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37202|回复: 35

转:汪藻生世家世先世与梁平汪氏祖传对联考

[复制链接]

1652

主题

7021

回帖

18万

积分

管理员

宏扬汪华文化 共建和谐家园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7455

特殊贡献奖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06-4-27 22:43: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汪藻生世家世先世与梁平汪氏祖传对联考


因“状元”联引起的一场无谓的争论,本想说几句以正视听的话就了结了,没料想又招来了一阵狂轰滥炸,有人竟然要我拿出充分的证据来。此人便是在百度汪吧上一见到“状元”联就立即建议我发到汪氏宗亲网上,在被我婉言谢绝后又“先斩后奏”把我的帖子转帖汪氏宗亲网的那位老兄。原来我一直以为他只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觧信息,没想到这位老兄却是另有所图。这倒使我仿佛回到了儿童时代。那时候,小朋友常在一起玩,有次一个小朋友把家里稀罕物件拿出来让大家见识见识,有个小朋友一见就一把夺在手里,口称:“你看,这左下角有一团白色,这分明是我们白家的东西,怎么到你家里去了!你说是你家的,这东西你咬不咬得出血来?你如果咬得出血来我就还给你!”不过,那只是小朋友之间闹着玩的,过一阵子自然是物归原主。现在我碰上的这位大朋友却不然,因为他瞧准了这对联给他也能带来一丝光荣,他是非要夺到手不可。其实这对联不过是汪藻子孙认祖归宗的凭证,它同你们祖宗留给你们的两片锅片的性质亳无二致。当然对联作为文学作品,它又具有欣赏价值;但就文化遗产而言,又无须分是谁家祖宗所写,华夏子孙人人皆可欣赏。至于说它能给后人带来什么光荣,那也只是阿Q式的光荣,甚至阿Q式的光荣都说不上。阿Q常说“我们祖上还是很阔。”可见他的这位阔祖宗离他一定不很远,(一个文盲,不可能知道很乆远的事情)。我们今天争论的“状元”联距今己有八百多年了,废除科举考试也己经一百年了,光荣气气早己散发殆净。看来这位大朋友真的以为还有光荣气气可沾,他竟然较起真来了,他是真的要我咬出血来才物归原主了。他大概以为看准了我的要害,料定我是拿不出宋代进士第二、三人亦可称状元的证据,仅管我己经明示了,他还是义无反顾地把赌注押在我拿不出证据这一边。本来这对联在汪藻子孙中己经流传了八百多年,不存在今天还要给任何人出示证据的问题。但我若不拿出证据来,这位大朋友还真的以为他这一宝押端了,可以“得胜回朝”了;不知内情的朋友也会误以为我在这位大朋友面前认输了。我的《汪藻身世家世先世与梁平汪氏祖传对联考》并非为论战而作。原打祘首先发藻公故里德兴网,第二发藻公晚年定居之所永州网,第三发梁平网。既然这位大朋友一定要见到证据才肯松手,我也只好把这篇文章多派个用场。这位大朋友别以为我不敢争论,我是不屑置辩而己。这场由争祖传对联发展到争名人作祖宗的笑话,都可以收入《笶林广记》了。还想增添笑料的人就去增吧!
     


       汪藻身世家世先世与梁平汪氏祖传对联考
                  
     藻公之苗裔
  
我是梁平汪氏子孙,因工作调动定居成都。十世祖尚登公于康熙三十六年因“湖广填四川”从湖南零陵(永州)携五子入川。落户龙门镇后,子孙繁衍,其地遂名汪家沟。我小的时候,家中神龛上有副祖传对联是:“渊源乆仰状元雨,世系遥进士风。”先父曾指着它对我说:我们湖南的祖先曾中过状元,这对联是祖宗传下来的。这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像。退休后于欣赏诗词时,偶见《点綘唇》新月娟娟作者《汪藻小传》中有“崇宁五年进士”、“夺职,居永州卒。”经一翻考证之后,确认汪藻是梁平汪氏祖贯零陵(永州)的始祖,并根据“乆仰”的特定用法,认定“状元联”系藻公亲撰。当我的《赏词认祖记》传回故乡后,八十高龄的堂兄即令其子打来电话,告知我另一副对联:“婺源世泽光犀角,南浦家声起凤毛。”嘱我也做些考证。因资料匮乏,只好回复:“婺源”联己无据可考,但可以肯定写的是藻公早先的家世。本文是作者根据网上查得藻公自叙身世家世先世的文字对两副对联所做的考证。
  藻公自述身世:“起家寒甚”,“余谪居零陵得屋数椽”。藻公生平,《宋史》有传。藻公自述身世的文字,邓邦五先生文章中多有摘录:“汪藻故里德兴小浮溪村,位于大茅山麓。浮溪系乐安河一小支流,源自茅山,蜿蜒数十里入乐安河,直通鄱湖。……《德兴县志》称‘龙溪,在七都,宋学士汪藻迈迹之所,初名浮溪,徽宗赐龙溪’。” 汪藻“起家寒甚”(《辞免节度使表》)。……《夫人陈氏行状》深情回忆道:“奉仪君(注:指藻之父汪谷)与藻,仕皆小官,禄不足食。夫人为簿其所入,铢量算计,不以毫发费,虽迨老不衰减。或止之,曰:不尔,无以养仁者之廉,且吾乐之,不为病也。”在谈及母亲对自己的影响时,汪藻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既藻之仕,意且讳贫矣。夫人每以奉议君所以励己者戒之,故藻亦所至自饬,不汲汲于苟进,系夫人之训则然。”这段话意思是说,汪藻初为官时,也怕人说自己出身寒乡穷家。但他的母亲却不以为然,教育他要以父亲为榜样,立志干大事,做好官、清官。良好的乡风、家风加之一位堪称典范的母亲,为汪藻创造了最佳的“成长环境”。如果说,他的才华是聪慧加勤奋之所得,而“通显三十年无屋庐以居”这种清廉的品质则是自幼培养的。”……汪藻曾不止一次地表示退休后‘盍求其余,结茅翠微之侧,以休吾老乎。’遗憾的是,他的这一看似最简单的愿望并没有实现。1154年,一代名臣、卓有成就的文学家、诗人汪藻逝世于湖南永州流放地。


  藻公自述身世的文字,雷运福先生文章中也多有摘引:“汪藻在《柳先生祠堂记》中有‘ 绍兴十四年(1144年)予来零陵’句。在《玩鸥亭记》中有‘杜门息交,朝饭一盒、夕饮一尊、读古今书数卷、怠则枕书而睡’,‘一年而病,二年而苏,三年而心乐之,四年视我如人、视人如物,休休焉,不知忧乐之所在’……《玩鸥亭记》落款为‘绍兴丁卯正月记’即绍兴十七(1147年)……汪藻四赦不还,甘为永州民。他在《谢表》中有‘所当退养于罢癃’。《玩鸥亭记》有‘余谪居零陵得屋数椽…屋临大川,愚溪水注焉’,择居在愚溪水旁。”
  藻公自录家世:“江左著姓”,“江南闻家”。藻公自录家世的文字胡可先先生摘引得最为集中:“汪 藻《浮溪集》卷二四《奏议公行状》:‘公讳谷,字次元,姓汪氏。……至五季,有自歙之黄墩,徙婺源还珠者,于公为九世祖,子孙因家焉。用高资为江左著姓。至公之父子,始以进士继踪起家,知名一时。……男六人,盘、棐、槩、楶、藻、汇。’卷二六《左朝请大夫知全州汪君墓志铭》:‘新安汪氏,见于隋末唐初,五季之乱,有自黄墩徙婺源者,以赀雄饶歙间,数世而至君之高祖讳某,擢进士第。……为江南闻家。皇考讳盘。’卷二八《安人汪氏墓志铭》:‘安人汪氏,世家新安,余伯兄大中大夫盘之女也。’本集中题其贯者尚有卷十七《跋叶择甫李伯时画》题:‘绍兴癸亥季春朔,新安汪藻书。’卷十九《永州玩鸥亭记》末题‘绍兴丁卯正月新安汪藻记’。又《新安志》卷七《叙先达》:‘汪内翰藻,字彦章,婺源人。自曾祖以下三世第进士。’同书卷八《进士题名》:‘崇宁二年霍端友榜:汪藻,翰林学士赠端明殿学士。’《注释音辩唐柳先生集》卷首《增广注释音辩唐柳先生集诸贤姓氏》有‘新安汪藻记’。《方舆胜览》卷十六《徽州·人物》:‘汪藻,婺源人。为内翰。’又孙觌(di)《浮溪集序》称:‘公鄱阳人,讳藻,字彦章云。’《新安文献志》卷首《先贤事略上》:“汪龙溪藻,字彦章,婺源人,迁德兴。举进士。’同书卷九四上孙觌《汪公墓志铭》:‘公讳藻,字彦章,姓汪氏,饶州德兴人。……新安汪氏之徙鄱阳,盖已久矣。自曾祖至公四世,皆以儒学中进士第。’《宋史》卷四四五《文苑传》:‘汪藻字彦章,饶州德兴人。’《宋诗纪事》卷三六《汪藻》条:‘藻字彦章,德兴人。’是汪藻先世贯婺源,后移居德兴。”
 上面摘引文字表明,从藻公的十世祖起,有过两次迁徙和两个特点鲜明的时期。两次迁徙:歙州歙县黄墩—→饶州婺源县还珠—→饶州德兴县浮溪(新安郡即歙州,鄱阳郡即饶州)。两个时期:一个是从藻公的十世祖迁到婺源后的数世,“以赀雄饶歙间”、“用高资为江左著姓”。其中“以”〈介〉凭借。“用”〈介〉因为,由于。“赀”通“资”〈名〉资财,钱财。“雄”〈动〉称雄。刘向《战国策·赵策》“方今唯秦雄天下。”“高资”,很多的钱财。以上两句用今天的话讲就是:凭借资财称雄饶、歙地区,由于巨额钱财成为江左著名姓氏。不难看出,“婺源世泽光犀角”,写的就是这一时期。另一个是迁饶州德兴后,自藻公的曾祖起“始以进士继踪起家,知名一时”,“为江南闻家”。“继”〈动〉接连,连续。“踪”〈名〉脚印,踪迹。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从藻公的曾祖开始一代接连着一代中进士第,一时间成为江南地区远近闻名的家族。“南浦家声起风毛”写的就是这一时期。联中用“南浦”不用“德兴”是由于受到平仄的限制,因为上联“婺源世泽光犀角”是“平平仄仄平平仄”(其中第一字“婺”,虽是仄声,但不在节奏点上,故可以不论),下联必须用“仄仄平平仄仄平”,“德兴”的“兴”字却是个平声字,第二字用平声字是绝对不行的,而“南浦”的“浦”字恰好是个仄声字。浦〈名〉水边,岸边。南浦:南面的水边。德兴位于婺源南面的乐安河边,故以“南浦”代指“德兴”。
  不难看出,梁平汪氏祖传“婺源”联与藻公记叙家世的文字如出一辙,对联正好是记叙的概括,记叙的正好是对联的本事,差别只在于一是文学的一体,一是应用文的一种,即表现形式不同罢了。据此,我以为“婺源”联亦出自藻公手笔。至此,“状元”联同“婺源”联的关系也更清楚了。“婺源”联写的藻公十世祖一脉的家世,“状元”联写的藻公曾祖一脉的家世,后者是前者下联的展开,或者说具本化。其中【渊源】比喻事情的本原:历史渊源,家学渊源(家世学问的传授有根源)。【乆仰】与人初见时之敬辞,言仰慕己乆也。【状元】旧时科举之制,以廷试一甲第一名为状元。《养新录》:“进士第一人称状元起于唐,至今因之;惟宋时状元不必定第一名,第二、三人亦有此称。”《称谓录》:“案明史选举志云:‘一甲止三人,曰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又云:‘状元、榜眼、探花,制所定也。’则以一甲第一人为状元,前明己为定制矣。”(见《辞海》上册巳集1888页)【雨】犹【雨露】雨和露能滋长万物,多用以比喻恩泽、恩惠。李白《书情》诗:“愧无横草功,虚负雨露恩。”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圣上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世系】谓世代相承之系次也。【风】〈名〉作风,风度,节操。这“状元”联是“自曾祖至公四世,皆以儒学中进士第的艺术再现,上联是说:经过有着家学渊源的四代人的苦苦追求,同仰慕己乆的状元所能受到的雨露恩终于初次见面了。


一声“乆仰”,固然道出了撰联者的欣慰,更多的是道出了祖辈的艰辛。读了“起家寒甚”“ 奉仪君(注:指藻之父汪谷)与藻,仕皆小官,禄不足食。”便知这一声“乆仰”多么深沉。下联是说:祖孙四代一代紧接一代继承了并期望子孙永远继承进士家风。这家风便是“既藻之仕,意且讳贫矣。夫人每以奉议君所以励己者戒之,故藻亦所至自饬,不汲汲于苟进,系夫人之训则然。”这段话邓邦 五先生作了很好的注释:“汪藻初为官时,也怕人说自己出身寒乡穷家。但他的母亲却不以为然,教育他要以父亲为榜样,立志干大事,做好官、清官。良好的乡风、家风加之一位堪称典范的母亲,为汪藻创造了最佳的‘成长环境’。”不难看出,这“状元”联正是在藻公那特定的家庭生活环境中酝酿出来的。没有这种客观生活在头脑中的反映,绝不可能写出这样的对联来。  
顺便提及,日前我在网上披露了我对“状元”联的考证,立即有人出来指认:“状元”联写的是状元汪应辰的事迹,即《宋史·汪应辰传》:“初任,赵鼎为帅,幕府事悉谘焉。岁小旱,命应辰祷雨名山即应,越人语之曰:‘此相公雨。’鼎曰:‘不然,乃状元雨也。’”这说法显然与对联和律诗对仗常识相扺牾。对联中的“雨”对“风”,非“天类”对,乃“人类” 对。“雨”(雨露)喻状元受到的“恩惠”。这种不说出本体“恩惠”,而把喻体“雨”直接用在本体应该出现的地方,从修辞格讲,叫做“借喻”。“风”自然也不是“地面上流动的空气”那个“风”,而是“作风、风度、节操”。汪应辰事迹的“状元雨”意为“状元求下的雨”,“雨”乃“云层中降落地面的水滴”,人皆司空见惯,谁还同它道“乆仰”;“岁小旱”,祷“即应”,道一声“乆违”还祘勉强。状元求雨,岂有“渊源”。故它同“状元”联中的“状元雨”,实是风马牛不相及。何况“状元求下的雨”同下联的“进士风”也无法对仗。于是有人说,这对联是汪藻之后婺源出了很多进士,“中进士这股风刮起来了,后人才以汪应辰的事迹写出这副对联的,这风对雨真神来之笔也!”这类话就无须我点评了。最后有人坚持说:查遍宋史,汪姓人氏惟有汪应辰是进士第一名,“状元”联是写的汪应辰的事迹必定无疑。史书上,非但没有汪藻进士第一名的记载,连汪藻中进士第是“崇宁五年”还是“崇宁二年”都各说不一,《宋史·汪藻传》则记“入太学,中进士第”。《新安志》卷八《叙进士题名》:“崇宁二年霍端友榜:汪藻,翰林学士赠端明殿学士。”(注:藻公绍兴二十四年,卒。二十八年,诏赠端明殿学士。这题名至少是崇宁二年后近半个世纪才记的)这祘是具体了;但同书又记:“崇宁二年霍端友榜:汪伯彦,祁门,建炎宰相。”是其一有误,还是“二汪”同榜?总之,迷雾重重。事实上,“状元”联一直流传在藻公子孙中,它本身也是一种史料,而且是第一手史料。撰联者同“状元雨”道“乆仰”,清楚表明他进入了进士前三名之列。这“状元”联本身也是“惟宋时状元不必定第一名,第二、三人亦有此称”的活化石般的证据。
  藻公自叙先世:“中间谱系不传”。胡可先先生文章:“汪藻《浮溪集》卷二四《奏议公行状》:‘公讳谷,字次元,姓汪氏。汪氏轩辕皆古国名。春秋时,童子踦以功显鲁,孔子韪之。中间谱系不传。至五季,有自歙之黄墩,徙婺源还珠者,于公为九世祖,子孙因家焉。’”
  认“状元”联系写汪应辰事迹者,意在把“状元”联定性为“汪氏通用联”,于是以自家的家谱来证明汪藻是他们祖先的子孙。对此,可作以下对比鉴别。
  【藻公】:“汪氏轩辕皆古国名。” 【家谱】:“黄帝到鲁成公再到颍川侯汪姓”。(辨别):前者出自汪氏古国,后者从颍川侯得姓上溯至黄帝,出自轩辕古国.
  【藻公】:“中间谱系不传。”【家谱】:“大凡家谱的谱序中常说:‘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看来此言确实不假,祖上没有留下家谱的宗亲,只能到处找资料,凭只言片语发挥想象力地臆断。我们家谱的谱序(此序为明工部尚书朱衡所写,这次做家谱是我们跟婺源大畈一起做的)上写道:越国公十三传裔孙汪道安镇婺源,有二子,其中汪源居环珠,他的后代以尚书汪泽民、学士汪藻、状元汪应辰最为名声显赫。所以我认为‘状元雨’说的是汪应辰,汪藻和汪应辰是很亲的关系。另外对于姓氏的起源,只要是越国公后的主流家谱,都有黄帝到鲁成公再到颍川侯汪姓的世系关系,我们的家谱甚至有颍川侯汪在山东的坟墓地图,非常详细。”(辨别):前者“中间谱系不传。”后者谱系完整,“非常详细。”藻公的话是在《奏议公行状》中写下的,那是关于其先父谷公的世系、籍贯、事迹向皇帝上的奏章;藻公并非一般文人,他所著《世说叙录》为二十六个著名家族编修谱系,至今还为这些家族的后人所称道。藻公不会不知道汪华这样的显赫人物,然而他明确地上奏“中间谱系不传”。这说明经过他的考证,汪文和、汪华与新安汪氏亳不相干。



‘  【藻公】:“新安汪氏,见于隋末唐初”。【家谱】:从汪文和到陏末唐初的汪华,己传十多代。
  【藻公】:“至五季,有自歙之黄墩,徙婺源还珠者,于公为九世祖,子孙因家焉。”【家谱】:“汪公道安在唐代以兵马使镇婺源,道安有子二人:源、濆,治第大田。源公后裔后周长史汪操,避季唐五代之兵燹,爱弋西佳山秀水之胜地,遂移家乐邑之建节乡自西。”(辨别):前者在五代时才自歙之黄墩,徙婺源还珠。后者在唐代就以兵马使镇婺源,至五代,其子孙则从婺源移家弋阳。藻公十世祖迁入婺源之日,正是汪道安之子汪源的后裔汪操迁出婺源之时,藻公怎么可能是汪源的后代。汪泽民是藻公七世孙(见于元史《汪泽民传》),自然也不可能是汪源的后代。
  【藻公】:“公讳谷,字次元,姓汪氏。……男六人,盘、棐、槩、楶、藻、汇。” “数世而至君(注:藻公之侄)之高祖讳某,擢进士第。……为江南闻家”。【家谱】: 63代畅公 留居弋阳建节乡自西 一子成公 63代禄公 随二兄俱迁德兴 子盘、棐、槩、楶、藻、汇 64代藻公幼颖异,入太学,中进士第。调婺州观察推官,改宣州教授,遂有宣城支系 宣城支系71代汪泽民为元礼部尚书,65代 恬、恪、憺、怲、懔、憘 (辨别):这就更加离谱了,藻公的曾祖就己移居德兴,“江左著姓”己发展至“江南闻家”时期了;藻公之父讳谷。主流家谱竟然把藻公记为随二兄迁德兴的汪禄之子。显系做家谱者因汪藻是名人,生拉活扯扯进去的。由于藻公是名人,其兄弟其子的名讳随处都能抄袭到,藻公大哥和小弟的名讳抄也抄错了,至于藻公“幼颖异,入太学,中进士第……”那些话更是随处可以抄袭到。汪泽民明显是从元史中找出来扯进去的。家谱造假己到了何等地步。
  总之,二者虽同姓汪,但源流不同,判若鸿沟。藻公之子孙乃至新安汪氏子孙如欲寻根问祖者,一定要以藻公留下的文字作为辨祖别宗的依据,千万不可轻信别人之言。
  我的本意是通过两副祖传对联的考证达到寻根问祖的目的,这个目的己经达到。  
  


              藻公之苗裔
                二00六年四月下旬于成都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52

主题

7021

回帖

18万

积分

管理员

宏扬汪华文化 共建和谐家园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7455

特殊贡献奖社区居民

QQ
 楼主| 发表于 2006-4-27 22:56:34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这场讨论,大家都化了点时间去考证,很不错 [s:1]  

气氛还是不要太紧张得好。。。。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有姓汪的缘份,更应如此。。。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52

主题

7021

回帖

18万

积分

管理员

宏扬汪华文化 共建和谐家园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7455

特殊贡献奖社区居民

QQ
 楼主| 发表于 2006-4-27 23: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人,也不太可能回到原来宗法社会,自然也就不用多少门户之见了。个人意见,只要是带汪字,就算与大家结缘了。。。。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1243

回帖

2万

积分

光明使者

积分
29206

贡献奖

发表于 2006-4-27 23: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wang100回复的:

藻公之苗裔老先生:
您好!
我是您说的‘对“风”、“雨”二字都搞不明白'者。诚如您所说,晚辈才疏学浅,国学更是晚辈的软肋。若是允许晚辈借块遮羞布,那就是连战到清华大学演讲时,清华校长念了白字,有人为清华校长遮羞说,人家是学理工科的。不管这布有多大,允不允许借,晚辈的脸是丢定了。
晚辈上次回帖中确有不恭之处,失礼了!真诚向您道歉!
晚辈暂不跟您讨论藻公是不是源公之后的问题,现向您讨教您的藻公之苗裔的考证。
如果晚辈没有说错,您的考证理由是:1,你族由康熙三十六年由湖南零陵携五子入川,陵零在古代又称永州。2,汪藻贬居永州。3,汪藻中过进士。4,我的父亲曾指着堂屋里供奉的“天地君亲师位”牌位两边的那副对联对我们说过,我们湖南零陵的祖先曾经中过状元。5,这副神对是我们湖南零陵的祖先传下来的,这“状元联”外姓人家是不可以贴的。那副对联的上联是“渊源久仰状元雨,”下联是“世系遥承进士风。”6,惟宋时状元不必定第一名,第二、三人亦有此称。
我的问题是:A,永州地方很大,凭什么说永州的汪姓进士或者状元(限定第二、三名)肯定汪藻。B,假设您的第6点是对的,汪藻是第二还是第三名?依据?C,针对您的第4点,凭什么说你们代代相传,不会以讹传讹?以化传讹?把皇帝或者进士或者解元传成状元?通信里的传输还有校验位作保障,你们的保障措施是什么?我们村还世代相传说是越国公是死于酒后捞月亮呢。我小时候信过。D,针对您的第5点,只说外姓不能贴,没说汪姓他族不能贴,更没说汪应辰支不能贴。
这是晚辈的疑问,愿洗耳恭听您的高论。在这之前自称藻公之苗裔能否悠着点?
另外,说句良心话,唐白之水并没有对你不礼,他不应受到等同您对我等的待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1243

回帖

2万

积分

光明使者

积分
29206

贡献奖

发表于 2006-4-27 23: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由状元联引起的忍无可忍的一些闲话
江右书生
这世道确实很怪,例如,乙某等人好心向甲某提供一些帮助,四处帮他找他所要的东西,那是多么的辛苦。不料甲某却说乙某等人是“另有所图”,然后把他们臭骂讽刺了一顿。唉,真是不可理喻啊! 乙某等人忍气吞声,不愿自辩,哪料甲某过了一些时日又将乙某等人
挖苦一番,还说不屑和他们一般见识。于是作为年少气盛的乙某的我不得不作以下一些辩驳。
我江右书生来自上饶,从小喜好文史,不过初中以前接触的都是一些诗词,直到读高中,我才有机会翻阅宗谱,因为我们村作为弋阳曹溪的一大分支也照例分藏了一部宗谱,有三大本,可惜只载有72世勉二公以下的世系,72世以前的要到曹溪谱首去查,只是一直没机会去。后来上大学,有幸在网上认识一些有宗族意识的本家,且不知天高地厚地作了汪氏宗亲网论坛的一个总版主,心想我只有积极地为那些欲寻根问族的本家们提供一些帮助才能不辜负大风叔和管理员们的期望。而在这些本家中有老有少,有穷有达,不过无论老少穷达,我们的这些本家们都很谦虚,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因为他们知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而“三人行,必有我师”,这确实让我很感动,其中年高德劭的nkwmh和liang二位本家更是和蔼可亲地和我们探讨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根本不会倚老卖老,老气逼人,逼的你毫无退路。然而,有一位以汪藻后人自居的老叟却是“异二者之为”地这么做了。
事情是这样的,本家唐白之水先生好心地将这人的一篇认祖及考证状元联的文章发在我们宗亲网上,本意是让本家们看看后帮他找出汪藻的世系。可是我和WANG100本家却对他有关状元联的考证有一些异议,哪知这位心阔容海的老叟居然面红耳赤地勃然大怒,本来自称汪藻苗裔就心虚了,哪还容得你这些小子再那么一问,岂不连遮羞布也给惊飞了? 因而对于他的恼羞成怒我们也颇感歉疚,这毕竟因我们而起,结果我们还是一起向他表示了道歉。
由于涉及“新月涓涓”的词人汪藻,我颇感兴趣,因为我中学时候就读过《宋词三百首》。
后来在万姓宗祠看见WANG100本家的留言,才知道他也是源公后裔,并且说是64代,我猛地记起我那位参与修订弋阳曹溪宗谱的老本家的话,他说由德兴回迁弋阳的那支宗族也是我们操公的后代,还说那支宗族的族长对他说汪藻也是我们源公家族的。于是我为了帮助这位老叟和也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给我的老本家打了一个电话。电话中老本家说源公后裔后周长史汪操自徽婺还珠大田迁弋阳建节乡自西,而至62代崇公,生五子:洋,畅,延,祠,禄,洋公早逝,延,祠,禄俱迁德兴汪源,其九重孙由德兴回迁弋阳,最后他又补充了一句说汪藻据他所知是汪姓64代。
于是我多情地马上发了一帖说汪藻是我们家族的,并且将电话中的问得之情况结合〈〈宋史〉〉据实相告。其实我说的没错,据还珠大田谱载汪藻是我们源公家族的,只不过不是勤公之后,而是强公之后。不过我最后又将汪藻的世系结合《婺源进士录》及孙觌《汪公墓志铭》考证了一下,发现的确是强公之后,因而我诚惶诚恐地向liang本家和藻公苗裔以及受我误导的本家们的道歉,liang本家不但原谅了还夸奖勉励了我,其他本家当然也原谅了我,
不料这位自称藻公苗裔的老叟却写了〈〈汪藻身世家世先世与梁平汪氏祖传对联考〉〉把我挖苦了一番并且又翻旧帐地又把唐白之水先生和wang100二位本家大骂一顿,在我看来简直就像余秋雨先生〈〈借我一生〉〉中提及的文化大革命中的似是宣判书的大字报一样。也难怪哦,就这位自称藻公苗裔的老叟的年龄算来他在文化大革命中应处中青年时期,八成当时就是个文化大革命的大干将,最擅长作宣判的文章。不过就他对我的态度来看更能证明这点,
第一次道歉,他好象不愿意接受,后来听我说汪藻可能是弋阳的,他又说“左传》有言::‘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同你共勉,” 还说“弋阳小汪:上午给你回复的帖子,由于老眼昏花,误写成了弋阳汪氏。罪过,罪过,特向你致歉。”可在我将电话中的问得之情况结合〈〈宋史〉〉据实相告后,他却忽然脸色一变,说“ 藻公之子孙乃至新安汪氏子孙如欲寻根问祖者,一定要以藻公留下的文字作为辨祖别宗的依据,千万不可轻信别人之言。”善变超过契诃夫笔下的变色龙,不是文化大革命中的大干将谁能如此!
当时我看罢此帖,如闻雷轰,没想到我好心好意帮他查找有关资料,却得如此回报,
就算是资料有实有谬,难道他自己不会抉择?我们大家只是想帮帮他,他难道不知道集思广益的道理?本来我还准备将结合《婺源进士录》及孙觌《汪公墓志铭》考证后的汪藻的世系告诉他,不过幸好没有,要不然又可能会授人一柄闹成笑话,而让他得以随着我们载入《笶林广记》,我一面为我们辛苦帮他查找有关资料的本家们感慨,一面又因自己的治学处世之道而沉思起来。
关于汪藻的世系,据他的考证说:
一 “藻公的话是在《奏议公行状》中写下的,那是关于其先父谷公的世系、籍贯、事迹向皇帝上的奏章;藻公并非一般文人,他所著《世说叙录》为二十六个著名家族编修谱系,至今还为这些家族的后人所称道。藻公不会不知道汪华这样的显赫人物,然而他明确地上奏“中间谱系不传”。这说明经过他的考证,汪文和、汪华与新安汪氏亳不相干。”
二 “至五季,有自歙之黄墩,徙婺源还珠者,于公为九世祖,子孙因家焉。而汪公道安在唐代以兵马使镇婺源,道安有子二人:源、濆,治第大田。前者在五代时才自歙之黄墩,徙婺源还珠。后者在唐代就以兵马使镇婺源,至五代,其子孙则从婺源移家弋阳。藻公十世祖迁入婺源之日,正是汪道安之子汪源的后裔汪操迁出婺源之时,藻公怎么可能是汪源的后代。汪泽民是藻公七世孙(见于元史《汪泽民传》),自然也不可能是汪源的后代。”
三 “显系做家谱者因汪藻是名人,生拉活扯扯进去的。由于藻公是名人,其兄弟其子的名讳随处都能抄袭到,藻公大哥和小弟的名讳抄也抄错了,至于藻公“幼颖异,入太学,中进士第……”那些话更是随处可以抄袭到。汪泽民明显是从元史中找出来扯进去的。家谱造假己到了何等地步”
看罢此言,更是如遭电击 ,讽刺了我们倒也罢了,竟然还污蔑我们的先祖!你寻你自己的根倒罢了,竟然还辱及我们汪氏宗谱! 你挖苦了我倒也罢了,竟然还诟骂我的族人!实在忍无可忍!不得不驳!
汪藻已经是68代了,他是如何来德兴的到他那代已经不清楚了,而来德兴之前的世系更加不得而知了,他也只是听他父亲汪谷说了那么几句而已,而至于汪华,史书上说蔑称他为贼,可能汪藻也因此有点不敢承认,更怕别人说他以汪文和、汪华后人自居,而汪文和、汪华又不曾写什么词,要不然藻公也写篇〈〈赏词认祖记〉〉。不过他可是文人,重名节,怕别人说他想和丞相汪伯彦,状元汪应辰,签书枢密汪勃,以及汪大猷家族扯上关系。
“至五季,有自歙之黄墩,徙婺源还珠者,于公为九世祖”,除此外你可知道,58代强公和他的儿子二人有一人迁出又迁回啊?唉,你可知道汪谷之父名宗颜啊?
“显系做家谱者因汪藻是名人,生拉活扯扯进去的” 你可知道我家谱上半字没提及汪藻啊?你可知道网上有关弋阳谱系的文章都是我自己写的啊?
“藻公大哥和小弟的名讳抄也抄错了”你可知道百度贴吧中的生僻字库数量很少啊?你发进去的藻公大哥和小弟的名讳不是也变错了吗?
“至于藻公“幼颖异,入太学,中进士第……”那些话更是随处可以抄袭到。汪泽民明显是从元史中找出来扯进去的” 你可知道如果不是帮你搜集资料我用得着去找吗?
“家谱造假己到了何等地步” 我说过了,我家谱上半字没提及汪藻,网上有关弋阳谱系的文章都是我自己写的。你可知道上海图书馆家谱书目上载有“[宋]汪绿 始迁祖绿,北宋中叶迁居龙溪论源”啊?而至于由德兴回迁弋阳的那支宗族的家谱上提及汪藻,你可知他们可以因为同是源公后裔而修通宗谱啊?因为修通宗谱而可以称汪藻是我们本家族的啊?看来你没修过家谱啊,不知道何谓大宗,何谓小宗啊!写罢此文,我心里万分痛楚,没想到我一直向文怀沙老先生学习的“谦正和”的立身之道会在今天有了歧路,竟然会在今天和人作这种无谓之争,也实在是逼得歧路如失道了,因为别人侮及我们的先祖文和公与华公,但一面又想该不会和这位老先生因此而结怨吧?该不会在日后的宗亲联谊会上被这位老先生视若仇敌吧?该不会因此而被他姓人笑话吧?我于是又一面地草草结了尾,又一面希望能和这位老先生相视一笑而成为忘年之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02

主题

4154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6429

特殊贡献奖宣传大使奖

QQ
发表于 2006-4-28 11:00: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次是我多事,把藻公之苗裔的资料转发到宗亲网上,引起了争论,本来是很正常的,但这位老先生发火了,同时也把火往我身上发,说我是“先斩后奏”。所以,这次我是不再转发了,也不想在这里说什么。结果大风本家把这转来了,没办法我只得把我给他的回帖也转过来。:



致藻公之苗裔:

你好。其实有些事情不能怪你,因为你对网络的情况不熟悉,难免说些错话,做些不该做的事。不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第一,这里是网络,许多网站都设有“社区”、“论坛”、“吧”,要进入这些地方的所有人,都是自由、平等的,在这里看不见一个人的官位高低、年龄大小、来自何处、曾经干过什么。一个人的发帖,就会引来许多人的跟帖。这里是畅所欲言的,你说东,别人可以说西,你说南,别人可以说北,当然都要提供证据。但必须允许别人提出质疑。因为这里不是自己的家里,自己说什么就是什么。如果那样就错了。
不过这也难怪,你以你原来的工作环境来想象这里的网络社区,因为你过去在许多地方干过“什么长”、“什么什么书记”的,那时候,你在上面讲话,下面一片掌声,讲话后,还有“马屁精”接着讲:“什么长刚才发表了重要讲话,下去以后大家要充分讨论,深刻领会什么长的讲话精神,要深入贯彻执行。”但是,在这里绝对行不通。
你现在出现的这种现象叫做“官场后遗症”,所以,千万不要有这种心态。你这种心态太重。
你说你要把那些东西“首先发藻公故里德兴网,第二发藻公晚年定居之所永州网,第三发梁平网”上,可以,但一定要有心理上的准备,端正心态。

第二,在网络上的“社区”、“论坛”、“吧”里面,谁都可以引用,转发到别处。别人转帖你的东西,给你打招呼或不打招呼都可以。你现在这些东西,可以给转发到许多地方,只要有人愿意去转发。你无法阻拦。因为这些都是公开的,这里不是你说了算,你既然发在“吧”中,别人就可以相互转发。网络社区是平等、自由的,不是官场,不看你过去曾经干过什么长。这里不会看“长官”的“眼色”行事。
谁是否去转发这些东西,那要在人家自己,人家是否愿意。人家也可以把这些东西转发到那些历史类、文学类网站,让那些有这方面特长的专家去评论。

第三,别人提出疑问,不要认为人家想要同你争什么东西,其实那不算啥。别人只是同你讨论问题,明辨是非,追求历史事实。别人同你争论问题,绝对不是同你争祖先。
在网上千万不要用轻视性、污蔑性的语言。你连续使用这种语言,大家都让你了,看你年纪大,不与你一样。
另外,我在空闲的时间收集了许多笑话,这个名字叫《现代笑林广记》也可以,大多都是官场上的。我再把“官场后遗症”也准备写进去。想征求你意见,愿意多接受你的批评。

谢谢。
河南-汪聚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02

主题

4154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6429

特殊贡献奖宣传大使奖

QQ
发表于 2006-4-28 12:0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楼大风2006-04-27 23:11发表的“”:
现代人,也不太可能回到原来宗法社会,自然也就不用多少门户之见了。个人意见,只要是带汪字,就算与大家结缘了。。。。

大风本家说的很对。

我总是感觉来到这个宗亲网上,我有一种亲切感。我喜欢多结交一些朋友,在我们老汪家中更多交流,相互切磋,增进友谊不更好吗?
河南-汪聚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598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9574
发表于 2006-4-28 12:24:42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讨论,我还有一个观点,汪藻晚年居永州,他的儿子、孙子未必居永州。经查汪藻1144年谪居永州,又查汪藻(1079-1154),也就是说汪藻66岁才谪居永州,10年后卒于永州。按常理汪藻儿、孙不应居永州。这一观点还需待考。如果成立,藻公之苗裔的考证将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598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9574
发表于 2006-4-28 13: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引用liang老先生的帖:



兹将我处谱上关于汪藻的资料抄录如后,供参考

六十八代 谷公之子

      藻公 字彦章 生元丰已未 享年七十六岁 卒绍兴甲戌于泉州

          妣赵氏陈国夫人 葬德兴龙溪源鼓楼墩
          继妣庄氏夫人 与公合葬常州宜兴阳蔡后坞

          生子七 恬 悟 恪 儋 懔 僖 伟



汪藻都没葬在永州,其实跟我上面的观点一样,是常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5

主题

1318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湖南汪鼎湘向各位本家问好!

积分
17897

贡献奖

QQ
发表于 2006-4-28 13:57:0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掺和几句:
我个人认为:长者应有长者的风度及豁达的胸怀,少者也要有宽容平常之心。毕竟都是在交流、探讨、求证的过程之中,谁能保证百分之百正确呢?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重,无论是何种族、民族,何况我们都姓汪,俗话说的好:一笔写不出二个汪字。我们不论是否是汪藻的后代,但他也是我们先辈,都值得敬仰。我们也敬仰毛泽东、成吉思汗、丘吉尔。难道他们的后代也要指责我们。追宗溯源,我们总是一个祖先,(扯远点,正如达尔文所说),又何必为一副对联大动干戈,更不必说:“二者虽同姓汪,但源流不同,判若鸿沟”了。“鸿沟”是否不太恰当。无论是谁,对谁的祖先都要尊敬,是不是?每个家族的族谱的建立都肯定是非常严谨的,不容亵渎。我认为都说的有一定的道理,这就需要我们去考证。不是我要掺和你们的争吵,(当然我也有责任)我希望大家都冷静下来才对。正如江右书生汪如鋐兄第所说:相视一笑而成为忘年之交。
湖南常德汪氏 ★☆ 天下汪氏一家亲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