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楼主: 双子客

江西修水汪氏谱序选

[复制链接]

42

主题

1012

回帖

3万

积分

版主

跳动的是一颗宏扬汪氏文化的红心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573
 楼主| 发表于 2011-5-27 11: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序28、碎石分迁序

     吾邑汪氏,自宋靖王焱公居桐林,厥后佈散分处各乡,始有碎石汪氏。而碎石又自吾祖兵部尚书康公分迁田坑,递传八世孙曰子旺,由田坑分迁城市东井。九世至麓公,因国初流宼燹燬室庐,遂挈家而分迁碎石。

     碎石在邑西三十余里,有山尽崖,峭削万仞,俯临大溪,齿齿裂碎,崩瀉溪中,隨溪而下。东之田野林木,广延里许。中有小溪逶迤环繞。与大溪合流出汇于江。吾汪氏居其间,隔溪与鄰村煙火相望,鸡犬相闻。桑麻室庐,纵横佈列,人莫不叹吾麓公择处之善。自麓公居此至今,百有余年。值聖朝承平日久,人民休息,吾氏生齿日繁。居址渐隘,吾祖娱轩公復迁罗桥。

    嗟夫,吾尝慨吾汪氏自焱公以下,稽诸邑史家乘,文章事业,代不乏人。卽吾支自桐林而田坑而东井、碎石、罗桥,世代绵延,亦相承不替。藉非国家休养之恩,祖宗培植之德,其何以至是耶。甲戌谱成,因序分迁之由,使后世毋忘水源木本之思焉。



    时民国壬子岁七月既望。

                                                                                      八十六世裔孙  晓牕  易  带青氏  敬序



    注:选录自《汪氏宗谱·聚林堂》民国二十五年丙子重修本卷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1012

回帖

3万

积分

版主

跳动的是一颗宏扬汪氏文化的红心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573
 楼主| 发表于 2011-5-27 11: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29、芗田支派序

     芗田汪氏,康熙甲寅年道修公始迁,于今越百有十七年。至儒字派凡七传,子姓不下百余人,奕奕然为武宁望族。

     予读汪氏族谱,掇其巅末,曰芗田汪氏之源流远矣哉。初受姓祖曰鲁颕川侯,系出鲁。传四十四世曰华,为唐越国公,家婺源。传十七世曰焱,宋封靖王,官豫章郡,遂家桐林。五传曰康公,迁田坑。七传曰子旺,迁县东井。又八传曰道修,始迁芗田。他如洋井、石枧、上南乡、碎石等处,皆祖康公裔也。而又分支于东井者也,计自今儒字派至颕川凢八十有六世,蓋亦远矣。

     芗田距县南十五里,地近桐林,南倚筆峯山,西北环溪水,水自三卷港出。而武安、将军、杨梅嶺诸山,层列如屏,平衍六百余畒。绿野青畴,为武甯胜地。修公之卜宅于芗田也,亦固其所。

     公讳教,名大鹏,道修其字也。少举秀才,任俠轩轩然为烈丈夫。越曾孙太学公润,主修宗谱。别芗田支,嘱予序。

     予谓武甯汪氏,祖桐林。桐林由徽州婺源,祖皆鲁颍川侯,其近甯遂忘其远哉。其别为芗田也,猶之乎婺源而桐林,桐林而东井焉尔。



     乾隆四十七年壬寅岁

                                                                                    
                                                                                          骧麓 余鸣珂 海碧氏 撰

     注:选录自《汪氏宗谱·聚林堂》民国二十五年丙子重修本卷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1012

回帖

3万

积分

版主

跳动的是一颗宏扬汪氏文化的红心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573
 楼主| 发表于 2011-5-27 11: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序30、书始迁龙腹序

     武甯汪氏,由宋镇豫章靖王焱徙家桐林,其后子孙散处诸郡县。有曰康者,由桐林迁田坑,传八世有曰子敬者,宋末迁龙腹,遂为龙腹始祖。

     子敬四传曰日新、日昌、日昕、日暹、日华。新山东曲阜县丞。今祠堂下屋门前沙坪乃祖昌,昌之世绝,暹之属迁蓧源。其朱塘、下坑皆华长子溥裔。祠堂上屋罗家、上坑、船坊、湖村、雷壇皆次子清裔。迁武桥横墩者,则日昕之属也。

      予尝登子敬之塜,欲问当年所为。其为人者,盖巳五百余岁,而表辞磨灭,不可審读也。及求之曲阜碑,亦不详。但再卜由田坑迁龙腹之语,曲阜丞子敬之曾孙必无讹。旧谱载子敬迁龙腹,今碑上子敬二大字鲜然,意再卜卽子敬之字也。

      嗟夫,自宋至今五百年,固当景索迹尽。而子孙所藉以存其先代者,又无一人从于谱牒以为意。所谓子敬迁龙腹,僅僅附见于他书。故宜不可考详。今龙腹、武桥、横墩几百千俦辈,几被子敬余泽,以读书力田长养其孙子。实自于迁龙腹之日,吾侪望古茫茫,夫甯无慨然也。

     乾隆壬寅年

                                                                                                   裔孙 人楷 敬书

     注:选录自《汪氏宗谱·聚林堂》民国二十五年丙子重修本卷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2

回帖

1632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1632
发表于 2011-9-25 14:36:1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祖亮元公1784年3月9日生在通山长野畈,12岁1796年随父迁陕西山阳县漫川关,卒于1860年10月25日,徐老儒人与公生卒同年。育二子,安顺、中发。先祖二子,另公也育二子,隆高、朱氏,先顺、阮氏。可能未迁,回迁或另迁。同治六年二月1866年立碑时,亮元公侄孙人和柯氏、人顺张氏、人安廖氏、曾侄孙坐堂,坐林、马儿、亚计都记载在上。亮元公之后“忠、人、坐、竹、林”我父为林,诗、书、传、家、宝,不是祖传。我之祖上或隆高先顺公后代,你们在哪里?有知者请联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2

回帖

1632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1632
发表于 2011-9-25 14:4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祖亮元公1784年3月9日生在通山长野畈,12岁1796年随父迁陕西山阳县漫川关,卒于1860年10月25日,徐老儒人与公生卒同年。育二子,安顺、中发。先祖二子,另公也育二子,隆高、朱氏,先顺、阮氏。可能未迁,回迁或另迁。同治六年二月1866年立碑时,亮元公侄孙人和柯氏、人顺张氏、人安廖氏、曾侄孙坐堂,坐林、马儿、亚计都记载在上。亮元公之后“忠、人、坐、竹、林”我父为林,诗、书、传、家、宝,不是祖传。我之祖上或隆高先顺公后代,你们在哪里?有知者请联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2

回帖

1632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1632
发表于 2011-11-7 20:32:55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请教各位本家:“选年”是什么意思?是新帝元年?
      原地名“长野”更正为“长寅”。我祖有可能是道光、咸丰年间迁陕的。
      我父在世时说过,祖先在江边,连年水灾,兄弟二人逃难迁来的。应是通山县第六都富水水库沿线到阳新一带。
      最近我弟到原驻地王家山找到了隆高公字忠庭和妣朱氏合墓,碑文记载忠庭公生于太皇乾帝乙酉年五月二十五日子时,卒于同治丁卯年正月初十日卯时。其子孙与侄子孙证明是亮元公亲长侄。我是安顺公第五代孙。
      兄弟二人应是已过而立之年的安顺、忠庭公;亮元公可能是随子或投子而迁,已过天命,所以不是嘉庆朝代。亮元公的次子忠发和另公的次子先顺公堂兄弟又在哪里?亮元公之父肯定没有外迁,族谱一定有记载。
    请通山各位本家帮助。通山县  第六都,长寅(畈)现在叫什么?
    有知者请联系 :QQ:12868600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主题

397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汪有冬

积分
13378
QQ
发表于 2013-5-8 20:54:02 | 显示全部楼层
                                                    序31、龙腹合修宗谱序
      

       古者立宗法以辨亲踈\,故有大宗小宗之分。自宗法废而谱牒兴,支分派别猶存其意,然未有谱以溯源流,其亲踈\亦难得而辨也。
      

       龙腹为康公裔,系出桐林。自再十迁此,数百年来未聯宗谱。予于谱素有志,乾隆己亥,予试洪都,接其后裔人楷,相与询支分叙源流语。及联谱,遂有躍然任事之志。时人楷应童试,予亦未暇及。
      

       岁辛丑,予以谱造诸庄,及抵龙腹,见其人尊尊而亲亲,老老而幼幼,进退周旋,莫不有诗书礼乐之气,诚哉盛族也。至晤其老人平远,与之语,益怂恿。其季章、纫春、廷光、辉山、佔元、致元、荣烈诸公,遂举偕,楷而踴躍赴命。夫曰:康我寿之昆季也。曰再十,东井、碎石、伯叔之支祖也。非联谱曷以汇族而笃亲谊哉。
      

       予喜甚,抑尝闻之,莫为之前,虽美弗彰;莫为之后,虽盛弗传。自再十迁此,越四世日新公,膺山东曲阜丞。其后子孙掇藻採芹,代不乏人。今后裔孝弟,户诗书呫嗫吟哦之声,毗屋相闻。而纪源流序族派,其念祖又如此,当必有光昭前烈者。予故嘉其志而为之序。

时乾隆壬寅年  

                                                                                      凤岡士全性傋氏撰


注:选录自《汪氏宗语•聚林堂》民国二十五年丙之堂修本卷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主题

397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汪有冬

积分
13378
QQ
发表于 2013-5-8 20:54:33 | 显示全部楼层
                                          序32、容万公迁县西甘坑序

        溯我汪氏得姓,始于周族,盛于徽婺。至宋初六十一世靖王焱公出镇豫章,卜居桐林,遂为武甯始祖。传五世至寿甯福康,昆季诸公并以嗣裔散处该邑,或由该邑復迁異县。蕃衍成庄,卽今吾谱所载四大分支。祖同源,異流者是也。

        琅支远绍康公,公以宋特奏名进士,官兵部尚书,解组后迁田坑。其公世孙子敬公,又由田坑迁龙腹。生正九,九生源茂,茂生啟宗,宗生新、昌、昕、暹、华诸公,兄弟凢五。而新公则又为琅的派所自衍也。按公讳元中,曾任山东曲阜县丞,自其嗣源公。递传□林、世燿、向喜、如柱及元青、名郈诸公。凡七世始生朝海公,字容万,于郈公为第四子,于琅实为大父也。以龙腹族繁土隘,生计难饶,乃以乾隆庚午年徙于县西北乡甘坑家焉。

        甘坑在建富西北隅鐘鼎山下,古为荒榛奥僻,居民鲜少。循建溪洞口入,山径崎嶇,蹑步行四五里许,渡岗头得一坡,始逶迤而下,地势宽平。自大父卜築以来,松竹浓蔭,四面环绕。户外一涧清流溶溶然激宕而出,达于河,饮之味甚甘,故坑之得名者。以此所产多茶、桐、梅、椶及梁、菽、荳、麦各赀,除稻秫等远取诸佃外。其馀尽堪应用。迄今九十馀年。猶缅想大父之辛勤遗泽。

        今年春合族诸公倡義重葺家乘,得啟见示喜得为先,得我心独念。琅生也晚,披读老谱各庄支序,其于某祖由某迁某,本本源源莫不有纪载,以晰條缕。而琅以山谷僻处远,既承祖父之遗蔭,近幸附于君子之林,视回一门之中,丁口几廿人,顽耕秀读,猶然共乐斯土。不可以不借宗牒而一详之,以少伸承先啟后之志也。于是乎叙以附之。


时道光廿一年(1841年)辛丑岁
                                                                                       八十六世孙宇琅侣崙氏撰

注:选录自《汪氏宗谱•聚林堂》民国二十五年丙子重修本卷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主题

397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汪有冬

积分
13378
QQ
发表于 2013-5-8 20:54:59 | 显示全部楼层
                                              序33、南岳迁徙及合谱序

        自宗子法废而大宗小宗之说已置而不言,今或以合祀者为祖,各祀者为宗;又或以始迁者为祖,继迁者为宗。礼曰:别子为祖,继别为宗。今虽古礼不复而谱亦仿其意焉。

        如我五十八世祖曰中元、中立,皆端公濆所出也,同居婺源大坂。中立公之孙曰迪,迁金华,迪子焱公迁武宁桐林。中元公则于婺源传十九世曰尹岳,迁袁州宜春县;又八传至益先,迁湖广浏阳。益先公曾孙曰赞成,又自浏阳迁江西武宁之南岳,盖已属八十八世矣。

        夫择里处仁,圣训也。赞成迁南岳,因有以见其山青而水秀、俗美而风淳,可相聚以生,相观而善,休哉,诚善择所处。既籍武宁,则于桐林诸汪固属同姓之亲,而今又相与同谱,知共祖者端公也,各宗者元与立也,流虽分而源则同。元与立可云大宗,而焱公与赞成公为小宗,然自端公视之,皆子孙也。奚必谓有亲疏哉?况亲亲之谊又有由此而盖笃者乎?


乾隆壬寅(公元1872年)

                                                                           端公裔孙  岁贡凤岗士全  拜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主题

397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汪有冬

积分
13378
QQ
发表于 2013-5-8 20:55:21 | 显示全部楼层
                                              序34、南岳合葺支谱序
      

        衡山曰南岳,浏阳在其东北,袁州之宜春,在其东。武宁又在袁州之北。武宁亦有南岳,小山也,视衡岳犹培堘耳。

        我五十八世祖之兄中元公,十九世孙尹岳公,由婺源迁宜春,八传而益先公迁浏阳,又三传而赞成公迁武宁南岳。意盖曰省邻安徽易达婺源也。名类衡岳可忆浏阳也。而邑接袁州,并可访尹岳故迹焉。然则赞成公重本人也,而迭次迁徙,想亦险阻艰难倍尝之矣。

       乾隆壬寅,吾与上久、通羊诸族合谱桐林,源流清派行一,后谱三葺,均合上久。盖上久敬宗尊祖,不以族之远、户口之稀外视之,故亲附焉。今年又从上久合于吾通忠孝堂,犹前志也。间尝思春秋同姓之国鲁为望,郑、卫、曹、滕常依赖之。谓其亲亲而字小也。吾宗鲁人也,能弗于南岳加之意乎?且其地负太阳,先由衡岳而幕阜而黄龙,蜿蜒至太阳,峡起九宫一洞天。我端公以下,中元、中立两公之裔,散布崇阳、通城、通山、武宁、义宁各州县,大率由此数山发祥者也。山水同源犹宗支一气,南岳其世世体此意焉,昌炽有日矣。

序之俾观者知兴起云。

光绪十五年(1889年)岁官己丑冬月

                                                  己卯科举人拣选知县大挑二等端公裔孙 宗翰栗菴氏  敬撰

注:选录自《汪氏宗谱•丛盛堂》民国二十二年癸酉重修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