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楼主: 休宁汪军

武汉宗亲汪贞财休宁寻根记

[复制链接]

82

主题

268

回帖

187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872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2 15: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休宁汪军 于 2015-10-22 15:34 编辑

A.jpg
A2.jpg

A1.jpg


这有休宁西门汪65世汉公后裔迁居各省的信息 ,第一页就是武汉 ,其中就有迁江夏县(贞财就是住江夏区), 不过是87世 ,按通宗世谱的排序87世基本都在乾隆后了 ,按贞财提供的信息他家祖上是康熙之前就迁到武汉江夏的 。西门汪这支的87世应该是什么年代呢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

主题

5523

回帖

13万

积分

天使

九华汪长富 佛国汪谱迷

积分
131271

贡献奖

发表于 2015-10-30 18: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九华星云 于 2015-11-1 20:12 编辑

    我分析:武公下河南商城谱所述“休宁西门”,与泛徽州通宗世谱所述“休宁西门”,应该不是一码事。前者“休宁西门”实为“休宁西乡,后者“休宁西门”实为“休宁西街

    而“凤湖支系”与“武公商城系”字派相同,且可能衰落于清咸丰年间,但此支却缺记于徽州谱系,其原因可能是主体外迁,故未参于明隆庆《统谱》,又未参于清乾隆《通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3

回帖

1458

积分

新手上路

历经多年的苍桑岁月和季节变换,

积分
1458
发表于 2015-10-31 10:2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汪剑敏 于 2015-10-31 22:24 编辑

近日看了众本家讨论休宁凤湖汪氏的贴子,特别是九华星云本家发的71世林公世系贴子后,做几点大胆推测,希望大家给以求证:
       1.林是 忠公公之子,娶朱氏,生女── 适礼部侍郎程升。公行商与浙,清心寡欲,富而好礼,中年丧偶。朱妣早卒,葬浙江嘉善龙溪,公为之长斋三十年。年至六十始寓住于浙,遂继娶倪氏,六十二岁得孪生子二 ── 德政、德礼。又七载回归原籍,未几月即卒。
     此段说明林公在花甲之年之前,只有一个女儿,为了延续香水,吴少微后裔济入赘林公之女,按照当时传统济改性汪。所以凤湖汪氏极有可能是此支后裔。(之于后来又生两子那是林公花甲之年后的事情,只能说世事难料,节外生枝罢了)
       2.关于凤湖汪氏和西门汪氏:我认为凤湖汪氏出自西门汪氏,但是凤湖汪氏特指吴少微与林公之女后裔,而林公两幼子仍从西门汪氏,这也解决了为什么从凤湖街迁出的汪氏在外分支仍记载休宁西门,凤湖街。
      3.凤湖汪氏和休宁西门汪氏在宋元时期是不分的,都是休宁西门汪氏,到了明朝以后,随着徽商的崛起,徽州开始建宗祠,修宗谱。但是济与林公之女所生后代在入祠和入谱方面遇到了麻烦和障碍,按封建社会规矩,女儿是不能顶门立户的,特别是在程朱理学盛行的徽州,家族观念特强,为了保持家族血统的纯洁性,作为入赘汪家的济和他的后裔不能进入西门汪氏宗祠和谱。(也有可能林公的两房幼子入祠入谱后,认为林公已有后世子孙延续香火,就不再需要再让入赘汪家济的后世子孙入祠入谱,延续香火了)
      4.济与林公之女后裔发展到明朝中叶至清以后人丁兴旺,经济实力强,家族人才济济,到后期已成为休宁第一旺族,但确不能入休宁西门的祠和谱,而入吴氏家族的祠和谱可能也入不了。根据家族当时在休宁的实力和财力,是不可能咽下这口气的,整个家族合力重新立祠建谱,独立门户,成为凤湖汪氏,尊济为一世祖。这也能解释汪定一校长说的凤湖汪氏不以统宗排序,而尊济为一世主,自已单独排序。此后与传统意义上的汪氏家族分道扬镳,再无瓜葛,作为一个被旭弃的家族,只能发奋图强,艰苦创业,终成休宁第一旺族。个人认为凤湖汪氏是不立汪华为44世祖的,极有可以是立吴少微为始祖的,这点从汪氏统宗世谱上没有凤湖汪氏任何记载,而吴氏宗谱倒有凤湖汪氏出处的记载中得到证实。
      5.关于凤湖汪氏字派,前十五辈和凤湖街上林公两幼子后裔是相同的,不过凤湖汪氏前十五辈里没有德字辈(注:德字辈仍入赘的济这辈),从汪定一校长的“耕耘集”上看,凤湖汪氏的字派是“世尚时应仕,振国庆家声,启誉光宗德,明进耀祖公”,这二十个字是凤湖汪氏的宗谱上的字派,前五个字“世尚时应仕”仍从原林公所留字辈,最后五个字派。明进耀祖公这五个字派,个人认为是凤湖汪氏发展到后期,字派快用完了,后人加上去的,因为后五个字的含意和启誉光宗德含意几乎相同,如果是一次编的,不可能这么没有文化,个人认为原谱上凤湖汪氏宗谱上字派只有“振国庆家声,启誉光宗德”这十个字,我小时候听大伯说过凤湖汪氏字派到“德”字辈就结束了(我大伯在世的时候看过宗谱),如果最后一个是“德”字辈,也就验证了汪定一校长说的凤湖汪氏字派轮流使用这个看法,因为从九华星去上传的林公传下的凤湖汪氏始祖字派第一个字就是“德”字。
      6.九华星云:  我分析:武公下河南商城谱所述“休宁西门”,与泛徽州通宗世谱所述“休宁西门”,应该不是一码事。前者“休宁西门”实为“休宁西乡”,后者“休宁西门”实为“休宁西街”。
    而“凤湖支系”与“武公下商城支系”字派相同,且可能灭于清咸丰年间,但此支却缺记于徽州谱系,其原因可能是主体外迁,故未参于明隆庆《统谱》,又未参于清乾隆《通谱》。
      此贴所说不成立:据我所知,在明清时期,凤湖汪氏(济与林公之女后裔)仅在徽州原休宁县和武汉就有大量的后裔。这应该不难找的。
      啰啰 嗦嗦写了这么多,我仿佛看见了一个家族当年被旭弃时先辈们的无可奈何和委曲,多少代人为改变家族命运所付出的艰辛,也对他们为家族创造的辉煌而深深敬佩。

         以上观点不知对否,就有心的本家考证并给以认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3

回帖

1458

积分

新手上路

历经多年的苍桑岁月和季节变换,

积分
1458
发表于 2015-10-31 11:26: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汪剑敏 于 2015-10-31 12:12 编辑
九华星云 发表于 2015-10-30 18:23
我分析:武公下河南商城谱所述“休宁西门”,与泛徽州通宗世谱所述“休宁西门”,应该不是一码事。前者 ...

凤湖汪氏在清乾隆、隆庆年间已是休宁第一旺族了,我祖汪仕良,汪国柱在武汉生意做的非常大,在徽州老家广做善事,怎么可能外迁或灭了呢,咸丰年间只是宗祠被毁,根据汪定一校长耕耘集记录,凤湖汪氏在西街重新立了祠,至今还在,只是规模小了许多。在我小的时候,记得我父亲说过,他每年都参加祭祀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177

回帖

4099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4099
发表于 2015-10-31 18:0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ajc99 于 2015-10-31 18:04 编辑

变味的“绝酥” 百年汪玉霞“颠沛流离”
2011-07-25 02:32:25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提起汪玉霞,几乎老武汉都能脱口而出一句谚语“汪玉霞的饼子--劫数(绝酥)”。


风靡江城二百多年的汪玉霞,不仅酥糖、酥京果、碱酥饼等“绝酥”让人垂涎三尺,芝麻糕、绿豆糕、五香干子、五香瓜子等经典炒货也让人记忆犹新,而中秋月饼尤其受市民欢迎。二百多年来,武汉人习惯了吃味道纯正的汪玉霞味月饼过中秋。

可惜良辰不再,昔日舞台上叱咤风云的汪玉霞,早已收起200多年的金字招牌,隐身幕后。

作为汪玉霞的第10代子孙,汪宇每逢佳节都会买些汪玉霞月饼和糕点,带回家跟长辈们一起品尝,这成为汪家后人追思先祖的一种方式。

历经200多年风风雨雨,屹立不倒,汪玉霞的成功秘诀何在?为何短短十多年时间,这个老品牌又悄然隐退?本报记者 万方 见习记者 翟莹



无心插柳成就汪玉霞

乾隆四年(1739年),整修后的“汪玉霞”开张营业,店名取名“汪玉霞”。一开始汪玉霞只卖安徽茶叶兼桐油,随后兼卖藕粉等一类的甜食。到1746年,汪士良的长孙汪国柱,提前把汪玉霞赎回来自己经营,从此世代相传。

与寻根曹祥泰、老马人和等老字号后人相比,记者没费多大周折就找到了汪玉霞的后人。“汪玉霞食品厂”位于汉阳十里铺,工厂附近上年纪的老人透露,汪家第十代子孙汪宇在武汉远大制药集团工作。

汪宇今年38岁,在武汉远大制药集团黄石子公司工作,只有周末才回武汉。他戴着眼镜,说话温文尔雅,汪宇开玩笑说,他跟汪玉霞食品厂直接打过两年的交道,还是为他的“东家”“要债”。

汪宇是“汪玉霞”的第十代传人,但汪家到他这一辈,已经没有参与汪玉霞的经营。“我是待在爷爷身边唯一的孙子,很多家族早期创业故事都是他讲给我听的。”

据资料记载,汪玉霞食品杂货店创办于清乾隆四年(1739年)的汉正街灯笼巷口。

“关于汪玉霞的起源,有传言称是汪家一个小妾无心插柳所创。”汪宇说,汪家先祖汪士良本是安徽休宁县人,远赴汉口做茶叶生意,蔡玉霞家在汉正街负责为其销售茶叶,一来二往,两人成亲,由于汪士良在安徽已有正室,蔡玉霞做妾,并从夫姓汪。

婚后没多久,蔡玉霞的父亲过世,作为独生女的她继承了当时位于汉正街灯笼巷的小店。汪士良进而投了些钱,助其把生意做大。

乾隆四年(1739年),整修后的“汪玉霞”开张营业,店名取名“汪玉霞”。一开始汪玉霞并没做食品生意,而是只卖安徽茶叶兼桐油,随后兼卖藕粉等一类的甜食。

“蔡玉霞因掌中有朱砂,被赞有旺夫相。”汪宇说,长辈们戏称,汪家的富贵都是蔡玉霞带来的。不过红颜薄命,蔡玉霞1741年就去世了,只做了3年老板。经过几年的打拼,汪士良成为布匹大老板,他无心打理杂货店,就把汪玉霞顶给了山东人戴某,签约10年。到1746年,汪士良的长孙汪国柱,提前把汪玉霞赎回来自己经营,从此世代相传。



汪玉霞成汪家“旗舰店”

每到年关,汪家要请136个店铺掌柜到汪玉霞来吃团圆饭,把汪玉霞当做汪家“旗舰店”。团圆饭座次,以赚钱多少依次排列,谁赚钱最多谁坐首席。乾隆皇帝曾钦赐汪家人“乐善好施”四字,直到光绪十五年,汪玉霞平稳过渡,汪玉霞老店一直是由一人继承。

事实上,汪国柱在汪家发家史上起了重要的作用。

据《汉口汪玉霞发展史》(《武汉工商经济史料》第一辑)记载,当时汪国柱在九江濮院开设一个榨油坊,因油车失火烧了,汪国柱想在桐油生意上挽回损失。但当时清政府大举镇压白莲教起义,封锁了九江关口,禁止船只通行。

汪国柱正在焦急之中,却意外得知九江关督曾为汪士良旧友,他随即写拜帖晋见关督。关督告知在第三天中午将开关一个半时辰(3个小时)。汪国柱乘机廉价在汉口收购了3000万斤桐油,到约定开关时刻,汪家桐油全部放走了。南京、上海因九江封关日久,桐油价格暴涨,趁此机会汪国柱大赚一笔成为巨富。而当时收购桐油的货款,货主们都是凭欠条到汉口汪玉霞兑现银。

汪国柱在暴富之后,开设了当铺36家,衣庄72个,食品油号28个,总共开设店铺136个,安徽休宁老家置田产百亩。此时,汪玉霞这个小店对于汪家来说已无足轻重。但汪国柱不仅没有放弃这份祖传家业,而且每到年关,还要请136个店铺掌柜到汪玉霞来吃团圆饭,把汪玉霞当做汪家“旗舰店”。团圆饭座次,以赚钱多少依次排列,谁赚钱最多谁坐首席。

汪宇介绍,汪家最巅峰时期家产丰厚,当时有一种说法,汪家人从武汉回安徽不用住别人家的店,因为沿途都是自家的店铺。

1791年到1805年的15年间,汪国柱在休宁南街大兴土木,耗费巨资建造了寿椿堂、培椿堂、茂椿堂、馥椿堂、蔚椿堂等五个大厅。其间还广有布施,惠及乡里,曾因地方官员申请,乾隆皇帝钦赐“乐善好施”四字,并筑牌坊表彰。

但此后受连年农民起义战争的影响,商业不景气,汪家走向衰落。最后只剩下十家铺面,分属汪国柱5个儿子,“汪玉霞”则由长子汪殿之经营。

汪殿之接手时为嘉庆十年,以后历经道光、咸丰、同治,直到光绪十五年,其间五任皇帝,汪玉霞平稳过渡,汪玉霞老店一直是由一人继承。



雨记、为记分家掌舵

1911年辛亥革命,阳夏战争,汉口大火,由义坊老号被焚,此时,“汪玉霞”老号已不复存在。随后,汪家人通过变卖老宅、银行贷款等方式筹得资金,分别开了“汪玉霞雨记”汪玉霞为记”两个店。

“为了保护汪玉霞这块招牌,祖上定下过规矩,汪玉霞这家店永远都只传给一个人,不开分店。”汪宇说,一直到汪家第五代,这个规矩还保持着。可随着家境的没落,儿孙增多,一人继承一家店很难做到,汪玉霞发展到第六代启濛、启漾兄弟时,大树开始分枝。

据悉,“汪玉霞”在灯笼巷的原址1858年被太平军战火所毁,随后迁至由义坊(即汉正街815号)。1911年辛亥革命,阳夏战争,汉口大火,由义坊老号被焚,此时,“汪玉霞”老号已不复存在。

汪启濛变卖安徽老家田宅,募集同乡股份,在汉正街重开,取名“汪玉霞雨记”,以与汪启漾原来经营的老店相区别。1920年,汪启漾的次子汪子泉通过向族人募股、银行贷款等方式筹得资金,在下花楼街(原花楼街218号)开办一家食品店,取名“汪玉霞为记”。

即使分家,但汪启濛、汪启漾两兄弟约定,以六渡桥为界,分区域销售,即使送货也不能跨界。凡开设分店,都不得再用汪玉霞招牌,以防汪家后人滥用汪玉霞牌名开设分店砸了招牌。

“我算雨记这一房的后人。”汪宇说,刚开始“为记”的生意优于雨记,不过后来被雨记赶超。

当时,“为记”掌门人汪子泉不善经营。“雨记”则出现一位厉害人物——汪青舫,他本有7位兄弟,后来几乎全部早夭,只剩他一个男丁。

“他肩负振兴家族生意的使命,对自己和员工也很严格,很有生意头脑。”汪宇称,汪青舫是他的曾祖父,他有一套很严格的管理,同时坚持产品质量至上的原则,诚信对待客户。

“祖父结婚时在外面租房子住,家里自用原料红豆沙都是自己炒,我小时候都跟着他炒过。”汪宇说,汪青舫在当时的汉口食品业很有影响力,声望也高,曾任汉口特别市食品杂货业商会主席,当时冠生园的老板也曾担任过此职务。当时,汪玉霞半个月汤圆的销售额就可以支付店内伙计一年伙食费,可见汪家财力之雄厚和汪玉霞当时之鼎盛。

此外,汪青舫还一度将雨记的势力范围扩展到了为记的地盘,在为记的附近,也就是现在中山大道上开了一家新店。但碍于两家之前定下的“经营范围以六渡桥为界”的约定,汪青舫采取了“曲线救国”的方式,给自己的新店取名“汪玉成”,没有直接挂上雨记的招牌。虽然生意很好但此店寿命不长,没过多久就因战乱关门。



战火中屹立,汪玉霞公私合营

1956年公私合营,“以后又从合营走向国营,文革时改名为武汉市新华食品厂,汪家现在世年岁最高的老人汪宜之解放后在该厂上班直至退休。“汪玉霞”的鼎盛时期是1989年到1991年。那时仅中秋节的一个月时间,销售额就高达800多万元,纯利润300多万元。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抗战时局动荡,日寇轰炸,使三镇的工商各业蒙受重创,汪玉霞的“雨记”、“为记”两号被迫停产。

武汉沦陷之初,两号将人员资产转往近郊汉阳暂避。1939年春,“雨记”在汉正街原址重新开业,而“为记”则因为日寇强占其厂址,未能重新开业。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汪玉霞”重新恢复到“雨记”、“为记”并行发展的局面。

一百年来,“汪玉霞”先后经历三次战火,致使店铺被烧,汪玉霞一次次的跌入谷底,包括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阳夏之战,抗日战争等。但每次汪玉霞都能起死回生,屹立不倒。

汪宇说,在武汉不管汪玉霞是否是最早做糕点的店铺,但没任何一个店像它一样延续下来,汪玉霞算是武汉市最老的品牌。

1949年新中国成立,汪玉霞食品店生意兴旺的势头不减当年。至1956年公私合营,“汪玉霞”已传至第八代,以后又从合营走向国营,文革时改名为武汉市新华食品厂。

“我爷爷辈中有一位还在世,今年都90岁,就住我楼上。”汪宇兴奋地说,今年家里亲戚们准备大团圆,热热闹闹给老人办寿宴。

汪宇介绍,这位堂爷爷名叫汪宜之,是他的亲祖父汪少舫最小的一个堂兄弟。解放后才到汪玉霞食品厂上班,一直到90年代才退休回家。

“堂爷爷的女儿移民了,当时买房买到一起,就是想多个照应。”汪宇说,他们两家人还是亲上加亲,他的奶奶和这家堂奶奶是亲姐妹。

“这是我搜集的汪玉霞资料。”虽到耄耋之年,但汪宜之身体硬朗,他找出发黄报纸和老杂志,一口武汉话中带着安徽口音。

汪宜之有会计工作经验,在厂里做了多年财务科长。汪宇的爷爷汪少舫十几岁开始,到汪玉霞做学徒,公私合营后负责原材料采购,担任采购科长。虽未掌舵,但汪家子孙仍居于工厂重要部门。

在政府的投入下,生产设备增加,汪玉霞产值大幅提高。此后,又在下花楼街原址兴建了一幢四层的大楼,1982年建成的汪玉霞食品工业公司大楼(原花楼街218号),厂房面积达4260平方米,职工增至345人。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开发出许多新产品,花色品种达120余种。

据了解,“汪玉霞”的鼎盛时期是1989年到1991年。那时仅中秋节的一个月时间,销售额就高达800多万元,纯利润300多万元。每年中秋节人手不够用,还要临时聘请200多个临时工,临时工的工资都能拿到2000多元一个月。产品供不应求,连外省市来买月饼的都要提前几天到才能拿到货。



营销有道,玩起买赠、低价促销

汪玉霞糕点用料讲究,凡是产品推出,店东和掌作师傅必需先尝,经检验合格,方才批量应市。生产经销的食品花色繁多,总计不下50余种,最富特色、最为驰名的当属带“酥”字的食品,诸如酥糖、酥京果等。

汪玉霞一向是前店后厂,以销定产。生产规模不大,全系人工操作。

汪宜之说,汪玉霞糕点用料讲究,糖择上好的太古糖、台湾糖,大批购进长期存储,使糖的油卤吐出,溶头好;油用驻马店的麻油,颜色清亮;芝麻用武泰闸的,皮薄肉厚;鸡蛋用阳逻的鲜货;面粉用上好的;糯米要筛选一样的粒子,泡上70-80天,再按照独特制作程序,制成成品。

“汪玉霞经常派伙计到同行家买糕点回来,每种品尝后找出差距,再改进。”芝麻绿豆糕、月饼、五香瓜子,也都经过内部品尝,绝不滥竽充数。

汪宜之回忆,老“汪玉霞”生产经销的食品花色繁多,总计不下50余种,最富特色、最为驰名的当属带“酥”字的食品,诸如酥糖、酥京果、碱酥饼,其他如芝麻糕、绿豆糕、月饼等也极有声名,还生产五香干子、五香瓜子等等。特别是汪玉霞食品店的喜饼,成为一般家庭婚娶聘礼、喜庆请客的必备之品。

“凡是产品推出,店东和掌作师傅必要先尝,经检验合格,方才批量应市。”现在每逢节假日,汪宜之会吃汪玉霞酥点,但他和老伴都找不到当年的味道,“酥糖沾牙,京果没以前松脆。”

自从鸦片战争以后,糕点销路越来越好,食品店越来越多。仅在汉正街,汪玉霞的竞争对手,就有好几个。刘瑞和、松鹤祥、伍亿丰、老锦泰、交泰,都在汪玉霞附近。

汪玉霞不止产品优质,在经营上也擅长利用营销术。

薄利多销,是一般商家都懂得的道理。汪宜之说,端午节卖盐蛋,有一年汪玉霞从产地进一批回来自己加工,不算人工成本平价销售,价格比哪家都低,买盐蛋的人多了,其他商品销量也跟着提升了。在竞争激烈时,小利产品宁可赔一点,带动大利产品出手。对于招牌酥点,汪玉霞坚决不走低价路线,宁可每斤比同行贵四分钱,从不还价。

买赠是现代商家惯用促销手法,当年汪玉霞买酥点送汤圆票,带动酥果产品销售。

汪宜之称,“汪玉霞”对待工作人员也很大方,老板经常和员工一起吃饭,在食品行业,汪玉霞工资收入高于行内平均水平。民国时期,一个站柜台员工每个月16块大洋,做学徒包吃包住,第一年每月1块大洋,第二年涨到二块,逐年递增。而且初一、十五打牙祭,五、八、腊三个月的三个节可以喝酒。

汪玉霞有一套类似于现代企业管理方法。汪宜之介绍,主要采取师傅带徒弟模式,员工分工明确,小工、中工有一套晋升体系。



有名无实

汪玉霞良辰不再

1995,“汪玉霞”与拆迁方——香港某公司签订了拆迁协议书,“汪玉霞”原址现已被建成商品房。仅设备这项损失,就达480万元。而拆迁还导致不少技术骨干、管理人员流失,这些损失近千万元。2003年,停产多年的“汪玉霞”由江汉区区经贸委托管。目前,公司“玉”字品牌以年租赁费约5万元的低价出租。

汪宇对汪玉霞的印象也定格在那几年。上世纪80年代末,十几岁的他跟着父亲一起去汪玉霞食品厂买了一大箱子酥式月饼,“当时油浸出来都湿透了箱子”。

世事难料,转眼间百年老字号“汪玉霞”良辰不再。

1995,“汪玉霞”与拆迁方——香港某公司签订了拆迁协议书,“汪玉霞”原址现已被建成商品房。双方协定,香港某公司一次性赔付“汪玉霞”厂房拆迁的损失费用400万元,此后每年付拆迁补偿费50万元,直到1998年还建厂房为止。

由于厂房里有80%的设备是直接焊接的,一旦拆毁就只有当废铁卖掉,光是设备这项损失,就达480万元。而拆迁还导致不少技术骨干、管理人员流失,这些损失近千万元。

为了安置过渡,汪玉霞厂址也开始一再变迁,没有了固定厂房。1999年,由于无力支付房租及设备老化,“汪玉霞”被迫停产。

命运多舛,2003年,停产多年的“汪玉霞”被划归江汉区国资局,区里垫资改制,评估资产状况为“零”,由区经贸委托管。目前,公司“玉”字品牌以年租赁费约5万元的低价出租。4家委托生产企业中,天怡食品公司实力较强,其负责人杨建军称,这些年一直谋求几个“借牌”企业合股,做大汪玉霞。奈何品牌不在手上,担心“替人做嫁衣”。

现在“汪玉霞”在三大节令时在武汉大超市商场仍然有售,但只是借品牌短暂出货,有名无实,百年老字号汪玉霞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位置尴尬不已。

汪宜之64岁办理退休手续,后来被厂里返聘搞供销,直到74岁才离开汪玉霞。可因为工厂停产,老人的退休金难以保障。

天意弄人,当时汪玉霞从花楼街迁出后,为谋求发展,曾向社会公开集资,当时长航、武药(武汉远大制药集团简称)等单位都注资汪玉霞,不过这笔投入并没有得到回报。

多年后,汪宇代表武药方面向汪玉霞“讨债”,他四处找寻,在解放南路一个小仓库,看到挂着简陋牌子的汪玉霞食品厂,门口摆张桌子,一两个人坐在旁边,即是门卫又算是办公人员,也没生产。汪宇说,当时面对此情此景,他只有伤痛的感觉。

对话

长江商报:您现在还能吃到汪玉霞产品吗?

汪宇:可以吃得到,去年中秋还买了汪玉霞的月饼,超市有卖的,但感觉那个味道不正宗。以前吃酥京果,泡在蛋酒里就化掉,现在咬都咬不动。但中秋月饼只吃汪玉霞,如果找不到就不吃。

长江商报:您会做汪玉霞酥饼吗?真有祖传的配方?

汪宇:我小时候炒过红豆沙,现在只会做汤圆馅料,做八宝饭,来我们家吃过八宝饭都说好吃。哪有秘方哦,就是用料足,糖、鸡蛋和油放得多。

长江商报:您现在看到超市叫卖汪玉霞还正宗吗,您是种什么样心情?

汪宇:挺纠结挺伤痛,觉得它是一个二百多年的老品牌,不应该是现在这样子糟蹋它。

长江商报:作为“汪玉霞”的后人,您会不会有重振家业的想法?

汪宇:我是学法律的,在法院实习时有法官建议我去讨回“汪玉霞”这个字号,发展家族产业。但公私合营后整个厂都属国有性质,汪玉霞的“玉”是注册商标,从法律上说我没有机会。我也试图帮助汪玉霞找到融资渠道或者融资人,奈何未能实现。

有时候家庭聚会,我们也会说,好好策划,哪天让汪玉霞重新火起来,但也就说说而已。

长江商报:您会跟自己的孩子说家族的故事吗?对汪玉霞有什么期许?

汪宇:我跟女儿说过一次,但她太小什么都没记住,就记住了“我们家曾经很有钱”。至于期许,就希望汪玉霞能一直存在下去,有就可以。

希望汪玉霞能一直存在下去.




汪少舫、汪宜之全家与岳父母的合影,四世同堂。 见习记者 翟莹 摄.jpg
武汉市食品制造工业会食品组全体工业户公私合营申请书中汪玉霞“雨记”的盖章 。 见习.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

主题

5523

回帖

13万

积分

天使

九华汪长富 佛国汪谱迷

积分
131271

贡献奖

发表于 2015-10-31 21:0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九华星云 于 2015-10-31 21:12 编辑

    汪剑敏宗亲:你好,真诚欢迎你参于上述讨论!建议你将以上帖子重新编辑一下,纠正一下错别字。

    请问:你是武汉江夏的吗?你们那支现在约有多少人啊? 你知道休宁凤湖那边现在还有多少人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3

回帖

1458

积分

新手上路

历经多年的苍桑岁月和季节变换,

积分
1458
发表于 2015-10-31 21:27: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汪剑敏 于 2015-10-31 22:27 编辑

九华星云宗亲,你好!
1.我不是武汉江夏的,我是黄山市人,清明给先人上墓的时候,我从祖先的墓碑上知道我是凤湖江氏。
2.我从江军发的汪定一校长的耕耘集的资料上我知道了,我老家连着的四个村子都有凤湖汪氏迁入,这些村庄离休宁县城也不远,也就十多里路程。
3.我对家族所有的记录都是碎片式的,都是小时候听我大伯跟别人聊天说的,我记着的。由
4.上贴已重新编辑,由于很少在网上码字,错字漏字很多,请见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360

回帖

3671

积分

认证会员

向仕选本家学习,致敬。

Rank: 6Rank: 6

积分
3671
发表于 2015-11-1 13: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众  多信息表明,凤湖汪氏是一个庞大.分散.优秀的支族!     诚望有识之士共同努力,理清祖脉,统宗并派,并加入通宗世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360

回帖

3671

积分

认证会员

向仕选本家学习,致敬。

Rank: 6Rank: 6

积分
3671
发表于 2015-11-1 13:34:55 | 显示全部楼层
汪军宗亲,凤湖汪既出于吴氏,不知能否找到这份吴氏宗谱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2

主题

268

回帖

187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872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 14:04: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休宁汪军 于 2015-11-1 14:08 编辑

S.jpg

S1.jpg


S2.jpg


S3.jpg





S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