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5077|回复: 0

明清时期扬州的徽商及其后裔述略

[复制链接]

122

主题

1243

回帖

2万

积分

光明使者

积分
29206

贡献奖

发表于 2006-4-17 15:24: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明清时期扬州的徽商及其后裔述略

    冯尔康

   

    【内容提要】

    商业、商人与移民关系,移民与土著社会互动关系,是移民史、社会史研究重要课题,本文以徽商与扬州关系为例,试图对这一历史问题有所接触,当然它也涉及到徽学、扬州史和盐业史。

    文章制作六个表图,即《徽州祖籍江都人功名、善举表》、《祖籍徽州人侨寓、入籍仪征表》、《徽州祖籍扬州人仕宦表》、《祖籍徽州的扬州人家族举例表图》、《在扬州的秦晋徽人分籍科举统计表》和《在两淮的秦晋徽人统计表》,表明16世纪下半叶以后徽商逐渐超过西商,成为扬州盐商的主体,并持续增加,落籍于扬州,成为当地社会的新成员。自古以来,扬州的历史地位常常取决于盐业(当然还有运河),明清时代更是如此;在扬州的徽商,主体是盐商,徽州盐商与扬州的关系,在业盐这一点上完全一致,故而能够在扬州生根和发展。

    徽州盐商协助盐务衙门和地方政府开展社会公共事务、公益和福利事业活动,颇著成效,促进当地文化的发展,众多科举人才的产生,提高了社会救灾能力,一定程度维护贫民生活,与此同时徽商及其后裔成为文化人和学者,成功地融入当地社会。徽商的投入公益事业,有其乐善好施的一面,其实同他们专卖商的特殊身分有关,有多种社会原因:报效皇帝;与盐务主管部门保持良好关系;取悦于土著,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

    徽商及其后裔在扬州的经营和移民史表明,明清时期,尤其是清代,扬州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市面的繁荣,一个重要原因是得力于徽商的经济支持和人力的尽心;由此可见,商人、移民在一定条件下是社会变动的活泼因素。

   

    关键词 淮盐 徽商 扬州 书院 善堂

   

    1996年笔者撰文《清代仪征人才的兴起及原因》,论述到仪征人才兴起的一个缘由,是移民的徽州盐商致力于当地文教事业,然所述甚浅,因而有进一步研究的愿望,故在文末云:“笔者拟另撰《盐商·移民与扬州》,作专题探讨。” 今乘安徽大学召开徽学研讨盛会之机,作此小文,探讨徽商与扬州关系的某些方面:经商扬州及定居,协助盐衙和地方官兴办地方公益和福利事业,以就教于方家。

   

    (一) 徽州人经商扬州及定居简况

    徽州人到扬州经商及定居的情况,以及在扬州的外来商人中的地位,已有一些著述提出予人启发的见解,如王廷元等在《徽州商帮》文中同意陈去病的扬州之盛,“实徽商开之”的说法,认为在扬州的山西、陕西、徽州的商人中,到明代嘉靖、万历时期,山陕商人已“不得不屈居于徽商之下”。 田培栋不约而同地持有类似观点,在《陕西商帮》论文中说,明中叶以后,山陕商人的经营淮盐,“保持了相当的经济实力,大约仅次于徽商”。 徽商在扬州的地位究竟如何,笔者尚难深入论及,不过想做点基础工作:了解徽州人落脚扬州的情形。笔者对这方面的资料,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所掌握的多属在扬州寄居、入籍或占籍而获取科举功名的徽州人的情况,最早移居的商人材料相当贫乏,这种不理想状况,迫使笔者拟先作有关,或者说主要是功名拥有者的六个统计图表,然后有所归纳分析。

    江都是扬州首县,雍正年间将它一分为二,析出甘泉,均为首县。然而乾隆以前的江都人的文献资料,是不可能准确区分出江都、甘泉二县的,故这里依据乾嘉时期的图书,制作《徽州祖籍江都人功名、善举表》,反映生活在江都、甘泉二县的原籍徽州人及其后裔的科举状况。所据的载籍是乾隆《江都县志》卷12《选举》、嘉庆《江都县续志》卷4《选举》和《光绪江都县续志》卷4《选举》,版本均是台北成文出版社“中国方志丛书”本,分别是华中地方第383号、第394号、第26号,下述资料仅注某书某册某页。

   

    表一 《徽州祖籍江都人功名、善举表》

    姓 名 原籍 中式时间 科别 职业、特征 资料出处

    范伯荣 休宁 1558年 举人 永平同知 乾隆志卷12,2册541页

    金淑兹 休宁 1561 举人 同上

    胡文衢 歙县 1567 举人 磁州同知 542页

    程德新 歙县 1576 举人 同上

    李大畏 歙县 1585 举人 543页

    姚之典 歙县 1597 举人 同上

    汪献忠 歙县 1597 举人 同上
    赵时用 休宁 1597 举人 后成进士 同上

    罗光荣 歙县 1692 康熙帝召见,赐号“寻真子” 嘉庆志卷6,240页

    吴蔚起 歙县 1696 举人 1703进士 乾隆志552页;528页

    程 喈 歙县 1699 举人 1709进士 553页;529页

    程 崟 歙县 1708 举人 1713进士 554页;529页

    吴安国 歙县 1711 举人 554页

    程大英 歙县 1711 举人 同上

    程梦星 歙县 1712 进士 工部主事 嘉庆志卷6,197页

    程晋芳 歙县 1762 乾隆帝召试,编修 光绪志卷24下,1121页

    徐璟庆 歙县 1770年亡故 乐善好施 嘉庆志,220页

    程名世 歙县 程梦星族人、学者 224页

    鲍勋茂 歙县 1784 举人 御史 嘉庆志卷4,148页

    吴 椿 歙县 1792 举人 1802进士,御史 149页;144页

    洪 莹 歙县 1809 进士 状元,修撰 145页

    鲍继培 歙县 1812 举人 光绪志卷4,96页

    汪承璧 歙县 恩旨议叙道员 嘉庆志163页
    洪 筹 歙县 恩旨议叙盐运使 同上

    江立礼 歙县 恩旨议叙知州 164页

    王恒镇 歙县 恩旨议叙知府 同上

    程大煊 歙县 恩旨议叙道员 同上

    吴尊福 歙县 恩旨议叙道员 同上

    汪承基 歙县 恩旨议叙盐运使 同上    洪 煜 歙县 恩旨议叙道员 同上

    吴元泽 歙县 恩旨议叙提举 同上

    汪文德 祁门 1640年赈济,1645迎清军 乾隆志卷22,1155页    黄家珮 歙县 1665年修水堤,赈济 1156页

   

    两淮盐政设于扬州,其下属机构淮南监掣同知署、批验所设在仪征,徽州来两淮的盐商,有的到仪征贸易,有的先到扬州或其他地方,转而至仪征,或者家住扬州,而占籍仪征,因使该地有不少祖籍徽州人,今据道光《仪征县志》卷9《輿地》、卷12《食货·户口》、卷15《食货·盐法》、卷31、36、37、38、42《人物》、卷46《祥异》,制作《祖籍徽州人侨寓、入籍仪征表》。

   

    表二 《祖籍徽州人侨寓、入籍仪征表》

    姓 名 至仪时间 是否入籍 先世或本身职业 备注

    汪景贞 嘉靖 盐商 设义冢

    吴士英 嘉靖 入籍 士,光禄寺署正

    汪逢年 嘉靖 入籍 盐商 其祖父到达

    吴 德 万历 设义冢

    吴一澜 万历 盐商

    汪宗文 万历 盐商 修监署

    汪 镳 万历

    程贞康 明末 入籍 商

    郑之彦 明代 入籍 先人至扬州,五世同居

    王 璋 明代

    汪 辑 明代 入籍 康熙博学宏词中式 先人至扬州

    黄 对 明代 入籍 盐商 先人至扬州

    汪 桓 明代 入籍 士

    程思训 明代 入籍 盐商 先人至扬州

    刘正实 明代 入籍 武官

    许承远 明末清初 入籍 世家

    吴 爱 明末清初 入籍 监生

    吴绍灿 清代 入籍 进士 先世至扬州,盐商

    吴之騄 清代 入籍 士

    方 坦 清代 入籍 曾祖至扬州,盐商

    巴树保 清代 入籍 其父迁入

    汪还溥 清代 入籍 盐商

    洪德常 清代 入籍 士

    汪从晋 清代 入籍 士 先世至扬州

    程人荣 清代 入籍 商 其父迁入

    程文次 清代 入籍 士 先世至扬州

    戴 清 清代 入籍 士 乃祖至扬州

    汪文芷 清代 捐修学宫

    郑文明 清代 入籍

    许 瑗 修缮文昌阁

   

    此表曾载于《清代仪征人才的兴起及原因》一文,鉴于本文的需要,转录于此。当然,就笔者所知,徽州人入籍或定居于仪征的,远不止表上的那一些,如李怀阳,生活于明末清初,入籍仪征。 再如江煜、程鸣等人,均占籍仪征,而居住江都。 因资料不是出于仪征县志,而未列入表内。

    嘉庆《两淮盐法志》卷49《仕宦表》记录扬州人的史事,其有关居住扬州的徽州仕宦者的情形,制表于下。

   

    表三 《徽州祖籍扬州人仕宦表》

    姓 名 原籍 时间 官职 姓 名 原籍 时间 官职

    程大功 歙县 天启崇祯 内阁中书 洪 澜 歙县 天启崇祯 蜀王府典仪

    赵景从 休宁 康熙 兵部郎中 吴允森 歙县 康熙 户部郎中

    程 澎 歙县 康熙 刑部员外郎 吴 鹄 休宁 康熙 国子监典簿

    吴敦仪 休宁 康熙 内阁中书舍人 许昌龄 歙县 康熙 刑部主事

    程 汲 歙县 康熙 道员 程 健 歙县 康熙 户部郎中

    吴征诰 歙县 康熙 工部侍郎 王琳征 歙县 康熙 知县

    吴荣苑 歙县 康熙 府通判 许恒龄 歙县 康熙 盐运使

    汪晋锡 歙县 康熙 知府 汪功成 歙县 康熙 知县

    许锡龄 歙县 康熙 知府 张曰任 歙县 康熙 知府

    程 封 歙县 康熙 知县 汪源泽 歙县 康熙 知州

    王 鑑 歙县 康熙 知州 方光黻 歙县 康熙 知府

    吴 征 歙县 康熙 知州 金人望 休宁 康熙 知县

    程 藻 歙县 康熙 知县 程 堪 歙县 康熙 知府

    吴乔龄 歙县 康熙 县丞 程式伊 歙县 康熙 判官

    闵本元 歙县 康熙 知县 程起周 歙县 康熙 知州

    项 絪 歙县 康熙 同知 汪宗豫 祁门 康熙 同知

    吴 壂 歙县 康熙 府通判 程 埙 歙县 康熙 知府

    程 堦 歙县 康熙 府同知 吕士鵕 歙县 康熙 知县

    吴国士 歙县 康熙 道员 程 均 歙县 康熙 训导

    吴 柯 歙县 康熙 知府 方愿善 歙县 康熙 同知

    郑世表 歙县 康熙 同知 姚际离 休宁 康熙 知府

    黄吉星 歙县 康熙 通判 程 溥 歙县 康熙 知州

    闵本贞 歙县 康熙 知府 黄吉迪 歙县 康熙 府教授

    黄吉暹 歙县 康熙 知县 吴煜吉 歙县 康熙 知县

    佘 山 歙县 雍正 知县 吴 迈 歙县 雍正 兵马司副指挥

    汪天兴 歙县 雍正 刑部郎中 洪 珵 歙县 雍正 刑部郎中

    吴 巽 歙县 雍正 刑部郎中 程 哲 歙县 雍正 户部员外郎

    黄正图 歙县 雍正 知县 江宣儒 歙县 雍正 知州

    孙兰芬 休宁 雍正 道员 鲍 涟 歙县 雍正 知县

    巴 镇 歙县 雍正 知县 巴 鑑 歙县 雍正 知县

    巴 潮 歙县 雍正 同知 程梦蛟 歙县 雍正 通判

    汪元祐 歙县 雍正 知州 吴仕遴 歙县 乾隆 国子监典簿

    吴 濂 歙县 乾隆 兵部员外郎 汪 起 歙县 乾隆 知府

    洪鹤奇 歙县 乾隆 刑部主事 黄 元 歙县 乾隆 户部员外郎

    陆钟辉 歙县 乾隆 刑部主事 许之宸 歙县 乾隆 兵马司指挥

    汪 棣 歙县 乾隆 刑部员外郎 程凤文 歙县 乾隆 知府

    许佩璜 歙县 乾隆 同知 江 洪 歙县 乾隆 知府

    洪景行 歙县 乾隆 知县 洪云行 歙县 乾隆 县丞

    江 淦 歙县 乾隆 兵部员外郎 汪必诚 歙县 乾隆 刑部员外郎

    吴家龙 歙县 乾隆 同知 洪时行 歙县 乾隆 判官

    洪公安 歙县 乾隆 判官 黄尔类 歙县 乾隆 知州

    汪淳修 歙县 乾隆 同知 汪锡龄 歙县 乾隆 河道

    方一煌 歙县 乾隆 同知 黄履旻 歙县 乾隆 知府

    毕本恕 歙县 乾隆 知府 江允枏 歙县 乾隆 州同

    江 淳 歙县 乾隆 县丞 江 兰 歙县 嘉庆 兵部侍郎

    巴国柱 歙县 嘉庆 道员

   

    徽州人到扬州经商,逐渐人口繁殖,加之赴扬时,有的是族人同行,或陆续到来,这样,过了若干时间,就在扬州形成新的家族,有的颇有活力,发展成为大族、望族。扬州人李斗“强识博闻”, “以目之所见,耳之所闻,上之贤士大夫流风余韵,下之琐细猥亵之事,诙谐俚俗之谈”,于乾隆末年著成《扬州画舫录》。 这是一部关于扬州史的笔记体专著,尤详于作者的时代,对生活于扬州的徽州人、原徽州籍人多所记录,笔者利用它的资料,编制一表。这里先要说明的是,表中所谓的第一代、第二代,不一定是移居扬州的第一代、二代,可能是后几代,笔者仅就《扬州画舫录》所提供的资料获知该家族世代关系,姑名之某代而已。

   

    表四《祖籍徽州的扬州人家族举例图表》

    姓氏 祖籍 一 世 二世 三世 四世 备注 页码

    马氏 祁门 马曰琯 振伯 富藏书,结邗江吟社,招宾客 86

    马曰璐 裕 马曰琯之弟

    鲍氏 歙县 鲍志道 席芬 两淮盐商总商 148

    勋茂 鲍志道次子

    方陶 鲍志道之弟

    郑氏 歙县 郑景濂 之彦 元嗣 为光 三世出举人,四世出进士 177

    元勋 为旭 四世列名,示世代,非与三世父子关系

    元化 为虹

    侠如 程起善未婚妻

    郑潮柏 可能是郑景濂族人,工诗;柏,举人 182

    澐 举人,郑潮之弟

    巴氏 歙县 巴源绶 树恒 业盐起家,子世其业 250

    慰祖 巴源绶之弟

    江氏 歙县 江 春 振鸿 业盐总商,布政使衔,招宾客;世族繁衍 274

    昉 振鹭 江春之弟,工词

    晟 振鹍 应系江春同辈;工诗画

    立 安 李斗云江氏世族繁衍,以下江氏可能

    兰 与江春同族

    蕃 士相 江蕃等为江兰之弟,士相等皆江兰子侄辈

    苾 士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