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3-9 16:52: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73楼(wgx) 的帖子
行璿 (49世凤思之后,璿是璇的异体字),文秀公长子,字君玉,又字察玑。唐朝,玄宗/肃宗/代宗/德宗时期。约生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前后,唐代宗广德初(763),任中散大夫卫卿尉。妣王氏,生子七 ── 说言、审言、谠言、直言、讷言、昌言、慎言。居绩溪汪里。 享年七十岁,葬绩溪胡里村。 说言 行璇公长子,字昌宗。唐朝,肃宗/代宗/德宗/顺宗/宪宗时期。约生于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前后,约唐德宗贞元初年(785 —786)以祖勋授云麾将军,仕歙宣等六州都督御史(亦曰都翰御史、都捍御史、都辖御史)。妣李氏,生子三 ── 咸、穆、晋。仕居歙县,享年七十四岁,公妣俱葬歙县。 咸 说言公长子,字广之。唐朝,代宗/德宗/顺宗/宪宗时期。约生于唐代宗大历八年(773)前后,约唐宪宗元和初年(806—808)仕唐至睦州(今浙江)清溪县令。妣陈氏,生子一 ── 浚。居歙州。卒葬资料缺。 浚 咸公独子,字文渊。唐朝,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时期。约生于唐德宗贞元七年(791)前后,博通经史,文武双全,举贤不第,弃文就武。 唐文宗开成二年丁巳(837),仕唐至歙州都豪寨将西城池指挥使,仕至散骑常侍。妣吕氏,生子四 ── 师全、师保、师相、师儒,享年九十三岁,居歙州,葬歙西葛塘山寺前。重修宗谱。 师全 浚公长子,字义夫。唐朝,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时期。约生于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前后,唐武宗会昌二年壬戌(842),授歙州四面城池副指挥使、国子祭酒、兼殿中侍御史。妣程氏,生子二 ── 道安、道兴,享年八十一,居歙州,卒葬歙北云岚山。 师保 浚公次子,妣X氏,生子一 ── 锜,迁居金陵。他项不详。 师相 浚公三子,妣X氏,生子二 ── 道真、道献,携子由歙县慈菰迁浮梁,为浮梁始祖。他项不详。 师儒 浚公四子,迁鄱阳县,他项不详。 穆 说言公次子,生子一 ── 湛,其他各项史料俱缺。 湛 穆公独子,生子二 ── 师道、师古。他项不详。 师道 湛公长子,生子一 ── 武。 他项不详。 师古 湛公次子,生子二 ── 本、通。 他项不详。
你们“54世振公”这一支系的资料,尚属首次出现在家网,《通宗世谱》上也没有记载。这有可能填补一项历史资料的空白。请你将51世以后至始迁祖后五代的详细资料完整地抄发上来,或拍照上传,以供考证。切切!
但按可靠资料推测,54世湛公应生于唐贞元年中期(790—800),若迁徙应在830年前后;而振公于五代末(960年之前)因战乱迁江西”,两年代相差100—130年,这当中有可能脱节了三至四代。
“同寿公字仁山,元末(1368年之前)迁桐城竹林茦”。从振公到同寿公这九代人,平均代差45.33年,这也有背常规,其中也有可能脱节了三至七代。由此看来,你们这支的祖脉世系确实需要考证了!
请问:你们支系或家族现在在世的人都是多少世数?我真诚希望与你进行更多的交流和讨论,以帮助你族进行探讨和考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