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1-1-12 19:5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9楼(汪昌彬) 的帖子
┌────────────────────────────┬────┐
│ 皖 桐 梅 城 汪 氏 家 譜: 【 目 錄 】 │ 頁 次 │
├────────────────────────────┼────┤
│ 卷一: │ │
│ §1. 修譜動機 : 1 │
│ §2. 像贊引: 1--2 │
│ §3. 遷桐一世祖文智公遺訓: 3 │
│ §4. 諱 派【輩分】: 「一四零四年」由鄱遷桐 3 │
│ §5. 越國公汪華垂裕錄」: 3 │
│ §6. 越國公上譜表」: 3 │
│ §7. 越國公 「恩 綸」: 4 │
│ §8. 越國公舊譜支派序首 : 微捲號碼【1087850】 4 │
│ §9. 平陽汪氏各支遷移紀錄: 4 │
│ §10. 吳王奉籍歸唐表: 4 │
│ §11. 序: 宋末, 萬石 謹撰 5--6 │
│ §12. 立捐約竹州股長等情: 6 │
│ §13. 序: 嘉慶 3 年 汪志伊 6--7 │
│ §14. 序: 乾隆 46 年 啟鳳 7 │
│ §15.「遷桐第一次正式修譜」序: 嘉慶 3 年 7--8 │
│ §16. 二修家譜序: 同治 4 年 8 │
│ §17. 三修家譜序: 光緒 32 年 9 │
│ §18. 四修家譜跋 : 民國 32 年 9 │
│ §19. 五修家譜前記: 1995 年 汪海波 10--13 │
│ §20. 柏茂堂記: 13 │
│ §21. 今日的梅城寺: 15 │
│ §22. 祠堂圖: 汪志忠 14 │
│ §23. 柏茂堂記: │
│ §24 二房可峻公裔歸宗合修記: 13 │
│ §25. 五屆修譜贊: 汪方正 15 │
│ §26.「序」: 15--16 │
│ §27. 汪氏始祖世系表: 16--17 │
│ §28. 汪氏歷代淵源世紀: 18--24 │
│ 卷二: │
│ §1, 第五屆修譜,召開會議: 1 │
│ §2, 第五屆修譜,有功人員: │ 1
│ §3, 贊昌彬: 洲江汪心有 2 │
│ §4, 第五屆修譜序: 汪方正 2 │
│ §5, 吟五屆修譜發起人: 汪志忠 2 │
│ §6, 各地區之來信: 3--5 │
│ §7, 各地區家族通信地址: 3--5 │
└────────────────────────────┴────┘
┌────────────────────────────┬────┐
│ 皖 桐 梅 城 汪 氏 家 譜: 【 目 錄 │ 頁 次 │
├────────────────────────────┼────┤
│ 卷二: │ │
│ §8, 遷桐後之修譜紀錄: │ 7--8 │
│ §9, 遷桐後【1---9世大字號】世系表: │ 8 │
│ §10, 遷桐後【5---9世大字號】世紀錄: │ 9--13 │
│ §11, 遷桐後【5--9 世】【 長 房 】世系表與世紀: │ 13--17 │
│ §12, 遷桐後【5--9 世】【 二 房 】世系表與世紀: │ 17--21 │
│ §13, 遷桐後【 三 房 】《子章支》世系表與世紀: │ 21--25 │
│ §14, 遷桐後【 三 房 】《子連支》世系表與世紀: │ 25--29 │
│ 子連公支---◆袱公◆ ---支下《5──9 世》 │ │
│ 子連公支---◆枓公◆ ---支下《5──9 世》 │ │
│ §15, 遷桐後【 三 房 】《子連支》 世系表與世紀: │ 29---- │
│ 子連公支---◆枋公◆ ---支下《5──9 世》 │ ----33 │
│ 卷三: 《長房》 聖公裔:大字號支譜: │【長房 │
│ 前冊【大質. 大尚. 大忠】. 中冊【大懸】. │ (聖)公裔│
│ 後冊【大典. 大良. 大遐】. │ │
│ 卷四: 《長房》 椅公裔:大字號支譜: │ 【長房 │
│ 前冊【大孝. 大弟. 大忠】. 後冊【大信. 大智】. │ 椅 公裔│
│ 卷五: 《二房》 桐公裔大字號支譜: │ 二房 │
│ 前冊【大蔥,大奚】. 後冊【大忠】. │ 桐 公裔│
│ 卷六: 《二房》桐公裔大字號支譜: 【大清】. │ 桐 公裔│
│ 卷七: 《三房》拭公裔大字號支譜: 【大諧】. │ 大譜 │
│ 卷八: 《三房》拭公裔大字號支譜: 【大正】. │ 拭 公裔│
│ 卷九: 《三房》杖公裔【大猷,大獻,大恕,大悉,大慈】 │ 杖 公裔│
│ 卷十: 《三房》子連長子袱公大字號支譜: 【大任,大鑑】 │ 袱 公裔│
│ 卷十一: 《三房》子連長子袱公大字號支譜: 【大廈公】 │ 袱 公裔│
│ 卷十二: 《三房》子連長子袱公大字號支譜: │ 袱 公裔│
│ 前冊【大翀】,後冊【大相,大榜,大誠\】 │ 袱 公裔│
│ 卷十三: 《三房》子連三子枋公大字號支譜: │(枋)公裔│
│ 【大亨,大儀,大護】 │(枋)公裔│
│ 卷十四: 《三房》子連三子枋公大字號支譜: 【大有公】 │(枋)公裔│
│ 卷十五: 《三房》子連三子枋公大字號支譜: 【大能公】 │(枋)公裔│
│ 卷十六: 《三房》子連三子枋公大字號支譜: 【大材公】 │(枋)公裔│
│ 卷十七: 《三房》子連三子枋公大字號支譜: 【大思公】 │(枋)公裔│
│ 卷十八: 《三房》子連三子枋公大字號支譜: 【大乾公】 │(枋)公裔│
│ 卷十九: 《三房》子連三子枋公大字號支譜: 【大魁公】 │(枋)公裔│
│ 卷二十: 《三房》子連三子枋公大字號支譜: │ │
│ 前冊【大英】中冊【大棟】 後冊【大粱】 │(枋)公裔│
└────────────────────────────┴────┘
梅城汪氏 【 譜 頭 一 】 01頁
§1. 修譜動機:───客家人山歌之思考──── 汪 海 波
「駿馬匆匆出外方,任從隨地立綱常,延生外境遊無境,日久他鄉即故鄉。」
客家人以廣東福建居多,但均來自中原,現巳遍佈海外,非常重視家譜,
因此常往尋根。喬木發三枝豈非一本,長江流萬脈總是同源。我汪氏族人
居住全國各地,說話口音雖有不同,南腔北調,但均為穎川侯之後。
住台北縣一位汪淦培先生,江蘇沭陽人。給我看一份資料,蘇北十餘
縣市汪氏正進行大修譜,各支各地均有專人負責。包含沭陽,灌雲,淮陰
,漣水,濱海縣 ----等。總管收集資料人為汪鐵昌先生.地址是灌南縣,
新安鎮,新興巷,23號。[郵區223500]。別人能修我梅城汪氏一定也能。
桐 城 高 林 汪 微片號碼 1087847
提供: 修譜五難- - - 難齊,難合,難投,難平,難馴。
修譜五法- - - 明族屬,別長少,辨同異,避名諱,參詳略。
§2. 像贊引:────────────
祖宗遙隔或數千載,或數百載,行蹤雖有實錄,而真容難以悉傳,
影響附會是誣祖也。故我先世屢經播遷,有像贊備者。亦有殘缺不全者
。茲遵舊帙不敢增損,庶祖宗無似是之容,而子孫無非族之祀。
┌──────────────┬──────────────┐
│ 一. 魯 穎 川 侯 像 │ 二. 漢 龍 驤 將 軍 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贊 曰: ↑ 贊曰:↑大廈之材,清廟之器,正笏垂紳,
天生潁異,手見祥文, ↗ 匡時濟世,秩領龍驤,揚揚渡江,
凡厥汪氏,賴植其根。 ↗ 肇基會稽,顯振吾汪,挺生賢孫,
世華題 ↗ 榮遷古歙,千萬支派,簪纓奕葉。
↗ 元禮部尚書裔孫澤民 拜題
才堪冠世,誰與之京,先文後武,爛然有聲.
丞相翟方進
梅城汪氏 【 譜 頭 一 】 2頁
┌──────────────┬──────────────┐
│ 三. 唐 越 國 公 像 │ 四. 兵 曹 參 軍 爽 公 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贊曰: ↑ │ 贊曰: ↑
生鍾間氣,死為直神,捍災禦患,保國 │和盎春陽,清涵秋宇學慕顏,
護民,褒封血食,照耀古今,椒支繁衍 │曾心存伊呂,蓋知為當代之英
,裕爾後昆,堂堂廟貌,萬載如存。 │,而每以濟世自許,才雖厄於
宣和二年三月七日35世孫,道亨勒石 │藩幕之僚,而遇則際乎匡時之
於吳山三茅觀。 │主。 黃瓚拜題
┌──────────────┐
│ 五. 明 文 智 公 像 │
├──────────────┤
│ │
│ │
│ │ ←┐
│ │
│ │ 贊曰:
│ │ 稟姿英俊,藝苑名馳,志高
│ │ 品重才奇,千里播越,萬代
│ │ 訓詞諄復,詒燕來茲。
│ │ 裔孫 縈之敬題
│ │
│ │
│ │
│ │
└──────────────┘
梅城汪氏 【 譜 頭 一 】 03 頁
§3. 遷桐一世祖文智公遺訓: ────────
【 皖桐勝地,代生賢良,梅城古剎,宋建西鄉,山則可仰,水浸以長,
卜居於此,長發其祥,唐封越國,漢襲平陽,龍溪之著,秘監之光,淵源有自,
奕葉無疆,一本宜重,九族莫傷,樸耕隴畝,秀讀文章,尊敬長上,孝順爹娘,
毋反於目,毋鬩於墻,眾以和處,友以信彰,持躬禮節,訓子義方,早完國稞,
報答君王,勿害天理,勿乖倫常,勿行妓室,勿入賭場,勿羅法網,勿事躊張,
貧莫失志,富莫顛狂,克勤克儉,無怠無荒,為箕為業,肯構肯堂,吾願子孫,
念茲勿忘,安分守己,爾熾而昌。】
§4. 諱 派【輩分】:────── 明永樂二年「一四零四年」遷桐
我族自江西鄱陽遷桐將近六百年之久,原有定派後益蕃衍星散,恐好奇者
別立名諱,以致顛倒尊卑,混亂上下。茲遵先人派訣,五言詩四句,載明譜諜,
使一代用一字,任世數繁多,而層次明晰。
大 啟 之 家 慶──存 心 積 德 昌
克 紹 箕 裘 業──式 昭 貽 燕 長
世 澤 承 先 緒──詩 書 裕 後 賢 「註」民國三十年又續
聲 華 傳 中 國──仁 孝 毓 皖 川 四句五屆修譜免增
「注釋」克紹箕裘:克者能也。紹是繼承。箕是畚箕。裘是皮衣,箕裘
是指上一代事業。源自「禮記學記篇」。
式昭貽燕:式是榜樣。出自詩經小雅,嘉賓有酒君子式燕以樂。
昭是昭穆。墓地排列以始祖居中,2,4,6世位於始祖
左方稱昭。3,5,7 世居右為穆。以別長幼親疏也。
貽燕,出自詩經大雅,貽是遺留,燕是安定,使子孫
安吉之意。
§5. 越國公汪華垂裕錄」: ──────────
吾少也孤既壯有室,今汝母先喪諸婦子前當務孝弟為先,
知宗嫡為上,以嗣以續,以享以祀此謹識之,汝母錢夫人乃湖洲長城人,
巢國公次女諱任生於仁壽元年辛酉八月,建丁酉九日庚申,曾祖純祖文彊
父九龍夫人,二十二時吾聘於室,武德六年癸未,二月十三日乙未戌亥雙
生二子建與燦也,八年乙酉八月二十一日壬午達生,九月十三日甲辰龐娘
生廣,九年丙戌十月十一日丙辰稽娘生遜,貞觀元年丁亥六月十九日己亥
生逵,三年己丑十二月二十日丙戌卯時生爽,五年辛卯四月八日丁酉生俊
,爽與俊皆龐氏所生,十九年己已四月十五日張娘生獻。
§6. 越國公上譜表」: ────────
唐太宗貞年 月 日臣華上言臣奉
詔責臣家狀姓譜,齊貴賤之由來,辨源流之優劣,德懋懋官,功懋懋賞,臣
伏閱舊譜分封創於姬旦,得姓始於汪侯,枝葉相承代膺簪紋,或昨土周室
,或著義秦朝冠冕蟬聯悉稱良最,暨漢建安之崴,臣祖名文和者,榮膺墨
綬治仕會稽遂居江南,牧守建撫之榮令,書握蘭之望,淵流不惑代次無疑
,如臣何功。 恩敕賜信圭授左翊衛白渠府統軍,兼備宿衛,臣今
繕寫一通進奏以聞臣華誠\恐稽首頓首謹言。
梅城汪氏 【 譜 頭 一 】 04頁
§7. 越國公「 恩 綸 」: ────────
總管歙,宣,杭,睦,婺,饒六州諸軍事,歙州刺史上柱國越國公
食邑三千戶。
汪 華 敕 命 奉天承運\: ───
皇帝敕曰朕惟克定禍亂爰繼大統,文武臣工悉增階爵,爾汪華往因離亂保
據州郡,鎮靜一隅以待甯晏識機慕化,遠近投誠\,今既臣服,宜從褒寵,
茲敕爾為方牧持節,總管歙宣杭睦婺饒六州諸軍事,歙州刺史,上柱國越
國公食邑三千戶主者施行。
敕 命
大唐武德四年九月二十二日。
§8. 越 國 公 舊譜支派序首 :────── 微捲號碼 1087850
竊以糾合宗支,尚期磐石之固,不如同姓氏敘葛藟之綿靖,茲棠
棣之華庶,免杖杜之刺源,同派遠室邇人疏執筆,特書共誌,宗盟之他
適開編廣覽,宜宗族譜之無忘。故序。
§9. 平陽汪氏各支遷移紀錄: 紀穎川以下支派─────
1, 北地七戶承祖「猛」公次子「拔」後.
2, 宜陽七戶承祖「勝」公三子「泰」後.
3, 清河四戶承祖理長子「堅」後.
4, 扶風八戶承祖進次子「勘」後.
5, 准陰四戶承祖達三子「卞」後.
6, 廣平九戶承祖高三子「澮」後.
紀渡江以後支派─────
7, 會稽七戶承祖文和公次子「超」之後.
8, 廬江五戶承祖「軫」四子「萬」之後.
9, 休甯諸支承祖「授」長子「翊」之後.
10,歙州歙縣績溪沙溪鳳凰登源諸支,承祖「授」二子「解」後.
11,睦州遂安新安諸支,承祖「授」三子「演」後.
12,宣城諸支承祖「授」四子「旭」後.
13,豫章三戶承祖「徹」三子「謙」後.
14,歙縣長樂南鄉諸支,承祖「道獻」長子「恭」後.
15,北野靈村輩村烏即琶村諸支承祖「道獻」次子「 威」後.
16,白陽諸支承祖「叔舉」次子「泰」後」
17,葛塘諸支承祖叔舉三子「志」後. 臨溪諸支承祖叔舉四子「騁」後.
18,長樂諸支承祖叔舉五子「霸」後.
§10. 吳王奉籍歸唐表:──────────
乾坤革運\,帝王有真據地利之善便者,當思天命之攸,屬臣本田家崛山谷
不忍盜賊\戕害,生民遂率一方相與保聚,伊圖左右,率屬歸心,故能賑乏
窒姦鎮安境土,撫養黎庶以俟定一,今聞應天禪受革命肇基,敢令宣城邑
長吏汪鐵佛奉表以聞。 武德四年九月甲子歙州 汪華表奏。
梅城汪氏 【 譜 頭 一 】 05頁
§11. 序:────────────── 宋 末 萬石 謹撰
氏族之錄所以定世系,敘昭穆辦冠冕卑隸之貴賤,分膏梁寒酸之左
右也。是故自黃帝以來至春秋時,諸侯卿大夫名號繼統,各有所承,如氏
於國則齊魯吳楚之類是也,氏於溢則文武成宣之類是也,氏於爵則王孫公
孫之類是也,氏於字則孟孫叔孫之類是也,氏於事則巫乙匠陶之類是也,
氏於居則京門北郭之類是也,氏於志則三烏五麓之類是也,大扺皆以受姓
命氏,而旌有功故名宗,望族舉郡國以自表,譜系由興焉,自秦滅學之後
,公侯之子孫失其本系,漢興司馬遷父子乃約世修史記,刪國史,明世家
,諸儒於是有姓氏,譜學者論撰至為姓氏簿狀,姓氏要狀,姓氏英賢篇,
與夫曹倉人物誌之類,論次雖不同,要之皆以世系明德之高者為上也,然
漢則上官,隋則貴茂姓,及唐以冠冕等級為高下,以三公一品為第一,次
貴盛門,又次貴望族,一代之間諸儒異同之論,所尚紛紜,亡有定制。惟
魏之制可取,蓋其條例有僑姓,有郡姓有虜姓,大扺以郡姓為上謂,以中
國士人與閥閱為差等,有三公膏梁,有令僕華腴尚書領護而上者,為甲姓
,九卿方伯為乙姓,散騎常侍大中大夫為丙姓,吏部正卿員郎之屬為丁姓
,凡得入者謂之四姓。當世榮之北齊因之,其舉秀才州主簿郡功曹,非四
姓不預選,故江左定氏族,以郡姓為第一,焉有天下國家者,其定世系敘
昭穆果如是之詳,使賢士大夫之子孫,得夫繫錄以示所承,何患冠冕皂隸
之混淆,膏梁寒酸之無辦乎。惟吾汪氏遠有世系,自軒皇傳而為金天氏,
金天再傳而為高陽氏,三傳而為高辛氏,四傳而為后稷,肇於有邰,歷唐
虞,夏,商,至文武造周,封伯禽於魯,傳至成公次子,名汪為穎川侯,
一再傳遂以為姓。居平陽歷周八百七十四年,而平陽之族,往往徐以昌盛
,浸以蕃衍,雖春秋之時,其執干戈衛社稷者,猶有人焉,逮至諸侯雄霸
秦漢,紛爭三方,鼎峙二晉,扶疏南北偏方,又數千百年,而汪氏之族人
往往又因宧遊,或因避地所徙不一,至隋,祚顛僵中原,僭亂所在蜂起,
民多流七,而平陽之族,復徙家於新安,竊原新安之郡,在普稱富州,而
始祖英濟王諱華者,乃嘉富州山水之勝遂永家焉,因承寇亂保護州郡,鎮
靜一隅,厥後唐室平泰功行賞推為第一。
唐爵以新安本郡而附宣杭婺睦饒五州封焉,而始祖乃擇州之便,
近卜築城東一舍之地曰績谿。
唐自開基以來至天佑,又二百餘年,五代之季又五十餘年,逮於
宋朝而始祖之子孫無慮億萬,不下數十世綿蔓羅圖,星布碁列,魚貫蟬聯,
遍滿六邑,六邑之民吾汪氏大半,十姓九家汪,信吾始祖挺忠烈於國,有
功德於民多矣,故德源流光,善積慶長,天佑神相,子孫其昌有如此者。
而後人往往以汪氏之族支派蕃衍,稱呼不便,遂以所居之地,州郭城市,
原墅村瞳而稱之曰,某處汪族。或以所處之關而稱,或以所占之陂而稱,
或以所築之墅而稱,或以所附之田而稱,所據之山而稱,所住之橋而稱,
所封之亭而稱,所臨之塘而稱,所居之村而稱,如關則曰北關汪氏,如稱
陂則曰黃陂汪氏,如稱墅則曰奇墅汪氏。如稱山稱田,則曰沙田麻田南山
石山古城山,如稱亭稱橋稱塘稱村,則曰鳳亭漁亭降橋荒塘資村,汪村之
族是也。以至鳳凰塘模大阪回嶺,坦頭嶺,兆浮沙之族,皆以勝景之地,
而名六邑之間,汪氏所稱之族幾數百焉,以至宣杭婺睦饒,池陽金華南康
鞏州,所在皆有大族也,抑亦當時子孫所封之域而然歟。
鳴呼王公之稱人臣之極也,而吾祖享王爵之封,而本朝復多名宧,
為時景仰,聲振寰區矣,況以氏族蕃蔓考之,以言其繁多則幾族矣,以言
其門第則幾門望矣,以言其定制則為郡姓之膏梁也,而萬石 係聯族之末.
梅城汪氏 【 譜 頭 一 】 06頁
抑祖宗百世源流,百世根基,昭穆冠冕,貴賤辦別,若流水之有根源,
人民之有謀\主也,當國家治平之後,復詔諸侯定譜系,以族奕奕相承,殆
與天地同其悠久也,於譜牒者以備錄,則其尊祖敬宗之謂有主也。雖百世
之遠宗支寄有傳云。
大 宋 紹 興 乙 丑 仲 冬 月 宋末 萬石 謹撰
§12. 立 捐 約 竹 州 股 長 等 情:──────────
我股自明嘉靖年間遷懷邑竹州後,以明末兵亂間
隔往來遂失。祖宗祭掃祀田祠宇俱未出賣,今纂修家譜查閱舊帙,彼此
符契,我股除丁費外,捐出銀三十五兩入公,以為永遠春秋祭祀之資,
立此捐約載譜為據。
嘉慶三年正月初十日,立捐約竹州股長 維章及德洋,亮一,倫昇智有
俱押。 戶尊 鶴樓 押 。
§13 . 序: ──────────── 嘉慶 三年 汪志伊
從來家之有乘,猶國之有史也,史詳刑政載治亂,以明一統之義,乘敘
昭穆,別尊卑,以篤一本之恩,其所以關一世之人心風俗者,豈淺\鮮哉
。周禮大宗伯,以飲食之禮親宗族兄弟,小宗伯,掌三族之別以辨親疏
,小史則奠世系,敘昭穆立宗法,領族屬以聯情,而定分尚矣,降及後
世,若漢唐朝廷立官以司譜局,民得以譜呈,至五代而闕焉弗講,有宋
歐蘇復興稽源流辨統系,收族敬宗猶古道也。
我汪氏系出魯成公次子嗣,是若漢之潁川容城侯,伏波將軍,廣
武將軍,龍驤將軍,晉之除寇將軍。唐之開國公,戴國公,越國公類多
偉人,而其昭然史冊,功在王室澤被生民,朝廷之寵榮興單野之歌頌,
越國公為尤盛。公九子克承公志,俱膺顯秩,惟少子早卒以神明著。
余祖建公越國公長子也,又二十六世為武公,實為遷桐之始,邇
來十有四世矣,范文正有言,宗族固有親疏,自祖宗視之則無親疏,余
竊欲四方搜羅徵文考獻,俾我族人珠聯繩貫,共敦一本,以為先人歡顧
。支繁族眾勢有不能。
己酉春,余守姑蘇政事之暇,纂輯舊譜仿歐蘇之法,非種者鋤之
,遺佚者收之,經營載餘幾忘寢食,余心稍即安也。夫使天下盡知,敦
睦宗族,肅肅雝雝以成太和之風,詎非余願,而於宗人則倍有厚望。
桐之西梅城一支,系出越國公七子爽公之後,其遷桐始自文智公
,與吾祖居相近者也。憶余幼時逮見皖上先生,品端學遂,雖早逝未暢
厥志,然其風範固素所想望不置也,今其長老皆渾樸可風,而復多俊秀
,子弟以誦讀自勵,其殆大有興歟,譜成,宗兄鶴樓,耿馨先生郵書索
序,余欣然應曰,美哉是舉,是誠\無愧於先人也。且於余之厚望則稍慰
也,故樂為之序。誥授通奉大夫,例授資政大夫,兵部侍郎,兼都察院
右副都御史,巡撫,福建等處提督軍務,兼理糧餉,宗弟志伊拜撰。
「註」汪志伊 為越國公長子建公後裔
梅城汪氏 【 譜 頭 一 】 07頁
§14. 序:────────── 乾隆 46 年 啟鳳
「註,大有公長子 啟鳳公 自理譜稿跋涉數年,其功至偉。
因此嘉慶三年第一次修譜,才有根有據,否則無從修起。」
夫譜牒者祖宗之淵源所自,子孫之根本所基,我祖傳有豫章舊牒
,原原本本藏於篋中,未嘗令鼠囓虫蠢,以乖世德作求之緒予千里播越
兢業自持,罔敢失墜,豈曰克承先志,亦欲後世子孫有志纂修者,得所
宗考云,是為敘,遷桐若愚謹識原序,我族自明洪武年間,遷桐西「梅
城寺」下,迄今十有餘世,先人之懿行隱德,以及名號配妣,生卒坵墳
,雖有墨稿紀載,而遺忘不免,先嚴「大有公」深懼先代湮沒,日益月
甚,且子姓日蕃,或致星散,急欲篡修家乘,俾合族無忘水源木本之思
,睦族敦倫之義,奈族多散處難以驟晰,有志未逮彌留之日,猶以此為
憾焉。
余銘先嚴之志用是旁搜博採竭情盡慎,以求歷代考妣之生卒,與歸葬
之山向,位置之左右,界限之廣狹,並考子姓尊卑,字諱配係,某氏女
適某門,經營跋涉越數載,而譜稿乃成。
自受姓之始一脈相承,遞衍及今祈無遺漏,我族眾有志敦睦者,
展卷之下愛親敬長之意,有不油然而生者乎,功竣告於祖廟,歷代考妣
應欣然於座上,即先嚴志事,未敢概言繼述。而九泉有知或亦稍慰萬一
云耳。
乾隆四十六年辛丑仲冬之吉 裔孫啟鳳 謹識
§15. 序:──────── 「遷桐第一次正式修譜」 嘉慶 3 年
自古倫常之道,與天地無終極,而譜牒則所以維倫常於不敝也,
余汪氐魯成公之苗裔夫人姒氏,夜夢彩虹繞腹,覺而有娠懷,二十五月而
生子,左手水文,右手王文,遂命名曰汪,越二世都司馬食祿平陽,誦公
因以為姓傳。至八世魯彭城戌主欣公,因楚滅遂奔秦,居長安。迨三十一
世龍驤將軍文和公,於漢建安二年,簡膺會稽令遷睦州爰溯,至於潁川詳
稽先人之德行,官爵,墓裔,以輯成家乘,是文和公固創立譜稿之始者也
,三十二世弭冠將軍珍公為障縣令時,拒黃巾賊\恐兵豶侵耗譜稿,以革裏
藏枯井中,兢業自持貽之後世,及三十五世仁威將軍演公,因洪水暴漲,
居淪為溪,徙居於江南新安,而譜牒猶甚明備也。
「晉」咸康二年詔品量天下姓氏,淮安侯旭公,謹治舊譜呈之。唐貞
觀十二年越國公華,奉詔紀穎川以下,及渡江以後支派呈考,則譜牒不於
斯更明備哉。越國公子九,建璨達廣遜逵爽俊諸公,俱膺顯爵,惟獻公早
卒以神明著,余族系出岐王府兵曹 軍爽公,嗣是若歙縣令鳳思公,都御
史說言公,清溪令咸公,御史祭酒師全公,兵馬司都虞侯道安公等,俱克
承先志鄭重譜牒,而要皆生於新安長於新安,卒葬於新安者也。
至宋紹興年間六十四世恩四公,從學朱文公於武夷山,轉至信州
鵝湖,爰居鄱陽,當是時公懼千里播越,人丁散處即舊譜而增訂之,譜牒
尤煥然一新。而由鄱遷桐自七十四世文智公始,公於永樂二年來桐,愛桐
溪百折遂於「梅城」下家焉。雖播遷桐譜牒不墜,且慮後世之或忽也,作
譜訓一則,字字警惕。先人之重譜歷歷如是,非後人所當仰承者哉。
梅城汪氏 【 譜 頭 一 】 08頁
今計遷桐巳三百餘載矣,支分派別子姓蕃昌,墨稿雖經重輯,究
未付諸奇劂,先世嘗抱憾焉,歲丙辰秋,諸尊踴躍倡議纂修,次年冬始克
齊稿,命 縈與又村兄掌理時 縈課子姪於靜遠軒,距祠里許恐不克勝任,
又村因一人肩承,縈佐理焉,倣歐蘇遺法非種者鋤之,遺佚者收之,潛德
者闡之,實行者錄之,生卒葬所流寓,詳明而悉載之,科第仕蹟封章,分
類而表揚之,敢云無負於先人,聊附諸尊與又村後,稍盡厥心爾,然輯譜
固以收族,亦期以大族,我族人果因是感,發奮興敦,孝弟忠信,崇詩書
禮節,於君為善良,於祖為孝慈,於族為光前烈,啟後昆,先人之所望也
,諸尊之所望也, 縈雖陋劣願共勉焉。
皇清嘉慶三年歲次戊午仲春月 遷桐十一世孫 縈之謹撰
§16. 二 修 家 譜 序: ────────── 「同治四年」
譜者普也,普陳祖宗之功德,以垂後世示久遠也,譜者又
布也,布列子孫之支派,以篤宗族昭親睦也。余汪氏係魯成公之裔,自魯
穎川以來七十三世,至明初文智公遷桐,又十餘世。嘉慶戊午歲,先伯又
村,晴川諸公,仿歐蘇遺式系之紀之,溯流窮源,因本及末皙如也。
厥後道光年,硯莊,琢齋叔,懷坡,錦\波,玉雨兄,翼雲
,文波弟等,志在續修。巳糾族人立議開稿,然不幸相繼而逝,是以其事
未成。咸豐初,粵立匪為害,我里受蹂躪十餘載。斯時也合族雖有修譜之
念,而苦於無暇。今幸睹昇平矣,予思及譜事輒為汗背者久之,蓋以嘉慶
戊午,距今巳六十有八年,予生適登焉之,予外登譜者寥寥,縱有蒼顏白
髮,多在譜外,況此外而生,而又歿者不知凡幾。如再弗為修輯,勢必稽
考無從,去冬詣祠壽菴弟,坦軒,春塢姪統族人,同議續修,以總理譜事
推予,予雖年邁而義不敢辭,遂奮然從族人命,竊以家譜與。
今我族譜牒之修,一遵先人條例,至所增傳序贊,必與諸
弟姪商酌,其有實行可紀者,方許入譜。非故刻恐欺後世,即欺祖宗也。
春理稿,夏開刷,秋告竣,或謂予曰,華乘續修何易易也。微予與壽菴,
坦軒,春塢輩不及此。予曰此皆吾族人,本仁孝誠\敬之思,為敦宗收族之
舉,積之久故成之速耳。余與若何力之有哉。
皇清同治四年歲次乙丑,孟秋月殼旦, 十二世孫 子洋 謹撰
§17. 三 修 家 譜 序:──────── 光緒三十二年
光緒三十年歲在甲辰仲冬之吉,祀事於祠尊卑畢至,少長
咸集,慶聚首於一堂,敘天倫之樂事,有老成練達者,從容告余曰,方今
華夷逼處天下,從此多事矣。我族人丁星散,流離轉徙者不知凡幾,況族
譜自同治乙丑春,先輩纂修迄今巳四十有一年,若不再為續修,其如敬宗
收族之謂,何以愚度之。我族所宜先者莫如譜事,余聞其言甚韙之,俄而
有族叔宗魯,族弟治侯,佐卿,筱舟輩,亦相隨而來,余以是言告眾人曰
,誠\哉是言也,所慮者禮夫叔,旭堂弟皆以學問,經濟鳴而。近年來皆友
教他鄉,不過如秋水伊人,可望而不可及。能任其責者伊誰乎。
梅城汪氏 【 譜 頭 一 】 09頁
族人遂舉余與宗魯叔共襄其事,余曰,譜牒之修雖美舉也
,實重任也,余年雖未暮,而精神巳衰此責未敢輕任也。宗魯叔亦故辭,
因再四始允焉,余與宗魯叔承族人之命,受督理之責。自知抱歉良多,嘗
恐恐而不寐,幸有治侯,佐卿,筱舟弟均踴躍而不辭其勞,日勤訪問,夜
勤校閱,目不倦視,手不停批,譜牒之修亦有諸弟之力焉。閱一年而告竣
,余欣然曰嗟呼,余始不知譜牒之成如此之速也,豈非祖宗默為呵護,而
暗地助其力哉。吾祖自有明遷桐,卜居梅城之東,其源流先人巳考之詳,
而載之確矣,無容贅述.茲僅據實以敘之,俾後之繼起者,不致張皇莫措云.
光 緒 丙 午 年 季 冬 月 穀 旦
十 四 世 孫 士 (吉吉)同「哲」字 謹 識
§18. 四 修 家 譜 跋 :──────── 民國 32 年
中華民國三十年夏正嘉平月中浣,吾家四修宗譜工竣,小子
等謹跋其後曰,自清光緒丙午年宗魯,衡平諸公纂修後,迄今將四十年矣
。倭寇內犯,國禍滔天,人人救死不遑,而吾族敬收之大典,乃於最短期
內觀成,其為慶幸,可勝言哉。
二房敬公之裔,遷居楊樹灣者,私修支譜巳兩屆矣。小子等
秉先人之志,召歸合修,信使交馳敦勉倍摯,文彬,章華,長鳴等幸能體
諒苦衷,翩然來歸。此尤吾先人在天之靈,所欣慰無量者也。
然其私修支譜,前多附會。徵之文彬等,皆曰支譜所載一二
三世,遼遠無稽,四五六世墳山,與人涉訟,刊有堂判,自無可疑。
考之宗譜七世可駿公遷居楊樹灣決之神閹,乃以楊樹灣支譜
原載四世道公,作七世可駿公,揆之君子闕如之義,仍抱不安,私疑宗譜
所載 公二子應翠,應翡,即支譜所載六世忠清二公。然旁無佐證,未敢
專輒,此固四修宗譜一大疑案也。
各房僑居他縣者,疊函催促,稿訖未歸,雖郵傳梗塞無可如
何,此心實未免耿耿焉。惟冀倭寇早平,他日異地之稿齊集,刊入補遺,
以彌同人之缺憾。是為跋。
民國三十年仲冬月 乃銘 俊彩 譜堂 方正
朗淵 東澄 心鏡 文彬
柏 茂 堂 裔 孫 明彝 愚泉 云亭 沛膏 同頓首敬跋
登怡 積余 雨樓 心求
§19. 五 修 家 譜 前 記:───── 一九九四年五月中旬於台北板橋
遷桐十八世裔孫 昌智, 字昌彬,號海波
1 , 動機 :
耶穌基督末世教會,重視救贖死者,為的是要拯救祖先脫離
死亡的痛苦,進入到與家人團聚的境界。我思念去世的父母,因此
我要做家譜。當然修譜要有老譜才可進行。
梅城汪氏 【 譜 頭 一 】 10頁
2 , 老譜:
世界上收藏中國家譜的機構,有日本東京大學,東京東洋文
庫,日本國會圖書館,美國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猶他州鹽湖
城家譜學會。以鹽湖城最多,現有六百萬卷膠帶,全部放在花崗岩
山洞中。保持14度C 沒有潮濕不怕地震,供各國借用。其餘的中國
老譜,當然都在台灣和中國大陸。
3 , 尋根:
一九八五年九月十七日,接到胞弟漢文來信說: 「關於家譜
現在都巳失落,我十三歲時在老家看過一次,老人說祠堂在桐西黃
甲埔汪家墩,- - - - - -。」
以上的回答,令我失望但不恢心,我於九二年元月二十日自
台北起程經香港到合肥,二十四日外姪趙征南堂姪汪克滿和我三人
,帶一本安徽分縣地圖自合肥向桐城出發,當晚住進桐城賓館,第
二天控制較長時間,可以使用,在新安渡換三輪車,先至姚家河找
到姚華庭,回到新安找到汪家壕,輩分不同又回新安,司機叫一汪
姓青年過來,一問之下果然輩分相同,族長汪方正老先生是上屆修
譜者之一,待人親切連稱家人來了,當時巳七十六歲地址就是汪家
墩。他的房址就是祠堂地基。他說「此地所有家譜都燒光了,不過
淅江尚有部分家譜。」立即記下淅江地址及汪心有名字,並合影留
念離去。
4 ,浙江行:
九二年元月二十八日中午,趙征難,徐敏和我到了良朋街,
見一賣東西婦人,我開口問汪心有其人,她立即用桐城話說,「我
曉得,我叫他女兒來」。汪小姐說「爸爸去杭州哥哥處,我帶你們
去見大伯。」
見到了鄧志明先生,他雖然巳出姓,隨手自客廳架上取出汪
氏家譜數本,水字號卷二上,詳載遷桐一世祖遺訓,及五言輩分詩
共四十字,首次見到本族家譜,非常高興,用照相機拍下多頁,令
人遺憾的是,家譜不全,查不到我的名字。
註 : 徐敏小姐約半年後和趙景奇二人,再去淅江將族譜全部複印
帶回安徽合肥。
5 ,閱讀家譜:
到現在為止仍不知我是那一房派,如何接上去仍是個迷
,因此到家譜中心閱讀家譜,諸如梯山汪氏,柏峰汪氏「七子
之後」,平陽汪遷杭支譜,穎川汪氏宗譜,吳趨汪氏支譜,休
寧汪氏「七子之後」,懷寧汪氏支譜,高林汪氏「七子之後」
,旌德板橋汪,皖桐汪氏宗譜等。結果仍未如願,但學了很多
知識,汪無二姓都是一家。自越國公向上大致都相同。可惜三
十一世祖文和公,龍驤將軍修譜時,未能做成百言譜派,一世
一字,如同孔姓,使所有汪姓輩分一致,就不會如此之亂。
梅城汪氏 【 譜 頭 一 】 11頁
6 ,巧遇汪藍田:
九三年元月十八日,再自台北出發,當晚到達合肥昌榮
處,在我未到之前下了大雪,上天保佑此後一直是大晴天,
正是下鄉尋譜的好時機。
二月七日是正月十六日星期天,克滿
和我早上自桐城賓館出發,先到汪家墩,方正族長領我們到
附近走了兩家,有一家三年前遷有譜,當破爛賣掉了。
下午方正族長請一位族人,帶領我們去大乾公後裔方面
尋譜,巧遇了四爹爹汪積餘,號藍田,現巳八十七歲,我們
巳六十多年未見,當我幼年在蕪湖易太讀書時,他給我鼓勵
很大,年青時在我家船上邦工,頭腦很新,一見面就叫我外
號大頭,可見他對我印象也很深,我們都哭了。
我想從他那裡找出我的根,他也不知道。後來不久得到
回信巳過世了。在我未去之先,心裡一直在想,當年四爹爹
不知住在練壇何處,若能找到他就好了。感謝神靈的帶領,
一賞宿願。
7 ,楊樹灣行 :
九二年二月八日正月十七日,星期一天晴,昨晚住桐
城賓館,早上坐三輪車到麒麟,下車後從小路逐村訪問,走
向楊樹灣,首先問到一個小學,校長姓汪但人不在,前走不
遠,有人在外談話,人稱汪老木匠,巳八十多歲校長就是他
的兒子,相談之下與我們輩分不合。走過一村又一村,來到
一汪姓大周隊家屋,主人汪海生,熱情招待吃飯,午後照相
留念,他有家譜三十六卷,完整無缺。為越國公長子建公之
之後也。
二房敬公有一支在楊樹灣,四一年且派文彬,章華,
長鳴到汪家墩合修家譜,但譜上無確定地址,夜宿菁華村飯
店,清晨包三輪車,向湖邊開去,在學校附近找到另一汪校
長,名叫汪奇,他也在做家譜,不是同支,結果終無所獲。
楊樹灣對我並不陌生,抗戰時期菁華中學在這裡,校
長方伯堂,三陽鄉中心小學校長楊有寬,我記得很清楚,民
國三十一年,上半年念小學,下半年念中學,是我接受新式
教育開始之處。而且是我自河西到外婆家必經之地。
8 ,終於得到收獲:
九三年二月十二日回到台北後,寫一封信到楊樹灣,
給飯店經理,告訢他當年修譜三人的名字,請他代為查尋我
們的家譜,九三年四月下旬,得到回音,有一位汪祥九,是
汪家子孫,查到一些家譜,我即時打電話去合肥,請克滿去
看,結果不是我們的家譜。
梅城汪氏 【 譜 頭 一 】 12頁
九三年五月下旬,經理王勝旺,第二次來信說,家
譜找到了,再請克滿去看,果然是梅城汪氏家譜宿字號,六
月中旬族人汪化權也來信說,這些家譜汪庭勝有十一本。
九三年十一月十日,趙景奇和汪克滿直接到汪庭勝家,將家
譜全部購到,第三日交由姚瑞庭帶來台灣,在幾本破碎的混
雜的書卷中,我發現了天大的奇蹟,其中一面有我父親和伯
叔的名字,然後把所有第九卷整理放在一起,我的譜名是昌
智,終於找出我是三房大任公後裔。
若不是大好天侯,若不是神助奇功,促使王勝旺在飯
店時,主動提出協助,想想看,人的能力是何其渺小。
9 , 開始修譜:
而今大陸人,對祖先的觀念非常淡薄,換起族人全面
修譜,非常不容易,所以決定採取由小而大,由點而面,由
近及遠的方法進行,以大字輩為單元,各房即時開稿,某一
單元稿件齊全即可先行排版付印,集合所有大字輩單行本,
加上譜頭合訂本,即為全套家譜。
因此九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我第六次回大陸,長男汪克恩
與我同行,九四年元月七日將他送到北京機場,返回美國。
我八日即坐夜車返合肥,休息數日後,攜帶著大任公舊譜,
進行開稿奔走,而蕪湖,而灣址,而三山,而桐城,而柏枝
。再去蕪湖三山,終於找到獨居三山數十年的汪克寬,稿件
大致齊全。九四年二月四日夜十一時,返回台北家中。
「註」這期間我兩度訪問汪方正先生,並親自在汪家
墩進行開稿示範記錄。
浙江安吉縣良朋鄉,汪心有先生也很積極,除
本房開稿外,並親至郎溪連絡。他的兒子汪國政任杭州紀委
之職。電話是: 571─512─5555
10,完成大任公支譜:
二月四日回台後,過了不久,每星期六都去金華街家譜中心
服務,某一個星期六,我正在問同事們,電腦中文輸入法是否有比
倉頡,注音,忘形,大意,簡易更好的方法,我覺得這些都太難。
此時在我背後一位黃篤欽先生,是外來訪客,聽我講過後,立即說
「有一叫輕鬆法,我用得很好。」後來他借給我磁片及書本,請汪
神惠安裝在486 電腦上,我使用之後,果然得心應手。這又是一件
奇蹟,若不是星期六我在家譜中心,就不會遇到黃先生,自大陸帶
回的譜稿,就不會如此的順利,於九四年五月三日,完成大任公支
譜排版的工作。
當初我也未想到,我一人能出家譜,自己打字,自己排版。
由於汪神惠電腦的功能,很容易就印出所需家譜,所以在五月底前
巳分別寄出,大任支譜至浙江良朋,桐城汪家墩,安徽合肥及蕪湖
灣址各一份,以供參考改正之用。
九四年農曆五月十一日,禮拜天,正是我的生日,以此作為紀念。
遷桐十八世孫 昌智「海波」謹記
台北電話一 02一2966一0607
梅城汪氏 【 譜 頭 一 】 13頁
§20 ; 五屆修譜「序」: 梅城十五世孫 方正謹撰 94,8,4 。
我梅城汪氏,自民國三十年辛巳,四修家譜,迄今巳五十餘
年矣。其間迭遭兵亂,老成凋謝,人心不古,青少壯年,只知己為
己,子為子。其上代名諱,及支系之遠近,不可得而知,比比皆是
,夫復何言。
1992 年春族人昌彬,由台灣歸來,詢至余家,問及家族世
系事,余告以概況,聆聽之餘,概然而嘆曰:
「夫家之有乘,猶國之有史,史明刑政治亂,乘敘昭穆尊卑,歷代
相承,雖百世之後,可知當世之人事也,可不重乎。我族丁居星散
,互失聯系巳五十餘年,若不乘此時續修家譜,後世子孫將永無法
,追本求源矣。請以倡修譜事。」
余曰善哉斯言,美哉斯舉,但苦于無老譜依據,上下支系
無法銜接,聞浙江安吉縣心有處尚有老譜,昌彬欣然往浙,覓得老
譜七巷,又自鹽湖城世界家譜中心,得到部份資料,于 1993 年春
二次返桐,至樅陽其林鎮人民村祥久處,又得老譜九卷,並承諾個
人捐修,不取丁費。因條件俱備,于九四年春著手開稿,暫由余和
志忠二人,挨戶去開,雖感人力單薄,速度較緩,然以先祖大業為
重,譜之竣工,只在時間早遲耳,所慮者,即遷居異地之子孫,久
失聯系,既不知其名字,又不知其地址,信使無方,遺漏難免,此
乃五屆修譜一大遺憾焉。其補救之法,只有通過多渠道查訪,查到
多少是多少,另外每卷譜後留若干張空白,以俟將來之補遺,庶乎
可無大過矣。
其餘仍遵照祖宗遺訓,非種者鋤,遺佚者收,凡有顯
著德行者,可傳贊其事,務求其實,不准弄虛作假,以欺祖宗,余
雖樂從譜事,極欲觀其成,終因年屆八旬,死亡系於旦夕,為防于
萬一,故預為之序。以俟有志者續焉。
94 年 2 月 日 梅城15 世孫 方正謹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