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楼主: 双子客

《赣鄂四县汪氏统谱》简介

[复制链接]

42

主题

1055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跳动的是一颗宏扬汪氏文化的红心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573
 楼主| 发表于 2011-1-13 14:56:28 | 显示全部楼层
                                                                                                               婺山伯渔公传

    公讳伯渔,乃贵显公之次子,克济公之孙也。母氏刘,公行二,因父获罪朝廷,兄弟分迁不一。长兄漋徙居甯州鸡冠石,三弟海迁东窝,四弟伯清分拆崖下椿林园。惟公独守故居,长处兹土,推其心蓋以先人之基业,敢忍恝(jia音“家”,“无动于忠,不在意”之意)然置之而生任其湮没不传耶。

    公平生行谊,以父老无传不得白于当世,然而绍先业,演后绪,一时堂构聿新,田园式扩,不知几历艰辛,其所为子孙谋安定,计长久者,深且远矣。今公后裔繁衍实赖先人之呵护。夫聚族而居者不下百馀家,士敦伦常,农安耕凿,一门孝友,比户可风,居然为義乡望族。迄今文人学士过婺山村落,见夫田肥美而人殷富,家诗书而户礼乐,优游于光天化日,悉流连羡慕,彽徊不忍去云。

    甲戌岁族众重修宗谱,命新执筆,从事旁搜远览,静考详参。新承公之后,沐公之泽,敢不附一言以弁其首?因觑缕其大概,聊序其源流,以垂不朽云耳。公与孺人黄氏合葬于桂林骆驼缷宝,坤艮向大坟。存证。

    铭曰:伟哉渔公,世系绵延。安居婺山,矢志弗迁。厯世既久,书香相传。爰茲重修,维新维坚。贻厥子孙,簪笏蝉联。福裕后昆,億万斯年。

    嘉庆甲戌年

                                                                   十二世裔孙其新百拜谨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1055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跳动的是一颗宏扬汪氏文化的红心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573
 楼主| 发表于 2011-1-13 14:56: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丙子谱主修石桥少英公裔传

    去县治东北六十里,有村落曰石桥。吾族寿公支下少英公裔卜居于此。是地山环水绕,土沃田肥,公裔居此,生齿极旺。满清中叶,蕃衍尤盛,丁口以千计。男耕女织,生产富铙,足食足衣,无忧无虑。族聚人繁,与武宁汪氏各庄较之,实为首屈一指。

    逮夫清末世乱,盗匪蜂起,而于吴楚接壤之龙港、堰厦为尤著。石桥处武宁东北中枢,为吴楚往来要道。兵匪上下,难幸免焉。公裔丁兹巨变受祸殊深。祖廟被焚,田舍荒落,十余年来,男不能安心耕于野,女不能日常织于家。尤可痛者,兵燹而后人类生趣剥削殆尽。士丧其志,人灰其心,生产无形减落,生计曰益维艰。杰出之士又未能战胜险恶环境,任听族人自为生灭。强阾虎饲,未克杜渐以防微;兄弟阋墙,不思绸缪于未雨。以是富者辅贫,贫者父母妻子离散。噫!天之厄吾少英公裔何如?斯其惨酷耶!虽然天降之祸不可为,人事方面应自力。所幸公裔已知过去之非,计亟图补救于将来。勤耕苦读,努力为谋,煮豆之煎相互为戒。诚如是,则十年生聚,十年教诲,二十年后匪仅恢复以前之光荣,直可轶出吾族各庄之上。且与异姓巨族相颉颃。亡羊补牢,未为晚也。然则多难兴邦,天之前之厄,吾公裔者未始,非促其复兴也。

    本届续谱,公裔丁变乱之后,忧患余生,犹勉力捐金五十圆,为公作主修,并推派煁于、映兰二先生参赞谱事。共事数月,倾谈之余,有所感触而书之。以祝公裔之昌盛。

    民国二十五年丙子岁季冬月吉旦

                                                                      康分子旺公裔梅澜 毅 润荪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1055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跳动的是一颗宏扬汪氏文化的红心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573
 楼主| 发表于 2011-1-13 14:57: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丙子续谱梅溪复通公裔捐资特修传

    木之茂者根必深,流之远者源必长。推是之言,嗣裔殷繁,祖德必厚。吾族寿公支下,敬文公卜居治西之梅溪。生子凡八,其七皆他徙,惟长子复通公留居此地守庐墓焉。生齿日繁,贤士迭出。明清以来人口以千计。
   
    今梅溪庄群季后秀,士子蝉联,悉复通公裔也。披阅旧谱,公之言行虽不可以详考,然观公后嗣蕃殖绵延弗替,公德深厚可以想见。方今世界变乱,兵戈相接,萑符满地,饥馑洊臻。当其冲者,少壮散于四方,老弱填乎沟壑。梅溪处本邑西北边陲,与鄂北阳通相接,匪类出没,日在包围之中。公裔居此,独能安然未受重大挫失,此非我公灵荫庇护曷克臻此。且吾国自海禁大开以后,国人受列强经济压迫,人民生计凋零,各姓人口日减。吾族处修江流域,号称二十三庄。人口之减,较诸前谱几去其半。而梅溪庄人丁独能增益,此又非公积德流光,焉能获此?吾故曰:根深则木茂,源远则流长。祖德深厚嗣裔必昌。豈其然乎?讵非然乎?
   
    丙子续谱,议兴公裔达士晨晖、润香二先生代表公裔慷慨激昂,促其实现,并首先捐金百圆,为公作特修,以为各庄倡。因是闻风乐助者络绎不绝。本届续谱费用之筹集裕如,谱事方面之进行顺利。皆赖公裔晨晖、润香二先生多方勷助之力也。兹谱已成帙,众属毅为公传,因不揣谫陋而书之,以为后世法。

    民国二十五年丙子岁季冬月吉旦

                                                                  康分子旺公裔梅澜 毅 润荪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1055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跳动的是一颗宏扬汪氏文化的红心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573
 楼主| 发表于 2011-1-13 14:58: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丙子谱赞修桐林仲春公裔传

    桐林为武宁汪氏发祥地。焱祖四传曰寿宁福康四大公,悉生长于是。宁福康先后他徏,惟寿公留居守世业。厥后寿公支下道元、少英、少六三公复分迁濯水、石桥、上久,惟仲春公留守庐墓焉。世世相传,丁财欠旺,以较离居是地各公嗣裔之蕃衍不啻宵壤之隔。噫,盛衰相悬若是,殆族人所谓吾祖灵荫及远不及近欤。

    所幸仲春公近代嗣裔勤耕苦读,不坠先人之志,庐墓互守,共存报本之心。则衰极盛来,失之东隅未始不可收之桑榆也。

    是岁续谱,公裔勉捐银币十五圆,为公作赞修。爰有所感而书之,以觇公裔之今后。

    民国二十五年丙子岁季冬月吉旦

                                                            康分子旺公裔梅澜 毅 润荪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1055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跳动的是一颗宏扬汪氏文化的红心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573
 楼主| 发表于 2011-1-13 14:59: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丙子续谱婺山英济公裔捐资主修传

    吾于十年前视察乡村学校时至婺山,见是地山川毓秀,土质膏腴,人心醇厚,饶有古风。吾族宁公支下英济公裔卜居于此。

    考诸旧谱,公裔之于此地,极盛时丁口蕃衍达数百人,文豪辈出,贤士代生。逊请以还,渐次落后,其故由科举停废,乡人士纽于旧习,不思变更,致使青年秀士故步自封,不求进展。人之随时代而深造者反目为鹜远而好高,以是民元以后,公之嗣裔未克顺潮流而上者垂二十余年。青云有路,仕进无心,徙叹奈何。

    公裔春阳先生乃壬子谱主编文字者也,言行谨束,复患斯疾致后之具有聪明睿智者为环境限制,等于聋盲残废之流。噫!为人祖者莫不希冀其子孙之贤且能。公裔前此之失计,公而有灵,当亦责其未合。

    本届续谱,公裔捐金五十圆,为公作主修,并推派得标,福苍二人参与其事。予代表族众感谢之余,敢掬诚忠告于公裔之贤达,于今后公裔青年中县有聪明睿智者,宜力促其上进,媲美前贤,光荣宗族,胥利赖之。能如此者,公而有知当亦为之莞尔耳。

    民国二十五年丙子岁季冬月 吉旦

                                                                 康分子旺公裔梅澜 毅 润荪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2

帖子

1632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1632
发表于 2011-11-7 20:36:51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请教各位本家:“选年”是什么意思?是新帝元年?
      原地名“长野”更正为“长寅”。我祖有可能是道光、咸丰年间迁陕的。
      我父在世时说过,祖先在江边,连年水灾,兄弟二人逃难迁来的。应是通山县第六都富水水库沿线到阳新一带。
      最近我弟到原驻地王家山找到了隆高公字忠庭和妣朱氏合墓,碑文记载忠庭公生于太皇乾帝乙酉年五月二十五日子时,卒于同治丁卯年正月初十日卯时。其子孙与侄子孙证明是亮元公亲长侄。我是安顺公第五代孙。
      兄弟二人应是已过而立之年的安顺、忠庭公;亮元公可能是随子或投子而迁,已过天命,所以不是嘉庆朝代。亮元公的次子忠发和另公的次子先顺公堂兄弟又在哪里?亮元公之父肯定没有外迁,族谱一定有记载。
    请通山各位本家帮助。通山县  第六都,长寅(畈)现在叫什么?
    有知者请联系 :QQ:12868600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