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81388|回复: 100

历代汪氏宗谱序言集锦

[复制链接]

619

主题

5182

回帖

1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13127

特殊贡献奖

发表于 2006-10-10 22:58: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历代汪氏宗谱序言集锦

                                                              引     言

        历代汪氏宗谱序言,多是主编者主笔或当时族中权威人士留言,其中有简述汪氏渊源、汪氏故事的,有介绍谱牒知识的,有教化后辈儿孙的,有驳斥错误言论的,是研究汪氏历史、汪氏文化、汪氏谱牒和历代汪家人物的百科全书,是各地族人寻根问祖的指南车,是编纂<汪氏正史>的资料宝库。读序言,是在超越时空亲耳聆听先祖的教诲,读序言,可以排除杂念,净化心灵,汲取力量,从而极大地激发敬宗爱族之心。
        序言是浩瀚的谱牒卷轴中最靓丽的风景线。
        可惜许多精采的序言,被分载于各种不同版本的谱牒之中,不便于专题整理、阅读、比较和研讨,现拟议将分散于各版的序言收归一处,以利于研读和探讨,为今后整理、出版专集打下基础。考虑到此项工作比较庞杂,非一人一地所能完成,所以特推出本主题,希望各位宗亲大力支持,把手头能搜集到的序言,都发上来,积少成多,积腋成裘,并同步开展研讨活动,把各人研读后的心得体会、肺腑感言,发上来与大家交流,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岂不快哉!

================================================================
桐城务本堂汪氏宗谱

始祖成二公自序      

       尝谓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我汪氏出三代以后,延绵世代,岂无传人?但世远年深,难获真的,所可考者,唯鲁成公黑肱之子汪,有功王室,食采颍川,子孙以名为氏,故号曰:颍川侯汪氏焉。
       鲁哀公有童子汪锜,即颍川侯元孙也。厥后,在秦有汪考汪童,在汉有汪胜汪晃,至汉建安二年,有文和者,乃汪侯三十一代孙也,以龙骧将军迁会稽郡令,遂家于新安,于是颍川之汪,派流江左矣。及至唐初歙州刺史越国公华,乃文和之十二代孙,黟歙十姓九汪。皆华之后也。
       吾家本居颍川,时值五季之初,厘而为四,一徙喝田,一徙方塘,一徙唐模,我先人由唐模而徙于婺,延及于余,偕二子由婺迁皖,屡迁屡世,愈远愈散,恐久而



                              此文选自汪兴吾《桐城务本堂汪氏宗谱》图片
                  (未见拍全,后续部分,有请兴吾本家帮忙拍全发上来,谢谢)
夕阳无限好,七十古来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19

主题

5182

回帖

1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13127

特殊贡献奖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0 23: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桐城三安汪氏宗谱

原              序

    从来数典忘祖者无足论。祖典存能逐一数焉;祖典不存,率众编辑录为成书则洵难矣。浚用是兢兢也。
    我始祖庙龙公居豫章之鄱湖,因遭元季寇乱,大明定鼎,与兄庙荣公渡江而北,荣公居桐之高林山,我祖乃卜桐西三安而止居焉。嗟乎,自先世越国公隆于徽,由徽迁鄱,由鄱迁桐,其中变沧桑为井里,未易更朴数,屡遭兵焚,谱牒化为乌有。浚念及此,盖无一日不以昧厥攸始之为惧也。且谱牒之修,由来为重。古者赐姓受氏,必教之联世系,使之敬宗和族,毋侵凌毋勃溪也。所以眉山苏氏辞严义正,勒石于墓旁者,意深远矣。夫棠棣风微,角弓怨作,疏本支视至亲若行路者,皆由谱牒之不修所致也。浚不幸,不能考见前千百年之系派,而迁桐之后图籍可稽,虽不敏,何敢辞其任?但族属殷繁,合订难为功,支修易为力,族人酌定以庙龙公为鼻祖而析流分派,了如指掌。浚用是而色喜矣。
    今家乘告竣,昭穆明,长幼叙,亲疏逖迩靡不详以辨,婚娶卒葬靡不明以纪,世系不紊,家法严秩,而后世子孙乌有不顾本源而敦亲亲之谊者乎?
    时
    乾隆十六年岁次辛未仲夏月
                         十世孙 浚 谨识


                                         原文选自汪兴吾《桐城三安汪氏宗谱》
夕阳无限好,七十古来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9

主题

5182

回帖

1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13127

特殊贡献奖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0 23: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桐城三安汪氏宗谱

原         序

            人生之最重者,莫如前有所开而后有所继也。使于木本水源之自,支分派别之间,非历笔之于书,将数世以迁,茫然不知祖之所自出与始祖之为某公,某公之子若孙为大宗,某公之子若孙为小宗也。乌乎,可虽然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也者。贵有学有才有识,始足以昭垂千古。修谱者宁不贵有学与才识以留贻奕世乎?是则谱之修也, 匪易易事也。
       我桐西三安,山青水秀,田肥美、民殷富,先大人曾设教其间,缘深悉汪子列五之始祖庙龙公由鄱迁桐,卜此地而居焉,以诗书启后,孝悌为先,阅今十有余世,代有闻人,遂群推为三安汪氏也。第子姓繁衍,支派屡析,保无于尊卑长幼,远近亲疏之序,概不相识,至秦越视之者乎?列五性秉仁孝,睦族敦伦,毅然取家承而修订焉,使夫尊卑无或相混,长幼无或相陵,远近亲疏无或相间者,可于一披阅间,昭然如揭也。       谱成,从邮间问序于余。余膺圣天子简命校士,湖南阅卷之余,必以仁孝之道,勉励士子。今汪氏纂修家承,正仁孝之实功也,兼之曩惜所闻于先大人者至详且悉,余安得不乐为之序哉!将见谱成之后,世世子孙各祖其祖,必承先烈而式廓之,其祖宗在天之灵亦应欢然,于支派之克全孝思,而庆本源之同归于一也。列五公之志不深足嘉也欤?
         时
         乾隆十六年岁次辛未仲夏月
         赐进士出身、翰林院编修、前河南主考、原任贵州提督学政、
         特调湖南提督学政、加五级记录三次
                                                                                           年家眷弟叶酉拜撰



                      原文选自汪兴吾〈桐城三安汪氏宗谱》
夕阳无限好,七十古来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9

主题

5182

回帖

1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13127

特殊贡献奖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0 23:35:35 | 显示全部楼层
桐城三安汪氏宗谱

重 修 宗 谱 序

         谱之修也,所以明世系、析支派,别亲疏之远近,识尊卑之次第。吾族籍发平阳,世居徽郡,凡得姓受氏之由,支分派别之广,与夫谱牒创修之原,万石公亦既叙矣。维六十四世祖炎公由徽迁豫章之瓦屑坝,传至本支。庙龙公遭元季兵焚,渡江而北,大明定鼎,乃卜桐西之三安而止居焉。是为迁桐始祖也。当鼎革之余,先世图系散失无徵,伯祖浚公深以为忧。乾隆辛未,伯祖仝王父先严及族诸先辈倡议纂修谱牒,止于庙公支下析流分派,于庙公所自出之祖难以参考,是以未遑索本而穷源也。
      兹阅四十余岁,岁在辛亥,同怀兄成柱承先严命接办公事,因思年代屡更,老成半谢,时以谱事萦心。爰同族伯士范、堂兄成鉴及族众等倡议重修,因建祠议起,谱事遂寝。于嘉庆元年(1 7 9 6年)起工建祠,铢累寸积,百计图维,阅十余年而规模粗就;客岁长至日,祀祖饮福之余,祠工适竣。复申谱议,众仍欣然涌跃赞襄,于是尅期订议,而嘱中以纂修之役。中自惭谫劣,未胜操觚,辞之再四,而族众之委付亦坚。中以一身谬当重任,时切冰兢,承旧牒、加编辑,复远考先世之系,近析本支之派,登山涉水,各房查确,生取卒葬,务期详明而载焉。至若条例规模,仍遵旧式,间有损所当损,断不敢以喜怒为好恶;益所当益,亦不敢以爱憎为取舍。殚精竭诚,惟恐稍有悖谬,上获戾于祖宗,中负浚公及诸先辈创修之志,而下负诸宗人委负之重也。阅数月而书成,质诸名公,付之剖劂,敢云专力承任,亦曰无忝所生,勉尽子职云尔。
       时
       嘉庆十三年岁次戊辰孟冬月中浣之吉
                                                                                           十二世孙 中 谨识
     注:汪 中:太学生。


                                       本文选自汪兴吾《桐城三安汪氏宗谱》
夕阳无限好,七十古来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9

主题

5182

回帖

1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13127

特殊贡献奖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0 23:4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桐城三安汪氏宗谱

续 修 宗 谱 序

             记有之: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而其所以得展尊祖之诚与尽收族之道者,大抵不外于明世系、别支派,序昭穆之左右,辨名分之上下,录万派而同归于一本者也。吾族始祖庙龙公自渡江以来,越数百年,传十余世,支分派别,丁繁星散。
       先君子业已殚精竭诚,逐房查确,记载详明。其为宗族计者,深且远也。然自中公继修后,迄今六十有年矣,其间螽斯蛰蛰,瓜瓞绵绵,有遭离乱而凋零者,有因迁徙而涣散者,若不酌议纂修,恐某宗之子、某祖之孙迁居徙倚,生娶卒葬,将历久而无从稽考乎。谱之急于续修也,不亦彰明较著者哉。
       无如烽烟骤起,饥馑荐臻,虽欲综理繁冗,网罗散失,取家乘而续修之,其势有所不能。客岁秋,房叔父邦奎、邦楷等深忧代远年湮,叙及亲疏之远近,尊卑之次第,有茫然而莫辨者,因集议倡修,族众欣然从事,委灜以修辑之责。灜忝不才,未能胜任,适督理有人,监修有人,编次校阅亦有人,是以乐得与谋其事也。
       由是,近者录之,远者索之,搜罗尽致,日积月累,编辑告竣。但岁月屡更,老成半谢,质证无资,恐世系之茫茫,录焉未有尽,稽焉有未详,取而考核之,补赘之,是又不得不望诸后世之贤子孙。
       时
        同治六年岁次丁卯孟冬月上旬
                                                                         十五世裔孙 灜 谨识

注:  汪 瀛   谱名家传,字松年,号长青;从九品,因三子心源诰封中宪大夫

                                          原文选自汪兴吾《桐城三安汪氏宗谱》
夕阳无限好,七十古来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9

主题

5182

回帖

1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13127

特殊贡献奖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0 23:4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桐城三安汪氏宗谱

续 修 宗 谱 序

         古今颂盛德盛功者,首推陶唐氏,继则遞于有周。稽古帝尧,其黎民于变时,雍也则以九族,既睦,越周文武、周公,其尊贤也,则自亲亲始。亲亲,睦族之道,顾不重哉?然而礼,至周大备也,其在宗庙、朝庭,燕享聘会诸大典,罔不精心作则而同气;连枝加恩,尤渥不第,分圭烈土,为宗族光宠;其奠系世、辨昭穆,又有小史之掌。夫奠系世、辨昭穆,非后世修谱之所由昉与?
      平阳汪氏,颍川侯之苗裔也。周、秦、汉、晋,代有伟人。隋之末年,生灵涂炭,越国公推诚保赤,六州苍生无恙焉。积善者昌,故子孙蕃衍徽歙间,棋布错纵无间也。有炎公者,由徽迁豫章之瓦屑坝,至庙龙公胥宇于桐西三安,系传十余世。昔浚公、中公仿小史遗意,法欧阳子成规,纂成谱牒,敬宗收族之道尽矣。
      今表叔灜公念旷修之日久,族姓之日蕃,遭离乱者众,经播迁者众,倘复需之异日始议重镌,则愈不可稽查,将原于一脉者,或且视为途人,其何以安乎?集宗人定议,续镌家承,一时贵族诸公,莫不轻财重义,踊跃争先,不数月而剞劂告竣。
       噫,何亲睦之?发于至诚者若是之多也。韩子云:莫为之前,虽美弗彰;莫为之后,虽盛弗传。公继浚公、中公之志,俾数百年之世系焕然益新,其美彰也,其盛传也。安得谓古今人不相及耶?哲慕公急务之图,著敦伦之谊,不揣固陋而为之序。
                    眷姻晚郡廪生 宋哲录顿首拜撰


                                          本文选自汪兴吾《桐城三安汪氏宗谱》
夕阳无限好,七十古来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9

主题

5182

回帖

1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13127

特殊贡献奖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0 23:45:49 | 显示全部楼层
桐城三安汪氏宗谱

四 修 谱 序 之 一

         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也。国之史所以记年月日而定纪纲也;家之谱所以序昭穆而别宗支也。
      我平阳汪氏,自庙龙公由鄱阳迁居桐西卜居三安数百年,而人丁散漫大江南北,所在皆有。自先君灜公续修而后,迄今阅四十余年,适心源宦游归田,族父老子弟群以修谱为请,此本源之夙愿也。但源宦浙数十年而囊空如洗,不能捐资以补于万一,诚上无以妥祖宗之灵,下无以慰子孙之望,而又不能因而中辍。爰同族众诸先生并子侄辈酌取微资,所有经理人等均能尽义务,俾世世子孙有所遵守,则一体之亲不至涂人相视,又何有长幼相陵,尊卑相淆之事哉?而我历代祖先当亦在天之灵,欢然于支派,克尽孝思而欣本然,同归于一也。岂不懿欤!岂不懿欤!
       时
       民国二年岁次癸丑季秋月谷旦
                                                                                               十六世孙 心源 谨识


注:   汪心源    谱名克笃,字凌波,号竹泉,一号筱池。邑庠生,光绪元年乙亥制科选举孝廉方正,同知衔,浙江宁波府经历,升任孝丰、武康、景宁等县知县,候补知府,诰授中宪大夫。


                                        本文选自汪兴吾《桐城三安汪氏宗谱》
夕阳无限好,七十古来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9

主题

5182

回帖

1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13127

特殊贡献奖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0 23:4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桐城三安汪氏宗谱

四 修 谱 序 之 二

            古圣人欲民之亲其亲,长其长,为人子者知所以孝其父,为人弟者知所以悌其兄,恐积久乖离不属也,故立为五宗之法。有大宗焉,有小宗焉。秦汉以来,卿大夫不得世其家,于是大宗法废而小宗亦因以不行。然自高祖以下,五世之亲,共服其服,则小宗虽不行而犹之行也;独大宗荡然无复毫发之存而所悖。以稍留其意者,使一体之亲不至相视如涂人,则惟族谱之作而已。
       吾族受姓于颍川,其后递显递晦,见于载籍者代不乏人。隋末有四十四世祖世华公目击无道隋,不忍生民涂炭,遂抚有六州,六州赖以保全。积之厚者流自光,德之宏者后必大。是以乃公子孙遍天下,厥后封公封王,犹余事也,岂足为公道哉?延至七十三世,我祖庙龙公遭元季之乱,迁桐西卜居三安。越数世,有列五公悯旧牒沦亡,搜阅家集,始为宗谱,而我家之世系、昭穆始釐然可考。
      久之而中公修之,又久而先大父灜公修之,迄今四十余年矣。吾父自景宁任归,族人旋以续修宗谱为请,璧如亦乐赞其成,俾世世子孙有所遵守。支属虽繁,源流虽远,而有急相周,有忧相吊,往来和协,狱讼不兴。古圣人欲民亲亲长长之意不至澌灭无存,虽属子孙之贤,益以见世华公之泽流后世,更千百载而未有穷也。
       昔范文正公告其诸子曰:“吾族之于吾有亲疏,而自祖宗视之则无亲疏。”则益令人低徊留连,于不置后之视今,犹今之视者。愿后之来者当三复斯言。
      时
      民国二年岁次昭阳赤奋若无射月中浣之吉
                                                                                              十七世孙 璧如 谨识
  
注:     汪璧如:汪心源子。字静澜,号谷荪,谱名绳先。邑庠生,五品衔。

                                                                             本文选自汪兴吾《桐城三安汪氏宗谱》
夕阳无限好,七十古来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9

主题

5182

回帖

1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13127

特殊贡献奖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0 23:5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桐城三安汪氏宗谱

四 修 谱 序 之 三

  人类始于亚当,而亚当不知其所自出也。集泰东西各国之史观佥曰:亚当生五子,黄种其长也。黄种析为三:曰鞑靼,曰蒙古,曰汉。汉族之中以黄帝为最强,而其子孙蕃衍,世居黄河之南北。吾祖汪公出于姬姓,至成周始受封,亦黄帝之裔胄也。春秋时有汪公琦,少而勇,孔子嘉之。隋时生灵弗能堪,有越国公华扶衰拯弱抑强,六郡之民赖以安,至今人称之不绝。其七子爽公,我祖庙龙公之自出。庙公前其支分派别无复有考。庙公后,浚公念血族之遗漏,伤一本如途人,于是乎有谱;又其后中公克绍浚公之业而谱亦以成;越六十载,吾先曾大父灜公追乘中公志,时前清同治六年也。今又四十余祀矣。其间迁徙断续,生死婚葬,若星辰之系天,而不可以数计,岂可置于汨没之乡,而使往者无所倚,来者靡所稽乎?是以客岁冬,浚自学归之,明日适合族集议倡修,继先人以开后者,督理余三叔大父竹泉编订,监修、总理、誊校,次第得人。俊以学累,不得与有责,恒负歉于中心也。明年付梨枣,度次序井然,决乏阏伯之祟甚矣。而今而后,汪氏之谱其可以永续而不绝也,盖有以望后之哲嗣云。
       时
       民国二年岁在癸丑季秋月谷旦
                                                                                                      十八世孙 俊 谨识
注:      汪 俊    字树人,号冠英,谱名祖桐。贡生,候选县丞;皖高等学校本科毕业,保送北京大学法律系毕业,参加“五四”运动;历任山东新泰县、安徽太湖县、滁县法院法官、院长,南京中级法院法官,江西九江市、浮梁市检察官,日寇侵入后回乡任教于安徽省二临中,任训导主任;后与堂内兄叶乐群(谱载名乔龄,留日生,解放后供职安徽省农业厅)创办私立通惠高级商业学校(后迁省会安庆更名安庆会计学校,再迁芜湖更名芜湖商校),叶任校长,公任教导主任。

                                                                           本文选自汪兴吾《桐城三安汪氏宗谱》
夕阳无限好,七十古来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9

主题

5182

回帖

1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13127

特殊贡献奖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0 23:5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桐城三安汪氏宗谱

五 次 修 谱 序  

    家谱者,家族之史也。其名称甚多,有族谱、宗谱、家承、家牒、世谱、世系录之谓,分总谱、通谱、房谱、支谱之别;其内容丰富,凡本家族之源流、兴替、人口、迁徙,及族人之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活动等均有详细记述;其文献价值及学术研究价值极高,国人研究人口学、社会学、历史学、民族学、教育学、人物传记及地方史等,家谱可提供翔实史料;其意义深远,家谱乃海内外华人寻根问祖之重要依据,能唤起族人尊老爱幼之淳朴古风,对增强民族凝聚力意义尤为重大。
    国史、家谱、地方志,此三者,中华历史之三大基石也。伟人载于国史,名人录于方志,百姓则系名于家谱。天下承平已久,国家极重历史之编纂,成立以上海图书馆为龙头之家谱资料研究中心,组织编辑《中国家谱总目》,收编二 O O O年底以前所编纂之家谱。盛世修谱,历朝皆然。而今港台、沿海及内地各家族踊跃修谱,蔚然成风。我族修谱,亦大势所趋也。
    先父武宪公在日,常以谱事萦心,每邀堂伯武艺公倡议修谱,经多年寻觅,终因未得老谱而作罢。壮志未酬,二老先陨。感念之余,吾欲穷其志。一九九八年始,我着手搜集家族史料,惜进展甚微。二 O O一年“五•一”假,我携妻赴青阳,颇费周折,于杜村乡马垅族叔吉祥公处觅得原谱一套(缺一卷),欣喜若狂,彻夜奉读。其后于青峰族叔祖祖富公处又得一套(缺一卷),另得青草磕头桥、青阳林家井残谱若干卷。四处互补,则完整之族谱也。远近求索为旧谱,寻得旧谱尚修否?
    想我汪氏,周公之后,自鲁成公次子颖川侯别氏以来,汪氏子孙或士于朝,或隐于野,或载迹于国史,或留名于家谱,绳绳殷殷,绵绵总总,不失其源。自始祖至八世欣公,汪氏为鲁国公族,其绵延发展,自有鲁国小史记载。汉末,三十一世祖龙骧将军文和公为避董卓之乱渡江而南,为不失本系,乃创修汪氏宗谱;三十二世祖轸公为障县令时,力拒黄巾军,恐兵焚谱稿,以革裹藏于枯井中,宗谱得以流传;三十五世祖仁威将军演公,遇洪水暴涨,居处沦为溪,徒居于新安,而谱牒明备;东晋成帝时,重门第,尚阀阅,诏天下索谱,四十世叔祖淮安侯旭公谨治《汪氏大宗血脉谱》以呈;唐太宗时,四十四世祖越国公、白渠府统军华公奉诏纪颖川以下及渡江后支派呈考,谱牒更为完备。其后,唐开元时芬公、北宋六十世祖延之公、仔公相继续修;南宋绍兴、乾道、元至正时,宗谱未曾中辍。先祖所重,修谱与存谱也。不修谱,何以慰祖宗之灵?
    元末明初,鄱阳战乱,民不聊生,百姓流离失所,七十四世祖庙龙公随兄庙荣公迁桐,自择三安(今青草镇三畈村,明、清时属三安铺保)而居,是为桐西贻谋堂始祖。子孙繁衍,人丁兴旺,四围辐射,姚塝、青峰、盘龙、龙河等地,皆始祖之裔也。或遇朝代更替、社会动荡,或为官经商、朝庭移民,我族多有迁至本省青阳、贵池、舒城、潜山、宁国、广德,江苏盱眙,浙江安吉、建德,陕西浙川等地。迁桐以来,我族已四次修谱。自四修讫今已九十余年矣。其间族众激增,迁徙频繁。我族人丁向全国乃至国外徙居者不知凡几。而今老成多谢,高龄渐稀,族人能知其祖者寥寥。若不及时续修,则无法考见各自之传承,后世子孙若问及祖宗之由来,何以为答?不修谱,将愧对子孙!
    五月底,天光祥和,族情高涨。各房各地选派代表,欢聚新渡,共商修谱盛事。群推我总纂其事。我虽公务繁忙,亦不敢拂族众之意。于是乎,每遇暇日,便详考祖碑,细理谱稿;一临静夜,即翻译老谱,编辑打印……其间熬暑忍寒,废寝忘食,自不必言。
    合族行大计,三年始修成。值此家承付印前夕,谨撰此序,一谢为保存我族老谱而历尽艰辛之长辈,二谢积极支持修谱之广大族众及为我族修谱提供帮助者!
    本次修谱,因本人时间有限,族人迁徙较远者无法联系;且族人星散,认识不一,各处供稿进度参差不齐;再因年代久远,许多史实无法详考,又不能主观臆断。错误难免,在此深表歉意。望族众阅读此谱后,将错漏之处及时反馈于我,并欢迎本次因种种原因未入谱者或未联系上之族人来人来函联系,我将继续收集整理本族史料,或编续集,或为下届修谱提供方便。
                                                                                       二十世孙 兴吾
                                                                                      二O O三年春节

                                       本文选自汪兴吾《桐城三安汪氏宗谱》
夕阳无限好,七十古来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