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6-6 17: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49、《神策军碑》
《神策军碑》全称《皇帝巡幸左神策军纪圣德碑》,为唐代书法大家柳公权传世的佳作。
全书从“皇帝巡幸左神策军”起至“来朝上京嘉其诚”止,约七百余字,但已有二百余字模糊不清仅就清晰的四百多字来看,其点画遒劲而富于变化,笔力凝练内含,骨力洞达,结构内敛外放,欹正相生,顾盼天成,气脉贯通,神清气健,超尘脱俗。
清人孙承泽评此碑云:“书法端劲中带有温恭之致,乃其最得意之笔。”另一位清人安岐在其《墨缘汇观》中称:“其碑微有剥落,然字画中锋芒棱角,俨然如新,盖当时禁中,少经捶拓也”。
50《蜀素帖》
宋代书画家米芾以行书闻名,笔势开张,酣畅淋漓。
《蜀素帖》是米芾中年时的行书作品。从总体看,字体开始向外展拓,笔画趋于丰肥。米芾自称学褚最久,因而深受褚书的影响。
《蜀素帖》因是书于绢素之上,故多渴笔,略显刚健。字体欹侧,行气多变,有王献之笔意。用笔以侧锋为主,起笔落笔变化多端,有“云烟卷舒飞扬之态”。它与同期的代表作《苕溪诗帖》均达到了行书的最高成就。
51、《黄州寒食诗帖》
《黄州寒食诗帖》为苏轼最著名的墨迹,有“天下第三行书”之誉。
这帖是苏轼的行书诗稿,作诗时正值他被贬官至黄州,心情格外沉重,所以诗的内容也充满着悲苦、凄凉、抑郁的情绪,而这种情绪充分地宣泄在他的书法中。其书自然奔放,激情横溢,到后来简直心手两忘,如狂风骤雨般从腕底倾泻出来,字体时大时小,时紧时疏,折射出作者不平静的心境。
苏轼的好友黄庭坚看过此帖后,题道:“东坡此诗似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他日东坡或见此书,必笑我于无佛处称尊也。”从这段话中可见其对苏轼书艺的赞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