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楼主: hnnywjg

翁、方等氏谈“六桂堂”

[复制链接]

10

主题

1091

回帖

3万

积分

光明使者

积分
30911

贡献奖

发表于 2006-4-24 10: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编制附注
 - - -一.本《汪氏祖裔轴线宗谱表》,是以认知姓氏、研究历史、正本清源、辩弃谬误为目的;以本族保存完好、又较系统详实的古传(民国二十年十六卷
本刻版)汪氏宗谱》为基础,以国家最新(1999)版《辞海》为辅助,以网上收集部分有益资料为补充,经局部走访考察、辩证分析和对比择录,修编而成。
在此过程中,笔者的相关历史知识收获很多。- - 
 - - -二.前脉资料,也以古《谱》为本,以《辞海》为辅,并网上收集台湾学者──房明毓的最新古史考研成果为新据,认真鉴别和推算择录。各古地名则
以《辞海》为辅,将原谱载历代各地名加注现代行政区划简称或全称。还以《辞海》为辅,将原谱载历代皇号纪年加干支纪年换注公元纪年;公元前加文注
或“-”号,公元后加文注或只用阿位伯数字表示。一至四十四世祖的生卒年份仅供参考,资料来自宏村汪氏森强先生,他由唐模迁居呈坎的一位八旬汪氏
老者传至,凡此生卒年份与本谱系所载相关年份有严重冲突之处,皆予以删除或加问号。四十四世祖──汪华被(历史与徽文化研究专家)权威认定为古徽
州第一伟人,其详细资料从网上搜集、鉴别、择录以补充。
 - - -三.编者于2005年8月率子对古徽州汪氏古籍及本祖脉迁徙各地作了走访考察。徽州汪氏始于汉(末)盛于唐,作为古徽州第一大姓和第一伟人的辉煌遗
迹,几乎毁之已尽,实为遗憾。所到两省六县,如绩溪淳安的“汪王故城”、歙县城关的“越国墓祠”、还有休宁、婺源等各县乡的“汪氏宗祠”、“忠烈
庙”、“汪王庙”等,几乎都毁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或文革时期;连明清时期的古迹都存之甚少,仅休宁溪口“汪由敦墓”(清朝)和黟县宏村的古村(
清朝)及宗祠(明朝)尚存,但都损坏严重。相比之下,同是明清时期的“许氏宗祠”、“鲍氏宗祠”、“江氏宗祠”、“胡氏宗祠”等都保存完好,这可
能是兴盛的时期较晚而易于保存的原故。
 - - -四.经走访获知,现黟县宏村汪氏是汪华长子──(45世)汪建的后代,经唐模、祈墅迁至;休宁溪口汪氏是汪华二叔的三子──堂弟(44世)铁佛的
后代;婺源大畈汪氏是汪华七子──(45世)汪爽的后代,也即(57世)汪濆的后代;而休宁西门汪氏是汪濆四子──汪高的后代,曾大兴于南宋,元明也
表现不俗,但现已留居无几。在走访各县中,拜阅了多处汪氏家谱或宗谱;各谱系前期相同的记载,都充分证明了我族宗谱的正确性,也充分证明了新安江
流域汪氏始祖就是三国初期从中原渡江南迁的汪文和,还充分证明了汪华(越国公)及江南汪氏都属“颍川侯”──姬汪之后。
 - - -五.关于中国汪氏主要有“汪芒之后”、“颍川侯之后”、“汪古族之后”和“六桂联芳之后”四源之说,本人认为极有四传三误的可能,从我族保存
完好并衔接甚密的古传宗谱分析,唯以“颍川侯之后”为真谛似为确凿可信。疑据有三:其一,“汪芒”之说没有系统而连贯的史料佐证,仅是传说而已,
且其年代和地点也没有一致而肯定的史料,而我三世祖即真正改姓祖──汪诵,则有一弟即名芒;如果当年姬诵和姬芒兄弟俩共同改奉祖父之名为姓,且汪
芒的后人又没及时而不间断地修编宗谱,则那个传说中的汪芒其人,极有可能就是颍川侯的次孙,也就是我们的三世叔祖。其二,陇西“汪古族”之说,谱
载去甘肃陕西戍边和仕职的祖先很多,如战国时期的八世祖、九世祖、十世祖、十世伯祖、十二世祖、十二世叔祖、东汉时期的二十二世祖、二十三世祖、
二十四世伯祖、二十九世祖,后有唐朝的四十四祖汪华及其长子、三子、五子,前后时差近千年,相隔近四十代,再加上他们的繁衍分支,可能先到者宗谱
失传,无法理源,后到者即称为“汪古族”也就顺成章了。其三,“六桂联芳”之说出自北宋末南宋初期的新安江下游,而我族宗谱中也在这一时期新安江
上游,即休宁西门有“七子六贵”的记载;若“六桂联芳”拿不出准确的年代、地点和系统完整的宗谱史料,极有可能就是“七子六贵”真谛失传的误说。}

  编制附注考虑的非常全面,也很有说服力,支持你“四传三误”的观点,但就是要考虑现在以什么更好的理由能进一步说服海外同胞的“六桂联宗”活动,让他们能接受汪氏起源是颖川汪侯,不是翁姓所改。

                            多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02

主题

4154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6429

特殊贡献奖宣传大使奖

QQ
 楼主| 发表于 2006-4-24 12:33:46 | 显示全部楼层
“汪古族”是有的。

元代真正的阴山汪古族,如天德军丰州的汪古、净州天山的汪古、云中的汪古、四王子旗的耶律氏汪古,这些汪古部世家大族的四个系统都没有以汪称氏。巩昌汪氏绝不是汪古族的分支,根据唐宋以来的传说,他们自认系出今新安江流域的歙、婺汪氏,并得到接纳。

据汪氏《婺源大阪谱》载:“元至正中,礼部尚书(汪)泽民尝会王(汪世显)之子孙袭总帅者于燕京,相与通谱”(见程敏政《新安文献志》卷96下)。汪泽民是“徽之婺源州人,宋端明殿学士藻之七世孙也”。从这次通谱以后,陇右汪氏的身世为歙、婺汪氏所接受,其谱系作为汪氏《秦谱》而流传于世(见《元史》卷185《汪泽民传》)。
河南-汪聚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02

主题

4154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6429

特殊贡献奖宣传大使奖

QQ
 楼主| 发表于 2006-4-24 12:3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外的“六桂联宗”只是搞一些活动,他们并没有联谱,也没有形成海外人士的共识。
随着我们宗亲网论坛的影响力不断提高,会形成一些共识。
河南-汪聚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02

主题

4154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6429

特殊贡献奖宣传大使奖

QQ
 楼主| 发表于 2006-6-22 13: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翁氏并没有改姓
(莆田方氏)
根据莆田翁氏94年编著的《京兆翁氏族谱》,在《翁氏族谱》世系图表中自改 姓的第四十代至六十五代子孙中一律清一色的满堂翁氏原姓呢?仅此乾度第五子改为姓龚的处廉来看,他生五子:谭、咏、谏、锷、浩由第4 0代至65代其子孙分支到莆田境内北高美兰东西翁、涵江南埕翁、庄边 洋尾、秀屿其垅翁,却始终未见其分姓为龚等氏. 也从未提及改为他姓的事.。
再查<<莆田县志>><<八闽掌故大全>>这些文献中, 也从未提及什么避乱改姓的事. 举二例:

1. 明翁世资, 父子皆进士, 为户部尚书, 他就是一桂处厚的后代, 一桂的后代, 现在居住在, 黄石镇, 清江, 为巨族. 皆姓翁. 并没有姓洪

2. 宋翁纬, 景德二年进士(1005), 为四桂处扑之子. 四桂后代现居莆田涵江, 黄石, 塘尾等地, 都姓翁.可见四桂也没有改姓方! 和方姓毫无关系.


历代<<莆田县志>>都从未提及翁氏改姓, 或联宗的事!"翁改姓说"来自海外华侨。在福建莆田根本就没有什么联宗之说,是从国外传来的.而且"洪、江、汪"人数很少,他们也不自称"六桂"什么的。
河南-汪聚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4

主题

1854

回帖

4万

积分

新手上路

我给自己取字慈言,号白石山人。

积分
42615

贡献奖

QQ
发表于 2006-6-22 15:4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六桂堂的讨论我曾多次提出请教各位本家,不存在的观点越来越明确,如果哪位本家有扎实的依据能说明自已属六桂所改,就发表意见,如确实没有依据,能否在这次修谱中将六桂汪删去,此提法如不妥,请大家批评指正.

                                                                                       

赞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1

主题

3515

回帖

11475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探究汪氏源流,学习汪氏文化。

Rank: 8Rank: 8

积分
1147514344

特殊贡献奖

发表于 2006-6-22 22:4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海外同胞如执意认为确有“翁分六姓”,不凡存其一说。他们这样说了,其家谱必定也从翁姓修下来,这是很正常的祖先认同现象,否则他们在哪里找到祖宗呢?不过这不是汪姓产生的“源”,而是“流”,就像其他姓或少数民族改姓汪,或汪姓改姓其他姓氏一样,是汪姓的一支细流。至于汪姓起源,在否认了防风氏之后,我们一致认为:汪姓之源只有一个——姬姓分支。
七律·喜看女孙 屯蒙辑别步尘阶,双眸晶明神度谐。
一气混元观世界,万般依赖就娘怀。
饥啼不解人间苦,梦笑惟呈弱体乖。
年老莫愁无乐趣,含饴笑弄女孙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02

主题

4154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6429

特殊贡献奖宣传大使奖

QQ
 楼主| 发表于 2006-6-23 10:07:45 | 显示全部楼层
[s:1] 本家说是对。不能过于强求统一。
河南-汪聚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9

主题

5182

回帖

1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13127

特殊贡献奖

发表于 2006-6-23 11:46:53 | 显示全部楼层
15楼言之有理:
"我看海外同胞如执意认为确有“翁分六姓”,不妨存其一说。"
        
        海外同胞不仅承认六桂分六姓,而且成立六桂宗亲总会,还开了多次恳亲会,创办了会刊,还请江泽民题了词,此外还编了<族志>,写了<溯源>,_____看来人家是认真的.对此,我们怎能视而不见呢?
        至于国内嘛,还不能过早下结论,因为族谱失的太多,许多人都不知自已的祖宗是谁,仅就上网的几百人来看是这样,还有没上网的几百万人,谁敢说他们中就没有翁改汪后留下的后代?
夕阳无限好,七十古来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46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49
发表于 2006-6-26 13:5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兴吾本家观点.我们福建厦门同安汪厝的来源:汪立信后裔/六桂堂均有.待我今年到印尼参加世界六桂大会后,再向各位报告相关情况及福建汪氏现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20

回帖

1万

积分

光明使者

积分
12151
发表于 2006-6-26 16:0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大哥哥,我上次看到网上有翁姓朋友否定了"六桂宗亲堂"的说法,他说他们的族谱上没有记载.仅供参考! [s:1]
来自浙江的汪姓女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