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0-5-30 11:56:0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埔汪氏祖脉初探
大埔汪氏 祖脉初探
我仔细查核并研读了“通宗世谱>建公支思立世系”、“通宗世谱>爽公支惟谨世系”、“通宗世谱>鄞县汪氏宗谱序与思温、大猷二公传记”和“大埔汪谱”等几种资料,发现以下几个有趣的现象:
(一)大埔汪谱62世以前的祖讳都与通宗世谱中建公支下55世思立公世系完全相符。但延皓公之三子 —— 63世祖,不仅迁居地截然不同,名字“瑨”与“氵戬”亦有很大的区别。
(二)大埔汪谱64世至69世的“元吉>滋>XX>大时>宽中>之明”,这五代之中有四代与通宗世谱中爽公支下61世惟谨公世系的字派名讳相同。但这四人名讳又与惟谨公世系低了两代,并散乱于几个小分支之中,显然不承一脉。
(三)通宗世谱中建公系:51世质公迁居旌德新建,54世震公因省王墓至歙,留次子(55世)思立赘居(当上门女婿)唐模。而63世“承 氵戬”迀歙之东山杨干,而不是迁浙江鄞县长春门。
(四)通宗世谱中,63世“承 氵戬”公,子二:聪、源;孙五:中行、中直、中和、中正、中庸;曾孙六:焘、熙、浩、濬、宰、奭;玄孙七:臯、九万、九成、九龄、吉、如海、彦邦;来孙八:恬、恍、恺、怡、从仁、从周、从龙、文昌。
(五)由通宗世谱中建公支思立世系可知:63世“承 氵戬”既非迁居浙江鄞县,名讳用字亦有很大区别,其后裔五代名讳中又没有“元吉>滋>XX>大时>宽中>之明”之同名。
(六)通宗世谱中61世惟谨公世系的字派:“惟、元、氵、思、大、中、之、道、与、世、弥、久”,这支后裔众多且字派非常统一,大埔汪氏谱系与其相比显然差别太大。
我的基本观点有二:
(一)通宗世谱中的思立公与惟谨公这两个分支:世系宠大而完整,字派统一而规范;思温与大猷二公的传记叙述清楚;惟谨公支谱创修于南宋当代期间。所以,这些资料是可信的,是宗谱的标本。
(二)大埔族谱给人的印象有些错乱的感觉。可能因创修宗谱的年代较晚,首修未能理清准确的祖脉世系,而对模糊不清的之明公祖脉以延皓公谱系作了简单的挂靠衔接,致使62世以前合思立派,64世以后似惟谨派。我的分析如果成立,此支应以爽公下惟谨公祖脉为是。 |
-
通宗世谱 20-377 思温/ 大猷公传
-
通宗世谱 20-378 大猷公传
-
通宗世谱 20-379 大猷公传
-
通宗世谱 20-380 大猷公传
-
通宗世谱 20-381 大猷公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