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楼主: 寒山

《大畈村志》汪禄生著

[复制链接]

108

主题

694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93世 汪鸿欣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094

贡献奖

 楼主| 发表于 2011-2-10 09:05: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业
   
    篇
   
   
   
    一、水  稻
    大畈土质肥沃,水源充沛、气候适中,地势开旷,自古以来称之为富裕之村,农业生产持续丰收,很少出现欠收之年。
    1.水田分布
    (1)段田——四大名段:
    畲田段、寺边段、上村段、济口段。
    占全村水田总面积占二分之一。占总产量的三分之二。
    (2)梯田——有四大谷仓:
    外山坞、竹坑坞、八坑坞、济口坞,占整个梯田面积的四分之三。
    (3)旱地改水田:
    溪滩改水田,1963年开始各生产队自行择地开辟水田。七、八队造田于畲田溪滩;五、六队造田对面河溪滩;三、四队造田湖坦溪滩。一、二队造田济口溪滩。1968年大队又集中各小队劳力开辟济口外围大片溪滩。
    (4)茶园改水田
    五、六、七、八队将村头后边坑茶园,后村茶园改成水田。一、二、三、四队将下片茶园改成水田。1975年大队又集中全大畈劳力将桥头坑亭至汪王庙的全部茶园、菜地、宅基地联片改成为水田。
    2.土地所有制
    (1)集体和私有制。自古以来大畈田地有一半为集体(宗族)所有如王庙、祠堂、式古堂、悦和堂、学堂、寺庙、桥会、观音会等小集体所有。
    (2)出租户所有和自耕农所有。
    (3)佃户转佃收田皮租。
    1952年土改时田地全部统一集中,以原耕和原主为基础平均分给居民。1953年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土地入股。1956年成立人民公社,土地全部归集体所有。
    3.农民组织。
    (1)农众,共和国以前,大畈村分上街、下街,成立两个“农众”。自耕农和佃农参加。公推种作大户为首,负责水利工程的建造,合理灌溉、接仙、求雨,以及农村娱乐等事宜。当时农户有本村农民和寄居佃农,人口约占村民百分之二十左右。
    (2)农会,共和国时实行土地改革,村中除了几户手工业,基本上全是农户,成立了农会。
    (3)合作社,1953年先组织了互助组,由季节转为常年。1956年由联组建成农业生产合作社初级社,接着成立高级社,很快又转为人民公社,到1958年进入公社化。大畈是生产大队,下分八个生产小队。1984年恢复乡建制。五年前1979年后实行家庭承包,分田上户,有如单干,按人口分田。农民归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管理。
    4.耕作
    传统种植中、晚稻,一年一熟。
    中稻为主。高杆、红米、通常品种:鸡爪籼、东早、柳西、福建红、火烧边等。
    晚稻为糯谷,多有芒。
    品种:光头糯、长芒糯、白糯。
    较为稀少的早熟品种于潜白。
    晚熟的晚谷如香珠晚、长芒晚。
    1957年开始试种早熟“南特号”。收割之后种二季晚稻。
    1958年种“珍珠矮”籼稻。
    1959年全面种植早稻南特号。全部段田改种二季。山田仍种一季,但品种改为中秆与矮杆稻。(红米不再生产)。1979年以后高产杂优种引入。包产到户以后,由于农民生产有自主权,考虑生产成本和收入,逐步又恢复到一年一熟,二季晚稻的种植只有少量。而且只种段田。山田从1989年以来成片抛荒,2005年有退耕还林之风,大部分山田都无人去耕种。
    5.肥料
    传统的有机肥是割青草,称之为“割蕨”。有统一规定的“开山”割蕨日期,是农民最忙的季节,家中孩子有“四十日不见爹娘”的说法,即早出晚归,两头不见光,割足基肥是增产的关键。
    耘头道田,用一遍生石灰。
    耘二遍田,用草木灰,干水晒田。施肥即结束。
    近代,禁止烧荒山,对割蕨的蕨源逐年减少,提倡种红花草,又推广了化肥。
    6.农机
    1969年第一台大拖拉机进入大畈,段田部分使用机耕。随后手扶拖拉机出厂。大部分段田可以机耕。
    1972年脚踏铁木打谷机代替了人力用禾斛打稻谷。
    1973年背负式喷雾器打农药。
    2004年收割机入田收割。
寒山艺术馆 http://blog.sina.com.cn/u/231023378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8

主题

694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93世 汪鸿欣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094

贡献奖

 楼主| 发表于 2011-2-10 09:05:43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油  料
    1.油菜
    自古以来选择好的部分段田。双犁双耙、作畦、开沟、移栽。两遍中耕除草施肥。次年立夏收割油菜,亩产一百多斤菜籽,产量不高。2000年以来,改良了品种,施放专用化肥,所有的田都适合种植,而且耕作简便,使用了除草剂,免去中耕。产量高、食用有余。户均食用菜油30斤以上。
    2.柽子
    大畈原来只有灵山上有少数红花柽子。白花油茶是1960年在村口赵家坦开始种植,然后各生产队在四面山腰都开扩种植。茶油已成为各户的主要食用油。年户均产30斤以上。
    3.乌桕树
    大畈以往茶园中有零星棋子树(乌桕树),种子外层可制皮油,种肉可制青油。茶园改了水田之后,乌桕树几乎绝迹。
    4.桐子
    “种山不种桐,种山人该穷”。桐子有三年桐和千年桐两种。大畈以种三年桐为多。开山种苞芦(玉米),当年种上桐子,第三年即可收桐子。桐油用于油漆及工业产品制作,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公社化时也是生产队一项收入。1990年以后山坡种了茶叶和柽子,开荒的山地面积缩小,桐子也逐年减少。
寒山艺术馆 http://blog.sina.com.cn/u/231023378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8

主题

694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93世 汪鸿欣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094

贡献奖

 楼主| 发表于 2011-2-10 09:06: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茶  叶
    大畈四山归向,山涧汩流,气候温湿,雨量适中,麻沙土壤,一年四季云雾缭绕,是得天独厚的茶叶生长基地。早在唐时就有茶叶。宋代称为绝品;明代列为贡品;清末民初远誉海外。婺源绿茶四大名家:大畈、济溪、溪头、砚山。大畈列为首位。
    大畈绿茶的特点:外型条索紧结;泡水汤清叶绿;香气馥郁浓冽;滋味鲜爽醇厚。
    大畈种田农户不多,但茶户遍及全村,素来家家都有茶园。多者年产四、五担(每担100斤),最少的人家也有几十斤。“吃饭靠田租,用钱靠茶银”。茶叶为主要经济来源。
    茶树大都是生长村居四周茶园中,树高有2~3米,大树茶供两人采摘一天,专制摘茶凳(高约1.5米)有高有矮,便于摘茶。
    重视茶树管理,除草施肥。有说“七月挖金,八月挖银,九月不挖不是人”。
    采摘严格:采叶片,留顶枝。
    炒片严格:锅热、无生熟片。
    揉茶严格:来紧去松手法灵活。
    炒坯严格:热而透风、匀。
    干坯防止热锅。
    茶户初制毛茶、茶商在村中设立茶叶精制。上街、中街、下街都有茶号屋。
    采摘时间:头茶(春茶)是以立夏为准、夏前一半、夏后一半。
    子茶(夏茶),是在端午节前后采摘。
    园茶主要产地:湖坦、祠堂坦、百桃园、三公园、石坦、栗树园、枣树园、三溪园、当中园、竹林头、牌坊底等处。
    山茶主要产地:灵山寺、金竹峰。金竹峰茶是明代汪鋐列入贡品上贡明皇,受世宗赞誉而钦敕御书“金竹峰”三字金匾。
    汪序昭创办的《陆香森》茶号于民国六年制定《双狮国旗》商标(民国十二年政府才颁布商标法)。标签上写道“本号设在中国安徽大畈地方,专办高庄绿茶,精制珍眉、贡熙,行销欧美及俄罗斯各国,历有年所久,承彼邦人士所欢迎,皆由本人悉心研究,精亦求精制出之品,颜色碧而天然,口味香而浓腻,水叶清而润厚。以此三者尤为本号特色,与别家所制迥然不同。近有假冒本号招牌,以伪乱真。本主人名誉致重,故于西历一千九百一十七年改印华洋文合璧双狮国旗商标。贵商赐顾者以辨识焉”。外商购货者多有预付货洋定销。
    1956年开始改造旧茶园,茶树衰老者进行台割。1970年垦山种茶,以后茶园有条件改水田的都改成水田,从此园茶逐步减少,向山要茶。山茶种植面积大大扩大。1973年建成茶叶初制厂,改变了原来一家一户和生产小队集体手工初制的历史。
    大畈绿茶从各方资料验证具有13个方面的保健功能,是现代最理想的保健饮料。
    1、养生、2、健美、3、提神、4、健脑、5、消食、6、利尿、7、明目、8、解毒、9、镇痛、10、固齿、11、活血、12、抗幅射、13、抗癌。
寒山艺术馆 http://blog.sina.com.cn/u/231023378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8

主题

694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93世 汪鸿欣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094

贡献奖

 楼主| 发表于 2011-2-10 09: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业
   
     篇
   
   
   
    一、砚台业
    大畈砚实名歙砚,原名龙尾砚。龙尾砚始自于唐。根据北宋婺源县令唐积所著《婺源研图谱》载“砚材取自长城里之龙尾山”。也就是芙蓉山西侧之芙蓉溪,故砚台得名为龙尾砚。婺源古时隶属歙州,因而产品沿用州名,又称之为“歙砚”。南宋时,大畈邻村济溪的济源坑开采砚石,同属歙砚一类。宋进士大畈人汪宗臣作过一首砚歌:
    娲炼补天余此石,织女支机留不得。
    中涵元精外直方,太真捧出花栏北。
    声价百倍重金銮,玉蟾呵露星斗寒。
    翠蛟彩霓落吾手,同文四海回春澜。
    凤朱鸲眼俱下座,五纬聚奎际其可。
    清风明月任消磨,一片刚肠犹是我。
    这是在婺源文人学士中最早也是唯一的有关赞美龙尾砚的一篇作品。
    1980年以后屯溪、歙县砚台业兴起,济源坑鱼子砚石行销。至1984年大畈乡当政者程祖勋把握住这大自然的恩赐石材资源,抓住机遇,创办大畈鱼子砚厂,聘歙砚研究所所长、美术工艺师歙县唐里人方建成任厂长,就地培养一批青年砚雕人才。1986年继任厂长的大畈乡里庄人裘树源、销售厂长叶新焰,将鱼子砚厂改名为婺源砚厂,又聘请原婺源龙尾砚厂的砚雕大师胡中泰担任技术厂长。在两度名师艺技的传授,大畈一批雕工精湛的年轻好手脱颖而出,成为工艺美术大师的如汪鸿欣、汪春炎等远近闻名。
    1992年企业改制,砚雕工业转为个体家庭作坊。到二OOO年已发展到一百多户。大畈成为“歙砚之村”。产品占据整个歙砚市场、畅销国内外。多方巨砚列为国宝。2001年新街建成后,两侧开设砚店四十多家如:
    名砚斋、醉石庐、愚雕砚斋、宝观堂、森清堂、中国歙砚、东方龙、碎石庐、东坡砚斋、博砚堂、歙砚堂、天官砚斋、一独斋、水云居、龙尾砚斋、砚山堂、墨缘斋、江南砚斋、得趣居、艺海斋、中国龙砚、一品斋、文丰斋、清韵砚斋、文心砚斋、梦云砚斋等等,形成了“砚台一条街”。
    在紫阳镇汪健行开设名砚斋。在北京曹增设点华厦书画社,在孔子之乡山东济南裘树源设歙砚总经销店。俞怀源、汪华伟等在青岛、南昌、黄山、大连等城市都设有专卖店。
    大畈砚的品类:2001年叶新焰创办兴文砚业有限公司产品销日本及国内各地。同年,胡玉琼与汪庆华开办苴砝砚(四川砚)厂。
    眉纹:雁湖对眉、金星眉子、金晕眉子、长眉、短眉、细眉子、金花眉子等。
    金星:罗纹金星、水浪金星、金晕金星、玉带金星等。
    罗纹:水浪罗纹、刷丝罗纹、金晕罗纹等。
    鱼子:鳝肚鱼子、鳝背鱼子、黄鱼子、绿鱼子等。
    还有金晕石、翠绿石等品种。
    大畈砚不但有很好的实用价值,还具有更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巧、妙、绝是它的石质与工艺内涵。
    色如碧云,质坚细润,声若金石,纹理研丽,手扶如膏,似有油液渗透。发墨不耗墨,不吸水,不损毛,经久而耐用。正如黄庭坚在《砚山行》中所说:“不轻不燥禀天然,重实温润如君子,日光灿灿飞金星,碧云色夺端州紫”。
    大畈砚的工艺特点:浑原朴实、美观大方、图案多变、线条挺秀、刀法刚健。浮雕、浅雕、深雕、影雕、立体雕。层次分明各式各样、千奇百态。赢得各方人士所珍视、誉满国内外。
    有以祖国大好河山为题材的山水砚、小桥流水砚、四海回归砚、楼台亭阁砚、山溪旅行砚。
    有以神话为题材的嫦娥奔月砚、罗汉砚、双龙戏珠砚、古佛砚、祥云星宿砚、生肖砚等。
    有以动、植物为题材的、花鸟砚、龟蛇砚、狮子砚、卧牛砚、虎啸砚、蝉砚、古松砚、石笋砚、竹节砚、鸳鸯荷叶砚等。
    有仿古型的太史砚、方池砚、圭砚、如意砚、古钱砚、仕女砚、井砚、插手砚等。
    砚台业现在为大畈的支柱产业,是人们生活主要经济来源。
寒山艺术馆 http://blog.sina.com.cn/u/231023378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8

主题

694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93世 汪鸿欣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094

贡献奖

 楼主| 发表于 2011-2-10 09:07:42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油漆业
    过氏世家,在大畈迁居,操油漆业,现在到了第三代传人的过月龙,潜心钻研油漆技术,严格把握各道工序,选用上等原料,漆成品光洁如玉,明亮如镜,套漆均匀,里外如一,耐磨耐热,经久适用,堪称一绝。随着砚台工业的发展,包装的配套产业亦大为需要。在过氏的连锁招工带徒传授技术之下,大畈从1985年以来逐年漆砚盒的油漆户增加到二十多家,上漆抛光工有近百人。漆成的如砚盒、墨盒、四宝盒、书画盒等。除大畈本地砚坊供包装外,还代替安徽、浙江、南昌等地的砚厂、墨厂、书画社加工,每年多有预订计划。
   
    三、茶  厂
    明、清时期大畈开设茶行、茶号有三、四家,每年精制茶叶,包装销往国内外。最著称的是汪序昭的“陆香森”茶号。序昭在茶业上得到很大发绩,成了婺源闻名的富户。1937年以后抗日战争期间局势动荡,茶业衰落。
    共和国时期茶叶归国家经营,大畈原来茶号不再存在。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兴起,大畈又于1987年创办茶叶精制厂,由乡贷款开业。后来企业改制,承包给私人,由于管理不善,资不抵债,茶厂倒闭,时于1996年。
   
    四、地毯厂
    随着大办乡镇企业之风,1989年挂钩浙江海宁地毯总厂,大畈建分厂,厂址先设在上街大会场(即初制厂的摊片间)由海宁总厂选派熟练工来带徒指导。织毯工人二三十人,产品运总厂销货。1992年乡贷款贰百万元在王庙址旁,荒水田五亩建造三层楼房新地毯厂。工人发展到四、五十人。同时于五城、晓容、江湾、珍珠山等处挂钩成立几处分厂。但受海宁总厂的供销制约,难以独立取得效益。1996年,积压成品,拖欠工资,关门倒闭。
   
    五、水电业
    大畈河流平淌落差不大,对水力发电的资源与条件均难适应。
    1964年利用原上村水碓的拦河石碣,开辟渠道引水于村中对面溪建造发电厂房。功率只有12千瓦。当时仅供应村民部份户安装一盏15瓦或25瓦的电灯照明,其实亮度很差。动力开始时是水轮泵,后又改用水轮机。不过加工碾米起到了效益。
    1983年大畈乡建成了大溪水电站,1988年又与江湾洪村电站联网,电力供应正常。对面溪小电站自然淘汰。卖给了私人直至荒废。
寒山艺术馆 http://blog.sina.com.cn/u/231023378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8

主题

694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93世 汪鸿欣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094

贡献奖

 楼主| 发表于 2011-2-10 09: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育
   
    篇
   
   
    大畈世代书香,历来重视教育,素有“芳村夜读”之风。
    宋代汪绍,捐私田三百亩开办“四友堂”义学,尊称为“畈上丈人”,载入县志。
    元代汪同建大宗祠知本堂,附有族学,延师其中,聚族人子弟教之。又创建阆山书院。
    明代汪国楠,平生宗于儒家学术,精心研究二程及朱熹之理学紫阳书院藏书楼、歙县崇文书院,皆其生前筹创。
    清末民初汪序昭筹办族立小学,又为创办紫阳中学捐款。
   
    一、基础教育
    古代多以家教。明代中期有延师到灵山寺碧云庵读经。清代多有儒士在村中开设蒙馆、经馆、私塾。
    光绪三十三年(1907)大畈村创办汪氏族立初等小学堂。
    民国六年(1917)转办为族立大畈国民学校。学生二十七人,教师三人。
    1924年县政府不予支持、停办。
    1927年大畈人汪禀经发起、汪序昭创办。校址设在中街见山公祠。并在南侧建两幢小洋楼、内部有校园。大门口有操场,还购置教学用品,制作新课桌凳。当时是以开伐禁山,开禁河潭以及汪序昭负责常年经费而开办的。与此同时,大畈各祠众还捐助公田几十亩给学校专用基金。
    1933年根据办学需要培养生员能升中学。而开设了高小班。成为六年制小学(初小四年、高小二年)。
    1940年学校改名为大源乡中心小学。学生百余人,教师五人。设小厨房供教师膳食。校舍向长房厅发展为教室。
    1949年,改名为大畈完全小学,校址不变。
    1951年学校被当时的土改工作队占用,迁至老乡政府上课。
    1953年经县文教科交涉,小学搬回原校址。
    1958年改名为共产主义小学学生全部入校吃住。这股共产风为时很短,不到半年。
    1959年六年制改为五年一贯制。
    1963年,改建老校舍,除见山公祠外,其余老房拆毁重建一座两层的教学楼,一层四个教室、二层一个教室,一个办公室和教师住房。
    1966年改名为大畈公社完全小学。学生一百五十余人,教师六人。还设有耕读班二十八人。
    1968年,文化大革命中,提出小学不出生产队。学校停办,教师下放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各生产队选赤脚教师办班上课,教读“老三篇”和“毛主席语录”。原小学门前的操场也批给私人建屋。
    1970年中央提出复课闹革命,生产队办班撤销。小学又在原校址开办。教师分为公办(国家发工资)和民办(大队记分)两个部份。同时设一名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又聘一名贫下中农上政治课。
    1987年,大畈乡定为全县革命老区特困乡之一,省县府在扶贫资金中拨款十万元建新校舍。校址择在桥头坑南,批耕地五亩,建造三层八个教室的教学大楼。
    1992年迁入新学校。当年学生接近二百人(连同学前班)教师十一人。
    1995年老校舍以五万元拍卖给村民。新校舍增建厨房和教师住房。
    1995年下半年通过国家“两基”检查验收。
    1996年学制恢复六年制。全乡各村小的六年级学生集中大畈小学学习、寄宿或走读。
    1997年大畈小学成立鼓乐队。
    2003年大畈撤镇并入江湾镇,大畈小学归江湾中心小学领导。
    民国时期校长及教职员名录:
    1915年    汪志宽        大畈人
                郑洪钧        婺城人        教席
    1933年    汪制宜        大畈人        校长
    1934年    汪倚屏        大畈人        校长
    1945年    汪健哉        大畈人        校长
    民国时教师名录:
    汪若新、齐子异、黄直夫、汪自勉、游履安、陈学汉、江祖喜、许小彭、胡济民、汪元洋、江显辉、占凤祥、占善深、汪承哉、汪炳光、汪启城、江桂欣、汪钊、洪旗、汪禄生等
    共和国时期校长名录
    1949年    汪炳光        大畈人        校长
    1950年    程仁育        溪头人        校长
    1952年    江铭钧        江湾人        校长
    1953年    俞耕雪        汪口人        校长
    1954年    董金淦        县城人        校长
    1957年    汪禄生        大畈人        校长
    1958年    俞法尧        汪口人        校长
    1959年    程振杰        溪头人        校长
    刘庆丰
    杨丽仙
    孙茂辉        教办主任兼校长          溪头人
    程启章        校长                         溪头人
    程仁鼎        校长                         溪头人
    江福田        校长                         江湾人
    程文彪        校长                         里庄人
    汪延龙        校长                         大畈人
    汪天和        教办兼校长                大畈人
    江新权        教办兼校长                江湾人
    邱进旺        教办兼校长                晓容人
    共和国时期教师名录:
    汪  钊    汪  洋    江灶荣    汪惠芳
    汪士欣    俞若兰    江华荣    洪家欣
    孙祖文    江启艾    沈月湖    徐顺富
    金锡龄    占易风    刘庆文    刘庆丰
    滕灶生    江幼珍        江庆凤    汪宝珠
    汪灶保      裘助娌        程国华      俞维周
    金汝明      汪春久        汪金来      裘顺东
    毕月桂      姚菊花        裘存保      洪振良
    姜细久      汪益祥        汪健行      程玲芳
    汪香兰      程云端        万小红      李导发
    黄来发      汪松元        江颂红      江庆新
    董笃庆      汪学友        汪时日      汪世藩
    洪炎昌      胥宝珍        汪禄生等
   
    二、初中教育
    文化大革命时期提出小学不出生产队,中学不出公社,各公社普遍开办中学或者小学初中班。
    1969年江湾公社大畈“5·7”中学创办。校址设在济溪外观。一个班、学生三十二人。教师两人,由下放教师洪应天任教,贫下中农代表宋观荣任政治和农技课。
    1971年,段莘建水库,全县安置移民,大畈所接收的移民安排在济溪外观。中学搬迁到汪王庙,将公社养猪场改修成教室,作为中学校舍。
    1972年大畈公社与江湾公社分离,中学改名为“大畈公社中学”。学制定为两年,学生有两个班,教师有4人。
    1974年县拨款一万元建校舍,择址在老大畈小学西侧建造楼房,底层教室两间,楼上为办公室和教师宿舍,厨房与小学共用。
    1977年,县再拨款重建中学,择地桂衢街南端辟茶园地五亩,建造平房教室两幢和厨房公厕等。教师仍住原小学附近。学生人数有159人,教师11人,分4个教学班。
    1978年,取消“5·7”中学名称,改为“社办中学”,也称“大畈中学”。
    1980年,建教师平房宿舍,原来在大畈小学西侧的教学楼让给小学使用。
    1987年大畈中学被县评为“文明学校”。
    1990年学生人数增至214人,学制为三年,班级为五个,教师16人。
    1995年,新建教学大楼,改建教师宿舍。
    2006年8月大畈中学、小学合并为大畈学校,校址在原大畈中学。
    校长名录
    洪应天            校长                官坑人
    江勋耀(文革期间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叶柏兴、方天顺任过校长)         校长                江湾人
    汪开林            校长(1987.7-1996.7)大畈人
    李汉林            校长(1996.8-1997.7)旃坑人
    洪钦源             校长(1997.8-2003.8)古坦人
    谢益新             校长(2003.8-2005.7)思口人
    郑进树             校长(2005.8-2006.7)秋口人
    俞东腾             大畈学校校长2006.8—
    教师名录
    宋观荣      余福标        汪季田       朱观娌
    孙茂辉    黄明荣        李导发       程文彪   
    汪祥元      占永诺     黄桂章       江明德   
    俞振松      江永红        洪进丁     程晓民
    汪小松      江福田        王娥眉       金妙薇
    方顺娌      汪欣兰     汪益祥       何季方
    汪福东   汪剑峰        游桂生       裘新龙
    汪益彬   金连杰         万小红       江勋跃
    汪开林     王惠珍         黄来发        江志强
    汪培生     江云青         汪敏祖        汪学友
    游树东     江新权         新景奕       汪高伟
    程俊杰     汪雪峰         洪开久等
寒山艺术馆 http://blog.sina.com.cn/u/231023378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8

主题

694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93世 汪鸿欣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094

贡献奖

 楼主| 发表于 2011-2-10 09: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药
    卫
    生
    篇
   
   
   
    一、医  疗
    自古以来只有中医。医与药分开,医生开方,药铺抓药。
    中医多是祖传家教,或者自悟投师。
    明代大畈人汪继昌对痘科很有研究,著有痘科秘诀一书,他常说痘科无死症,其不治者,医之咎也。汪梧,精素脉。
    清至民国时,内科行医者有后村汪灶吉。前村汪天才。以及后来的汪迪康。外科有汪广昭等。还有专治毒蛇咬伤的草药师汪祖发。民间也流传不少如眼疾、跌打损伤的偏方。
    民国末年汪永昌从苏州学医回来后与私人合股开药店附设中医诊所。
    1956年成立农业合作社,药店和医务人员都归大集体,成为大畈一个医疗站。
    1968年干部下放,上饶妇产科主任李绍霞来大畈,这时大畈的医疗站已设在悦和堂,中药西药都有,人员也增加了。汪永昌主持内科,汪祖寿、汪春德为剂药,查荣海主外科。李绍霞为妇产科(在此之前1953年大畈也曾利用民房办过妇产院,由新培养的接生员负责)。
    1969年提倡草医草药医病,济溪人游天林被聘入为草药大夫,自己挖草药、制药。当年农民还参加了“合作医疗”,由生产队集体报名参加,按人头交付全年2元钱的合作医疗费。看病时的五分钱挂号费个人负担。用药多以草药为主。医疗站也有2-4张病床。是办得最兴旺的时期。机构的名称为“合作医疗站”。
    1974年,大畈公社从江湾公分开的第三年,创办成立公社卫生院,医师由县里分配来,院址设中街。这时村中就有两个医疗机构。大病去公社卫生院,小病在合作医疗站。不过此时的“合作医疗”已停办,看病服药都是自己负担。
    医疗站的人员到这时只剩下汪永昌等2人,其他人员下放干部回城了。草药师回家了,剂药师也辞退了。
    公社卫生院的规模越办越大,初建时设在老街中段,无病床。1975年,上级拨款一万多元在桂衢街新建一幢平房,占地面积五亩,设了病房。院长李虹,医师王鸿梅、吴桂发、裘顺娟司药余柳树。
    1987年省支援老区特困乡又拨专款十万元建造楼房改善了医疗条件。1997年上级配备了B超,2001年自置X光透视拍片和肝功能检测。
    政社分开后改名大畈乡卫生院。1995年撤乡改镇,又改名为大畈镇卫生院。1987年李虹院长退休后由程锡冬担任,一年之后又由石观欣担任。2001年由俞怀远接任,此时人员最多连聘用的妇产科在内一共有八人。
    2003年,大畈撤镇并入江湾镇,2004年大畈卫生院改名为卫生所。同年撤销。
    2005年原大畈卫生院房产、医疗器械全部拍卖。
    老街上的医疗站,归属个人承包到个人经营,汪永昌退休之后,由游日雄、汪冬英两人承办。自大畈卫生院撤散之后2005年到现在,大畈群众就医只能在医疗站,再就是去江湾医院,别无所去。
   
    二、医  药
    民国中期汪和生在下街大方伯对面开设一家药材店,名为道地药材,为大畈中药唯一的药铺。
    1945年前后,汪贞甫、汪玉青合股在中街朝南屋巷口开设一家名《恒春堂》药店。
    1949年前后,《恒春堂》药店停业;汪和生药店收歇。时汪永昌学医回乡,约集汪祖寿、汪渐佳三人,收购了《恒春堂》部份药材,开设《万寿堂》药店,又兼办个人诊所。地址选择在式古堂对面。这所药店与附属诊所,就是现在和原来合作医疗站的前身,不过现在是中药西药都有,当时只备中药。
    2000年前后,县医药公司在大畈“砚街”开设一家医药门市部。
    2002年,济溪人张坚志又在南砚台街开设一所药店,兼私人诊所,和牙科专治。
    2004年,原大畈卫生院退休院长石观欣,在大畈横街、信用社对面开设药店,不设诊。
   
    三、病  疫
    1589年和1648年大畈发生过两次大瘟疫。死亡人数不少,传说有一家五口人,就死了六个,其中有一人是走亲戚的客人。黄家桥头棺木成行,无人去埋葬。每天到了下午三点钟街上很少见到行人,沉寂可怕,正是“鬼哭神号早闭门”。
    1943年脑膜炎流行,伤及儿童,重者死亡,轻者留下后遗症。说是吃南瓜可防治,当时连南瓜皮、南瓜蒂都奇缺,学校也被迫停课。
    1958年麻疹大流行。省、地县医院和防疫部门组织一大批医疗队进驻大畈,在当地过春节历时一个多月才平息。
    天花。天花古时没有办法预防,重的要送命,轻的弄得一面麻。
    民国以来开始种“洋痘”,可以预防天花。邻村金田人黄天顺,每年春都要到大畈布种“洋痘”。从开始到结束要看察近两周。“痘苗”据传说是用受种者的“痘痞”进行培养下一代——痘苗。
    1952年政府培训了大批种牛痘人员,每年免费普种牛痘。天花已得到杜绝。
   
    四、卫生工作
    传统的卫生惯例:
    四月初四,谓之“行四月四”。各家各户安排香案等侯道士挨门做法事。先有一人左手擎龙船(纸制)右手执桃树枝,到家中各处巡视一遍。驱邪保平安。
    五月初五日,端阳节。当日午时开始,熏苍术、白芷洒雄磺酒,菜橱内放入石榴花、灭蟑螂,墙脚边撒石灰灭虫蚁。
    六月份,做“禳送”。谓之“禳瘟送火,保安人宅”。全村有几个禳送会组织,按常规参加一个,届时依次设坛,家中设香案,熏檀香、樟木等,以净化空气。
    七月十五。称之为七月半,谓“求净”,家用杂物,特别是厨房用具,进行一次大清洗。当天全部素食。
    七月三十日。名为“吃水果素”。部份家庭参与,有在家中,有在庙堂,从早到晚上六时整天食用水果,有山楂、洋桃、枣、梨之类,到了夜里才吃一顿素饭。
    冬季,大扫尘,每年必有一次楼上楼下,厅堂卧室,厨房等处都要扫尘及清洗杂物。扫尘结束再做“冬福”。或者请道士做,也有设香案自行供献。以去旧更新,清污除尘,祛邪求福。
    1950年开始爱国卫生运动,村中按地段划分清洁区逢新年元旦、春节、五一、国庆,组织群众大扫除。
    1952年,抗美援朝战争时期,防止美国空投细菌弹,全村齐动员,反细菌战的卫生运动,街道沟渠清理,垃圾清除,水井加盖。
    1958年,开展“除四害”运动,消灭老鼠、麻雀、苍蝇、蚊子。
寒山艺术馆 http://blog.sina.com.cn/u/231023378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8

主题

694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93世 汪鸿欣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094

贡献奖

 楼主| 发表于 2011-2-10 09: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化
   
    篇
   
   

一、楹  联
汪王庙联:
    乱世据六州,保境安民,煌煌功绩垂千古;
    治平朝帝阙,忠君爱国,赫赫英名满神州。
祠堂联:
    灵山聚秀起蛟龙,霖雨沾濡,锡庆实由祖德;
    古畈钟英盈俊彦,文章彪炳,流辉并出宗功。
长房厅联:
    厚德自流长緬簪笏蝉联接武绍休济济冠裳绵世泽;
    英基兹萃涣靓桷楹写奕明禋觸享煌煌俎豆耀前模。
悦和堂联:
    用力用劳悦亲有道;宜兄宜弟和气致祥。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
昭恩楼联:
    一门两柱国;四代八尚书。
灵山寺联:
    群峰向北上争趋独此山中道回头不染六朝金粉气;
    芙蓉自东方捧出秀仙芳标丛屹立增辉宝婺焕容光。
书屋联:
    金屋瑶筐开宝胜;碧簷罗带入新题。
赞汪鋐联:
    师夷制夷功贯古今人第一;
    吏部兵部才兼文武世无双。
寒山艺术馆 http://blog.sina.com.cn/u/231023378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8

主题

694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93世 汪鸿欣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094

贡献奖

 楼主| 发表于 2011-2-10 09: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匾  额
赐进士出身兵部尚书刘大夏为户部员外郎汪星题:
裕   国   鸿   猷
皇明弘治十四年岁在辛酉年仲春月

赐进士户部左侍郎从侄孙玄锡为徵聘安陆丞太叔祖奖廿二讳濂公题
德   载   吉   阳
雍正十三年四月    重立

雍正九年春王正月谷旦
序    思    堂
尹继善题

康熙年邑侯知县贾璋(直隶平山)为汪承通奖匾
乔   年   宪   国

大总裁经筵讲官刑部尚书加三级励廷仪为丁未科进士中书汪波立
进    士
龙飞雍正六年孟秋月    谷旦
寒山艺术馆 http://blog.sina.com.cn/u/231023378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8

主题

694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93世 汪鸿欣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094

贡献奖

 楼主| 发表于 2011-2-10 09: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诗  词
步蟾宫
汪存
玉京此去春犹浅,正雪絮,马头零乱。
    姮娥剪就绿云裳,待来步蟾宫与换。
明年二月桃花岸,棹双桨,浪平烟暖。
杨州十里小红楼,尽卷上珠帘一半。

水调歌头
    汪存
侯应黄钟动,吹出百葭灰。
五云重压头上,潜蛰地中雷。
莫道希声妙寂,懈竹雄鸣合凤,
九寸律初裁,欲识天心处,
请问学颜回。
冷中温,信然哉;
彩云山外如画,送上笔尖来。
一气先通关窍,万物旋生头角,
谁合又谁开。
官路春光早,潇落数枝梅。

    西江月·念奴娇
    汪存
    白蛇霄断逐鹿人,方趁罾鱼群起。赤帜雄怅军缟素,龙种天生大器。堪鄙猴冠,自为狼藉,楚帐多尘垒。
    胆寒垓下,一鞭东窜休矣。亭长空舣扁舟,范增群辈,尽涂脂流髓。望断秦关无限恨,羞面江东山水。购首千金,若为名利,黯黯斜阳里。
石炉灰冷,美人魂落烟翠。

满江红
汪存
检点春光,阴雨过,三分之一。
从头数,元霄灯夕,都无晴日。
不碍郊原肥绿草,但漫丘壑沉云黑。
那东君,忒煞没纲维,眷无力。
燕忙甚,泥浑湿。蜂愁甚,脾无蜜。
更两句,又是梨花寒食。
蔫红殷桃吾不较,岂堪浸灿东畴麦。
望前村,白鹭衬霞红,探晴日。

    谒汪华墓
    汪宗臣
此生未展云岚里,郁郁甘棠孙子情。
今度忽为寒食客,欣欣乔木岁时荣。

蝶恋花
汪宗臣
年去年来来去早,怪底不来,庭院春光老。
知过谁家翻别调,家家望断飞踪窗。
千里潇烟渺渺,不记周梁,旧日恩多少。
匝近清明檐外叫,故巢犹在朱檐晓。

自题画像
汪介然
似僧有发,似俗无尘。
一片闲心,明月白云。

“新竹”命题诗句
汪炎昶
待成竿后节方露,自作笋时心已虚。

题江仲芳幽居
汪仲鲁
    海日融霜朝布暖,山风吹雨晚生寒。
    中情不为炎凉改,芳屋诗书静自观。

登炼丹台(黄山)
汪鋐
帝子乘云游帝乡,丹峰空见树苍苍。
鼎湖望绝龙髯后,始信神灵亦渺茫。

    游仁义院
    汪玄锡
走壁龙蛇不受尘,宋贤题刻尚如新。
谁言仁义无空释,追想衣冠重故人。
护法好山千仞秀,阅年芳草一庭春。
锦囊搜索悭奇句,短肘何能掣玉麟。

又一
曲径穿田一线长,如来门外接苍茫。
尘封佛像知年久,云锁僧居觉世忙。
山稻吐花酣晓露,水莲留叶战秋霜。
题来欲就沙笼事,重我来游到上方。
登齐云山
汪鋐
族拥悬崖重上重,凭空削出玉芙蓉。
人间偶见三山境,云外高撑五老峰。
风透疏林鸣老鹤,留惊深洞起潜龙。
抠衣不尽登临兴,何日重来访赤松。
巡靖安堡阅东河口新筑城台
汪道亨
燕然山外有高楼,大漠荒烟万里浮。
坐啸可挥白羽扇,严寒不待紫貂裘。
洗兵沾水涛声合,饮马长城雾气收。
刁斗月明沙塞静,将军无事更防秋。
登莲花山
汪坚
翘首莲花天际头,白云封处有龙湫。
甘霖时应居民祷,山下年年庆有秋。

    登灵山
    汪玺
策杖灵山去,行行路欲迷。
钟鸣知寺近,云暗觉天低。
谷口流泉滑,檐端古木齐。
何当谢尘鞅,向此卜幽栖。

登灵山
汪德昭
直上灵山绝顶头,碧云境界觉偏幽。
云龙出洞将行雨,风竹敲窗欲酿秋。

题石耳山
汪焕
碧桃烟暖晓猿啼,海日浮光泰华低。
仙子应怜行客远,片云载雨下吾溪。

答谢诗
汪鋐
辚辚车马出城东,揽辔欣逢二老同。
万里奔驰筋力在,一生精洁鬼神通。
灶田拔卤当秋日,渔艇牵篷向晚风。
回首长歌无尽兴,天高海阔月明中。

鳙溪八景诗
汪仲昭
    鳙溪八景者,闽宪副汪君进之先取其所居山水之优胜者而命之也。汪氏五十八世祖中元公痛父殁于王事奉母隐居,生逢唐乱,历梁唐晋四朝抗志不仕,择三浯上流十里有地曰鳙溪,清源平旷,山川迥合,中元见而爱之,遂闢居焉。
     其地亦名大畈,在今邑东三舍许。大畈之西有山名芙蓉,高数十仞,汪氏居室负之而钟其秀气,以坐重当时而名后世者,谱不绝书故曰:“芙蓉孕秀”。
    诗曰:十二芙蓉紫翠斜,坐看高岫出云霞。
          正当山斗文星地,更接西曹主事家。
      楚国良田春种玉,燕山芳树晚多花。
      白头剩得逃名叟,寂听天书下九华。
      其东有山曰莲谷,与芙蓉对峙,中有古祠,相传旧为神仙窟宅,水旱疾疫,祷之必应,故曰:“莲谷昭灵”。
    诗曰:鳙溪何处访仙踪,莲谷扪萝有路通。
    祠宇数椽层幛里,松杉半亩短墙封。
    霓旌似伴云归洞,羽盖应随鹤驭空。
    欲间真楼今几载,野花无语自春风。
    居之南一舍许有山名石耳,视芙蓉莲谷高大倍之,端拱耸立,当两山之缺,有若外户之屏蔽故曰“石耳捍门”
  诗曰:苍茫平沙欲尽间,两峰相对屹双关。
  云归树敛疑无地,路转行随却皆山。
  倒影丹梯人独上,沿崖青磴鸟孤还。
  无因隔断红尘梦,爱此峰岩不易攀。
    所居之北有山名阴岩,峰蛮奇削,如笔架焉,故曰:“阴岩笔架”。
  诗曰:窈窕青山几案前,奇形何止大如椽。
        地缘或有神灵护,名在多应父老传。
        沈醉欲书悬石壁,解醒偏爱卧峰巅。
        谁能更缩东溟水,助我诗狂欲上天。
    所居之南有潭深数百尺,其形如斗,每霁月流空,光浸潭底,故曰:“斗潭浸月”
    诗曰:最爱碧沙潭上坐,几看凉月可怜霄。
          山中草树秋萧瑟,水底鱼龙夜寂寥。
    素女不眠愁把镜,鲛人无语卧吹萧。
谪仙醉醒归何处,石上孤魂尚见招。
    自芙蓉山迢递而下,有一山突起,如树屏障,其上时有烟光,开豁顷刻万状,故曰:“屏障凝烟”。
     诗曰:寰山烟雾有无中,翠壁青屏面面同。
    草树云联春冉冉,峰峦影透雨朦朦。
    高楼正合沧茫岸,细路深愁窈窕通。
    醉眼忽惊无定所,乱霞残照望西东。
    所居四环有田数十顷,居人勤劳为本,每春朝雨霁,则皆举趾而耕,故曰:“古畈朝耕”。
     诗曰:人语朝来满市尘,野人无事只耕田。
行逢小径驱牛至,倦爱山溪枕石眠。
白发老妻亲饷饭,青春稚子解占年。
柴门不远归迟暮,桑拓疏篱夕照边。
    汪氏世业经儒,迄今子姓之繁无虑二三百家,入夜书声比屋相闻,故曰:“芳村夜读”
    诗曰:潇条城市不闻喧,夜夜书声若箇村。
空谷响如虚籁远,一灯深处野堂昏。
月斜歌枕长惊梦,雪打寒窗早闭门。
此夕更深尤不睡,隔邻喃语教儿孙。
    宪副君求诸名公之诗,以发抇其美。汪氏子孙所以定形胜之美,而居处之安者,皆先世之贻谋所及,不可不念也。复命仲昭记之,将以示其后人。仲昭窃维人之资,禀特异者,未有不钟山川之气致其学成行尊,亦未有不为山川增重者也。汪氏一门,钟鳙溪山川之秀,由唐迄今,魁人杰士不可悉举,其间若介然若立信若庭桂若睿若同若翔皆以宦业显于时。若延支若惟厚若惟瞻若惟庆若卓若宗臣若德馨若用晦若浔皆以行谊著于乡。若敦诗若溥若存若仔若炎昶皆以文章学识淑于人。之后如都宪汪奎、舜民冢宰鋐尚书玄锡副使思簪缨甲第,奕叶绵绵,皆所谓钟山川之秀,而能为山川增重者也,是而为子孙者可不思所以继承之哉。古之君子于一事一听必有所鉴。如睹芙蓉之孕秀,则思所以溥吾生物之仁。睹莲谷之昭灵,则思所以弘及民之泽。睹石耳之捍门则思所以成其干城之武。睹阴岩之架笔,则思所以励其华国之文。睹斗潭之浸月,则思所以复其灵腑之清明。睹屏障之凝烟,则思所以去吾胸襟之尘俗。睹古畈之朝耕,则思如古人之自食其力。睹芳村之夜读,则思如古人之自强不息。诚如是,则学无不成,行无不尊,先世之美可以继承,而无忝鳙溪山川不由此而益增重者乎。崧高之诗曰:“惟嶽降神生”。
    赐进士第出身南京大理寺署左寺副使右评事前翰林院国史编修蒲    仲昭记
成化三十三年岁次丁未正月望日
注:汪仲昭即汪坚

婺源行
汪玉岑
    余原藉婺源,自先祖父离乡来沪,迄我孙一辈百有余年,已相隔五世矣。
    绝句四首,用李青莲《赠汪伦》诗韵。时甲子冬至日也。
(一)
何日能作婺源行?好听家乡弦歌声。
不道沪滨来佳客,携来乡亲百倍情。
(二)
何日能作婺源行?好听家乡笑语声。
我今虽已乡音改,仍抱故园一片情。
(三)
何日能作婺源行?好听家乡泉源声。
泉流淙淙汇大海,千里万里澎湃情。
(四)
何日能作婺源行?喜听家乡欢呼声。
四化征骑奔腾急,群策群力激豪情。

示儿孙
汪序昭
一、
愁肠百结苦谁知,容貌丰伦鬓已丝。
满腹忧心何日脱,惟求安养胜莲池。

勤俭持身八十龄,千辛万苦起家声。
脑海灵浆思用尽,生斯乱世祝何荣。
三、
毛诗债额亦非轻,三倍毛诗方拔清。
思作取沙成塔想,岂非福至即心灵。

吾祖孝亲全子执,常存色笑助欢和。
供养思投翁所好,不惜市间时价奢。

我今家豫有何能,惟赖先尊孝养深。
夏去冬来温被褥,夜眠早起侍趋勤。

绿萼梅
汪子仪
乞得芳园绿萼梅,移将琼玉下篷莱。
一枝春色来天外,七秩酡颜笑口开。
林下清芬舒日永,堂前瑞霭应时恢。
阳和布律临除日,萌动先机黍谷回。

癸邜除夕
汪子仪
合家团聚娱灯前,绛炬通明永夕然。
点邜喜添红襁褓,逢辰笑撚白须髯。
童婴争嗜长生果,耆叟加封压岁钱。
端正桃符拈好句,安排爆竹待迎年。

大畈砚街
汪永昌
砚山硝石本精灵,隶属安徽始歙名。
竹木山水任琢磨,鱼虫花鸟胜天生。
今朝大畈砚石街,一片金声尽在雕。
往来商贾知多少,太平盛世也逍遥。

婺源步行街
瞻明柱国大冢宰兼大司马汪鋐坊
汪禄生
明朝政属六臣卿,吏部兼兵任不轻。
治国安邦双任负,文韬武略一肩承。
师夷制驭驱夷策,黜吏清贪陟吏明。
敕四忠坊旌表绩,巍峨旧貌复蚺城。

四、民谣
洒雄磺
    端午午时节,
    洒蚊虫,洒醋蝎,
    洒得蛇虫蚂蚁外头歇。
    端午午时节,
    洒蚊虫,洒醋蝎,
    洒得蛇虫蚂蚁外头歇,等到石壁开花再来接。

十二月花名
    正月梅花映雪开,二月杏花报春来。
    三月桃花红似火,四月蔷薇靠墙开。
    五月石榴多结子,六月荷花满池圹。
    七月菱角漂水面,八月风吹桂花香。
    九月菊花家家有,十月芙蓉搭牡丹。
    十一十二无花采,霜打雪压腊梅花。

穷汉自叹
    月光光,月麻麻。
    讨只老婆矮斜斜。
    上床凳接脚,下床要人驼。
    对面邻厢别笑我,为之无钱没奈何。

农家苦
    禾斛搁徛,家里没米。
    锄头挂上壁,家里没得吃。
    镰刀吊屁股,种田一世苦。

四月天
    做天难做四月天,菜篮细凳不离肩。
    麦要日头秧要雨,采茶娘子要阴天。

劝善歌
    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
    不信但看檐前水,点点落地不差分。
    碗檞掀碗轮轮转,媳妇自有做婆时。

哭轿神
    儿呀!好得今日起呀!
    儿呀!一床锦被盖天下,一树杨梅只只红呀!青枝发叶呀!牵男带女来家嬉呀!
    儿呀!白头到老呀!不要灯笼千只眼,只要蜡烛一条心呀!
    儿呀!走到堂前中公意;走到厨下结婆缘呀!
    儿呀!助夫益子呀!糠箩跳到米箩里呀!苦藤生苦瓜,苦瓜结甜子呀!
    儿呀!一支金竹打到杪,脚踏楼梯步步高呀!
    儿呀!天上凤凰成双对,湖里鸳鸯配成双呀!
    儿呀!兴家创业呀!生男求得高官做,生女下来做夫人呀!

八宝对
    男:    远望姐姐一枝花,不知好花在谁家。
    本当将花采一朵,又怕攀来断枝桠。
    女:    客人说话差又差,句句说来嚼奴家。
    奴家不是绫罗缎,奴家不是牡丹花。
    男:    姐仂说话圆又圆,是要银子还要钱。
    女:    银子铜钱我家有,只有八宝定我缘。
    男:    姐仂开口要八宝,小生买宝送姐来。
    女:    天上白云要四两,山边红霞要半斤。
    东海龙角要一对,五色龙须要半斤。
    天上明月要一只,月里桫柁要一根。
    南海观音要一座,西边弥陀要一尊。
    男:    天上白云姐水粉,山边红霞姐胭脂。
    东海龙角绞花剪,五色花线老龙须。
    天上明月青铜镜,月里桫柁绣花针。
    南海观音是娇姐,西边弥陀小书生。
    男女合:    八宝对来都不错,弥陀可配观世音。
   
挑丝巾
    一挑金,二挑银,三挑做夫人。
    丝巾挑起,公婆欢喜。
    丝巾挑上床,儿孙喜满堂。
   
女儿怀母
    驮梁鸟,嘀嘀音,做双花鞋送母亲。
    母亲怀我十个月,月月要担心。

逗儿歌
    月光光,光凼凼。供只猪,十八两。
    茶瓶烧水,木勺滔猪,滔得光囫囫。
    公一边,婆一边,堂前媳妇想得眼睛穿。

女儿谣
    柽子树,开白花。桐子树,发枝桠。
    爹爹写信寄来家,不要打个娇娇女,
    不要骂个一枝花。
    一朝风浪起,就是别人家。
    爹哭三声背上轿,娘哭三声关轿门。
    哥哭三声扛着走,嫂哭三声到婆家。
    爹讲去了千金女,娘讲去了一枝花。
    哥讲去了赔钱货,嫂讲去了一冤家。
   
逗儿歌
    驮梁鸟,飞连连,飞到婆家屋角前。
    看见婆家好媳妇,梳好头,搽好油。
    捞点饭儿爽秋秋,煮点粥儿稀溜溜。
    做点果儿圆周周,裹点粽儿四角扭。
    分囡儿吃一只,笔直到杭州。
    杭州买匹胭脂马,骑来骑去又好坐。
    骑上街,望大姨,大姨买包糕。
    骑下街,望小姨,小姨买包糖。
    恭喜囡仂上学堂。
    囡仂读了三年书,写了三年字,考中一个状元郎。
    到家先拜爹,后拜娘,一拜拜到老婆房。
    问问老婆生否生,老婆生只老鼠精。

三者同面相
    四季长青一树樟,四脚落地一只猫。
    也有三者同面相,狐狸、老虎、猫。
    四季长青一丛棕丕结,四脚落地一双鳖。
    也有三者同面相,乌龟、王八、鳖。
    四季长青一片茶,四脚落地一匹骡。
    也有三者同面相,驴、马、骡。

月光歌
    初三初四娥眉月,十五十六月团圆。
    十七八杀隻鸭,十八九杀只狗。
    二十平平,月起二更。
    二十三四月光照壁次,
    二十八九月光日头一起走。
   
按摩歌
    反搓搓,顺搓搓。
    滞食不留家。
    揉揉搓搓,搓搓揉揉。
    滞食不停留。
    搓得尿里出,搓得屎里出,
    乌狗、白狗都来吃。
寒山艺术馆 http://blog.sina.com.cn/u/231023378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