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2-3-4 12:59:05
|
显示全部楼层
无为县志也有“汪有典”介绍:
汪有典,字启谟,号订顽。清无为州(今安徽省无为县)人。通经史。竭10余年精力,搜集明代300年间抗节死义诸贤事迹,编纂成《史外》32卷,乾隆十三年(1748)付梓。民国15年(1926)清末举人卢自滨校订再看版。还著有《望古集》6卷。年71卒。
2011年3月16日,中共无为县委宣传部编、中国炎皇文化出版社出版的《无为名人》中,收录了《清朝著名史学家汪有典》:
汪有典,字启,号订顽,又号咬莱居士,清雍正年间出生于无为县,庐州府府学生员。父亲汪国璇,是康熙丙午(1666)举人,文章学业名重一时。有典自幼受到家庭环境的熏陶,加之天资聪颖,勤奋好学,遂博通经典史集,以及秦汉各家之学,尤其对司马迁《史记》研究精深,并得其精髓。
汪有典爱好古文,并写得一手好文章,三十岁时即著有《明人事类纂》,因家境贫寒无钱付印。信的是断垣残壁,篱舍萧然,仍专心致志去著书立说,曾作《晏如室记》以寄志。丙子(1756年)春奇荒,有典以诗记事“卧病经春损豆箪,人传榆粥节逢寒,三旬九食撑肠易,一刻千金驻景难,桃自敷红柳自绿,山犹耸翠水犹湍。纷纷苍赤仳离甚,郑临云亡孰绘看”。从诗中可知,他的生活已穷困到“三旬九食”的地步,但他仍分秒必争,竭尽十余年之力,搜集了明代300年间抗节死义诸贤事迹,编纂成《史外》一书。汪有典的学生范允代在《忠义别传凡例》中说:“先生编著是书,辛勤考核,费时十余年,因家藏书少,往往从人借抄……”从中可见《史外》资料来源,是何等的艰辛和不易。
《史外》的内容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一、在明朝统治者内部斗争牺牲的忠臣良将。如建文四年(1402),燕王朱槺攻破南京,被朱棣杀害的,如黄子澄、齐泰、方孝孺,景清、铁铉等,随熹宗天启年间(1621—1627),被魏忠贤残酷迫害致死的,如左光斗、杨涟,魏大中、袁化中,頋大章、周朝瑞等人们在南明弘光政权期间,被马士英、阮大钺杀害的,如雷縯祚、周仲驭等人。
二、在抗清斗争中壮烈牺牲的英雄人物。如史可法、张煌言、沈士柱、陈子龙,夏允彝、夏浣淳、金妇女节、江天一、黄得功等人。
三,为国捐躯的明朝官员。这些人大多是沿江的江南的知识分子,他们文化素质高,深受楚文化、吴越文化、齐鲁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屈原的爱国主义与邪恶势力作斗争的不妥协的精神。伍子胥坚持真理的精神,孔孟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精神,是他们奉行的信条。因此,他们在同奸臣逆子的斗争中威武不屈,宁直不弯。在民族压迫沉重的岁月,在满族统治者强迫汉人改变风俗习惯之时,奋起反抗,直到壮烈牺牲。他们的诗文催人泪下,他们的事迹感人肺腑。《史外》如实地记录了他们的动人事迹,给人以深刻的教育。
关于《史外》书名的问题,该书《凡例》说,《太平御览》书目列古人别传数十种,谓之别传,以异于史家。汪有典亦效此法,题书名曰列古人别传数十种,谓之别传,以异于史家。汪有典亦效此法,题书名曰《史外》,取胡文定“史外传心”之语,以异于正史。
《史外》编成于乾隆初年。《明史》颁行于乾隆四年(1739),汪有典将《史外》与《明史》重加校对,确信无论讹误后,这才于乾隆五年付梓刻印。作者仿《史记》列传体例,或一人一传,或数人合作、传后有“赞”,共32卷,234篇。该书体例虽未突破《史记》列传的框架,但在内容上却有独创之处。作者为了表彰明代忠义之士,上到将相,下至贫民、乞丐,均在褒扬之列,不使泯灭,这不能不说是当时史界一大进步。
《史外》的价值还在于保存了不少地方史料,《史外》是研究方志者必读之书。如《庐州忠义诸公合传》就记述了无为人钱策秉公执法,不畏权势的动人事迹。钱策任南刑部主事,东宁焦某之子殴杀弈客李秋,反诬李秋为盗,诸司畏势不敢问,钱策接手后,经过三调查、审讯竟将东宁侯子逮捕入狱,依法治罪,声震南中。此外,该书对舒城人胡守恒、六安人刘铉、合肥人赵之璞均有事迹记述。
《史外》最大的特点,是补《明史》之不足。如建文出亡之事,方孝孺被诛十族,景清之铁帚刷肉,铁铉之大镬热油等,《明史》俱未记载,而《史外》秉笔实录,情节细腻感人,是研究明史的重要资料。
《史外》版本最初刻于乾隆五年,乾隆十三年有季氏刻本,同治初有江西余氏刻本,民国初年上海、四川、安庆都有刻本。尤其是民国十五年(1926)无为清末举人卢秋浦根据各种版本重新校订再版为佳。
汪有典除撰有《史外》、《明人事类纂》外,还著有《望古集》6卷。71岁逝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