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楼主: 临清汪氏

汪氏宗祠研究及介绍专用贴

[复制链接]

364

主题

4334

回帖

14万

积分

版主

齐鲁_达成(来自汪氏发详地一山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4681
QQ
 楼主| 发表于 2012-9-10 11: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汪氏宗祠 ——岳西谈判旧址。     
    在距离岳西县城34公里的大别山深处,有一个叫青天村的地方,村里有一座祠堂叫汪氏宗祠。如果不了解当地的历史,很难注意到这个已经稍显破落的祠堂大院,在74年前的夏天扮演了怎样重要的角色。
   1937年7月,一场关系着安徽时局的交锋就是在这里发生的。这次交锋,“首开南方八省国共两党地方谈判成功的先河”。2011年6月1日,记者来到岳西,走上了重温那段历史的探访之路。岳西谈判所在地会议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4

主题

4334

回帖

14万

积分

版主

齐鲁_达成(来自汪氏发详地一山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4681
QQ
 楼主| 发表于 2012-9-10 11:24:06 | 显示全部楼层
汪氏宗祠(含启瑞堂)
           833平方米。各进间有天井。戏台重檐歇山顶,有藻井,五架抬梁带前卷棚,正面明间曲梁上有民国六年记年。大厅五间,面阔18.2米,五架梁带前卷棚后单步,金柱下设八面形石柱础。砖砌墙,硬山顶。门面有鹿衔草等知恩图报之类故事的壁画。   
       汪氏宗祠,又名“槐里堂”。位于马金镇霞田村内·清—民国·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座北朝南,共有戏台、大厅、后堂三进,占地面积
      启瑞堂位于马金镇霞山一村内·清·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汪氏宗祠合为一个省文物保护单位,包含在汪氏宗祠内。建于清末民初,原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包括正堂(启瑞堂)、花厅、书斋、别院、落轿厅以及水榭和花园。现存占地面积740平方米,有启瑞堂、花园水榭、花厅和书斋。是当时大木材商郑松如的宅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4

主题

4334

回帖

14万

积分

版主

齐鲁_达成(来自汪氏发详地一山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4681
QQ
 楼主| 发表于 2012-9-10 11:2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岳西来榜汪氏宗祠

     岳西来榜汪氏,乃越国公汪华七子爽公之后裔。八十世惟厚公于明末自休宁钟泽,迁至潜山县上清,亦即今岳西县来榜一带。来榜福地物华天宝,风景如画。惟厚公裔孙在此生息繁衍,现已达数千人之多。
    民国三十一年,族众推举裔孙良炎公主事修建宗祠,选址在公界山之麓,田家冲腹地。宗祠取号培元堂。正堂五进,相房各列东西。前有广场,后有林园。伟岸挺拔,绚丽壮观,面积两千平方米。
    堂前有高大石门,佐以磨花石鼓为观。门楣镶嵌“汪氏宗祠”四个遒劲大字。左右书有“侯锡颖川支分姬鲁公封越国勋著李唐”门联。越天井至中厅,正面高悬“培元堂”巨扁。经走廊抵正堂,金碧辉煌,肃穆壮观。双凤朝阳二龙绕柱之神龛分三格,依房派供奉历代祖先之神位。中厅正堂两厢悬有兄弟族及朋戚贺扁十块,族籍楹联八副。错落有致,遥相呼映。
    建筑取材石木土基。石台阶走廊,石条,宽盈尺,长逾丈,重逾吨;檩梁,长丈余,围五尺;顶梁,三十有四;壁柱六,长丈余,径过尺。青砖碧瓦,翘角粉垛,飞阁流丹,参差巍峨。壁画石雕,木刻中人,鸟兽花卉,栩栩如生。门窗格局,既新奇美观,亦显古色古香。具民族风格。
     可惜文革间,宗祠受重创。后多年失修,以至神堂倒毁。
     二零零六年,族裔良芳首起畅议:整修宗祠!诸族众纷纷响应,踊跃捐钱捐物。人各捐钱数额不限,从几十元至几百元,有捐款逾千元者。远在金寨霍邱的族裔亦送来钱款。在各位宗亲的支持下,宗祠终于落成,我祖英酃,亦感欣尉。
     宗祠兴建,以崇尊祖之道。后人观之,水有源,木有枝,支分派衍。虽千里之遥,亦俨然会聚一堂,视四海之内皆兄弟。承前启后,冀我堂族众发扬民族气节,自信,自尊,自强,使我族屹立于富强文明之邦,世传千千秋万万代!!
     昔者祠竣,有名士春裘赞曰:江水泱泱,汪氏后裔山高水长!


   现录宗祠楹联以共赏:
   

    昭穆悠分居上位有本本源源枝枝叶叶
    尊卑有序在后人须雍雍肃肃整整齐齐

    登祖庙念昔先人阅史册斑斑难忘却化彼六州功高百弼
    在天灵眷顾后嗣望河山历历依旧是子孙千亿烟火万家

    木有本水有源登寝庙念昔先人椒衍休西瓜绵皖北
    貌思恭祭思敬愿后嗣绳其祖武干戈卫国经史传家

    自颖川受姓以来先祖是皇九十世英灵在上
    由越国封公而后孝孙有庆五百年各世挺生

    培根固本饮水思源冀后人寝炽寝昌百世箕裘恢令绪
    元气尚存先灵不爽缔祖庙以妥以依千秋徂豆荐蒸尝

    由周而来数千年受姓锡爵封公代有声名昭国史
    迁岳西三百年载修德行仁讲义家传奕训振纲常

    朔源由钟泽村而来忠厚开基后嗣精英堪继武
    建祠于公界山之麓规模宏敝先人灵爽得凭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4

主题

4334

回帖

14万

积分

版主

齐鲁_达成(来自汪氏发详地一山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4681
QQ
 楼主| 发表于 2012-9-10 11:3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永泰县大洋镇埔头乡百年古屋汪氏宗祠
       百年名宅古屋永泰县大洋镇埔头村42号汪氏大厝,共有49间瓦房,以竹筋筑墙加草木灰粘土粉饰,木柱支架的建筑艺术。
大洋汪氏祠堂最具代表性:汪氏祠堂1999年被评为“福州十邑名祠”,载入《名祠大观》;2001年列入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被评为“八闽名祠”;2005年入编《中国祠堂大观》。
   汪氏祠堂留给后人许多珍贵文化资源,具有极高社会研究价值。祠内保存有:历史名人黄文焕于明崇祯四年送给龙门挚友六世祖名人义士汪瑞阳其孺人余氏八秩寿辰的绸质寿璋壹幅;汪姓六十五世祖宋翰林学士汪藻名著《浮溪集》(录入《四库全书》)的原木刻版本及清嘉庆十年龙门十二世祖秀才汪志泗题写的“慈云腾九鲤,皓月印三潭”木刻金字楹联。另外,汪氏祠堂先后搜集整理了《文史资料注释》、《入闽六百年志录》、《民间传说》、《方言民歌》等部分资料。这些历史文物文化底蕴厚重可谓镇祠之宝,融入了永泰西山片传统文化的精髓,西山片许多优秀先人人生轨迹,才识德范,往往成为激励后人建国后至2005年,龙门汪氏有博士4人,硕士12人,团处级以上干部14人,科局级45人,国家级英模一人,省部级劳模4人,英烈3人,中级职称及大专文凭以上有305人。故有 “历史悠久汪家族,英贤众多龙门祠”之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主题

1393

回帖

4万

积分

光明使者

http://www.iwangs.com/bbs/thre

积分
41512
QQ
发表于 2012-9-10 11:59:55 | 显示全部楼层
40_2381_23d7a0ade554da4.jpg    40_125963_efa913596cf84f9.jpg    40_2381_b38d425837fd38d.gif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4

主题

4334

回帖

14万

积分

版主

齐鲁_达成(来自汪氏发详地一山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4681
QQ
 楼主| 发表于 2012-9-10 12:53:09 | 显示全部楼层
舒城汪姓宗祠
        舒城汪姓宗祠原为前后两进和东西包厢。现存后进五间正堂,保存完好,青砖灰瓦硬山顶,两侧砌有防火墙。屋架为穿斗式与抬梁式相结合的木结构,内中每根檩均用半拱承接,稳固美观; 堂内雕梁画栋,技艺精湛, 有《对奕图》、《出行图》等人物故事和祥瑞动物、翎毛花卉图案, 极具徽派建筑的特色。
祠堂依山近水,凝重大方,与周围的青山秀水融为一体,和谐天成。
        祠堂门前有人工修筑的月牙塘,卵石砌坡,岸柳垂丝,山泉引水, 长年丰盈。山乡古祠,风气完密,实属难能可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4

主题

4334

回帖

14万

积分

版主

齐鲁_达成(来自汪氏发详地一山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4681
QQ
 楼主| 发表于 2012-9-10 13:0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永泰大湖汪氏祠堂
                  汪氏祠堂文化底蕴深厚,保存了大量历史文物资料,其中有历史名人黄文焕于明崇祯四年送给汪氏六世祖汪瑞阳夫人余氏八秩寿辰的绸质寿璋,有汪姓六十五世祖宋翰林学士汪藻名著《浮溪集》的原木刻版本等,这些文物堪称镇祠之宝。因此,汪氏祠堂2004年被评为八闽名祠,去年还入编《中国祠堂大观》。
                近年来,汪氏祠堂更加重视祠堂文化的建设,以丰富的祠堂文化资源推动乡风精神文明建设。在汪氏祠堂里修建了大湖文艺场、埔头戏院,开设了文史资料室、读书阅览室、文娱活动室、科技培训班,开辟宗族能人事迹专栏。农闲时节,村民们在这里吟诗作画、唱戏说书、健身娱乐、学习技术,原来一年难得几回用的老祠堂成了传播科技文化和农民休闲娱乐的热闹场所,古老的祠堂荡漾出一股股文明新风。
               汪氏祠堂设立了教育基金,首批集资10多万元用于助学兴教,今后,不仅仅汪氏宗祠的子弟,大洋村其他宗族的子弟如果在中考、高考中成绩优异者,还有特困生,都将给予奖励和资助,不仅要把汪氏祠堂办成本乡先贤名人的展示中心、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基地,更要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示范阵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4

主题

4334

回帖

14万

积分

版主

齐鲁_达成(来自汪氏发详地一山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4681
QQ
 楼主| 发表于 2012-9-10 13: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岳西县城北3公里处的汪氏宗祠
     这座宗祠保存完好,是岳西众多宗祠中比较年轻的一座,建于上世纪初叶,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大小厅房52间,砖木结构。祠内的檐、角、柱、梁、栏、架、屏、匾等多处都有彩色的木雕。内容有双龙戏日、双凤朝阳等吉祥图案;有众多的戏曲、演义故事,如八仙过海、五女拜寿、桃园结义、空城计等;以及神仙、花草、山水。这些木雕的内容,主要表现儒家的忠孝节义、纲理伦常,也有佛家的因果轮回,道家的天人合一,具有明显的教化功能。
祠内有大小楹联8副,均雕在柱子上。如戏楼的台柱上有2联:
演一部忠孝图后人作鉴      唱几曲清平调先祖是听
弦歌宜谱壮猷章     鼓舞如传正学事
聚会议事用的中厅前柱上刻一联:
胜地得双峰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万道灵光归俎豆
壮猷开万叶子又生孙孙又生子一堂和气集冠裳
供奉灵位、祭祀祖先用的神堂柱上有一联:
德义外无修为苟性天未经砥砺琢磨焉能算读书种子
伦常中有事业惟心地悉是光明磊落始可称吾族完人
神堂内又一联:
矩镬仰先型步亦步趋亦趋进退周旋不失方家举止
伦常期后嗣亲其亲长起长孝弟仁让勿忘圣谕叮咛
这些对仗工整、书艺隽永、镂刻精细的对联,更是渗透着儒家文化和宗法思想,教化功能十分明显。据悉,此脉汪氏,乃明朝前期大儒方孝儒之后,因避祸隐入深山,改姓汪,故称方汪氏。楹联中,“正学”乃方孝儒别号,“读书种子”这个典故,正出自方孝儒的故事。又如“方家举止”暗含家族姓氏。
    岳西宗祠,在革命战争时期,有许多成为革命者活动聚会之所,成为红色革命遗址。近年来,随着红色旅游热兴起,岳西这些染“红”的古祠堂,吸引越来越多人的眼球,成为人们纪念瞻仰的圣地。
    距今不过百年历史的岳西城北汪氏宗祠,是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仅是因为其非常精美,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更重要的是这里曾经是红军中央独立二师司令部旧址,有着重要的革命纪念意义。上个世纪30年代,岳西天堂地区发生了一场著名的农民革命——请水寨暴动。暴动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潜山革命军,后相继更名为潜山工农革命军、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四师、红军中央独立二师。这座宗祠,由于地处要塞,保存完好,成了这支革命军队的司令部。请水寨暴动开辟的革命根据地,是鄂豫皖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的潜山革命委员会,是大别山南北涌现出的17个最早的红色政权之一。
像天堂汪氏宗祠一样,由宗祠而成为革命遗址的,在岳西还有好多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4

主题

4334

回帖

14万

积分

版主

齐鲁_达成(来自汪氏发详地一山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4681
QQ
 楼主| 发表于 2012-9-10 13: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天乡青天村境内的汪氏宗祠,建于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至今保存较完好。此祠是鄂豫皖边区国共和谈旧址。1937年,坚持鄂豫皖边区游击战争的高敬亭率领红二十八军遵照中共中央指示,与国民党鄂豫皖“剿共”指挥部进行和谈,7月22日至27日,双方代表在祠堂内经过艰难的谈判,达成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协议。这次谈判,继西安事变后,首开国共地方合作之先河,史称“岳西谈判”。此祠是岳西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4

主题

4334

回帖

14万

积分

版主

齐鲁_达成(来自汪氏发详地一山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4681
QQ
 楼主| 发表于 2012-9-10 13: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河图镇凉亭坳的汪胡氏宗祠
     河图镇凉亭坳的汪胡氏宗祠,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八军重建会议旧址,1935年,重建红二十八军会议在此召开,1985年,为纪念红二十八军重建50周年,在祠后建纪念亭一座,亭内竖纪念碑一块,碑正面,徐向前题:“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八军重建纪念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