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1-2-10 09:30:5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故 事
汪天官齐云山求嗣
嘉靖皇帝无子嗣,又深信道教,心中早有求嗣的想法。一天在后宫与汪天官夫妻谈起这件事,程氏夫人嘴快,马上抢答:“这事好办,可以到我的家乡大畈灵山去求,非常应验,求男得男,求女得女”。嘉靖皇帝即刻转向汪天官,汪急忙回话:“女眷见识短浅,大畈灵山比不上齐云名山,齐云山是道教圣地!”嘉靖帝说,朕不论那座山,求嗣之事就命卿一切代行。
汪天官奉旨代皇帝出京赴齐云山求嗣,龙车凤辇,前护后拥,气派非常,满朝文武官员齐聚午门欢送。也有一些大臣见汪如此受宠,心怀不服,于早朝时面奏明皇说汪天官目无君主,狂妄自大,心怀叵测,竟敢在众臣面前乘坐龙车,请皇帝定夺。嘉靖皇帝沉思后说,此事等他求嗣回来再作查究。
汪天官一行人马,浩浩荡荡,行程数天来到齐云山下,放炮安歇。山上主持和众道士们闻讯,都很惊愕,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接待,只有潜身逃避。
话说有一个做伙头的婺源人来不及逃出山门,隐藏在厨房中,后来被汪天官的随从在灶窟中寻出来。带到天官面前,天官向他说明了来意,好言安抚他,并且吩咐他安排场面,要做一回道场。伙头不是坛主,不会做道场,再三推辞,不敢接受。汪天官说你只要将道场设好,站在一旁念念经,其他的事就不用管。等一切就绪,汪天官亲自登坛,临场祝拜,他祷告说:“我知神灵,神知我意。”接着求得一个顺签。于是命众人烧香纸,放炮竹,道场就此结束。汪天官率随从护“顺签”下山。
等汪天官一行人下山之后,山上主持和道士才陆续归来,听伙头叙述刚才求嗣一事的经过,大家都纷纷谴责伙头不应该越俎代疱主持道场,领头人下令将他毒打一顿,赶出山门。伙头带着一身伤痛,一肚子委屈,忍耐着,拖着受伤的躯体前往追赶汪天官,要面诉情原。在距齐云山十余里的西馆村终于赶上了汪天官的一行人众。他俯伏在地,痛哭泣诉,汪天官非常同情,也感到自疚,好好地安慰了他一番,并派专人护送他暂回到家乡婺源住下,待回朝再作处理。
这次汪天官求嗣回京复旨,与出京时的汪天官情景大不一样,他脚穿草鞋,手扶轿杠,长途跋涉,一路与众人步行多天才到京,时午门外迎接他的文武大臣,早就列立等候,大家见到他十分劳累之状,非常惊叹。回到殿前,嘉靖皇帝见状也很痛惜,关怀地说:“卿为何这等劳累?”汪天官回奏曰:“臣出京时是代主求嗣,可以享受主公待遇。回京来,是伴未来的皇嗣也就是后主,理应遵循君臣之礼,万苦而不辞。”嘉靖皇帝和满朝文武大臣们听后,都非常钦佩和赞赏汪天官的任劳无悔与耿耿忠心,因而,又一次受到皇上嘉奖。
齐云山上供奉的是“玄天上帝”也称“真武大帝”,他自从接受汪天官代皇帝求嗣之后,非常震惊,不知该派谴谁去投胎才适合,无可奈何,只有自己亲自临凡。从此以后,齐云山正殿形成缺主亲临,十八、九年清门寂静,多处似有荒凉之景。
嘉靖皇帝经过求嗣,果然应验,次年便生下太子,龙心大悦。遂降旨重修齐云山正殿,增建配殿和钟、鼓二楼以及两重宫门,俱用琉璃瓦新盖,金璧辉煌,雄伟壮丽,胜过了著名的武当山太和殿,并敕名为“玄天太素宫”。
汪天官曾上书说齐云山“一石插天,直入云端,谓之齐云。”世宗则御书“齐云山”三字匾额。为了表彰汪天官求嗣有功,齐云山上还另建造了一座楼第,专供汪天官及其家乡人“齐云进香”时使用。从此以后大畈人去齐云山都有专用楼房,别人不得占用。现在仍留有“天官府”遗迹。
汪天官回京之后,并没有忘记那位伙头。派员来到婺源找到他,授权他招募一批道士去接管齐云山。这位伙头一直到年老寿终齐云山,齐云山虽然在休宁地界,但至今山上主持以及居住的民众,仍然多是婺源人。
汪天官后来还写了一首《齐云山颂》,前两句是“江南第一山,天下第一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