法,可作救火用。汪翥宅原有相同的左右两路建筑,现东侧一路已毁,宅内不用当地常见的雕花斜撑等装饰构件,而在梁头处直接采用方木形式,脊桁的随桁枋粗大。楼面用双层铺地,即底层为木板,上层铺方砖,这种考究的做法能起到一定的消防作用。楼上侧廊壁上有砖制斗拱,各房间均有阁楼且进口不明,可能原为藏身之用,汪翥为官清廉,他的官厅仅是上下对堂的三开间,占地面积135平方米,无论是大门门罩还是内部木构架,都较为简朴。现宅内存两古匾,一为“式好堂”,另一为“思诏一纶音俊”。
汪翥宅就参观到这里,最后我们要去的参观点是孝女庙,那里有妇孺皆知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北宋名相范仲淹的手迹。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孝女庙前,开始我在介绍村名时曾说到,瞻淇村曾名孝女村,并有“先有孝女、后有瞻淇”的说法。中国“孝”的起源可以追溯得很远,大约从史前文明就开始了。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的《二十四孝》之首便讲述了传说中的远古帝王舜“孝感动天”的故事,相传舜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然而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嫁给他并禅让了帝位。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从这则故事便可以说明中国子女孝敬父母恪守孝道的历史源远流长。而在瞻淇也有这样一则让人感动不已的孝子故事,并被载入了《唐史》。
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孝女庙”大门门楼的砖雕,上刻有北宋名相范仲淹题写的“章氏历朝遗御节孝名家”的手迹。这里流传有一则章氏二女打虎救母的动人故事。相传:唐代丞相章元镇生有二女,名素娥、翠娥,均为唐代歙县南乡人,一天,母亲程氏带着两个女儿正在山上采摘桑叶,突然一只斑斓猛虎从树丛中窜出来,恶虎猛扑上前,一口咬住了母亲程氏,准备叼走吞食,正在这千钧一发的危急关头,这两位姑娘不顾一切冲上去,与恶虎展开了一场力搏,她们一边拼力厮打,一边大声呼喊,老虎负痛带伤,又受了惊吓,慌忙丢下程氏,仓惶逃命,姐妹俩终于从虎口里救出母亲。母亲受伤后,虽经精心调养,但终留下残疾,为了侍奉老母,二女终身不嫁,为了纪念二女的这种品德,时人将距歙县城南20里的章氏二女故里冠以“孝女”之名,并将其村5里外的一道山岭,称为“二姑岭”,又叫“义姑岭”。歙州刺史为嘉奖章氏二女,下令免征她们家的赋税,并将此事奏明皇上后,受皇旨在村中兴建“孝女庙”,并留下了宋朝范仲淹手迹和“孝节桥”各一座,二女的事迹在《歙县志》中也有记载。
中国社会是以家庭为组成元素而形成的,国家的和谐稳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伦理关系的和谐稳定,而孝是家庭伦理关系的根本纽带,也自然就成为了所有关系的集结点,中国子女尽孝从民间走向社会,从家庭上升到国家,从行为凝结成文化,而融入在古瞻淇村中的传统和谐理念,在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中是否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呢?
结束语
我的解说到此就全部讲完了,因为时间的关系,不可能把瞻淇所有的精华都展示给各位,瞻淇还有很多经典的民居、祠堂、三雕、古井、还有六座地下水库如:裕德堂、承荫堂、宁远堂、存省轩、居然旧宅、京兆第、谷诒堂、谷我堂、安吉堂、敦和堂、敦睦堂等等,每一幢建筑都堪称徽派建筑的精品,大家有兴趣可以自行去参观欣赏。再次欢迎大家光临瞻淇,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4

主题

1214

回帖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建公支下绩北坦头“世承堂”汪氏

Rank: 8Rank: 8

积分
32646
发表于 2007-4-22 15:26:23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瞻琪几十次,咋不知瞻琪真面貌,今天动心了,下次决不能错过机会。一定看个够。谢谢介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1091

回帖

3万

积分

光明使者

积分
30911

贡献奖

发表于 2007-4-22 16:07:2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瞻淇村导游词,有身临其境之感,如果能把歙县的唐模村,呈坎镇汪村.郑村,绩溪县大庙汪村,上庄镇余村,婺源大畈村,江湾镇晓起村.黟县宏村,关麓村.西递村.开化县霞山古村等,都像瞻淇村导游词一样在此给予介绍该多好 [s: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275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4757
QQ
发表于 2007-4-22 17: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很美!
感谢介绍。 [s:1]  [s:1]  [s:1]  如何与楼主联系?
一如漂泊的风筝,心却系在故乡的土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主题

546

回帖

9311

积分

风云使者

积分
9311
发表于 2007-4-22 17:47:30 | 显示全部楼层
2楼意见很好,请各位本家费心收集一下;听说三谷本家是晓起的旅游管理人员,希望能让我们读到晓起导游词.
从黟县碧山(黄陂)走出的汪家后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02

主题

4154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6429

特殊贡献奖宣传大使奖

QQ
发表于 2007-4-22 18:37:27 | 显示全部楼层
<p>
看了瞻淇村导游词,有身临其境之感,如果能把歙县的唐模村,呈坎镇汪村&#46;郑村,绩溪县大庙汪村,上庄镇余村,婺源大畈村,江湾镇晓起村&#46;黟县宏村,关麓村&#46;西递村&#46;开化县霞山古村等,都像瞻淇村导游词一样在此给予介绍该多好 [s:1]
</p><p /><p>是啊,从导游词中,我们有身临其境之感。</p>
河南-汪聚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6

主题

3851

回帖

8万

积分

天使

你我是音符,相逢一首歌

积分
85373
发表于 2007-4-23 13: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了解在先亲临肯定收获大 [s: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回帖

15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5
发表于 2008-3-7 21:04: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