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楼主: 都边君

一世祖姬汪之前之后的一些事

[复制链接]

7

主题

68

回帖

113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36
发表于 2008-9-20 17:0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左传》成公十八年载,成公于八月“己丑(七日)薨于路寝”。其子午即位,后谥襄公。但当时规矩是逾年改元,即次年才有襄公元年。即成公逝于周简王十三年,公元前573年,当年襄公继位,次年为周简王十四年,公元前572年,为襄公元年。《家谱》言始祖汪生于周简王十三年,即成公逝世之年。这好像不存在问题。

又《春秋左传集解》卷十四襄公一,附唐陆德明《经典释文》云:“襄公名午,母定姒。”《家谱》称始祖汪“母定姒”。可以肯定,汪为襄公午之同母弟,因而《家谱》有“以母弟之亲命为上大夫”的话。说汪庶出,史无所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

主题

5523

回帖

13万

积分

天使

九华汪长富 佛国汪谱迷

积分
131271

贡献奖

发表于 2008-9-20 17: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都边君本家:您好!我回了一个帖子,有劳您写了许多文字,不好意思!

据我所见多种零散资料加以综合,基本情况是:

鲁成公姬黑肱,于公元前591年某月嗣位,公元前590年建成公年号,在位十八年,公元前573年某月归天。成公应于青少嗣位,中年故世。成公共有二子,正室妻王氏未育,姬午和姬汪同出自妾姒氏。

鲁襄公姬午,生于公元前575年,于公元前573年某月嗣位,公元前572年建襄公年号,襄公姬午嗣位时年仅三岁,襄公后来称姒氏(定姒)为夫人。

颍川侯姬汪,于公元前573年某月出生,后受襄公封于颍川为侯,为上大夫。史料对其称号很多,如:公子汪、公子满、汪侯、颍川侯。至于何为“公衡”,可能是写错称号了。

姬午和姬汪同为庶出,实为同胞,嗣公位者则不言庶也,无嫡出亦即无必要强调庶出了。
我谱“1世:名汪,本姓姬,字象文,鲁成公黑肱庶子,二夫人姒氏所生,因大房夫人未育,午亦庶出,汪即次子 …… ”应该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169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083
 楼主| 发表于 2008-9-20 21:31:27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时规矩是逾年改元,即次年才有襄公元年。""“1世:名汪,本姓姬,字象文,鲁成公黑肱庶子,二夫人姒氏所生,因大房夫人未育,午亦庶出,汪即次子 …… ”"
这个问题清楚了,谢谢.
"说汪庶出,史无所据。"
现从家谱的记载看,"庶出"似已坐实.
都边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169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083
 楼主| 发表于 2008-9-21 16:53: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世祖姬汪似乎生不逢时,那时鲁国已经开始衰落了。
他“长而敦敏,有功于鲁,襄公午拜其为上大夫,封其为汪侯。食邑颍川,故又称颍川侯或颍川汪侯。”看来,比他年长3-4岁的胞兄鲁襄公姬午对他不薄。
在诸本家谱中都有一大段古文,难以读懂,但我见有两句较明白:(一世祖姬汪)“身先居鲁,其后宅吴。”我的理解是:他原先生活在鲁国,后来搬迁到吴国去安居了。
“身先居鲁,其后宅吴”,姬汪有胞兄鲁襄公这个靠山,为什么要远离鲁国,迁徙到江南的吴国去呢?这是怎么回事呢?这引起了我的注意和兴趣。
都边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169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083
 楼主| 发表于 2008-9-21 16:55: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为此,我看了些背景资料。
原来,一世祖姬汪出生前,鲁国实际上早就有了内乱。鲁成公的父亲鲁宣公的日子也不好过,我们不说了。
鲁成公前590年即位时,年尚幼小,大权由“三恒掌管”。
“三恒专权”,我理解,实质上是“继承制”的弊病留下的后果,嫡长子继位年幼时,大权旁落。这些掌权人的始祖都是鲁恒公的儿子,后人合称“三恒”。
鲁成公时,季文子、孟献子掌握鲁国内政,叔孙宣伯则掌握军权。
前572年,鲁襄公即位,只有3-4岁,大权全由“三恒”包揽。襄公十一年(前562年),三恒三分公室,国君从此连军权也丧失了。襄公二十九年(前544年),公往朝楚,归途中听说季孙氏把卞邑据为己有,怕三恒不能容他,几乎不敢回国,后来在得到安全保证下才回到国都。
有家谱载:鲁襄公二十一年己酉(公元前552年)姬汪获封上大夫。算来,姬汪正好20岁出头,可以大干一番,是“有功于鲁”的时候。后来,政治环境越来越坏,连身为国君的兄长朝楚后都不敢回国了,可以想见,姬汪的这个上大夫也是没法干了。
姬汪“其后宅吴”,从年龄来算,该是中老年的事了
为什么“宅吴”?老远的去江南?我想,这个选择是高明的。当时,鲁国国力已经衰弱,一心乞媚于同为姬姓的晋国,但晋国不给情面,经常欺诈鲁国,关系不好。鲁国与齐国联盟,楚国就打它。鲁国与楚国联盟,齐国就打它。在这种政治背景下,姬汪远走吴国去安渡晚年,是在情理之中。估计,当在吴王僚,前527年(元年)与吴王阖闾,前514年(元年)之间。
以上的推想,若有大缪,请指正。否则,我真的不明白与国君有“同母之亲”的姬汪为什么要“宅吴”。
都边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

主题

720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一切皆有可能

积分
10839
QQ
发表于 2008-9-21 17:53:11 | 显示全部楼层
“从黄帝到姬汪”的学习心得在哪里?给个链接看看,也想了解。
45世爽—56道安—64敦诗—71俨—74奴—86正元—98本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169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083
 楼主| 发表于 2008-9-21 21: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长富本家,通过上次的交流,对姬午、姬汪都是庶子是明确了。
以前我一直以姬午能继承,他是嫡长。又见其弟叫“公衡” ,又见汪琬确凿写明姬汪是鲁成公庶子,就形成了“公衡”是次子,“姬汪”是庶子的思维。
但我对“公衡”一直不放心。
姬满、姬汪,字象文。从未听说过“公衡”。
从“长午,次公衡”的写法看,公衡就是次子的名字,不像“号”“字”。
终于找到了“姬氏研究会” 的头面人物,他提供的材料是:
河南偃师东石罢《姬氏志》:
“周公姬旦十四世成公黑肱生二子:长午,次公衡”。
我不经意间,弄出了这个“公衡”事来 ,这关系到我们一世祖的名字问题,
我有些害怕了,这是从来未听说过的事。
您是“家谱部”的成员,向你报告了,怎么办!?
都边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169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083
 楼主| 发表于 2008-9-21 23: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汪胜歙县本家,是连接在汪道显本家"黄帝炎帝到周武王"一文的下面,我也不知道在哪里.对不起!
都边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

主题

5523

回帖

13万

积分

天使

九华汪长富 佛国汪谱迷

积分
131271

贡献奖

发表于 2008-9-22 00:39:57 | 显示全部楼层
“身先居鲁,其后宅吴”,是出自何处、是否针对姬汪?  我们的谱料都缺姬汪的“居地、享年、卒年”这三项,你若有清楚的补遗资料,当是一件好事。

春秋时的鲁国与吴国交界,鲁国含今鲁南大片、苏北少许、皖北少许、豫东南大片;而吴国则含苏中南大部、沪大部、皖东南小部、浙西北部分。您想:若是从今鲁西南到苏东北或苏东中,是多方便的事。

至于“公衡”,所见极个别,可能传有误,不置可否。您意下如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169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083
 楼主| 发表于 2008-9-22 17:4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使用的材料都是从“汪氏宗亲网”的“汪氏先祖传略分代展示区” 中摘录的。“身先居鲁,其后宅吴”,在两本家谱中提及:
一楼本家的家谱:
其碑铭曰:稽源稽后,究本周公。司方曲阜,作伯孤彤。绩纪太常,望实岱宗。改封上邑,命氏中都。身先居鲁,其后宅吴。寻源根派,摭胤鵷鶵。式刊元颂,敢颂鸿儒。碑平失字,树老无株。空遗令闻,与天地俱。
十九楼本家的家谱:
后世立石以纪其勲(xūn)。铭曰:稽原后稷,究本周公。司方曲阜,伯弧彤绩。纪太常(?),望实岱宗。改封上邑,命氏中都。身先居鲁,其后宅吴。寻流根派,摭胤(去“丿”)鸳雏。式刊玄肃(加“石”旁),敢颂鸿儒。碑平失宇,树古无株。空遗令闻,与天地俱。
看来,是后人为姬汪公立碑的碑文,我觉得是针对姬汪公的,不知对不对?

“若是从今鲁西南到苏东北或苏东中,是多方便的事”,说得是对的。但姬汪公选择吴国,从当年各国的关系看,还是经过深思熟屡的。

“公衡”,所见极个别,可能传有误,不置可否。
现在只能是这样吧。但若发现资料,还可以研究研究。
我想,“汪”,封地名。当时“以氏为名”,“姓氏不分”,“名氏合一”。姬汪的名字是这样来的。在封氏之前,看来叫“满”—姬满。字象文,可以先不考虑。
那“满”怎么变成了“公衡”,有新材料的话是可以研究研究的。
都边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