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楼主: 汪新安

【代发帖】汪道显先生文章:炎帝、黄帝、周武王及鲁成公

[复制链接]

26

主题

169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083
发表于 2008-7-24 18:07:44 | 显示全部楼层
姬昌为长子姬发推翻纣王在政治和经济上都奠定了基础。约公元前11世纪,姬发灭商,建立西周政权,国号周,帝号武王,史称周武王。并追封其父姬昌为周文王。
以下的轨迹是清楚的了:
(姬姓)周武王其弟周公旦——姬伯禽——(姬姓)鲁成公——姬满(姬汪)——姬挺(汪挺)——姬诵(汪诵)——汪。
从黄帝到姬汪,是否是这样的脉络。不妥处,请改正。
都边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169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083
发表于 2008-7-25 18: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从黄帝到姬汪的姓氏问题,说实在的,在“史前史”部分会有不少悬拟。
当时没有文字,谁也没见过那时的文献,都是“口耳相传”,到文字产生后被后人记录下来的,会有后人的主观臆断,会有不同的说法。
我是倾向于主从《史记》的,因为司马迁为写《五帝本纪》还实地考察过,据说手头还有古本蓝本作为参考,当然以后失传了。
即便如此,一些问题是不能较真的,例如,所有的先秦古姓,几乎都出自黄帝一系,其中的舜、禹、契、弃(后稷)都是黄帝之后,再往上追溯,便都成了少典之后,那么,便产生了一个问题,“有蟜氏”“方雷氏”“彤鱼氏”等氏之后又跑到哪里去了呢?
实际上,姬姜两姓共祖少典,是反映了周人的“大一统”思想。
炎帝、黄帝是两个不同的氏族,姬姜两族联盟,融合成华夏族以后,少典是加上去的共祖,如同今天我们说的:我们都是炎黄子孙。
都边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169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083
发表于 2008-7-25 20:46:29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传说时代” 的姓氏问题有不少悬拟,但应该看到它的价值。
我想,首先这些传下来的古姓,应该是可靠的,因为它们是以氏族组织为基础而渐次形成的,作为氏族对内对外的一个识标。
再次,虽然不能说这些古姓就是同宗同源,但毕竟是氏族分化的产物,有的是有姻缘关系的。
另外,当时的姓是自然而得的,如黄帝居姬水,就姓姬,不是别的什么强加的。因此,姬姓是黄帝第一姓是可信的。正因如此,姬姓自周以后的分封制使得氏族不断分化而衍生出了不少新姓,造成姬姓自身反而成弱势,而由它衍生的新姓却越来越多(汪姓就是由姬姓衍生的),这就是姓氏中异姓同源的原因。
在姬姓的祖传人中,姬弃(后稷)确是一个重要的人物。
都边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169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083
发表于 2008-7-26 14:37:26 | 显示全部楼层
姬弃的父亲是姬喾(帝喾)。姬喾是黄帝的曾孙,这样算来,姬弃是黄帝的第五代孙了。姬弃的母亲是有邰氏女,叫姜原。古邰地,在今天的陕西省武功县。姬弃又是尧帝的异母兄弟。
据《诗·大雅·生民》的记载,姬弃一出娘胎,就遭遇被母亲姜原弃婴的厄运。那个时代,还是“重女轻男”。姜原祈求生女,不意生男,就借口这男孩不祥,决定“弃”。
这个可怜的男婴先被姜原弃到牛羊出入的狭窄巷道上,让牛羊踩死他。但牛羊都跨越男婴,没有踩到他(“牛羊腓字之”)。姜原又弃男婴于树林中,让野兽吃掉,却被伐木者发现抱回(“会伐平林”)。姜原再弃男婴于冰河上,让他冻死,但一只大鸟用鸟羽对他保温,男婴没有冻死(“鸟覆翼之”)。大鸟飞走后,男婴哇哇大哭,过路人把男婴抱回给姜原(“鸟乃去矣,后稷呱矣”)。
“姜原以为神,遂收养长之。初欲弃之,因名曰弃”。
姬弃因被“弃”而得名“弃”,真是个大难不死的人,必有大福,必立大业。
都边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169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083
发表于 2008-7-26 17:56:12 | 显示全部楼层
姬弃在姜原的抚养下,“及为成人,遂为耕农”。他在耕种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知识和农耕经验。他因地制宜,种植谷物,发明了大豆、高粱、麻麦瓜果的新品种。他又发明了一种新的水稻插秧法,使禾苗在田间株行整齐,不仅便于管理,又增加产量。
尧帝任命姬弃为农师,封于邰,号后稷,“复以姬姓赐后稷”。从此姬姓在邰地(今陕西省武功县)逐渐强盛,成为大族。邰地既是姬弃的外婆家,又是自己的封地。姬姓就是在邰地形成望族的,邰地也是西周姬姓的发祥地。
邰地周围有戎、狄、羌等少数民族,他们都向姬姓学习种植“百谷”的新方法,使得整个西北地区的农业兴旺发达。
姬弃成了炎帝神农氏之后的第二个“神农”。
都边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169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083
发表于 2008-7-26 17:5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姬弃的后代都是务本于农的,如七代孙姬公刘、十七代孙姬亶父(古公亶父),他们都是甚孚众望的务农高手,在夏、商时代蛮声于西北和中原地区。
姬亶父(古公亶父)从邰地迁居周原(今陕西省歧山县),建立周国。
古公亶父的孙子姬昌,使“诸侯归周者四十余国”。
姬昌统一了西北地区不久,“自歧山下而徙都丰”(今西安丰河西岸)。
姬昌的长子姬发伐纣,建立了西周政权。
姬发,史称周武王。姬昌,被封为周文王。
都边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主题

152

回帖

7520

积分

风云使者

积分
7520
QQ
 楼主| 发表于 2008-7-26 21: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代汪道显回复:始祖姬汪鲁名字的来历

引用第1楼汪兴吾于2008-07-23 17:52发表的  :
道显先生对汪氏文化的研究与执著令人赞叹。但他执着地称始祖为“姬汪鲁”确实令人费解,因为谁也不知道“汪鲁”的出处,大家希望看的是原文图片,只要那一处的图片就行,不然大家对这一称呼总觉得别扭。麻烦会长转告一下。
汪氏通宗世谱.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

主题

5523

回帖

13万

积分

天使

九华汪长富 佛国汪谱迷

积分
131271

贡献奖

发表于 2008-7-26 22:05:43 | 显示全部楼层

Re:代汪道显回复:始祖姬汪鲁名字的来历

引用第16楼汪新安于2008-07-26 21:14发表的 代汪道显回复:始祖姬汪鲁名字的来历 :


这个版本本身就有问题,可能是本《世谱》在排版时,其母本的个别字被虫吃了,又缺少参考校对的其他版本,因断不准被吃的是什么字,所以就空下相应字数的空位子,以待后人校补。

关于汪侯的记叙,这一页共有两处漏字:
第一行:“始祖姬姓名汪鲁
[/table]黑肱之次子也”,这里“ 成公”二字没印出来,位置是空的。
这一行应断句为:始祖姬姓名汪,鲁
成公
黑肱之次子也。而文主却断句为:“始祖姬姓名汪鲁,
黑肱之次子也”。
第二行:“食采颍川号汪[table=100%,#cccccc]
后世子孙因以汪为氏”,这里“ ”字没印出来,位置是空的。
这一行应断句为:食采颍川号汪
,后世子孙因以汪为氏。而文主却断句为:“食采颍川号汪,
后世子孙因以汪为氏”。

文主肯定尚未见过其他版本,缺少鉴别与比较的资料所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

主题

5523

回帖

13万

积分

天使

九华汪长富 佛国汪谱迷

积分
131271

贡献奖

发表于 2008-7-26 22:58:14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iwangs.com/bbs/read.php?tid=15357

请大家看这个主题帖第十一楼的帖图和帖文,请汪道显本家和有关本家不要再坚持“姬汪鲁”了,这是个没有意义的坚持和争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169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083
发表于 2008-7-26 23: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长富本家说得很对,前面刻版漏了“成公” 两字。
《汪氏通宗世谱》下面不是说的很清楚吗:“……有文在手曰汪,遂以名之”,“……子孙因以汪为氏”啊!这就对了,家谱没错,就是名汪。
家谱不是说:“……有文在手曰汪鲁,遂以名之”,“……子孙因以汪鲁为氏”啊!
那个年代,新的姓氏制度形成了:“以氏为名”,“以名为姓”,“姓氏合一”。
氏“汪”就是姓“汪”。“汪氏家谱”不就是“汪姓家谱”吗!
都边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