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楼主: 寒山

《大畈村志》汪禄生著

[复制链接]

108

主题

694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93世 汪鸿欣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094

贡献奖

 楼主| 发表于 2011-2-10 09:37:04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中元公大畈后迁派
    常山半坑:中元公长子韶公由大畈迁居此
    休宁西岸:中元公二世孙辚公由常山迁
    休宁洪坊:中元公二世孙辚公支由常山迁
    婺源严坑:中元公二世孙輀公由常山迁
    王封:支輀公十三世孙记成公由严坑迁此
    乐平:中元公三子京公八世孙致光公由马金迁
    开化马金:中元公三子京公由大畈迁此
    遂安义峰:京公支孙云三公由马金迁居此
    休宁岭南:中元公三世孙惟政公由大畈迁此
    休宁深渠:惟政公五世孙午公由岭南迁居此
    休宁汊川:午公九世孙官童公由深渠迁
    东流:午公八世孙彭寿公由深渠迁此
    下坦汇后:惟政公五世孙晟公由岭南迁
    镇江京口:晟公次子宗智公由下坦迁居此
    休宁麦充:惟政公五世孙逢公由岭南迁此
    三溪:逢公八世孙伸远公由麦充迁居此
    蓝田:逢公九世孙庆和公由麦充迁居此
    隐陀:惟政公五世孙先载公由岭南迁此
    浯村支:惟厚公六世孙钦公由大畈迁此
    桐木源支:钦公三世孙容公由浯村迁此
    县城水合口:钦公六世孙可大公由梧村迁此
    段莘:钦公七世孙:启明、启章、淑章公由浯村迁居
    滦城卢溪:钦公支士良公四子照、五子焕由浯村迁此
    小鳙源口:钦公裔由浯村迁
    毛田沙城:钦公九世孙骥德公由浯村迁此
    淳安铁泉:惟厚公四世孙元恭公由大畈迁此
    六安黄柏田支:中元公九世孙蕴公由大畈迁此
    杭州盐桥:元恭公二世孙昱公由铁泉迁居此
    开化鲍坑:中元公八世孙懋公由大畈迁此
    婺源下田坑:中元公八世孙万顷公由大畈迁此
    湖广枣阳支:中元公下球公五世孙二十琮、三十珂公由大畈迁
    安庆桐城:敦旦公三世孙小一、小二、小三俱由大畈迁
    休宁埜山:小一公支文进公三世孙澜公由桐城迁
    岭里方坑:惟厚公支仔公四世孙汝文公由大畈迁
    桐城六百丈支仔公七世孙继老公由大畈迁此
    太平石埭佑公七世孙得全公由大畈迁
    泉州上浦:中元公下申公六世孙阳由大畈迁
    浙江支惟庆公四世孙涓公由大畈迁
    鄞县四明:中元公四世孙惟谨公由大畈迁居
    畲田:中元公四世孙惟瞻公由大畈迁
    徽州府城:中元公下钦公五世孙照熙公由浯村迁
    鸿村钦公八世孙柱公由浯村迁
    沙干:惟政公五世孙环公由浯村迁此
    贵溪:环公七世孙君玉公由沙干迁
    玉田:中元公十二世孙文二公由大畈迁此
    铜陵朱村:文二公三子九如公由大畈迁此
    高店:中元公八世孙芳公由大畈迁
    湖广武昌黄冈:中元公七世孙景一、景二公由大畈迁
    青阳长陇:惟瞻公九世孙牛关公由大畈迁此
    婺源回岭:濆公三子高公三世孙臬公由大畈迁
    贵池梅村:臬公四世孙厚公由回岭迁
寒山艺术馆 http://blog.sina.com.cn/u/231023378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8

主题

694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93世 汪鸿欣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094

贡献奖

 楼主| 发表于 2011-2-10 09:37: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大畈现有其他姓氏
    刘姓:丰城迁来,近百年
    程姓:里庄、溪头迁来
    俞姓:溪西迁来
    宋姓:江岭迁来
    李姓:开化、本县西坑迁来
    马姓:原居大畈
    黄姓:原居大畈,合肥迁来
    江姓:
    方姓:方坑迁来
    游姓:济溪迁来
    叶姓
    裘姓:高、低源迁来
    夏姓:
    杨姓:浙江迁来;
    邱姓:开化迁来;
    邹姓:
    潘姓:黟县迁来
    过姓:
    付姓
    金姓:
    范姓:
    詹姓:
    洪姓:洪村迁来
    赖姓:
    何姓:
    毕姓:言坑1920年前后迁来,始迁者名传发
    张姓:
    孙姓:
    曹姓:晓容、开化迁来
寒山艺术馆 http://blog.sina.com.cn/u/231023378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8

主题

694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93世 汪鸿欣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094

贡献奖

 楼主| 发表于 2011-2-10 09:38: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共和国时期大学生略表
    汪宗荣:华南工学院
    汪如海:上海交通大学
    汪祖德:江西师范学院
    汪春明:景德镇陶瓷学院
    汪良骏:上海医科大学
    汪开林:函授江西教育学院
    汪谨行:中央电大
    汪川华:江西工业大学
    汪兴东:福州大学
    汪剑英:中南工学院
    汪晨辉:郑州粮食学院  研究生
    汪南华:南昌航空工业学院
    汪亮明:北京人民大学
    汪元吉:北京科技大学
    汪文灿:北京清华大学
    汪匡宇:长江大学
    汪文欣:南昌陆军校院
    汪之宇:淡江大学
    汪金树:国防大学
    汪学雄:安徽华南冶金学院
    汪  琳:长春税务学院
    汪美玉:江西农学院
    汪家瑞:宜春师院
    汪淦全:江西共大总校
    汪坚行:江西教育学院
    汪健行:上饶师院
    汪海峰:上饶师院
    汪雪峰:上饶师院
    汪  倩:首都医科大学
    汪仕孙:湖南工学院
    汪志华:江西医学院
    汪志雄:中国对外贸易学院
    毕桂宝:湖南工学院
    俞怀远:江西医学院上饶分院
    汪海涛:江西医学院
    过日龙:上饶师院
    裘立红:江西农大  研究生
    汪  波:江西师大  留学日本
    汪建锋:南昌大学
    汪培生:江西师大  中文系
    汪文光:吉林北华大学
    汪立平:北京广告学院
    汪建海:厦门大学  研究生
    汪红英:南昌中医学院  研究生
    汪小月:西安邮电学院
   
    五、大畈任现在职人名略录
    汪良骏:北京肿瘤医院
    汪跃华:上饶市国税局  副局长
    汪竞华:县规划局
    汪金福:县新农医局  局长
    汪川华:县国土办
    汪谨行:江西凤凰医院集团  财务总监
    汪旺东:江湾镇政府
    汪美玉:江湾镇政府
    汪学友:江湾镇政府
    汪健行:县残联
    汪烈彬:县老干部局  局长
    汪建和:黄山市粮食局
    汪容欣:县农业银行
    汪金泉:县政协
    汪开荣:江西人民医院
    汪茂东:县汽车运输公司
    汪福东:婺源一中
    汪剑峰:大畈中学
    汪坚行:县教育局
    汪恬行:婺源博物馆
    汪伟东:县水电公司
    汪志彬:
    汪振辉:县总工会
    汪文欣:福建蒲田电业局
    汪文彬:南昌
    汪良发:黄山学院
    汪学辉:县国税局稽查分局
    汪学军:县工商行营业厅主任
    汪晓华:县博物馆
    汪庆林:景德镇良友宾馆工会主席
    汪  洪:北京人工晶体研究所
    汪建红:江西省委
    汪新久:镇头镇卫生院长
    俞怀远:婺源防控中心
    汪海涛:杭州医院
    过日龙:婺中党委书记
    黄来发:江湾镇公务员
    正  增:婺源驻京办事处副主任
    吴春林:大茅山场党委组织部
    潘新民:休宁县公务员
    张志强:县教育局财务中心
    汪志华:上饶地区医院
    汪建海:深圳华为公司
    汪红英:上海医院
    汪文光:苏州机械设计研究院
寒山艺术馆 http://blog.sina.com.cn/u/231023378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8

主题

694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93世 汪鸿欣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094

贡献奖

 楼主| 发表于 2011-2-10 09:3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六、抗美援朝志愿军
    汪益来:抗美援朝阵亡              烈士
    汪启坤:志愿军转业上海
    汪炳良:志愿军转业回乡
    潘永顺:志愿军转业
   
    七、去台人员
    汪承发:远征军赴缅甸,后去台湾
    汪益三:随军赴台湾,台北市
    汪砺山:青年军去台湾,中坜市
寒山艺术馆 http://blog.sina.com.cn/u/231023378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8

主题

694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93世 汪鸿欣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094

贡献奖

 楼主| 发表于 2011-2-10 09:3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八、徽州民间心目中的汪华
    汪华,既是一个历史人物,又是一个民间偶像。他曾对徽文化、特别是徽州民间风俗,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关注徽学的同仁多次提及汪华。现将本人粗浅的了解,予以简略的陈述,抛一片引玉之砖吧。
汪华其人
    汪华(586-649)原名汪世华,后因避唐太宗之讳而隐去“世”,字英发。世居古歙之华阳镇,即唐朝分县后的绩溪登源人。出生于南朝陈至德四年(586)正月十八日子时。
    汪华早孤,少年倜傥有志,曾赴睦州从演公游而习武。年十八而还乡里,身材魁梧,操美髭须 ,风神凝俊,胆略非凡。一时间以勇侠闻于乡邑。
    隋大业十一年(615),应新安郡守之募,平“回玉乡寇”(注1)有功,士勇皆附之。时及炀帝政乱,四海豪杰逢起。新安郡守因贪酷而被众所诛。境内无所统属,汪华被众所推而摄郡 事,以镇一方,待时局平静后请命于朝。继而远近从之,至有歙、宣、杭、睦、婺、饶六州之地。“带甲十万”。此时,因以刺史统军不妥,又因众推而建吴国,称王号。
    当秦王出师,义声昭布,汪华叹曰:“日月出矣”。乃将版图、户籍、土地、民兵密遣宣城长史汪铁佛奉表归唐。高祖感其远送欸诚,嘉其忠义,授其持节总管六州诸军事,歙州刺史,封越国公。唐太宗贞观二年(628)授以左卫白渠府统军,参掌禁兵。贞观十七年(643)改忠武将军,右卫积福府折冲都尉。唐太宗征辽东时,诏为九宫留守,主管朝廷事。(太宗出征仅十八天失利而还)贞观二十三年(649)病故于长安。永徽三年(652)归葬于歙北七里之云岚山。
    汪华,在唐宋元明清这一千多年的历史时期,在六州,特别是徽州人的心目中存在着一个非常高大而雄伟的形象。
  奥妙得很,其生前职位并不极高,实职仅正四品位,(“国公”在一品位)而且史未留传,徽州人却极其敬仰而崇拜他哩。这就引起了我的深思。
翻阅有关史料,访听民间传说,在徽州人的心目中,他是尽忠报国的典型,他是大唐一统的功臣,他是六州安稳的保障,他是祈雨抗灾的灵神。
尽忠报国的典型
    为民为国,是汪华的宽广胸怀。忠君,又是他的坚固理念。
    当四海烽火、州郡割据、兵荒马乱、民众受苦之时,汪华慨然叹曰:“世变如此,我死兵革无憾,于百姓何时?”
    当据有六州,威振江淮,应众心之推而建吴国称王号之时,仍奉隋年号,既稳定民心,且便待前景。境内为政严肃,赏罚明信,民众以安。
    当高祖受禅,秦王出师,义声昭布之时,汪华曰:“日月出矣,而烛火不熄可乎?”遂果断计决,乃遣宣城长史汪铁佛奉表于唐,既利于全国大局,又安稳境内百姓。其《奉籍归唐表》云:
    “乾坤革运,帝王有真,据地利之善便者当思天命之攸归。臣本田家,强起山谷,不忍盗贼戕害生民,遂率一方,相与保聚,伊图左右,率属归心。故能赈乏窒姦,镇安境土,抚养黎庶,以俟定一。今闻应天受禅,革命肇基,敢命宣城长史奉表以闻。”
    唐高祖嘉其忠义,有诏云:
    “门下汪华,往因离乱,保据州乡,镇静一隅,以待宁安,识机慕化,远送欸诚,宜从褒宠,授以方牧,可使持节总管歙宣杭睦婺饶等六州诸军事,歙州刺史,上柱国,封越国公,食邑三千户。”
    贞观二年调入京城长安,参掌禁兵,委之戎旅。汪华忠心耿耿,深受皇上信任,贞观十八年,太宗征辽诏为九宫留守,他夙夜尽瘁,事无所乏。太宗驾还,九称其勤。
     汪华归唐后三十多年,久经任使,功绩卓著,成为皇上赞许而民众仰慕的功臣良将。正如宋代歙人罗願《纳欸考》所言:“及贞观之间,典宿卫者二十余年,太宗远伐,委之筦钥,非夙嘉其节而深信其心,何以及此!”
    汪华之死,却成一迷。谱牒皆述其“病故”,但传说却是“忠烈”而终。
    笔者儿时,喜听先辈长老津津有味的讲述汪华故事。老者说:“那一次,汪华陪太宗晚宴后,随驾步入园中观赏明月。忽然间,太宗曰:‘水中明月多娇娇,卿能捞上多玩玩?’顿时,汪华一股念头涌上心来—此不是皇上赐死吗!”二话没说,纵身一跳,落入水中,壮烈牺牲。
    对于一个满腹忠君思想的人来说,真乃实践了晋代陶渊明诗中“纵浪大化中,不惊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的看待人生的升华境界。老者还说,目睹此情此景,太宗立即封他“阳间天子十八日,阴间天子万万年”。因此,汪族之裔皆称越国公为“汪公大帝”。
    前人,宋巡官汪台符《越国公庙记》中亦云及“怀龙剑一沉而死,贞观二十三年也。”
    对于汪华的忠与烈,人们已经虔佩了千余年。
大唐一统的功臣
    在徽州人的心目中,在大唐统一全国的过程里,,汪华的功绩虽然并不奇独惊人,但他的胸怀大略,以国家百姓为重,个人得失次之,慧智明断,率六州主动归唐,又免去了一战争灾难,确实功不可没。汪华的举动,对他处的归顺大唐,也产生过一定的良好影响。
    进京后的三十年中,汪华坚守职责,鞠躬尽瘁,九宫管钥,日夜操劳,生怕有愧于皇上,其在唐初治国中的功绩已很显明。
    可见,辉煌青史的大唐“贞观之治”,有越国公汪华的心血融在其中。
六州稳定的保障
    自汪华应征从戎,平寇有功,拥为头首,继而摄郡事,统六州,称吴王,境内成了和平宁静之域。
    当时的外界,有窦建德、王世充、李密等豪杰逢起,简直南北汤沸,东西割剧,烽火连天,百姓遭殃。而江南六州之“吴国”,却为政严肃,尝罚明信,士庶咸畏爱之。百姓维持正常生产、经商、读书及过节之娱乐,如同太平。
    能镇静一隅,实属汪华之功。当然,左右丞相天瑶与铁佛“两堂弟”、太尉休宁人程富、总管歙县人任贵,此四人相当得力。
    在徽州乡间星罗棋布的小汪公庙中,都挂上“镇静一隅;保障六州”的联对。可见越国公的功绩历代人们难以忘怀,影响久远。
    提到庙享,笔者曾在二十世纪50年代,绩溪大徽村遗址之北两华里内见到三庙:一是翚岭脚村中的汪公庙,内有两位汪公雕像,那是越国公汪华和袭封越国公汪达—华之第三子也;一是翚溪口村之下的小型汪公庙,有神龛、汪王雕像,有联对,有香火炉;一是高迁村上,载入县志的“相公庙”,栋宇宏丽,有僧居守,香火兴隆,其正殿巨像是汪华第八子俊,因此周围乡民称此为“八王庙”。
    六州之民对汪华的爱戴,由此可见一斑。
    虽然汪华已由武德四年九月九日识机归唐,但还有战事来迎。
    时杜伏威据丹阳,自称行台,武德四年十一月,还命王雄诞以饶洪兵万余人来侵。汪华遣汪天瑶等阻击之。天瑶作铁盾一百二十斤左执之以冲敌,伏威军犬败死者过半。天瑶与八十人追之。杜方还军合战,天瑶势蹙,奋势飞巨石,所践成跡,杜军驚畏乃退。郡境以宁。
    杜伏威入朝后,其长史辅公佑,夺王雄诞兵而叛,伪建位号。汪华予敌而先行讨伐。旗帜蔽江而下,辅公佑惧退保武康。丹阳遂平。汪华振旅还令,兵民各复其业,又转宁静。
    正如宋鄂州守罗願《纳欸考》云:
    “愿尝以王庙食此拜邦,逾五百年而民敬爱之而愈新者,不惟能出云雨,御灾厉;亦由其起,不失正道,始终出于靖民。故天下方乱,则以身蔽六州之人,为天所相。是以,生享其祚而殁食其土,以能悠久。然则不斗一民,不烦一旅,自托于唐者,乃王之大节。”
    由此,笔者联想到:
    由于汪华的出现,汪氏家族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汪华乃承周鲁以来千余年之运,启唐宋以下千余年之祚。汪氏家族在唐以前,着望于江北之河西与平阳;自唐以后,则兴盛于江南之徽州。
    徽州之汪,又因敬仰汪华,而形成了具有“忠孝节义”特色的家风。
    汪华第三子达公支的旌德县新建,竟出现了九世同堂,千余人同灶吃饭的奇迹。因此宋真宗束力额“义门”。
    汪华长子建公支的绩溪县翚北坦头村,在宋嘉佑至绍兴间(1056—1162),出现了“一门三代七进士”,即五十八代的汪汲与汪淇,五十九代的汪奕与汪襄,六十代的汪安世、汪安仁、汪安行。他们皆传为廉洁官员。
    广而观之,例不胜举。
祈雨抗灾的灵神
    据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徽州知州方演的表请追封《申状》所述,汪华卒后,“郡人思其德,大启庙貌,以时祭享。自此,郡有水旱则祀之,民有疾疹则祀之,鲜有不获其灵应焉”。“历三数百年,民到如今称之”。因《申状》而得旨,束力封歙州越国公汪王神为“灵惠公”。
    继而宋徽宗于政和四年(1114)束力赐歙州灵惠公神庙以“忠显庙”为额。
    自此,立庙遍于六州,而以徽州为最。呈现村村皆有汪公庙,祈祷汪神的阴助,简直成为地方吏民的家常便饭。
    至宗孝宗干道四年(1168),徽州知州郝思义的陈请加封《申状》,又云汪王“忠义之节显于唐,御寇捍患有功于民”“水旱疾疫,有祷必应”。“又于绍兴二十三年(1153),干道二年(1166),邻邑疾疫大作,罹其灾害者不可胜数,邑人相与祈安于王,遂荷其阴相,疾疫不作,民无夭折,其福惠于民如此”。
    宋宁宗嘉定四年(1211),绩溪知县的《申状》又云:当年五月,“飞蝗入境,不可胜数,再谒王庙祈祷,则蝗虫尽已疹灭”。
    还有一奇例:
    宋时,勤县人袁甫任徽州守,自表“学自孔堂”坚守“乱神不语之戒,敬神而远之章”,尚不烧香拜佛。
    当年六月,不雨而旱,到处焦枯满目,愁叹盈耳,形势所逼,应吏民泣诉而躬谒忠显庙,为农祈祷。竟顿时苍穹云幕叆叆,掣电雷鼓咚咚,降雨“三夙宵而未霁”,“黄童白叟以欢呼”。
    袁甫叹谓:“神能变凶荒为丰穰,守敢不改慢易为敬信!”于是写了《谢过自刻文》。
    悠长的封建时期,汪王之神成了六州、特别是徽州人心目中顶天立地之巨神。
汪华的神化
    汪华这位历史人物,生为功臣,死为明神,在封建社会已成定论。
    那么,汪华神像是怎样塑立起来,又升华到此境界呢?
    除汪华生前功德显著之因而外,在民间,既具迷信观念,又加之尊祖和感恩的心理;在皇朝,亦具迷信观念,又加之树典型,正民风的政治措施。如宋代赐封诰中有言“劝天下忠义之士,慰一邦依赖之心”。上下两流相汇,将汪华的神像越推越高。
    看看汪华的神化过程:
    在民间,汪华死后,无论在郡城也好,在其故里起兵旧城堡登源也好,都立即设庙立像以祀之。
    在皇朝,汪王之神显于宋,元明清各朝相继崇拜追封。
    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追封为“灵惠公”;
    宋徽宗政和七年(1117)加封为“英济王”;
    宋徽宗宣和四年(1122)加封为“显灵英济王”;
    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加封为“信顺显灵英济王”;
    宋孝宗乾坤道四年(1168)又加封为“信顺显灵英济广惠王”。八字王已封至顶。
    随之而来的,又有九子之神化。
    注1:本文主要资料源于汪世族谱。注2:清代沈复《浮生广记》中,乾隆戊申(1788)目睹记实。注3:引自胡家禔、胡正奕《绩溪县民间徽戏活动的衍变》。
                    二00七年八月完稿
    此文作者为绩溪县检察院方静先生。由本《志》编辑毕新丁转自“故园徽州”网论坛,有删节。
寒山艺术馆 http://blog.sina.com.cn/u/231023378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8

主题

694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93世 汪鸿欣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094

贡献奖

 楼主| 发表于 2011-2-10 09:3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后  记
   
    大畈这座千年文化古村,有过辉煌与发达的历史,但却找不到一本记叙比较完整的资料,总是一桩憾事。
    从1996年以来,我就想了却这桩心愿,我几次走访了当时还健在的前辈汪三十、汪永树、汪德成等老人,又约集了同辈汪永昌、汪关焰、汪庆丰、汪春元、汪之英等人。借阅了村中如见山公、慎思堂、东湖公、式古堂、笃庆堂等汪氏支谱及家承,再参阅了《婺源县志》、《婺源人物录》、《婺源风物录》、《婺源风俗通观》、《徽学通讯》、《明史》、《宋史》等资料、书籍、文献,又得到了忘年之交的汪鸿欣从网上寻找有关大畈的资料。我走遍了大畈的山山水水,寻找遗留的古迹和胜迹,在四易其稿的基础上而定下这本小册子。
    我一介庸夫,半生躬耕于田园,才疏学浅,书中的错误和遗漏不少。我想,只要不当废纸,可以浏览一下,我就心满意足了。或者将来有人重写村志,能从中用上一点可用的资料,也说明我没有白费心机。
    本书承蒙在北京的原国家科委研究员、科技司副司长和在南昌的江西师大教授历史系主任汪祖德出自乡谊、同学之情为之审正并作序,谨致以由衷的谢意。
    本《志》稿成付梓,感谢以下人员协助编篡:
    策    划:汪谨行    汪健行
    总 顾 问:毕新丁
    顾    问:汪炳炎、汪开林、汪坚行、汪鸿欣
    文图编辑:毕新丁
    电脑录入:毕克旗
    摄    影:汪鸿欣、汪季行、汪益彬、汪恬行
    鳙溪九十二世孙
    八一老人汪禄生
    2008年春
寒山艺术馆 http://blog.sina.com.cn/u/231023378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4

主题

4334

回帖

14万

积分

版主

齐鲁_达成(来自汪氏发详地一山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4687
QQ
发表于 2011-2-10 09:54:43 | 显示全部楼层
       "1357年朱元璋再次攻占州城,汪同率部归顺。期间委汪同为院判镇婺源。汪同曾陪同朱元璋及部将邓愈、胡大海先后两次到过大畈,为勘探地形登上大畈西山。朱见千顷良田,数百庐舍,平川广野,尽收眼底,心怀顿时开阔,情绪豁然振奋,大声笑着赞曰:“好大一个畈”。明朝建立,朱元璋做了开国皇帝,村人就将村名鳙溪的古畈地方改为“大畈”了。明朝定国号为“洪武”,当年朱元璋登过的大畈西山,也就得名称之为“洪武尖”。上山的小路称之为“洪岭”,一直延续至今没有改变,通往洪武尖的洪岭脚古建小石桥“永济桥”仍完好存在。"
       "汪广洋、字朝宗、号洪波,江苏高邮人,元末寓居安徽太平,元末进士。 1355年投笔从戎,仗剑相随朱元璋,先后出任帅府令史,枢密院掾史,江南行省提控,江南行省都事,参知军务。后参常遇春军务,拜江西参政,山东参政,中书省参政,陕西参政,广东参政,御史大夫,左丞相,右丞相,1368年封忠勤伯。"
      
汪家人、为大明王朝建立做出了卓越的功勋和不朽的业绩。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3512

回帖

10万

积分

天使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

积分
106455
发表于 2011-2-10 10:32:4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畈村人杰地灵!是我们汪氏的家族的骄傲!
树有根,水有源,人有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

回帖

237

积分

侠客

积分
237
QQ
发表于 2011-2-10 12: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让我们更多的了解了汪氏历史及功绩,让我们汪氏更感自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主题

3544

回帖

11万

积分

纪念会员

不管成功与否,曾参与了,就不至

积分
113034
发表于 2011-2-10 13:54:16 | 显示全部楼层
   汪禄生先生所著的《大畈村志》真了不起!称得上是一部地方民俗的《大百科全书》!既有一定的高深度,又有广繁的涉及面,且文笔老道,朴实而流畅,叙事简洁而明了,层次分明,结构严谨,而又极具地域文化之特色!值得细读!
     建议:将其作为我 《汪华文化研究会》的会刊,编辑分发!不知众本家以为可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