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5697|回复: 0

汪国真文论六则

[复制链接]

1652

主题

8673

帖子

18万

积分

管理员

宏扬汪华文化 共建和谐家园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7455

特殊贡献奖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07-3-17 01: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汪国真文论六则



  2007年03月16日10:15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忍耐


  命运常常是一种折磨。

  不论是谁,在人生中有时总难免身陷逆境。身陷逆境,一时又无力扭转面临的颓势,那么最好的选择就是暂且忍耐。事物总是在不断地运动和变化,在忍耐中等待命运转折的时机。

  不能忍耐的结果,往往是不得不更长久地忍耐。

  即使面对别人的侮辱和伤害,有时也需要忍耐。何必急急忙忙以一种对抗的方式来证明自己并非软弱可欺呢。

  你不是好欺负的,并不能证明你是强大的,当你使自己变得强大起来,你自然就不是好欺负的了。有谁敢轻视曾受过胯下之辱的韩信吗?

  学会忍耐,就是学会不做蠢事,就是学会不做那些一时痛快,后来又终身懊悔不已的事。

  忍耐,不应该成为逃避的托词。

  逃避是意志的沉沦和对信念的背叛,忍耐不是。忍耐是意志的升华和为了使追求成为永恒。

  两者的区别是:忍耐在心灵上是从容的,逃避在心灵上是仓皇的;忍耐从不忘记责任和使命,逃避早已不知责任和使命为何物了;忍耐并不畏惧死,逃避则是对死的一种恐惧的反应。

  忍耐,很容易被视为怯懦,有些人畏惧人言,所以从来不愿忍耐。殊不知,畏惧人言本身就是一种怯懦。

  在军事上,防御和退却就是一种忍耐,一个只知道进攻的指挥官,除了以极大的热忱迅速给进攻打上句号并证明自己是个十足的笨蛋外,并不能更多地说明什么。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生就是一场战争。

  
批评


  批评是一种艺术。善批评者,既可以实现自己的初衷又可使对方欣然接受。战国时,淳于髡、邹忌谏齐威王的故事,可说是这方面两个成功的范例。

  即便是恶意的批评,也常包含合理的成分。我们不妨以平静的态度将其中的恶意剔除,而将合理的部分引为借鉴。

  客观的批评能使人受益,不那么客观的批评也未必真能伤害到你。这样的情形,唐代诗人杜甫在论及初唐“四杰”的《戏为六绝句》第二首中有很形象的描写:“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晒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因此,不论是客观的还是不那么客观的批评,人都不妨泰然处之。

  一个聪明人,从赞扬中得到的是热情,从批评中得到的是进步。这样,他会渴望赞扬,也不会拒绝批评。批评完成了赞扬所没能完成的工作。

  批评是必要的和必须的,它是一种能够使人和社会进步的武器。但批评一旦沦为攻讦或漫骂,便成了一种滑稽或一场闹剧,武器自然也成了道具。

  我认为,批评应该是有原则的,这个原则就是,与人为善。注意恪守这样一个原则,有助于避免批评的庸俗和使批评偏离轨道。

  批评自有高低之分,高明的批评,能使人茅塞顿开,甚至于出相见恨晚之感;差劲儿的批评,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让人哭笑不得的批评,先将别人愿意曲解,然后加以自以为是的批评。

  在我心目中,好的批评家是这样的:第一,评论客观;第二,见解高人一筹;第三,有预见性。

  
经验


  经验是一种向导,它指引我们趋利避害。而获得经验,则是一个欢乐和痛苦交织的过程。

  人更容易相信的是自己的经验,而太过相信自己的经验则容易以偏概全。受了一次骗,便以为世人都是骗子;得了一次周济,便以为世人都是善家。这样,使自己眼里的世界同世界本来的面目相差甚远。

  汲取别人的经验是为了有所借鉴而不是要画地为牢,就好像学习书法,临与摹都是重要的方法和阶段,最终却贵在突破。

  凭经验办事,对一般情形是可以的,对比较特殊的人或事则不适宜。孔子可谓有大智者,便他凭经验断事也曾弄错。《吕氏春秋·任数》中曾记载了孔子误会颜回的事情:“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爨之,几熟,孔子望见颜回攫其甑中而食之。选间,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佯为不见之。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颜回对曰:‘不可!向者煤炱入甑中,弃食不袢,回攫而饭之。’”这里,孔子错在以一时感觉和寻常经验断事了。

  经验是一笔财富,这笔财富有时也会随着时间的变迁而贬值。许多新问题是老经验无法解释和无法解决的。在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按老经难办事很容易出错。

  失败是原因常有两种:一种是因经验不足而失败,一种是因根本不具备成功的条件和素质而失败。前者是可以补救的,后者是难以补救的,清楚这种情形,对自己或他人都是重要的。

  富有经验的人不一定是能出类拔萃的人,在各个领域里,很多富有经验的人成就都很一般。能出类拔萃的人,是善于对待和处理经验的人。

  理论能使人高瞻远瞩,以验使人更接近于实际。一个既能高瞻远瞩又不脱离实际的人,较之一般人更有可能获得他所期望的成功。

  
逆境


  不少时候,庸才制造逆境,人才扭转逆境。逆境的出现和消失,经常都是人为的。小至厂长、经理,大至军事家、政治家的威信之得以确立,常是从扭转逆境开始的。

  逆境,是一幅雄浑的风景。

  法国画家库尔贝的一生几乎都是在逆境中度过的。于是,在许多人心目中,他成了像他的震撼人心的作品《浪》一样雄浑的风景。

  人生两境况:顺境与逆境。

  顺境,可用来发展事业。逆境,可用来磨练意志。以更坚强的意志去发展事业,以壮大了的事业去迎接严峻的挑战,这样的人生是充实而有意义的。

  逆境延续的时间可能短也可能长。

  人常常是无从估计逆境时间的短与长的。因此,身逢逆境便消沉,便无聊,便无所事事,消极等待逆境的消失是不智的。消极的态度并不能丝毫改变逆境,反而把无从挽回的光阴又搭了进去。

  人生有限。我们应避免这样一种状况:当逆境消失了,人生的时间也白白流逝了很多,甚至耗费得所剩无几了。

  真正优秀的人才和作品,常出自于逆境。

  史学家司马在《报任安书》中有一段非常著名的描写:“古者富贵而名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这也是对待逆境的一种态度。伟大与渺小,卓绝与平庸,深刻与浮浅,常常在这样的时候泾渭分明。

  逆境能使人更快地成熟。对于一种能够促使我们成熟的境况,我们为什么要害怕呢?

  逆境有如逆水行舟。当划过了一段最艰难的河道之后,我们常能感到一种放舟千里,直奔大海的气势和喜悦。

  
选择


  时间有限,精力有限,金钱有限。因此,我们必须学会选择。选择最佳,也就是选择一种高质量的生存方式。

  不必顾忌自己的选择是否太从众,也不必担心自己的选择是否太不合群,只要它有益又适合于自己,就是好的选择。

  在事业上,一个人一生可以有多次选择。便如法国思想家卢梭,他在不到30岁时发明了流传至今的简谱,这一发明对世界的音乐做出了重大贡献。后来,他又写出了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强的论文《论艺术与科学》。在他的晚年则写出了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忏悔录》。

  事业上的多次或多重选择没有错,我们应避免的只是好高骛远,对什么都浅尝辄止。

  许多时候,遇到问题不要急急忙忙就加以处理。不妨冷静地多设想几种解决方案,然后选择最佳者。如果不是这样,常常是旧问题没有解决又派生出许多新问题,而使自己陷入穷于应付的被动局面。

  对人生来说,于眼前无益于长远发展有益,仍是可选择的,于眼前有益于长远发展无益,仍是不可选择的。所谓目光短浅,就是只顾眼前利益。

  走向同一个目标,先到达者不一定是走得最快者,而可能是选择了最佳途径者。如果你既是最有实力者又是最有智慧者,你便可以遥遥遥领先。

  人生总是面临不断的选择,正确的选择不但需要智慧也需要经验。走出书斋,走向生活,会使我们的智慧得到检验,会使我们的经验得到丰富,会使我们在未来的生活中更会选择。

  选择什么样的朋友,你就有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有什么样的前途。因此,选择朋友一定要慎重,这往往不仅关系一时,而且关系一生。

  
通俗


  如果你的艺术有魅力,何必在乎别人评价你是否通俗,因为你已点缀了生活;如果你的艺术少知音,何必为曲高和寡而苦闷,既然你已提高了自己。

  本身高雅的东西,不妨以通俗一些的方式来表现;本身通俗的东西,不妨以高雅一些的方式来表现。雅而又雅,很容易远离大众,俗而又俗,很容易降低格调。

  当然,作为一种追求,不论雅而又雅还是俗而又俗,都是应该允许仔在的,人应该懂的包容。

  通俗易懂的作品不一定是名著,名著一般却都是通俗易懂的。

  美国学者莫蒂,曾提出了著名的关于名著的六条标准,其中一条是:“名著是通俗易懂的,是面向大众,而不是面向专家、教授。”

  既然名著一般都是通俗易懂的,那么莫测高深,晦涩难懂的作品也就基本与名著无缘了。

  这是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中国近当代学贯中西的作家作品几乎都是通俗易懂的,而一些既不通今又不博古的人却偏好云遮雾罩。

  不是高深不好,只要不是做作,不是通俗都好,而要既通俗又有内涵才好。

  我喜欢通俗,因为我普通;我不拒绝深奥,如果它确有内容。

  通俗的优势是受众广,高雅的优势是内蕴深。因此,一个值得追求的境界是:雅俗共赏。

  欣赏艺术作品时,常会为那个世界的美丽而动心。如果我们能为自己的生活增添一些浪漫色彩,生活一定会更动人,更温馨。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鲁婧)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