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楼主: 汪顺飞

(学术探讨)聊聊汪华的那些事

 关闭 [复制链接]

1652

主题

7021

回帖

18万

积分

管理员

宏扬汪华文化 共建和谐家园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7455

特殊贡献奖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09-11-29 22: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普世性的信仰,就有普世性的历史观。。。

  社会的进步,特别是近现代以来,以人(个体)为本、以整个人类为视点的普世性的观点早已是各种理论的主流,如果还停留在某一狭小空间去思考,并做出决断的话,有些说不过去了。。

  关于这段历史,家网里的《新安之神  靖民之神》、《汪华研究—徽州学的新拓展》等学者文章已诠释得很成功了,也是因为站上了人类高度视角。。。

  家谱存在的闪光点也就是普世性,是一个宗族千秋万代存在的记录,每个个体不可或缺,都在闪光,同时各个家族的兴盛,也意味着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6

回帖

637

积分

圣骑士

积分
637
发表于 2009-12-1 00: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不懂您说的意思,就我所知,普世性伦理的前沿学术吵得很厉害.
http://baike.baidu.com/view/930008.htm?fr=ala0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160

回帖

3万

积分

认证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34344
发表于 2009-12-1 20:04: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17楼(汪金来) 的帖子

汪华在未归唐前,杜伏威难道是汪华的上级?汪华奉表归唐完全不必通过杜伏威。
blog.sina.com.cn/u/15959352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160

回帖

3万

积分

认证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34344
发表于 2009-12-1 22:36: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18楼(汪金来) 的帖子

以您所言,兵民之比为1:50.
我看未必。在那乱世,统治者要保自己地盘要扩充军队,哪会是兵民之比为1:50.呢?
隋大业中期,天下无事,炀帝发兵一百多万伐高丽。那时的人口不会超过四千万,因为一百多年后的唐开元盛世才八千万。
但您所说的华公在宋以后才受到历朝追封的几个原因,倒是有点理由
blog.sina.com.cn/u/15959352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6

回帖

637

积分

圣骑士

积分
637
发表于 2009-12-5 01:02:42 | 显示全部楼层

Re:回 17楼(汪金来) 的帖子

引用第22楼汪济(潜山)于2009-12-01 20:04发表的 回 17楼(汪金来) 的帖子 :
汪华在未归唐前,杜伏威难道是汪华的上级?汪华奉表归唐完全不必通过杜伏威。

唐是杜的上级,杜持唐的节秩,负责江淮的平定工作. 用现在的话讲:江淮的地盘是杜负责的,是唐划给他的势力范围。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6

回帖

637

积分

圣骑士

积分
637
发表于 2009-12-5 01:04:46 | 显示全部楼层

Re:回 18楼(汪金来) 的帖子

引用第23楼汪济(潜山)于2009-12-01 22:36发表的 回 18楼(汪金来) 的帖子 :
以您所言,兵民之比为1:50.
我看未必。在那乱世,统治者要保自己地盘要扩充军队,哪会是兵民之比为1:50.呢?
隋大业中期,天下无事,炀帝发兵一百多万伐高丽。那时的人口不会超过四千万,因为一百多年后的唐开元盛世才八千万。
但您所说的华公在宋以后才受到历朝追封的几个原因,倒是有点理由   

1、您说的一百万的数字和开元的八千万数字出于何处?
2、而且那个1:50是理论上的数字.
3、对隋用兵辽东,我真还没有认真研究过,在这里先讲几个我平时的印象:
A、 隋大业时,也近四千万了。就是100万,比例也不过是1:40。再加上这只是对辽东的用兵,提高一下,1:20。那是举全国之力啊。
B、对辽东的用兵,是累计数,而非一次性的调集那么多部队。
C、用隋炀帝比,合适嘛?
D、诚如您所言,那是乱世,而非隋统一之后的修养生息之后对辽东的用兵,您觉得50万民众(其实这还只是六郡的全部人口)能养得起10万人马么?
E、用兵辽东是作为炀帝一大罪啊(其实对于辽东的用兵,我个人以为有历史的必然性,是当时情况的需要,如汉之对匈奴,不过炀帝败了,当然是罪了,其实简单分析一下,直到开元安史之乱,辽东都是重兵把守甚至导致安史之乱)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6

回帖

637

积分

圣骑士

积分
637
发表于 2009-12-5 01:3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论不必为华公之"贼"平反.
1、华公为“贼”问题,出现在新旧唐书、资治通鉴,无论如何,从当时的传统的角度来看,确实代表了一种伦理的正统,在现在来看,这种正统的伦理观,应该值得商榷。
2、从罗愿开始翻案,然考罗氏之《新安志》,犹不载华公之传(我刚收到新安志,也许是我没有读到),而牧守载有王雄诞。属于肯定的。
3、华公之行状,出自《新安文献志》,然罗氏注其皆出于故老。
4、罗愿之前,汪氏在政治上、学问上发达的大家也不在少数,皆未有闻翻案者,在宋后之明朝,有为帝师者,亦未为华公翻案。
5、关于华公之祠庙者,新安志等书有所记载,在宋以前,也未获得官方之承认。
-----------------------------------------------------------------------------------------------------------------------
以上史实之存在,故不为自揭祖宗之短,而是要解决这些问题。愚以为,这些史实的存在,是以华公为代表的汪氏或广而言之徽州在历史上崛起之艰难的真实记录,否认这些史实,恰恰是不妥的。是抹杀以华公为代表的民众在困难中崛起的决心和勇气、智慧与开拓。
隋唐之际,正是士族门阀势力衰落、以科举为主流新兴势力崛起之际,而华公又在杜汪恩怨冲突中处于不利地位,但是他敏锐的抓住了一个历史机遇,放弃爵勋在享乐中平庸,从选举中奋起,华公七子(或八或九不一)也皆从选举中谋求发展。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的激励下,终于获得了政治上的承认。
-----------------------------------------------------------------------------------------------------------------------------------------------------------------------------------
贼,败也(《说文》),而非现在所谓偷之意。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6

回帖

637

积分

圣骑士

积分
637
发表于 2009-12-5 02:02:35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学术的角度来说,
正史为纲目,方志为扶疏,家乘为辅翼,金石为考据,我个人理解是一种主流的权威学术范式,当然我顶多是看看学术,不敢说研究,所以请搞史学的人士指点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160

回帖

3万

积分

认证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34344
发表于 2009-12-5 12:2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24楼(汪金来) 的帖子

汪华在未归唐前,杜伏威难道是汪华的上级?
因此,汪华奉表归唐要不要通过杜伏威这个话题,我看无须讨论。
blog.sina.com.cn/u/15959352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6

回帖

637

积分

圣骑士

积分
637
发表于 2009-12-5 19: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Re:回 14楼(汪金来) 的帖子

引用第15楼汪济(潜山)于2009-11-22 20:33发表的 回 14楼(汪金来) 的帖子 :
宋罗愿说得已很清楚:汪华九月甲子奉表归唐,当月22日唐廷下诏褒封汪华,那就承认了汪华为唐臣,是自家人。杜伏威11月遣王雄诞攻,这不是明显自家人打自家人?怎不是淮阴击降之类?若说汪华有挑拨李杜关系之嫌。那根本谈不上,怎么挑拨? 若说,并没有把唐的持节大员放在眼里。那 罗愿也说得已很清楚:汪华只是看不起杜伏威,耻于通过他归唐而已.。这难道是他杜伏威起衅的正当理由?至于唐廷以后没追究杜伏威的责任,那倒是唐廷怕引起东南不安定而采取的和稀泥而矣。

罗愿说的更清楚地是: 他所写的材料是取自故老.在<新安志>的祠庙里如此说的.收集在<新安文献志>里的<行状>亦是如此.这里罗愿是采取了一个巧妙的方法:我根据材料写结论,材料不是我的,责任是别人的.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