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回     执奸王汪华平叛   逢大限越公归神
[align=justify]    话说太宗庶弟李元昌,爵封汉王。其依仗皇弟身份,每每行不法之事,故屡遭太宗谴责,并将其留在京师,以便管束。李元昌不由得心中怨恨,只是表面上不敢发作,乃暗中与侯君集、李安俨、赵节结等为死党。这李安俨本是隐太子李建成府中官员,李建成败死,太宗不念旧恶,仍委其为中郎将。赵节乃唐太宗之妹长广公主之子,曾任洋州刺史。李、赵二人并无过人之处,却常有怀才不遇之叹。李元昌既有不臣之心,乃乘机私下拉拢二人,委以心腹,意欲伺机而动。今见太宗及太子均离京东去,遂加紧密谋,以求一逞。
    太宗有嫡子三人,均为长孙皇后所生,又有庶子数人。长子李承乾当初曾被立为太子。只为其骄纵不法,遂遭废黜。次子李泰初封魏王,阴险歹毒,一心图谋太子之位,与李承乾形同水火。太宗察知其谋,亦将其废黜,并谓群臣道:“储君之位岂可私下谋取?那天下不就大乱了!”乃立仁孝温顺的三子李治为太子。
    太宗第七子李祐,乃是庶出,爵封齐王,出任齐州都督。其志大才疏,生性浮躁,暴戾不羁。虽每怀不臣之心,却因庶出而无奈。平生最瞧不起懦弱的李治。及闻其被立为太子,乃谓左右道:“这等庸才将来能治理好国家?他当皇上,还不如我当皇上。”长史权万纪每每善言规劝,惹得李祐性起,竞趁游猎之机,将其捶杀,对外则谎称失足坠崖而死。自此以后,更是嬉游无度,为所欲为,无法无天。及见太宗东征而去,认为时机已到,乃遣私党杜荷带大量金银珠宝,前往长安,密察朝中动静并发展党羽,要夺江山。
    这杜荷乃唐初名臣杜如诲之子,系太宗第十六女城阳公主之夫,故其与李祐有郎舅之亲,甚是相得。杜如诲死后,两人更是臭味相投,结成死党。这次杜荷仗着皇亲国戚的身份到长安,不费吹灰之力,便尽知朝廷的底细,并且联络上了汉王李元昌。两人一拍即合。李元昌谓之道:“齐王英武聪慧,能成大器。若在外举兵,某愿在京城做内应,共保齐王坐天下。”齐王闻之,亦许愿道:“王叔若能相助,事成之后,当封一字并肩王,共享天下。”两人各怀鬼胎,狼狈为奸,均欲使对方为己所用。
    却说汉王李元昌既得了齐王李祐之助,乃暗中招纳亡命。明为陪同游猎,实则操练人马以备用。只是一时难以造齐铠甲兵器。侯君集献计 道:“何不请齐王供给?这样既得实惠,又可断其退路。”李元昌闻言,连连称妙,照计行事。齐王闻之,乃遣心腹人燕弘亮假扮客商,将两百副盔甲及刀剑藏于货物中,偷偷运进长安,送到汉王府中。自己借支援东征为名,在齐地大肆招兵买马,积草屯粮,并暗中传檄各州县,令整顿军马,随时听候调用。
     齐王如此大弄,哪有不走漏消息的?太子在定州连得几处密报,均谓齐王将起兵谋反。太子大惊,急召太傅高士廉、中书令马周、国舅长孙无忌等议事。经审察得实,乃飞骑上奏太宗。时太宗征东已班师回营州,闻知此讯,十分震怒。叹道:“无知逆子,不怜君父在塞外征战辛苦,反欲起兵作乱,祸害国家,真正可恶至极!”乃命李勣率轻骑三千,昼夜兼程赶回定州,调集燕地军马伐齐。
    汉王李元昌得到齐王李祐约期举事的实信,乃令从自己封地汉中调集军马五百,以护送皇上寿礼为名,来至长安城外五十里的终南山,驻扎待命。自己与心腹密谋道:“齐王约定中秋节起事,我等如何动作?”李安俨道:“我等当后三天动手方妙。到时令终南山人马在当天黄昏混进城来。然后于半夜时分,出其不意打入皇宫,则大事可成。”赵节道:“只是皇城高大坚固,加上汪华护卫严密,恐一时难以攻克。”侯君集道:“这就要智取了。” 李元昌问道:“如何智取?”侯君集道:“明日大王带上金银一车,屈尊前往越国公府,如此如此。”李元昌道:“汪华为人正派,恐不为利所动。” 侯君集道:“纵然其不动心,料亦无防。待我等夜间行事遇上他时,可趁其不备,将其袭杀。那时群龙无首,微臣便可率兵杀入皇宫,天下传檄可定。”赵节道:“只恐此事没有如此顺利。不要说当今皇上会率兵前来,就是李祐也不会甘心,要来一争呢!”李元昌点头道:“也许真有些麻烦。”李安俨笑道:“无妨。齐王既已先我起事,那就是骑上了虎背。况齐地离定州近,离长安远,难道李祐父子倒先来攻长安么?定然是其父子兄弟混战一气,我等正好坐收渔利了。”赵节道:“李兄言之有理。为了稳住李祐,大王可称权摄国政,虚位以待。必要时,兵出函谷关,名为助齐,实则趁机将其灭之,以绝后患。”李元昌、李安俨闻言,抚掌大笑道:“此计大妙!”
    转眼到了八月十八。午后时分,汪华正在家中昼卧。忽左右来报:“汉王来访。”汪华闻之,立即起身,吩咐大开中门,迎将出来,跪倒尘埃道:“微臣不知大王驾到,迎接来迟,望乞恕罪。”李元昌满面堆笑,双手来扶道:“国公少礼,请起。”说罢,携了汪华的手,迈步入府。来到大厅,汪华又重新见过礼,方问道:“王爷屈尊前来,不知有何训谕?”李元昌笑道:“国公父子英雄,劳苦功高,本王十分敬仰。现皇上东征,京城防务,全仗将军。就是本王也要请将军多多庇佑呢!”汪华谦逊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乃臣子本分。”李元昌赞叹道:“将军真社稷忠臣也。说罢,从袖中掏出一分礼单递与汪华道:“些些薄礼,望国公笑纳。”并吩咐一声:“抬上来!”左右答应一声,立时从车上抬下两箱金银呈上。汪华见状大惊,连连摆手道:“微臣无尺寸之功,怎敢受此厚礼?务请王爷收回。”李元昌道:“国公太谦了。将军功高盖世,朝野景仰。故本王傾心交接,万望勿却。” 汪华正色道:“人臣不可私交。恳请王爷务必收回成命,勿为难小人。”说罢,连连叩头,伏地不起。
    李元昌道:“国公难道不给本王这点面子?”汪华依然伏地叩头道:“微臣虽不敢得罪王爷,但更不敢有违国法。”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李元昌知道难动其心,只好悻悻而去。
    李元昌去后 ,汪华急与钱任、庞实密议道:“汉王此举,甚为蹊跷。你们怎样看?”庞氏道:“其见你父子同掌兵权,故而前来结交。只是送的礼也太重了些,使人不安。将军回绝了他,乃明智之举。”钱任道:“以妾度之,汉王此来,大有深意,不可不防。”汪华道:“此事使我进退维谷。只是我宁可得罪王爷,也不能让皇上生疑。”庞、钱二人同声道:“将军所言不差。我们小心应付就是。”
是夜三更,汪华正在宫城外巡视。忽见来了一群人,前面两对宫灯上,均有一个大大的“汉”字。便示意将士上前盘查:“来者何人?”对方答道:“汉王有要事面见越国公汪华。”
    汪华闻言,乃趋前一步道:“末将汪华在此巡夜。汉王有何训示?”李元昌端坐马上道:“皇上有旨到来,请将军约束将士,上前接旨。”
    汪华猝闻深夜有旨到来 ,再联系到白天汉王所为,顿时心生疑惑。然君臣之礼大如天,又岂敢待慢?乃令将士后退一步,自己抱拳打拱道:“臣汪华接旨。”李元昌从怀中取出圣旨一展,喝道:“大胆汪华!见了圣旨,为何不跪接?”汪华道:“微臣奉旨巡宫,甲胄在身,故以军礼见,如周亚夫军细柳故事。请王爷休怪。”李元昌见汪华不上钩,乃道:“此皇上专程飞传来的密旨,请国公拿去自看。”说罢便将圣旨交给身边一个叫杜能的大汉。
    杜能会意,捧著圣旨向前跨了一大步,来到汪华面前。汪华双手刚接到圣旨,便突然觉得胸前一震,铿锵作响。乃立即意识到遭人暗算,就顺势望后一倒,抬起一脚踢去,正中杜能手腕。只见一把明晃晃的尖刀飞上半空。幸好汪华有护心镜挡住了利刃,方免于难。虽已觉胸中剧痛,仍纵身上马,随及将袖子一挥,只听得“咕咕”两声,一只鸽子騰空飞去。
    图穷匕见。李元昌见汪华倒地,便把手向前一挥,喝声:“杀!”这边汪逵把大枪一举,也大喝一声:“上!”月光之下,双方立即混战一气。
    钱任在军营中接到信鸽,知道城中有变,乃一面派人回府送信,一面飞身上马,率兵向皇城奔去。
    李元昌仗着先发之利,与侯君集指挥手下兵丁与汪华等做决死之战。双方正胶着间,只见远处奔来一支人马。火光中,为首一员女将,手舞大刀,高声断喝:“哪来的贼子,敢在此造反!”汉中长史尹申仗着有些武艺,又以为女将好欺,乃纵马上前,举斧便砍。钱任挥刀一挡,震得尹申两臂痠麻,心里一惊:“好厉害!”只好拚死来战。侯君集知钱任厉害,乃挺枪而出,夹攻钱任。钱任恐久战误事,遂诈败而走。尹申见状大喜,纵马赶来。看看两马首尾将交,尹申狠命一斧砍去。钱任早已有备,一个蹬里藏身,躲过斧刃,回手一刀,将尹申斩于马下。侯君集大惊,回马便走。钱任恐被其逃脱,乃拈弓搭箭,一箭将其射落马下,登时被擒。那些叛军一见,吓得惊叫乱窜,四散而逃。
    李元昌见前有坚城,后有来兵,尹、侯二将,顷刻消亡。不由得肝胆俱裂,忙纵马而逃。赵节、李安俨正战汪华父子不下,心知大势已去,亦欲趁昏夜逃走。汪华跃马赶上,大喝一声,将赵节打落马下,立被张瑾擒住。李安俨一慌,被汪逵一枪刺了个透心凉。
    再说李元昌在杜能的保护下,拚死才冲出重围,忽斜刺里杀出七八骑,正是庞实带了汪爽、汪俊及三五名家将杀到。杜能见对方只有数人,便大吼一声,舞起双锤,上前拚命。汪氏兄弟见其来得凶猛,不敢大意,双枪齐出,共战杜能。庞实则舞刀直扑李元昌。李元昌本就不是庞实的对手,加上兵败心慌,战只数合,就被庞实磕飞长剑,伸手抓住腰带,如同老鹰叼小鸡般活捉过马。
    李元昌吓得大叫“救命!”杜能听得真切,心中一慌,被汪爽一枪刺中大腿,疼得大叫一声:“哎哟!”说时迟,那时快,汪俊趁机一枪刺入其胁。杜能口吐鲜血,撞下马来,
    庞实见贼首已被擒杀,乃率众竟奔皇城。行才半里,便遇汪华、钱任等杀到。汪华见擒了李元昌,大喜道:“奸王既擒,已无大碍。二位夫人且将其押往军营,好生看管,不可有失,待明日交付天牢。”又对众人道:“事出突然,各位休辞劳苦,分头巡逻,勿使宫城有失,明日定有重赏。”众将答应一声,在汪逵等率领下鱼贯而去。汪华与张瑾自率一些将士就地秉烛而立,以待天明。
    天色微明,汪华亲赴房府告以昨夜之变。房玄龄闻之,以手加额道:“幸亏将军一门忠勇,致使奸党得灭。”汪华道:“当务之急,请相爷出榜安民,并晓谕乱党余孽,令其投案自首,可免死罪。则京师太平无事矣!”房玄龄道:“将军言之有理。”乃吩咐下属速去办理,自与汪华同往军营,将李元昌等一干要犯,投入天牢。
    房、汪二人正在向留京众大臣通报汉王李元昌谋反之事时,忽有六百里加急牒报到。房玄龄接过一看,哈哈大笑,将牒报递给汪华道:“将军与列位请看,这汉王不仅在京师谋反,还与齐王李祐串通一气,要东西呼应,共谋江山哩!”众人均摇头道:“好好一个藩王不做,要造什么反!这岂不是自作自受?”
    原来,当李勣率兵尚未至齐境时,便有齐府兵曹杜行敏等,趁齐王不备,将其擒下,押往军前请功。两个奸王一落网,其部属顿时瓦解。
    太宗先后接到二王谋反的消息,大为震怒。一回长安,便将逆案发有司审讯核实。人证俱在,二王抵赖不得,只得供认不讳。大理寺据实回奏,太宗也顾不得私情,乃将二王废为庶人,下旨赐死。至于侯君集等死党,自然一概论死。幸好汪华、房玄龄有自首免死之言在先,二王众多部属,方逃过此劫。
    太宗对汪华父子及杜行敏等,大加赏赐。越日,汪华上表谢恩,并请解除兵权。太宗道:“爱卿忠心耿耿,文武双全。京师重地,正须爱卿护卫,为何要交还兵权?”汪华辞谢道:“万岁威震天下,京师有磐石之安。微臣年过花甲,且有暗疾在身,久思解甲归田,以颐养天年。万望陛下恩准。”太宗忙道:“爱卿既以老病为辞,寡人也不好勉强。那就交还兵权吧。爱卿若思乡心切,朕就准假一年半载,但到时仍须回京供职,以慰朕怀。”汪华拜谢道:“微臣谨遵圣命。”
    光阴易逝,转眼又过了数年。汪华旧病复发,日益加重。太宗闻之,忙遣使问疾,并命御医前往调治。怎奈膏肓难挽,百药无效。贞观二十三年三月初三,汪华病逝于长安。享年六十四岁。
    太宗闻汪华病逝,大为震悼。特遣右相房玄龄、左相褚遂良率文武大臣到灵前代为祭奠,并赐杂彩十床,黄金百镒及东园秘器若干,恩礼如凌烟阁上诸功臣。又命善画者,画其真容三幅。一幅奉于朝中以激励众臣,一幅交与汪府珍藏,一幅太宗自留于身旁。
    时钱任、稽圭已先于汪华去世,庞实乃奏请恩准在外地任职的诸子回京奔丧:长子汪建于朗州都督府法曹任上携妻黄氏及子返京,次子汪璨于涪州令任上携妻朱氏及子返京,三子汪达于西州安西都护任上携妻葛氏及子返京;其余在京的:四子汪广乃左卫府飞骑尉携妻陆氏及子、五子汪逊亦为左卫府飞骑尉携妻金氏及子、六子汪逵乃薛王府户曹携妻王氏及子、七子汪爽乃歧王府法曹携妻闵氏及子、八子汪俊乃郑王府参军携妻罗氏及子,均纷纷告假回府守灵。第九子汪献乃张瑾所生,其年尚幼,随母在府中披麻带孝,跪拜哀泣。
    太宗念汪华忠心为国,特赐谥号“忠烈”。故人称其忠烈王。又追封其曽祖汪泰为昭佑侯,祖汪勋明为广济侯,父汪僧莹为灵明侯;妻钱英为一品忠烈夫人,钱任为一品忠猛夫人,稽圭为一品忠慧夫人。加封庞实为忠勇夫人,张谨为忠节夫人。又以汪达征西功劳最大,命袭越国公爵加上柱国,其余诸子亦加官进爵。
    无何,太宗亦崩。太子李治即位,是为高宗,年号永徽。
    永徽三年,汪华诸子奉旨扶柩回歙。次年十月二十六日,与钱英、稽圭、钱任三位夫人合葬于歙北七里云岚山。州吏乡人,缅怀其功德,先后在墓前的乌聊山上建祠立庙。祠称忠烈祠,庙为汪王庙。四时祭祀,香火不断。凡遇水旱之灾,疫疠之疾,远近民众,咸至祠庙祈祷庇佑。居然每每灵验,遂奉之为神。官宦墨客,闻其威名,亦每每前往瞻仰拜谒,赋诗为文,以求不朽。嗣后,歙、杭等六州大地,广建王庙,香火延续至今已一千三百多年。
    至宋以后,历朝屡屡追封汪华为王。从二字王到八字王:宋徽宗政和四年追封为英济王、宣和四年加封为显灵英济王,孝宗隆兴二年加封信顺显灵英济王、乾道四年加封为信顺显灵英济广惠王。
    宋理宗淳佑八年十二月十二日,颁旨曰:
    生有忠称者,殁有灵迹。徽州忠显庙照应显灵英济广惠王,大业平寇,遂保新安;武德纳款,就为守将。备历显爵,生荣死哀。血食乌聊,水旱应祷。褒封叠累,称谓至极,耆老尚有诗颂。朕嘉喜之功,从民之欲,敢不易以徽号乎?尔其顾歆,益大阴骘。可特改封:
照应广灵显德英烈王
    元顺帝至正元年改封:照忠广仁武烈灵显王
    明太祖洪武四年追封:广惠王、越国汪公之神并颁旨立榜文于祠庙前。文曰:
皇帝圣旨:江南等处行中书省,诏得
    徽州土主汪王,福佑一方,载诸祀典。本省大军,克复城池;神兵助顺,累著威灵。厥功显赫,理宜崇敬。除已恭迎神主于天翼祠祀外,据祖庙殿迁,省府合行出榜,晓谕禁约:
    诸色头目、官军人等,毋得于内安歇,损坏屋宇,砍伐树木,牧养牲畜,非礼作践,以至亵渎神明。如有似此违反之人,许诸人陈告,痛行治罪,仍须赔偿。
    后又续封为汪公圣主洞渊大帝。
    汪华一生,总以保境安民为念。当隋末天下大乱之时,其身卫六州,使之免于战火;及天下初定,即率土归唐,遂使国家归于统一。此上合天心,下顺民意。是以生享其祚,殁享其土。历代君王,称其大节忠贞,屡加封赠;州吏民众,敬其威德,奉为神明。至千百年而不衰者,实因其始终行正道,利国民也。
    休宁的万安古镇上曾有一座吴王宫。宫中柱上的一副对联,这样评述汪华的功勋业绩:
    乱世据六州,保境安民,煌煌功绩垂千古;
    治平朝帝阙,忠君爱国,赫赫英名满神州。
    御史晟陈《题忠烈庙》一诗,可为汪华一生写照:
    锦帆游幸群英起,天产雄才主一方。世乱保民安故土,时清奉表归真王。
    命章曾受山河誓,功徳还同日月光。千载神灵犹显赫,斯人香火讵能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