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2-3-19 13:55:30
|
显示全部楼层
同年十二月红巾军大将毛贵率军攻济南,元宣慰使董抟霄据城抗拒,毛贵又约泰安红巾军逾泰山而袭济南,未克。〔《元史•董抟霄传》〕
至正十八年(1358年)正月红巾军田丰部攻克东平。〔《续资治通鉴》卷二一四〕
正月元淮南行枢密院副使也速由海州攻山东红巾军,攻陷泰安州及平阴、肥城、莱芜、新泰4县。〔《元史•也速传》、泰山桃花涧杨世瑛题刻〕
三月红巾军毛贵部由山东攻入河北,也速奉诏赶赴防堵。泰安州又入红巾军之手。次年四月,红巾军将领赵君用谋杀毛贵,引发山东红巾军分裂,东平、泰山一带为田丰部所控制。〔《元史•也速传》、《剪灯新话•鸾鸾传》〕
至正十九年(1359年)须城发生蝗灾,草木俱尽,人相食。〔光绪《东平州志•五行》〕
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八月元将察罕帖木儿攻入山东,红巾军东平丞相田丰等皆降,察罕遣兵南夺泰安,陷济南,泰山复归于元。〔《元史•察罕帖木儿传》〕
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秋东平河流决口,淹没民居、禾稼。〔光绪《东平州志•五行》〕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十二月东平水灾。〔光绪《东平州志•五行》〕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吴王朱元璋遣大将军徐达等北取中原,十二月,吴军都督张兴祖部入东平,元平章冯德弃城而遁。吴军又以舟师趋安山镇(今东平大安山),元右丞杜天?等投降。东平、泰安等州县皆降于吴。吴改东平路为东平府。〔《明太祖实录》卷二八、《明史•太祖纪》、《续山东考古录》卷七〕
金元时期泰山附近的制瓷业持续繁荣,此期有新泰碗窑头、宁阳西磁窑等处。至元末明初,山东战事频仍,瓷器业遭严重破坏,泰山附近诸窑多数停烧。〔黄松《齐鲁文化》〕
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先后著成《三国志演义》、《隋唐志传》及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等,闻名于世。贯中东原(今东平)人。〔刘颖《罗贯中的籍贯--太原即东原解》(《齐鲁学刊》1994年增刊)、杜贵晨《罗贯中籍贯“东原说”辩论》(《齐鲁学刊》1995.5)〕
明
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国号明。六月,遣使祭域内山川。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间,共遣使6次祭岱。〔《国榷》卷三〕
同年泰安州同知陈文?重修庙学。〔明《泰山志•岳治》〕
洪武二年(1369年)七月调整泰安州区划,奉符县并入州,不单设县,长清县改属济南府。泰安州领莱芜、新泰二县,隶属于济南府。〔《明史•地理志》〕
同年山西省洪洞县人开始迁居宁阳县,至永乐二年(1404年)有30多个姓氏迁至宁阳境内。〔新编《宁阳县志•大事记》〕
同年将奉符县所属故城等4社,汶上县所属西黄(西疏、黄茂一带)等5村划归宁阳。〔新编《宁阳县志•大事记》〕
同年画家王蒙任泰安知州,在任期间绘《岱宗密雪图》,被画坛推为名作。〔《明史•王蒙传》〕
同年徽州婺源人汪用和为避兵乱,率子、孙、曾孙四世同迁泰安州城宫村(今肥城汪家城宫),此后族系日大,为泰山望族之一。汪用和后人汪渊(永乐进士,官御史)、汪宝树(清光绪进士,历任庆云、广昌知县)均为知名乡宦。〔《汪氏家乘》、《汪氏文献考》〕
洪武三年(1370年)六月明太祖以“岳渎之灵受命于上帝,非国家封号所可加”,诏去泰山神封号,改称东岳泰山之神,立碑岳庙。〔岱庙《去封号碑》、《太祖实录》卷五三〕
同年重建宁阳、新泰县学。〔《大明一统志》卷二二、二三〕
同年山西省洪洞县移民东平,至永乐十一年(1414年),山西洪洞县向泰安、东平又移民多次。〔新编《东平县志•大事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