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楼主: 临清汪氏

汪氏宗祠研究及介绍专用贴

[复制链接]

364

主题

4334

回帖

14万

积分

版主

齐鲁_达成(来自汪氏发详地一山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4681
QQ
 楼主| 发表于 2012-9-10 13: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陇西县城南郊有座汪氏家庙(祖宗祠堂),因竖有5座高大的石碑,所以当地人称大碑院。

    南宋端平二年(1235年),蒙古大军攻到巩昌城下,时任巩昌都总帅的汪世显为了保全城中百姓性命,减少将士无谓伤亡,开城迎降。蒙古皇帝仍让他任巩昌都总帅。其后子孙承袭巩昌都总帅职,并因功封王封爵,在元一代创下了"三王十二公"勋业。在此显赫家世的背景下,所建的家庙就成为自元至明三百多年间,陇西最雄浑的建筑群之一(房屋建筑焚毁于明末战火),尤以大碑著称于世。家庙原有石刻碑5座,碑石是从外省远道运来的优质石材,其中最大两块座碑高22市尺,宽5尺余,厚尺余。这五座碑分别是:义武公(世显)遗爱碑,义武公(世显)神道碑,义武公仲子汪忠烈公(德臣)神道碑,忠烈公长子汪贞肃公(惟正)神道碑,贞肃公子汪文贞公(寿昌)神道碑。义武公遗爱碑不存已久,难以考证。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年),平羌将军冯胜攻巩昌城不克,命推倒毁其一碑,并以焚烧汪氏家庙相要挟,迫使巩昌便宜都总帅汪庸开城纳款迎降,因而只留存三碑。民国9年(1920年)陇西大地震,又震倒两碑,但因石质坚致,幸无伤损,只有碑帽被摔毁。陇西解放初期,三座碑仍存。

    义武公神道碑,高22尺,宽5尺,厚尺余。正面上书"故巩昌路便宜都总帅本路兵马都总管知府事赠陇西义武公汪公神道碑"30字(两行正楷,字径6寸),末署"便宜都总帅府参议巩昌奥鲁都总领门下潘珍书,背面碑文"杨文宪公撰"。忠烈公神道碑,高22尺,宽5尺,厚尺余。正面上书"故巩昌路便宜都总帅本路兵马都总管知府事赠陇西忠烈公汪公神道碑"30字(两行正书,字径6寸),末署"门下潘珍书"。背面碑文"翰林学士承旨资义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王鹗撰,奉政大夫中书省参知政事商挺书"。贞肃公神道碑,高18市尺,宽4.4尺,厚尺余。正面上书"大元故资德大夫中书左丞行陕西四川中书省贞肃汪公神道之碑"27字(3行正书,字径6寸,书法极佳),末署"集贤学士大中大夫宋渤书,巩昌石匠提领王焕刻",背面碑文"奉政大夫参知政事枢密副使商挺撰并书,翰林侍读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朝列大夫陕西汉中道肃政廉访使商凝篆额"。

    "文革"期间,义武公神道碑和忠烈公神道碑被砸毁,今仅存贞肃公神道碑(在县教师进修学校院南墙边)。1985年,陇西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4

主题

4334

回帖

14万

积分

版主

齐鲁_达成(来自汪氏发详地一山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4681
QQ
 楼主| 发表于 2012-9-10 13: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庆春村汪氏宗祠
         庆春村汪氏宗祠位于庆春村店门口路旁,祠座东朝西,始建于明末期间。宗祠分两进,一进门是屏风上持“汪氏宗祠”的横匾。入内屏风后是牌位供奉处。木架成梯状形,最上是始祖汪八寿之灵位牌。旁边按序排列祖宗姓名。牌位下五尺处摆设着香炉,是祭祖烧香用的。往后一进连接处是四水到堂的天井,两边建有一间厢房,靠南边有一横门,因后边靠河,所以未开后门。此祠是因地形面建,与一般宗祠设计不同之处。祠虽小,但木柱撑梁和木窗都有雕刻。石础除方形外,中间木柱石础都鼓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4

主题

4334

回帖

14万

积分

版主

齐鲁_达成(来自汪氏发详地一山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4681
QQ
 楼主| 发表于 2012-9-10 13:2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千年古村汪村汪氏祠堂
        匾额是古建筑的必然组成部分,相当于古建筑的眼睛。徽州的牌坊、匾额更是作为一种至高无尚的荣誉并流芳百世。建于明朝宣德年间的汪氏宗祠--绍德堂,至今已有570余年历史了,是目前徽州历史记载最早、单体结构最大、保留较为完整的宗祠之一。绍德堂的匾额达到40多块,多为官府赐赠,为徽州宗祠文化之罕见。每块匾额都是一个动人的历史故事,有御极恩赐的乡贤族长,有褒奖科举功名成就的乡魁,有生平为人慷慨的贤达,有输粟助赈的仁人义士,有青年守节一生的忠贞烈妇等。十分遗憾的是,在岁月长河中,绍德堂匾额大多被毁,有的已经不知去向。在对祠堂进行修缮的基础上,去年,村民们集资数万元,根据《汪氏族谱》记载,请来能工巧匠对祠堂匾额进行了修复,总共修复匾额36块。这一批匾额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为现代人了解历史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4

主题

4334

回帖

14万

积分

版主

齐鲁_达成(来自汪氏发详地一山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4681
QQ
 楼主| 发表于 2012-9-10 13:35:42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股宗祠
         五股词堂历史上为明代浮梁县桃墅镇汪氏家族第五“股”分词,亦是汪氏家族全族聚会大祭之场所,故又称“汪氏五股总词”。该词享堂后侧匾额上记书有“直隶提督学士监察御史陈尊为贡元嘉靖甲申年建德县岁贡汪楷立”,以此可以证明该建筑始建于明嘉靖甲申年(1524),属本地区明清时代较有代表性的词堂建筑。1984年作整体搬迁,现复原于景德镇陶瓷历史博物馆明园古建筑群内。1988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五股饲堂平面为矩形,中轴对称,由门厅、享堂、后寝三部分组成。建筑面积480平方米。在建筑结构上表现最精彩和最突出的首先是享堂,也是明代木构架保存最完整的部分。 享堂属于典型的江南厅堂建筑。结构形式采用五间五架穿斗抬梁混合式,享堂通面阔16米,通进深14米,檐高6.l米,间的宽度除明间尺度较大,次间和梢间尺度较窄,符合古代房屋开间的习惯标准。梁架结构系厅堂前添卷(轩)草架式,基本同明代计成所著《园治》甲列草架式样图一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4

主题

4334

回帖

14万

积分

版主

齐鲁_达成(来自汪氏发详地一山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4681
QQ
 楼主| 发表于 2012-9-10 13:3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溪乡古溪村汪氏祠堂
        仁本堂系汪氏祠堂,修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座西南朝东北,三进五开间式,青石板地面,斗拱式斜撑,占地约800平方米,由于年久失修,木结构的梁柱部分损毁。祠堂整修后不仅可以保护祠堂建筑,更好地传承宗祠文化,还可以为全村村民开展各种文化活动提供场所,满足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4

主题

4334

回帖

14万

积分

版主

齐鲁_达成(来自汪氏发详地一山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4681
QQ
 楼主| 发表于 2012-9-10 13:45:20 | 显示全部楼层
郑州荥阳城关镇的汪沟村祠堂
    在家庙祠堂里,有一块刻着“汪世源流”字样的大石碑,两旁是一副对联,写着“颍川世胄辉麟阁,赵国家声振凤城”。碑上记载着汪氏家族的渊源,中央上方有“周公旦”字样。
             负责看管家庙的汪树林老人说,汪家先辈西周时被封鲁国,至今已有99代。这块碑历经沧桑,被奉为汪氏家庙的神物。“1958年破四旧时,村民担心石碑被毁,连夜挖坑把石碑藏了起来,直到1986年才挖出复位。”负责此次考古工作的汪松枝说,这块碑为明代所刻,应是汪氏后人依家谱所修。“我们汪家在这里扎根600多年,香火一直延续不断,现存的家庙始建于清同治四年。”汪树林说,家庙里存放的家谱碑有40块,从春秋时的鲁国汪氏一代开始记载,到现在共计99代,“只要汪家生了男孩,就可以向家庙呈报续家谱。而郑州周边几乎所有汪姓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名字”。
           目前普查到的郑州市古建筑保存最完好、谱系最完整的祠堂,“其碑文内容之丰富、年代跨度之大,十分罕见。还发现,近代汪氏家谱中,有不少人是黄埔军校生,其历史研究价值和家谱文化研究价值都很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4

主题

4334

回帖

14万

积分

版主

齐鲁_达成(来自汪氏发详地一山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4681
QQ
 楼主| 发表于 2012-9-10 13:53:54 | 显示全部楼层
休宁县汪村镇源里村汪氏宗祠。
        源里“世德堂”始建于清代,占地面积43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300平方米。祠堂三开间,上面镌刻花纹,中间是“八仙过海”的场景。大门两侧的一副对联是:开国家声远,回川世泽长。红底黄字,耀眼醒目。祠堂中间有一个天井,采光通风,天井两侧的月梁有两对“孔雀开屏”,正中的冬瓜梁则是 “鲤鱼跳龙门”,栩栩如生。 祠堂至今仍是村民活动议事的中心,早年祠堂三毁三建,近四十年来又翻修过四次,广场的墙壁上勒石刻碑记载着2003年村民捐款修祠的善举,还立有一块醒目的《文物保护公约》碑,以规范村民行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4

主题

4334

回帖

14万

积分

版主

齐鲁_达成(来自汪氏发详地一山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4681
QQ
 楼主| 发表于 2012-9-10 13:58:48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文汪氏分祠:清代建筑,为二进三开间祠堂,面积122.64平方米,高约5.5米。木架结构,穿斗式,三合土地面,地沟式天井,无内墙,两面三道侧有侧门,天棚卷棚望砖,有月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4

主题

4334

回帖

14万

积分

版主

齐鲁_达成(来自汪氏发详地一山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4681
QQ
 楼主| 发表于 2012-9-10 14:00:43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山区三口镇汪氏宗祠:
        汪氏祠堂,俗称汪家祠堂,地处黄山区三口镇,为清代早期建筑,建制分为主祠和偏房。该祠有三进七开间祠堂,分前厅、明堂、寝殿三个部分,前厅占明堂之间有回廊,明堂与寝殿之间存天井(水池塘),天井上存单孔石拱桥相连中后二进。副室为二进三开间,木架结构,穿斗式与抬梁式相结合,穿斗为主。斜方纹水门汀地面,大型石柱、天棚望砖。梁用大型白果树木建。,墙面为硬山顶,祠堂构架为穿斗式,门楼为五凤楼建筑(后被毁)。该祠面阔25.1米,通进深59米,檐高7.5米,占地面积1507.5平方米,偏房占地面积约700平方米。第一进为门厅,东承天井,天井两侧为回廓;第二进为明伦堂;第三进为寝殿。祠堂门楼为五凤式(后被毁)。屋顶高低错落,屋檐变化丰富,门楼两侧有圆门直通前进,在天井四周的额枋上雕有人物故事、花卉、珍禽,雕饰玲珑、自成一体,画面丰富华丽而不烦碎。第二进为明伦堂,梁上、轩下、雀替、斜撑、大斗均雕刻人物故事、凤凰、狮子、八宝如意卷草等图案。第三进(寝殿)比第一、二进高出2米,铺有台阶,立有石栏,雕狮望柱,梁上独个大斗上雕刻的人物造型生动,刀法流畅、风格独特。门楼、额枋、梁上轩下、雀替、斜撑、大斗均雕刻人物故事、珍禽、花卉、楼台亭阁。祠内木雕、砖雕、石雕俱全,雕刻造型栩栩如生。现祠堂保存完好,为区保单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4

主题

4334

回帖

14万

积分

版主

齐鲁_达成(来自汪氏发详地一山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4681
QQ
 楼主| 发表于 2012-9-10 14: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汪氏祠堂——承志堂,蕴涵深厚文化,村尾那座有意识修成平缓的水溪,让流水缓缓流出,水象征财富,不可让财富流得过快。读书与经商、文化与教化、老宅与环境在徽州得到恰如其分的表现,天人合一的思想,程朱理学的教化扎下深根,浸透在徽州人的血液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