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 跋 当我们踏遍汉阳的山山水水,把续谱的信息传达给每位同宗的时候,我们还真没有料到事情会进展得如此顺利:4月——酝酿、筹备、成立续谱工作室,寻族问宗,传播续谱信息;5月——整理、改版、复制48版宗谱,搜录、登记、汇编近代本宗后裔入谱;6月——经过校对、装帧和开光,一本本崭新的、既保存了原谱风貌和精髓、又能体现与时俱进精神的新版《汪氏宗谱》,就在汉阳腹地——奓山,亮闪闪地出炉了,前后历时不过百日。 工作效率如此之高,不外乎主观和客观都占有独特优势的原因。从主观上讲,全体族人的大力支持、全体续谱汇编员卓有成效的工作和续谱工作室的超常运作,是取胜的主要原因。从客观上讲,我们的工作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起步的。巨人是谁?两个。一个是1948年的《汉阳汪氏宗谱》。没有这套宗谱,我们根本谈不上续谱。但要想像48年创谱那样,大规模地开展敬宗收族行动,从眼下的条件看,是根本办不到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祝家嘴汪湾高老孺人冒风险为我们保存这套完整宗谱的举动,对汪氏家族的历史和文明的影响是多么深远啊!让我们再一次以最诚挚的心情向高老孺人表示深深的敬意!另一个巨人是现代科技,如现代交通工具、现代通信方式、现代微机印制技术等都为我们帮了大忙。如果不是充分利用这些现代技术手段,哪怕是续谱,其工作的艰难程度将不知比目前的要高多少倍! 这次续谱鲜明地体现了与时俱进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改直版为横版。改版过程中,对原文进行了标点断句,改繁体字为简化字,同时删节了一些不合时宜的文章、段落和句子,如族规、家规、祭文、祠堂和坟地地契、先人安葬地点等。至于人物传序,我们也作了精选,尽量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对整个家族的异动和谱事有影响的人和事,使新谱更加精炼和更具有可读性。 2、原谱让女孩明显处于附属地位,新谱对此作了改变,女孩不仅和男孩一样,在父母栏目中并提,还在正档位中和男孩一样,占有一席之地。 3、原谱的个人档案中,生卒时间全用农历纪年,续谱时对此作了改变,一律改用公元纪年。 经过近百日的辛勤工作以后,新谱出炉了,令人惊奇的是新谱的容量比原谱竟高出3倍!这一点,应该说也属正常现象,因为解放以来,中国人口不是比解放前翻了3番吗?人丁兴旺本是好事,可苦了我们的续谱工作人员,一段时间的紧张劳作后,几乎没有人不是凭添了几根白发,可他们个个却笑逐颜开,反而觉得为家族作了一点贡献而感到自豪! 新谱的发行,似乎也是没有先例的。我们采取的是自愿购买方式,只交印制成本费用,一切活动开支均由参与续谱工作的人自掏腰包,决不增加购谱者的额外负担,这样,使“变一地一谱为一户一谱”成为可能。 当然,一曲欢快的大合唱中,难免会出现几个不和谐音符,比如,有个别人数不多的小分支,竟宣布不参与续谱,怎么说呢?当远在海外的同胞不远万里回故乡寻根问祖的浪潮此起彼伏时,当非本宗的同姓人,向我们强烈要求认祖归宗时,本宗内却有人要弃祖离宗,可悲! 还有一件令人遗憾的事,由于种种原因,至今还有四小支族人仍未找到,还有为数不少的外出族人仍未联系上。为了不影响续谱大局的预定进度,我们打算在庆典后继续寻找他们的下落,决不拉下一个同宗之人! 决不拉下一个同宗之人的口号,也适合那些目前表示不参与续谱,有一天忽然又想续谱的同宗之人。 2005年续谱工作室的工作,在庆典结束后即宣告结束。感谢所有支持我们工作的族人和他姓同胞,对我们工作的支持。无论从内容或形式上看,汪氏宗谱的质量均属上乘,至于新谱中的错讹和遗缺,肯定在所难免,只好留待下次续谱时,新的工作班子来纠正和补全了。
2005年续谱工作室 振 亮 执笔 2005年8月1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